资源简介 2025-2026年度八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答题卡考试时长:120分钟 总分:120分(条 码 粘 贴 处(正面朝上贴在此虚线框内))姓名: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准考证号一、名句名篇默写(10分)1. ① , 。② , 。2. ③ , 。④ , 。⑤ , 。二、名著阅读(10分)3. (1) ; (2分)(2)(4分)(3)(4分)三、综合性学习(12分)4. (1)① (1分)② (1分)③ (1分)④ (1分)(2)① (1分)② (1分)③ (2分)(3) (4分)四、现代文阅读(28分)5.( )(3分)6.① (1分)② (1分)③ (1分)7.(4分)8.(6分)( )(3分)10.(3分)11.(6分)五、文言文阅读(14分)12.(4分)(1)( )(2)( )(3)( )(4)( )13.( )(3分)14.(4分)(1) (2分)(2) (2分)15.(3分)写作(50分)________是我人生路上的一盏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年级初中语文一、名句名篇默写生活场景中总有经典诗文的影子,或描绘风光,或传递情思。请根据语境完成默写。秋日登山,极目远眺时,曹操《观沧海》中①“ , ”山海的苍茫壮阔,恰能匹配眼前景象;雨夜归家,听着窗外淅沥的雨声,王湾《次北固山下》里②“ , ” 的时序流转之感,悄悄漫上心头。思乡是文人笔下永恒的主题。同样写乡愁,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倾诉方式。岑参的《逢入京使》中,③“ , ”用夸张手法传达思乡深情。不同的声音,传达出相似的乡愁。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④“ , ”用笛曲表达游子的无尽乡思;《木兰诗》中,⑤“__________,_________”用马鸣声衬托木兰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二、名著阅读3. 经典名著往往承载着深刻的时代印记与人文思考。请结合《朝花夕拾》与《红星照耀中国》,完成下列题目。(1)《朝花夕拾》中,鲁迅在《五猖会》里记述了父亲强迫他背《鉴略》的往事,这一情节深刻批判了______对儿童天性的压制;而《红星照耀中国》作为一部______作品,真实记录了斯诺在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所见所闻。(2)毛泽东与鲁迅的青年时期都有过多样的求学经历,请结合名著内容,简要分析这种经历背后两人共同的精神特质。(3)《朝花夕拾》与《红星照耀中国》虽体裁不同,但都蕴含着浓厚的“家国情怀”。请分别结合两部名著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这一共同点的理解。三、综合性学习4. 学校开展“寻找身边的英雄”主题活动,你所在班级打算邀请当地抗疫英雄李医生来校做报告。(1)请你以班长的身份给李医生打电话发出邀请。你:①_________ 李医生:你好!请问有什么事?你:②_________ 李医生:同学们的热情我感受到啦!很愿意和大家分享抗疫经历。你:③_________ 李医生:没问题,我一定准时到!你:④_________(2)在活动准备过程中,同学收集到以下资料,请你按要求修改。[甲]英雄,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是一个社会的价值引领。[乙]他们以执着的信念、无私的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书写了属于自己的英雄故事。他们的事迹,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是责任与担当,什么是奉献与坚守。[丙]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英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①[甲]句中“精神坐标”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明英雄是衡量时代精神的标准。②[乙]句中“执着的信念、无私的付出”语序不当,应调整为_________。③[丙]句有语病,请修改:_________。(3)活动结束后,学校要求同学们写一篇心得体会。请你围绕活动主题,为心得体会拟一个标题。四、现代文阅读【一】沙枣花的春天周华诚①收到小马哥快递来的四枝沙枣花,这花枝干干的,薄薄的,却香极了。小马哥不是卖花哥,他是腾格里沙漠的种树哥。②不同于西湖的“花团锦簇”,沙漠的春天尽管来得晚了一些,但是毕竟来了。春天对沙漠做了一些不可言说的事情:梭梭树冒出了翠绿的芽尖尖,梭梭树脚下的骆驼刺也冒出了微小的绿色。对于一个热爱种树的人,这些绿色简直是春天对他的奖赏。他看到沙枣树开花了——于是我猜他想到,要给远方的朋友邮寄一枝春天。③十年前这里什么也没有,除了无边的辽阔和苍凉,雄浑的风,无以计数、飘忽不定的流沙。沙丘简直像长了腿一夜迁移数十米,甚至淹没房屋。十五年前,我在一场沙尘暴中认识他。那时候他在村庄甘肃民勤县种树。那是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夹击之处的一小片绿洲。有人说,若干年后,这片绿洲将会消失。但他坚信要在故乡种树,阻挡流沙。④后来,我在杭州的报纸上发起一场公益行动,此后的每年春天,我和同事都去民勤。我们把筷子般大小的一棵棵核梭苗栽进沙里,细心浇水、等待。再过段时间,等一场雨来,梭梭发芽了。有时,一场大风会把树苗刮跑或者淹没,我们就再补种树苗。慢慢地,慢慢地,那些地方都被小小的绿色所覆盖。梭梭长高了,梭梭脚下的野草也生长起来,土拨鼠来了,老鹰也开始在天空盘旋。沙漠里的春天来得晚一些。每年三月,我都会去一趟民勤,荒漠到处只有灰色和黄色,看不到一点绿色。以至于我们在民勤县城吃一碗面时,看到面碗里的绿色的沙葱,眼里都会溢出欣喜的神色。今年四月,小马哥来了一趟杭州,我们让他在稻田读书文艺空间跟朋友们分享沙漠的故事。在一张卫星图片里,我们看到巨大的绿色已经覆盖了十几年前的荒漠。我们发起的“杭州林”,现在已经达到2万亩。每年的春风都会如约唤醒沙漠;每年的春天,无数植物都会承载点点滴滴情意,在那片沙漠里发芽、生长。⑤我吃过沙枣——在春天来临前的沙漠里,那些孤独又倔强的沙枣树,一片树叶都没有,看上去像是枯死,却还在枝头擎着一树干瘪的沙枣。摘一粒送进口中,沙沙的,简直让人怀疑那干枯的果皮中包衰的是一小团沙子。那时,我从未见过沙枣花,甚至没想过它们还能开花。它们开花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呢 花瓣好看吗 香不香 世上的悲喜真的总难相通,我们见过太多的花朵,却依然无法想象沙漠里的沙枣树的花。⑥如今,我把四枝沙枣花插进了花瓶。这源于前段时间在稻田读书文艺空间看到的南宋插花展——小马哥一定看到了,他也想要插花。美,谁不喜欢呢 于是,他走进沙漠的梭梭林,看到春风正声势浩大地吹过茁壮成长的树枝,也看到沙枣树正在热烈地开花。沙枣树的花也是香的,沙枣花虽外貌不起眼,但它的香居然那么倔强执着,那么清甜热烈,像是要把那无边的苍凉和那不尽的温柔都糅合起来,告诉我们,春天,我想开了。⑦四枝沙枣花来到我的窗前,在我的书房。西湖边的春天不缺花朵;这缺水的沙枣花,像纸张一样薄薄的花朵,告诉我沙漠里也有一个春天。(选自《新民晚报》,有删改)5.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收到沙枣花时强调“花枝干干的,却香极了”,意在突出生命在荒芜中的坚韧绽放。B.文中写西湖的“花团锦簇”,与“沙漠的春天”形成对比,主要目的是展现地域气候差异。C.作者叙写梭梭林十五年从无到有,凸显种树历程的无比艰辛,为最后沙枣花绽放蓄势。D.文章结尾处荒漠重现生机的景象,与前文的荒凉形成强烈的对比,深刻揭示文章主题。6.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表格。时间 景象/事件 情感/内蕴十五年前/十年前 流沙毁屋,绿洲将逝;小马哥种树阻沙。 ③_________①_________ 我们栽补梭梭,沙地覆绿,引发生物链。 坚持带来生机今年四月 ②______ 荒漠终展新颜如今 沙枣盛放,其香“倔强执着”“清甜热烈”。 春天温柔回馈7.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这缺水的沙枣花,像纸张一样薄薄的花朵,告诉我沙漠里也有一个春天。8.作者说沙枣花的香气像是糅合了“那无边的苍凉和那不尽的温柔”,并借花宣告“春天,我想开了”。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沙枣花”在文中的深层含义。【二】材料一:前不久,记者在杭州多所中学展开调查,发现近九成学生有使用短视频平台的习惯、近一半家长表示孩子或多或少存在沉迷短视频的现象,超半数家长认为短视频成瘾对青少年成长存在严重影响。对短视频的内容顾虑,家长们主要聚焦在负面网红、恶意炒作等方面。有家长表示,对短视频的沉迷就像“温水煮青蛙”,“网络上啥都有,就怕久而久之,从情绪到学习再到价值观形成,孩子各方面成长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摘录于《中国青年报》材料二:“在我国,现在的青少年从小生活在网络环境中,学习、生活的内容和方式都离不开网络。”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主任杨群表示,“短视频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想要完全回避并不现实,而且短视频上也有许多健康,正能量的内容。但不管内容健康与否,刷屏成瘾现象都会给青少年的身体、心理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尤其是有些青少年还热衷于模仿短视频中的人物形象、动作,更加影响其健康成长。”如何防止青少年刷屏成瘾?杨群认为,首先应重在预防,温暖的家庭氛围、良好的社会支持、健康的兴趣爱好、积极的情绪应对策略和有节制的手机使用都是防止成瘾的保护性因素。在现实中增加兴趣爱好,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丰富课外活动,在课余时间增加知识,这些都能使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的概率大大降低。——摘录于《中国青年报》材料三:①短视频容易让人上瘾,但也并非洪水猛兽。家长、学校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让他们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式、看优质的短视频,这是更需要我们去关注的。②小硕是安徽合肥的一名小学生,平时喜欢在网络平台上观看搞笑类和游戏类短视频,而且一看就是个把小时。他的父亲张先生并没有立即没收他的手机,而是默默观察他喜欢观看的内容,并以此为话题与其交流。一说起感兴趣的事,小硕就像打开了话匣子、两人越聊越欢。于是,张先生开始向儿子推荐生活小技巧等有意思、有意义的短视频,并提议一起按照视频里介绍的方法做家务、做手工。“没想到效果特别好,孩子不但不抵触家务劳动,反而在验证了视频里的方法行之有效后,产生了强烈的成就感。”张先生很是自豪。③前不久,河南郑州丽水外国语学校教师南瑞,与班里孩子一起完成了一项课外实践活动——手工制作端午节香包。南瑞用短视频记录了孩子们制作香包的过程,发到家长群里,受到了孩子和家长们的热烈欢迎。“青春期正是张扬个性的时候,把孩子们从被动的观看者转变为主动的创造者,让他们成为视频的主角,他们的表达欲和表现欲就得到了释放。”南瑞说。——摘录于《人民日报》9.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的调查反映了近一半的家长认为短视频成瘾对青少年成长存在严重影响。B.材料二中专家提出温暖的家庭氛围、健康的兴趣爱好等都是防止青少年刷屏成瘾的保护性因素。C.材料三事例说明家校引导合理利用短视频能有效防止青少年刷屏成瘾。D.三则材料分别从青少年刷屏成瘾现象、专家建议及家校做法进行了具体的阐述。10.根据材料二,刷屏成瘾会给青少年带来哪些负面影响?11.下面是某心理咨询室收到的一位初一学生的求助短信部分内容。请你结合上述材料,代表心理咨询老师给他提出三条建议。“我本来打算看半小时短视频,可总是控制不住自己。我明白时间很宝贵,但只有在看短视频的时候,我才能暂时忘记学习的压力。我总是安慰自己,一个视频不过几十秒,可谁能想到,看着看着一两个小时就过去了。请问我该怎么办?”五、文言文阅读【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选自刘禹锡《陋室铭》)【乙】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人。禹锡精于古文,善五言诗,为监察御史。贞元末,叔文败,坐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民风俗陋,无可与言者。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虽名位不达,公卿大僚多与之交。(节选自《旧唐书·刘禹锡传》,有删改)12.解释下列句中画横线的词语。(1)有仙则名( )(2)无案牍之劳形( )(3)善五言诗( )(4)执政不悦( )13.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公卿大僚多与之交”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唐人尚未盛为之 B.何陋之有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水陆草木之花1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民风俗陋,无可与言者。15.“君子”是中华传统文化中评价人品的重要尺度。请你结合【甲】【乙】两文,谈谈刘禹锡的“君子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六、作文16.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书籍是一盏灯,引领我们走进智慧的殿堂;文明是一盏灯,照亮我们温馨和谐的家园;有时,失败和挫折也是一盏灯,为我们拨开迷雾,指引方向……请以“________是我人生路上的一盏灯”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600字左右。试卷第1页,共3页八年级语文月考卷答案一、名句名篇默写1.①水何澹澹,山岛竦峙;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2.③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④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⑤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二、名著阅读3.(1)封建教育制度;纪实(报告文学)(2)两人均有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与主动探索精神。毛泽东青年时期辗转多地求学,接触新思想、探索救国道路,体现对真理的渴求;鲁迅留学日本时弃医从文,寻求唤醒民众的救国之路,同样展现出突破局限、追求理想的主动探索特质。(3)《朝花夕拾》中,鲁迅通过回忆童年、青年经历,批判封建教育、旧道德,字里行间满是对国家命运和民众觉醒的关切,如《二十四孝图》对封建孝道的批判,暗含希望国民摆脱愚昧的家国情怀;《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记录红军战士、领导人在艰苦环境中为民族解放奋斗的事迹,展现他们为国家独立、人民幸福拼搏的精神,传递出强烈的家国担当。三、综合性学习4.(1)①“李医生您好,我是XX学校XX班的班长,想跟您说件事。”;②“我们班正在开展‘寻找身边的英雄’主题活动,特别想邀请您来校做抗疫经历报告,和同学们分享您的故事。”;③“太感谢您了!报告时间定在本周五下午两点,地点在学校报告厅,我们会提前准备好,期待您的到来。”;④“再次感谢您的支持,周五见!”(2)①比喻;②无私的付出、执着的信念;③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对英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或:这次活动,使我们对英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3)示例:《致敬抗疫英雄,汲取成长力量》《身边英雄照亮我的路》《向英雄学习,做有担当的少年》四、现代文阅读【一】《沙枣花的春天》5.B(解析:对比目的并非展现气候差异,而是突出沙漠春天的珍贵与种树者的不易,衬托沙枣花绽放的意义)6.①此后每年春天(十年间);②小马哥在杭州分享沙漠故事,卫星图显示“杭州林”达2万亩;③对沙漠恶化的担忧,对小马哥坚守的敬佩7.用比喻的修辞,将沙枣花比作“纸张”,生动形象地写出沙枣花因沙漠缺水而单薄的外形;同时以沙枣花的存在点明“沙漠里也有春天”,突出生命在恶劣环境中的坚韧,表达作者对沙枣花及种树者的赞美。8.枣花不仅是沙漠中真实的植物之花,更象征着:①在荒凉沙漠中顽强生长的生命力量;②小马哥等种树者十几年坚守、对抗沙漠的执着与奉献精神;③沙漠从荒芜到有绿色、有生机的希望与改变;④人与人之间传递的温暖情谊(如小马哥邮寄沙枣花分享春天)。【二】短视频相关材料9.A(解析:材料一指出“超半数家长认为短视频成瘾对青少年成长存在严重影响”,非“近一半”)10.身体层面:长时间刷屏可能影响视力、作息,损害身体健康;②心理层面:成瘾可能导致情绪受影响,且模仿不良内容会扭曲认知;③成长层面:占用学习时间,影响学业,还可能对价值观形成产生负面引导。11.①设定明确规则:提前和家人约定每日看短视频的固定时长(如严格控制在30分钟内),用手机闹钟提醒,时间到就主动关闭;②替换兴趣爱好: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健康兴趣,如阅读、运动、做手工等,减少对短视频的依赖,丰富生活;③主动转变角色:尝试把短视频从“娱乐工具”变成“学习工具”,比如看生活小技巧、知识科普类内容,甚至像材料中的学生一样,自己拍摄记录生活(如学习片段、手工过程),从观看者变成创造者。五、文言文阅读12.(1)出名,有名;(2)使……劳累;(3)擅长,善于;(4)高兴,愉快13.A(解析:题干中“之”是代词,指代刘禹锡;A项“之”也是代词,指代“板印书籍”,用法相同;B项“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C项“之”是助词,无实义;D项“之”是助词,“的”)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当地百姓的风俗粗陋,没有可以交谈的人。15.①品德高尚,安贫乐道:【甲】文中刘禹锡居“陋室”却不慕荣华,与鸿儒交往、调素琴阅金经,体现君子“惟吾德馨”的操守;②才华出众,坚守自我:【乙】文提到他精于古文、善写诗,晚年诗笔无人能及,且虽多次被贬仍不迎合权贵(如因诗涉讥刺遭贬却不改),展现君子的才华与傲骨;③乐观豁达,不因境遇改变心境:被贬西南夷地,面对粗陋风俗仍能坚守自我,晚年与白居易友善,不因名位不达而消沉,体现君子的豁达胸襟。六、作文16.写作思路:开篇通过场景或细节引出“灯”;中间用具体事例(1-2个典型事例)展现“灯”如何在迷茫、困境、成长中发挥作用(如书籍帮你解决困惑,老师在你受挫时鼓励你);结尾升华主题,点明“灯”对自己人生的长远影响,呼应题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八年级月考语文答题卡(1).docx 八年级语文.docx 八年级语文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