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昌都市第二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西藏昌都市第二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无答案)

资源简介

昌都二高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在中国“绿色革命”的大潮中,涌现出了一位攻下“杂交水稻”难题的科技新星,他就是被外国人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
袁隆平高中毕业后,考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成了全家议论的焦点。父亲希望他通过上大学能升官发财,光宗耀祖。袁隆平自己却在中学阶段就对大自然的蓬勃生机、春华秋实的自然规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母亲尊重袁隆平的选择,经过协商最后决定让他自己做主,于是袁隆平义无反顾地报考了重庆一所学院的农学系,高高兴兴地跳进了“农门”。
大学毕业后,袁隆平到湖南安江农技任教。袁隆平教学十分认真,教一门,钻一门,爱一门。在教普通植物学时,他下苦功夫,为了能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的微观构造,他刻苦磨练徒手切片技术。几百次,上千次……直到能在显微镜下得到满意的观察结果为止。在备课中,他经常提出各种问题自考自答。他走出课堂,来到田间地头,从实践中找答案。
1959年,是袁隆平进入“而立”之年。国庆前夕他以“我的十年”为题,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思想与业务两个方面对自己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党的10年教育,使我明确了人生真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确是人生最大的光荣和义务。
50年代,生物教学中主要向学生讲米丘林、李森科的遗传学说,袁隆平就按照其理论进行无性杂交、嫁接培养、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试验,把月光花嫁接在红薯上、西红柿嫁接在马铃薯上,但只得到一些奇花异果,并没有得到经济性状优良的无性杂交种。这引起他的沉思,他决心另辟蹊径。
60年代,他从外文杂志中获悉,欧美的孟德尔、摩尔根创立的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对良种繁育有重大指导作用。他就开始大胆地向学生传授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知识,讲杂种优势利用在作物育种中的广阔前景,而他自己也开始向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方面探索。从1964年在稻田中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到1966年在《科学通报》上发表第一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就是他坚持一边教学,一边从事科研的丰硕成果。
1970年11月,袁隆平带领助手在海南岛的普通野生稻群落中,发现了一株雄花败育株。是将“野败”这一珍贵材料封闭起来,自己关起门来研究,还是发动更多的科技人员协作攻关呢?在这个重大的原则问题上,袁隆平毫不含糊、毫无保留地及时向全国育种专家和技术人员通报了他们的最新发现,并慷慨地把历尽艰辛才发现的珍贵材料奉献出来。
在19年的漫长教学生涯中,袁隆平一边在教学中积累知识和农业生产实践经验,一边又通过科研促进教学和生产。教学、生产、科研相结合,使他创造了不平凡的农业科技成果。
(摘编自祁淑英、魏晓雯《袁隆平传》,有删改)
材料二:
主持人:您的杂交水稻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请问是什么促使您从事这项研究的呢?
袁隆平:我们现在13亿人口,人均大概一亩三分地;到2030年可能达到16亿人口,人均就只一亩地。我们要修高速公路、铁路、机场,城市要扩大,还要退耕还林,退田还湖,每年减少几百万亩耕地,可是人口每年增加1000多万,这是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中国人能不能养活自己?所以,我们始终把产量放在第一位,努力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主持人:30多年前,您还是一个偏僻农村的教师,后来,正是您推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杂交水稻,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我想,您的探索之路,一定充满艰辛吧?
袁隆平:唉,几十年了,其间遇到的困难、挫折、失败,真是一言难尽!我的工作地点主要在试验田,常常要到田里去察看,打雷、刮风、下雨时我也去,去观察稻子倒伏不倒伏,观察哪些品种能够经得起几级风。
主持人:听说,您每天都骑着摩托车去稻田观察,从1979年至今,已经骑坏了八九辆车。除了能吃苦以外,搞科学研究还有什么是最重要的?
袁隆平:我认为,科学研究最基本的特色,就是创新,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向新的领域、新的高峰攀登。
(摘编自《袁隆平访谈录》)
材料三: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袁隆平和他的团队通过开办杂交水稻技术培训国际班以及出国讲学等方式传授技术,已经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的技术人才,现在杂交水稻已经种到了非洲等国家,并在当地不断创造出高产纪录。1999年10月,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8117)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2020年11月2日,位于湖南省衡南县的第三代杂交水稻新组合试验示范基地迎来晚稻测产,测得晚稻平均亩产为911.7公斤。加上衡南基地此前早稻测产,杂交稻突破亩产1500公斤的目标,再次打破杂交水稻单产纪录。袁隆平听到测产结果后说,下一步目标,向全省、全国水稻产区推广,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新的贡献。
2020年11月2日,位于湖南省衡南县的第三代杂交水稻新组合试验示范基地迎来晚稻测产,测得晚稻平均亩产为911.7公斤。加上衡南基地此前早稻测产,杂交稻突破亩产1500公斤的目标,再次打破杂交水稻单产纪录。袁隆平听到测产结果后说,下一步目标,向全省、全国水稻产区推广,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新的贡献。
(摘编自《东方评论》)
1.(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隆平身体力行,在教学中,他经常走出课堂,到田间地头,从实践中找答案。这为他攻克“杂交水稻”这一难题打下了基础。
B.袁隆平认为我国每年都在减少耕地面积,可是人口仍在递增,这进一步促使他潜心杂交水稻研究,并始终把产量放在第一位。
C.袁隆平和他的团队采用开办培训班和出国讲学等方式向外国传授技术,为世界上多个发展中国家培养了杂交水稻技术人才。
D.2020年,中国在水稻研究上又有好消息,湖南衡南杂交水稻试验示范基地的晚稻测产突破1500公斤大关,再次打破水稻单产纪录。
2.(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年轻时的袁隆平对大自然及其规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全家人的大力支持下,他义无反顾地跳进了“农门”。
B.袁隆平熟悉国外的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他所做的无性杂交、环境影响等试验,对良种繁育有重大指导作用。
C.在对待科学研究的问题上,袁隆平始终秉持了创新精神,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向新的领域、新的高峰攀登。
D.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用其名字命名了小行星(8117),使其成为国际上广为人知的科学家。
3.(3分)下列对课文《喜看稻菽千重浪》与材料一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两者都以事写人,选取了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相关的典型事例来刻画人物形象,都有序地展现出人物品质。
B.《喜看稻菽千重浪》介绍了袁隆平边理论联系实际边教学边试验的特点。材料一突出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艰辛过程。
C.《喜看稻菽千重浪》通过小标题和采访过程中的亲身感受来表现人物。材料一从小事和细节入手通过人生经历来塑造人物。
D.作为人物通讯和人物传记,两则材料都基于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客观、严谨地陈述,表现了人物的精神品质。
4.(4分)袁隆平作为科学家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概括。
5.(6分)以上三则材料都与袁隆平院士有关,三者的写作侧重点有何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过年
齐川红
盼着,叨念着,新年到了。那一年来得早,因为没有腊月三十,二十九就是三十。
爹一直没有去赶集,卖猪的钱还没要来,没要来就没有钱,没有钱就赶不了集,赶不了集就买不了年货。二十八晚上钱才到手——猪201斤,6毛一斤,一百二十块零六毛,我早算过了。少给了1毛。爹说存一百到信用社,攒着翻修瓦房子,二十留着过年用。爹早早起来赶集。天阴沉沉的,刮着尖风。本来爹说带我一起去,可是太冷。爹用扁担挑着两个筐子独自走了。
已经下午了,我在堂屋烤着炉火,望着空空的院子。下雪了,洁白的雪花从空中飘飘悠悠落下来。
爹终于回来了,我赶紧蹿出去,看到筐子里空空无物,吃惊又失望。爹不说话,进屋放下扁担、筐,一言不发,拍打着身上的雪。串门子的娘也回来了,看到爹第一眼也笑吟吟的,可是往筐里一瞟,脸当即凝固了:“买的东西哩?”
爹坐下垂着头:“没买。”
“没买你上街干啥?没有卖的?”年三十是“叫花子集”,娘怀疑都收摊过年了。“不是,我……钱丢了……”爹吞吞吐吐。
我哭丧着脸,娘气得发抖,语不成声:“恁大个人,咋能丢?你咋不给你丢了!”说着滚下泪,哽咽着:“这年咋过?啥也没有!”
爹气弱小声地说:“隔不到年外。”
“你是没本事人说话!大人好说,娃咋过年?连个糖疙瘩也没有!”听见提到我,我哇一声哭了。
爹给我擦泪:“乖,不哭,爹不好。”
娘叨唠:“我起早贪黑,养了一年的猪,生产队收工回来抽空薅一把草,顿顿饭舍不得吃完,给它留一点儿……”
理亏的爹不说话。每次娘一发火,爹都这样。外面谁家孩子放了几个炮,提醒了娘。想着爹可能还没吃饭,娘就笼火气呼呼拉着风匣给爹炕个馍干。
爹偷偷问我:“你不是有一块钱?”前几天娘带我给一个亲戚家送几双新做的棉靴,走时,亲戚大方地给我了一块钱。娘推让着不叫我要,亲戚还是塞给了我,我一直装在贴身的口袋里。我不吭气。爹有点儿低声下气:“一年到头,咋说也要给先人送点儿纸钱。”娘撇撇嘴:“丢人不,问娃要?”我看爹难为情的样,凉手伸进棉袄里掏出了那带着体温的一块钱。
气归气,心疼归心疼,大过年的,不能吵架,不能骂人,只能忍着。娘重重叹叹气,不再埋怨爹。娘去准备扁食馅儿,没有肉,只好包素的,好在还有点儿猪油渣。
爹从坟上回来,赔着小心帮娘包。沉默了一会儿,娘说:“我串门子,听说前头大奶肚子疼得厉害,一大早大爷拉上街了,他儿子还没回来,唉!”我知道那一家,辈分高,儿子在东北当兵。爹心不在焉,“哦”了一声。娘像安慰爹,说:“大过年的,看来人好好的比啥都强。”
雪更大了,一会儿地上全白了,夜色也暗下来了。爹娘包好了扁食,等煮好出锅,我就可以放炮了。炮是前几天去舅家玩时那儿炮厂的姑娘媳妇塞给我的零炮,表姐给编成了串。这时进来了一个人,娘一看,叫道:“哟,大叔回来了?”来人穿着军大衣,笑着说:“回来了。”他手里拿着一块腊肉、一条干鱼、一个报纸包的啥子。娘疑惑地说:“这是咋?大奶她——?”娘住了口,怕说出来不合适。
来人看着爹说:“多亏了大侄子。要不是他,我妈恐怕没命了。”娘看着不说话的爹,又看看来人,迷惑不解。来人掏出一沓钱:“这是一百二,点点。”娘更糊涂了。
“我妈不美气(方言,身体不适),我爹拉上街,半路遇上大侄子帮助拉到了医院。是盲肠炎,再晚一点儿就没命了。我爹钱带得不多,是大侄子……”来人说完事情的缘由,从口袋里掏出两个子弹壳,递给我:“做个掉炮玩。”我高兴地接住了。
来人走后,娘问爹:“你咋不说清?”
“还不是怕你不愿意?也说不准啥时候才能给。”
娘说:“买不来东西算了,反正在屋里吃红薯疙瘩也没人知道。年晃一下就过去了。开春再逮个猪娃。”
我点燃了鞭炮,鞭炮噼噼啪啪响了起来。紧接着,整个村子都响起了鞭炮声。
(摘编自《小小说选刊》)
6.(3分)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第二段关于“天阴沉沉的,刮着尖风”的环境描写,为后文描写爹赶集“丢钱”没有置办年货的情节做铺垫。
B.爹没买回年货,在全家没有过年盘餐的情况下,爹还想着“给先人送点儿纸钱”,主要突出爹的封建迷信思想。
C.“我”把亲戚给的一块钱一直放在贴身口袋里,把它拿给爹时,还带着体温,说明这一块钱对“我”的重要性。
D.通过来人的叙述,娘终于明白爹没有置办年货的原由,知道了“丢钱”的真正原因,此时爹的形象变得丰满。
7.(3分)下列对本文的艺术手法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娘看到爹的第一眼笑吟吟的,内心喜悦,听到爹丢钱后,一系列动作和神态描写,写出了娘的吃惊与失望。
B.本文使用第一人称叙述,以“我”来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拉近文本与读者的距离,使文章亲切感人。
C.本文插叙来人的自述,揭开爹“丢钱”之谜,使小说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富。
D.本文用了大量的方言,如“叫花子集”“笼火”“我妈不美气”等,文章语言充满浓郁的地域方言色彩。
8.(4分)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爹”的人物形象。
9.(6分)如今过年,我们都在感叹“年味越来越淡了”,作者谈创作本文的目的时也说“怀念过去的年味”,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理解的“年味”是什么?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一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士君子多之。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召入翰林为学士,拜左拾遗。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进绢,为魏徵子孙赎宅。居易谏曰:“徵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尝赐殿材成其正室,尤与诸家第宅不同。子孙典贴,其钱不多,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宪宗深然之。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上颇不悦,谓李绎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绎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鄄。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追诏授江州司马。十三年冬,召还京师,拜司门员外郎。凡朝廷文字之职,无不首居其选,然多为排摈,不得用其才。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七月,除杭州刺史。大中元年卒,时年七十六。
(选自《旧唐书》,有删节)
文本二: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白居易《琵琶行》序)
10.(3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B.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C.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D.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11.(3分)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拾遗,唐代官名,掌供奉、讽谏。武则天时始置,分左、右拾遗。左拾遗属门下省,右拾遗属中书省。
B.太宗,是皇帝的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平民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且都是好的评价,这种称号被称为谥或谥号。
C.左迁,是贬官、降职的委婉说法。文中同指白居易贬官的词语还有“迁谪”,指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
D.贾人指商人。“商”与“贾”在古代含义并不完全相同,行走贩卖货物为商,坐着出售货物为贾,二字连用,泛指做买卖的人。
12.(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居易文才出众。顾况擅长写文章,后辈的文章他都没有中意的,但对居易的文章却十分赞赏,并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
B.白居易擅长作诗。他写的众多诗歌都富有讽谏之意,针砭时俗之弊,补救政务的缺陷,当时的读书人收藏了他很多文章。
C.白居易积极进谏。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想为魏徵的子孙赎买住宅,白居易认为应由朝廷来做此事,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D.白居易坦率耿介。针对吐突承璀任招讨使一事,他进谏时言辞急切让皇帝很不高兴,幸亏李绎为他说情,才纾解了皇帝的不满。
13.(8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
(2)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14.(3分)请简要说明白居易被贬为江表刺史的原因。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征①
杜甫
春岸桃花永,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①此诗是大历四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此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15.(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了诗人南征途中所见的春江美景:春水方生,桃花夹岸;云帆一片,极目四望,枫树成林。
B.颔联“偷生”“适远”的沾襟泪水把首联中明朗欢快的气息抹洗得干干净净,有先扬后抑的效果。
C.颈联“南征日”对“北望心”,为流水对,且两句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更衬托出诗人对国家的失望。
D.尾联“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两句正是诗人在晚年对自己一生的思想以及悲剧命运的总结。
16.(6分)尾联说“百年歌自苦”,诗人在诗中写出了哪些“苦” 请简要回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情境默写。
(1)《沁园春·长沙》中,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复旦等名校生直接落户上海,大中城市抢人大战升级。在争夺人才大战中。各大城市纷纷出台各项重磅优惠政策。人才要多多益善,各大城市拿出了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争做周公,以求“天下归心”。
(3)现代城市生活中的不少人对田园生活充满渴望,但真正能像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一样,甘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到不辞辛劳、不争名利的人恐怕少之又少。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天晚上,站在那条曲折的山径前的时候,我刚刚二十岁,月亮刚刚从山边升起。那是怎群的一轮月啊!在它还没出现的时候,世界一片阴暗,小径显得幽深可怕,我几乎没有勇气举步。①而当月亮从山后升起的时候,就在那一判那之间,所有的事与物都像月亮一样,对我发出一种如水般清明透亮的光泽,我的心也在那刹那之间,变得饱满、快乐和安详。
幸福有时候只是一种非常单纯的感觉。在那一夜,当我顺着那一条长满了羊齿植物的小径,缓缓地往山上走去的时候,也许是因为路的迂回,也许是因为心中的快乐,竟然一点也不觉得攀爬的辛苦和费力。
走到一块林木稍微稀疏的空地上,刚好有几块大石头可以让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当我抬头仰望天空的时候,只觉得那些树怎么长得那样直,那样高。②月光在那样晴朗的天空上似水银般直泻下来,我整个人都浸在月光里,觉得心也变得透明起来了。
青春真如醇酒,似乎都在那夜被我一饮而尽,熏然而又芬芳。
——席慕蓉《那一轮月》(节选)
18.(3分) 下列句子中“时候”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幸福有时候只是一种非常单纯的感觉。
B. 我们待时候不少了。
C. 当我抬头仰望天空的时候,只觉得那些树怎么长得那样直,那样高。
D. 她想起小时候有一回和凤矫在河边洗衣裳,碰见一个换芝麻糖老头。
19.(8分)文中①②两处划线句子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填写下面表格空白处。
本体 ① 月光
喻体 水 水银
喻词 ② 似
效果 生动形象地写出因月亮升起周边环境变得清明透亮,很好地表达了我因此感到快乐和安详的内心变化。 ③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拓展‘智能+’”首次被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未来的重要基础性技术,人工智能已连续三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预见,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深入应用,生产生活的数字化转型是 。
人们在拥抱人工智能、迈向数字社会的同时,( )。只有 ,研判和防范潜在风险,才能安享“智能+”的时代红利。
人工智能应用 ,同时也带来安全风险隐患。根据一项调研显示,当前无节制滥用个人信息现象较为普遍。同时,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场景下 的数据收集、专业化多样化的数据处理技术,使得信息主体难以了解、控制其信息是如何被收集和利用的。信息安全保护已经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课题。
20.(3分)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在安全、伦理、法律法规、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挑战也需要被正视。
B.也需要正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在安全、伦理、法律法规、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挑战。
C.也需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在安全、伦理、法律法规、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挑战。
D.在安全、伦理、法律法规、社会治理等方面挑战的人工智能新技术应用也需要被正视。
21.(3分)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大势所趋 未雨绸缪 方兴未艾 无所不在
B.势如破竹 未雨绸缪 如火如荼 无所不在
C.大势所趋 防患未然 方兴未艾 无所不至
D.势如破竹 防患未然 如火如荼 无所不至
22.(3分)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根据一项调研,当前无节制乱用个人信息现象较为普遍。
B.根据一项调研显示,当前滥用个人信息现象较为普遍。
C.一项调研显示,当前滥用个人信息现象较为普遍。
D.一项调研显示,当前胡乱滥用个人信息现象较为普遍。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青春是最美好的时光,因梦想而激昂,因奉献而厚重,因奋斗而精彩。很多人认为,“奋斗”就是好找好工作,赚高工资,住大房子,但是,年轻人的奋斗不应该止于此,而是应该有更广的视野,更高的格局。青春的梦想,只有接上时代的翅膀,才能飞得更高更远。今天的中国,经济辐射全球,中国速度震惊世界,这正是年轻人大展拳脚的好时代。我们不应辜负时代的重托,在积极成就自己梦想的同时,也要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将自己的梦想与时代的需求结合在一起,才是青春最有意义的绽放方式。
读了以上的文字,你有什么感想?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第12页,共1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