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第一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第一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8 届高一十月月考语文试题
(时间:150 分钟,共 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 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025 外卖大战 ”:挑战还是机遇?
进入 2025 年 7 月份,连续两个周末,外卖平台的补贴大战再次席卷消费市场。美团、京东、淘宝闪购轮番抛出大额优惠券,“0 元奶茶 ”“半价正餐 ”的诱惑让消费者趋之若鹜,平台订单量屡创新高,骑手日收入动辄突破五百元——这场看似多赢的商业盛宴背后,藏着资本逐利的狂欢,更掩着难以忽视的社会隐忧。当我们为低价外卖欢呼时,更该看清这场大战撕开的行业病灶与民生困局。
问一:补贴盛宴,谁在买单谁在狂欢?
平台公布的数据总是光鲜;美团即时零售订单量突破 1.5 亿,京东、淘宝闪购创下历史峰值,40 万众包骑手日入超 500 元。消费者晒出的“0 元订单 ”截图里,满是薅羊毛的喜悦。但这场盛宴的账单,从未真正由平台独自承担。
翻开平台财报不难发现,所谓“补贴 ”不过是财务报表上的“市场推广费 ”,最终会以两种方式转嫁:一是挤压商家利润空间,某连锁餐饮品牌负责人透露,参与平台活动后,门店实际利润率从 18%降至9%,“不参与就没流量,参与了几乎白干 ”;二是透支骑手权益,表面上骑手收入激增,实则是“ 以命换钱 ”——为冲单量,骑手日均配送时长从 8 小时增至 12 小时,闯红灯、逆行成了常态,7 月以来全国外卖骑手交通事故率同比上升23%;更值得警惕的是,补贴造就的虚假繁荣正在扭曲消费认知。当消费者习惯了“3 元喝奶茶 ”“5 元吃正餐”,实体餐饮的合理定价反而被视为“暴利 ”。北京某社区面馆老板无奈关闭门店;“顾客嫌 15元一碗的牛肉面贵,转头去买 8 元的预制菜外卖,可他们忘了,我的面里是新鲜牛肉,不是添加剂调的汤。 ”
问二:即时零售,是创新还是内卷?
平台将“外卖大战 ”包装成“即时零售革命 ”,宣称解决了“现在就要、附近就有 ”的需求。但深究之下,这场革命不过是资本对存量市场的极致压榨,而非真正的增量创造。传统电商与即时零售的本质区别,被平台刻意模糊。前者通过规模化降低流通成本,让偏远地区也能买到全国商品:后者则是将社区便利店的交易挪到线上,用 30 分钟送达的噱头,收取商家20% —30%的佣金。上海某便利店店长算了笔账:线上订单占比从 30%升至60%,但净利润反而下降 12%,“平台抽成太高,我们只能减少鲜食供应,换成保质期更长的预包装食品 ”。
所谓“激发新增需求 ”更像自欺欺人。消费者忽然想吃雪糕的即时需求,本可通过下楼买支冰棍满足,既锻炼身体,又能支持社区商业。而即时零售将这种需求绑架到线上,不仅增加了包装垃圾—7 月全国外卖餐盒废弃物达 18 万吨,更让社区小店沦为平台的“前置仓 ”,失去了邻里社交的公共属性。当小区里的便利店变成只接订单的仓库,消失的不只是烟火气,更是社区共同体的连接纽带。
问三:监管困局,如何叫停这场危险游戏?
外卖大战的愈演愈烈,暴露出 ① 。现行《电子商务法》对“即时零售 ”的定义模糊,平台与骑手的法律关系始终悬而未决,商家与平台的议价权更是天差地别。
要破解困局,需从三个维度发力:一是规范平台行为,应立法规定平台补贴不得低于成本
价的80%,禁止用“低价倾销 ”扼杀市场活力: ② , 建立骑手最低工资标准与社保缴纳制度,将配送时长与道路限速挂钩,杜绝“超时罚款 ”倒逼违规;三是保护实体商业,对社区小店实行佣金减免政策, ③ 。
更关键的是,社会需要重建对“合理利润 ”的尊重。当我们为外卖小哥送上五星好评时,也该想想:为什么一碗热乎饭不能卖个公道价?为什么便利店店员不能有体面收入?为什么平台可以拿走最大块蛋糕,却让商家与骑手承担所有风险?
问四:……
资本的游戏总有终场。2019 年的外卖大战以“二选一 ”垄断收场,最终消费者为涨价买单: 2025 年的这场大战,若任由其发展。结局只会更糟——商家倒闭潮、骑手失业潮、社区商业空心化,最终留下一地鸡毛。
或许,我们该给这场大战按下暂停键。不是否定即时零售的价值,而是要让它回归理性;允许合理利润,保障劳动者权益,尊重消费规律。就像那位延边大学的食堂刘晓梅阿姨所说: “做生意和做人一样,不能只图快,忘了本分。 ”
当外卖平台不再靠补贴抢市场,而是比拼谁能提供更安全的食品、更合理的价格、更体面的工作;当消费者不再执着于“最低价 ”,而是愿意为品质与责任买单——那时的外卖行业,才配得上“服务民生 ”的美名。这场大战终会落幕,但它留下的思考,该刻在每个参与者的心里。
(摘编自新京报《外卖大战:资本狂欢下的真实图景与民生隐忧》)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外卖补贴 ”不过是财务报表上的“市场推广费”,最终将相关费用全部转嫁给商家或骑手承担。这场大战的账单,从未真正完全由平台承担。
B. 为冲单量,骑手每天的配送时长增长了4 小时,闯红灯、逆行成了常态,这导致了全国外卖骑手交通事故率上升。
C. 外卖平台将“外卖大战 ”包装成“即时零售革命 ”,解决了“现在就要、附近就有 ”的需求。
D. 2019 年的外卖大战以“二选一 ”垄断收场,最终消费者为涨价买单;2025 年的这场大战,若任由其发展,依旧会以“垄断—涨价 ”收场。
2.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外卖行业发展需要从业者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外卖平台需要比拼谁能提供更安全的食品、更合理的价格;消费者则要为品质与责任买单,而不需要关注商品的价格。
B. 传统电商与即时零售的区别在于:前者通过规模化降低流通成本,让偏远地区也能买到全国商品;后者将便利店的交易挪到线上,以快速送达为噱头收取佣金。
C. 问一中列举北京面馆老板的例子,是为了论证“补贴造就的虚假繁荣正在扭曲消费认知 ”这一观点,事实论据充分,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D. 文章通过四个问题具体分析了“2025 外卖大战 ”的起因、经过和未来发展,条理清晰,视角多样,对于时事的评析十分透彻。
3. 根据上下文内容,在问三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3 分)
外卖大战的愈演愈烈,暴露出________。现行《电子商务法》对“ 即时零售 ”的定义模糊,平台与骑手的法律关系始终悬而未决,商家与平台的议价权更是天差地别。
要破解困局,需从三个维度发力:一是规范平台行为,应立法规定平台补贴不得低于成本价的80%,禁止用“低价倾销 ”扼杀市场活力;_________ ,建立骑手最低工资标准与社保缴
纳制度,将配送时长与道路限速挂钩,杜绝“超时罚款 ”倒逼违规;三是保护实体商业,对社区小店实行佣金减免政策,__________。
4.根据上下文,问四提出的问题可能是什么?请写出一个并简述理由。(4 分)
5. 结合文本,说明文本在分析“2025 外卖大战 ”时是如何做到“深入浅出 ”的。(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本一:
徒步走到终点(节选)
西 元
1 营长树生从橱子里找出背包,认真地装了几样东西。他拿起那只布面文件盒,端详了一会儿,小心地把文件盒一同装进背包里。政委说:“派辆车吧!”树生嘴角动了一下,没说什么,只是摆摆手走出了办公室。树生要到两百多公里外的一个地方看看海崽。他徒步走着,不少路过的卡车司机向他招手,他都拒绝上车。
(甲)
2 海崽的老家在大海边的一个小镇子上。镇子面朝海面,背靠终年郁郁葱葱的小山。海风湿湿的,夏季墙壁上会结出一层薄薄的水珠。初上高原的日子,海崽觉得这里的空气是火辣辣的,肺子、气管、喉咙、舌头、嘴唇统统给风干了,好似晒干的鱼,每呼吸一口气,都像有条锯子在胸腔里拉过一遍。好多次梦里醒来,海崽都觉得不可思议,自己早已离开家乡十万八千里,来到了一个世界上最荒凉的地方。这里的天空蓝得发紫,远处的雪山纤毫毕现,仿佛就在眼前,可实际上却在几百公里之外。
3 树生的嘴角微微抽动了一下。那天新兵训练结束后,海崽对班长说,他受不了部队生活,要回家,否则……树生和他谈了好多回,花了很多精力。海崽说自己怕,怕班长,怕战友,怕干部,怕营房,怕黑夜,一切都怕,就是想离开,回海边去。后来有一天,海崽真的跑了。他身无分文,在一百多公里外的长途汽车站被找到了。树生狠狠地在海崽屁股上踹了一脚,关了他三天禁闭。
4 十月的一天,山脊一线的观察点都走了一遍后,队员们排成一线向一号山口处攀爬。海崽有些犹豫要不要踩在营长的肩头上。树生看了他一眼,鼓励道:“ 小伙子,放心踩,要踩实了!”接近山顶,山风骤然变大,使得人的身体变得轻飘飘的,像风筝一样歪歪斜斜要飞起来。虽说脚上穿了羊毛防寒靴,但脚还是最脆弱的地方。海崽脚尖开始疼痛,仿佛被锤子砸上了。后来脚掌麻了,渐渐失去知觉。强风夹带着沙子一样的雪粒,打在脸颊上,好似万千钢针刺在皮肉上。外面严寒如刀,防寒迷彩作训服下面却很快涌出一层热汗,蒸汽顺着脖子和手腕向外冒,内层衣物湿漉漉地贴在皮肤上。但海崽知道不能停下来,每次出发前,班长都会重点强调。只要一停下来,这层热汗就会瞬间变成一层凉水,甚至是薄冰,冷冷地覆在身上。钢枪枪身在你拼尽全力攀登时一下一下狠狠撞击着胯骨和屁股,像个脾气暴躁的兄弟。你更不能徒手去摸
它,否则会被粘掉一层皮。海崽听说,过去军用水壶必须放在大衣下,贴在胸前或肚子上,要不过不了多久,里面的水就要冻实心儿,一滴也休想倒出来。直到去年,上级给配发了边防巡逻水壶。这东西是钛合金的,双层保温,带肾形饭盒和叉勺一体的餐具,能保证一天都喝上带热乎气儿的水,饭盒还能架在火上加热。海崽简直是太爱它了。
5 中午时分,巡逻队到达山顶。这里是观察点东侧一处平坦的高地。四周的山峰连绵起伏,一望无际。太阳在头顶正上方,天空又高又远,蓝得让人发慌。刺眼的光线在雪白山峰上随着狂风飞舞,好似金色的波涛。树生在附近察看了一番,没有任何异常情况。于是,他让队员们摘下护目镜,站成两排,中间展开一面国旗,留了张合影。尽管想象过很多回,可当国旗在大风中展开的那一刻,海崽的身心还是为之一振。夹着呼呼的风声,海崽听到树生喊:“海崽,我当初踹你一脚,是要你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要做个硬骨头的好兵! ”
(乙)
6 树生用双手捂住脸,掩不住嘴角的抽动。树生仿佛做了一个梦,那一天的天空是铅灰色的,密密麻麻下着灰色的冰雹。有几个战友被困住了,于是树生和大家冲进冰雹里把他们拉回来。拳头大的冰雹打在身上竟然不疼,焦急之中,身体麻木了。胳膊、头发湿漉漉的,沾满了黏糊糊、热乎乎的东西。这时,有人大喊:“还有人落在后头了! ”于是,树生猛地扭过头,向铺天盖地的冰雹里望过去,但灰蒙蒙的什么也看不见。于是,有更多的战友呐喊着冲进去,冰雹漫天飞舞。树生还记得自己喘着粗气,焦急地抬着一个战友的腿,战友的迷彩服和靴子上有一块一块血迹,身体竟然真的像沉重的岩石。那个画面,树生这辈子都不会忘记,一个身影张开双臂跑进冰雹里,像一只拥有矫健翅膀的鹰冲向风暴,那翅膀在奋力扇动,替他挡住了迎面砸来的冰雹……
7 树生这时还不知道,文件盒里有一封信,信中写着———海崽:
这封信是我让你姐代我写的。
你的来信我知道了。如果哪天留不下,也莫难过了,回来就好。你已经去那苦地方十年了,心里头该透亮了。……要是能继续干下去,可称了你的心愿,爹和你姐都打心眼儿里欢喜。听说有任务落下来了,还是想对你说一句,你是国家的人了,只要是国家需要,都要卖力去做,甭惦记家里。
(有删改)
文本二:
8 树生走了五天五夜,来到了一个由红砖墙围起来的地方。这里大门敞开,无人看守,但行人无不心怀虔敬,经过的车辆鸣笛三下,降低速度慢慢通过。树生坐到一块墓碑前,用手掌擦了擦,放上一枝白色的雪莲花,点燃三支烟,连同文件盒一起放在石台上,他的嘴角微微抽动了一会儿,说道:“海崽,我来看你了…… ”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本一中树生对海崽说“要做个硬骨头的好兵 ”,与之前“狠狠地在海崽屁股上踹了一脚 ”形成呼应,表明树生从一开始就坚信海崽终将成长为优秀士兵。
B.文本一多次描写树生“嘴角抽动 ”的细节,这一神态既体现了他作为军官的坚毅,也暗含了对战友牺牲难以释怀的悲痛,笔触细腻,极具表现力。
C.文本二中“红砖墙 ”“墓碑”“雪莲花 ”等意象,共同营造了肃穆、哀伤的氛围,表明了故事的最终结局,与文本一中艰苦危险的巡逻场景形成呼应。
D.小说整体采用全知视角叙事,但(甲)、(乙)两处画线段落分别切换为海崽和树生的有限视角,真实再现了特定情境下的个人体验,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7.关于文中“文件盒 ”的相关情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篇树生“端详”“小心地 ”将文件盒装入背包,为后文揭示盒中信件埋下伏笔,暗示此物意义非凡。
B.父亲的信以口语化的方言写成,如“莫难过 ”“卖力去做”“甭惦记 ”,体现了人物的农民身份和朴实深沉的父爱。
C.树生直至故事结尾才在墓前打开文件盒,得知信中内容,这一设置造成了读者与人物之间的信息差,产生了悬念。
D.信件内容补叙了海崽的家庭背景及其“做个好兵 ”的信念来源,是塑造海崽人物形象、升华小说主题的关键部分。
8.文本一在叙述海崽的成长转变时,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请结合相关情节简要分析。(4 分)
9.有人评价“小说在常态和艰险的双重境遇中,书写家国意志和崇高信仰的深沉力量”,请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二,谈谈你对这句话中“双重境遇 ”的理解。(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曰: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节选自《论语 · 宪问》)
材料二:
齐崔杼弒庄公也,有陈不占者,闻君难,将赴之,比去,餐则失匕,上车失轼。御者曰: “怯如是,去有益乎? ”不占曰:“死君,义也;无勇,私也。不以私害公。 ”遂往,闻战斗之声,恐骇而死。人曰:“不占可谓仁者之勇也。 ”
(节选自刘向《新序 · 义勇第八》)
材料三:
秦皇帝东游,张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 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 平明,与我会此。 ”良因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 期,后,何也? ”去,曰:“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 也? ”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 当如是。 ”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穀城山下黄石即我矣。 ”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 · 留侯世家》)
材料四: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
(节选自苏轼《留侯论》)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把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 分)张良与客 A 狙击 B 秦皇帝 C 博浪沙中D 误中 E 副车F 秦皇帝 G 大怒 H 大索天下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比,等到,及,与成语“朋比为奸 ”中“ 比 ”的意思相同。
B.亡,逃跑,与《陈涉世家》“今亡亦死 ”的“亡 ”意思相同。
C.异,认为……奇怪,与《桃花源记》“渔人甚异之”的“异 ”用法相同。
D.然后,这样之后,与《孟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的“然后 ”意思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陈不占将赴君难时恐惧失态,吃饭时勺子掉在了地上,上车时抓不住车前的横木。
B. 张良刺杀秦始皇失败后逃亡下邳,因敬老忍辱得到《太公兵法》,成为王者之师。
C. 苏轼认为张良的才能本可效仿伊尹、太公之谋,却冒险行刺,实属侥幸不死。
D. 圯上老人故意折辱张良,是因他缺乏荆轲、聂政之勇,需磨练其忍耐之心。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御者曰:“怯如是,去有益乎? ”
(2)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穀城山下黄石即我矣。
14.陈不占“怯如是 ”却被称赞,张良狙击秦始皇的勇敢行为反被苏轼批评。结合材料,分析二者评价迥异的原因。(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春归盩厔旧居却寄耿拾遗李校书端①
卢纶②
野日初晴麦垄分,竹园相接鹿成群。
几家废井生青草,一树繁花傍古坟。
引水忽惊冰满涧,向田空见石和云。
可怜荒岁青山下,惟有松枝好寄君。
【注】①盩厔(zhδuzhì) , 今陕西省周至。拾遗、校书,均为官职名;耿 、李端,卢纶的朋友。②卢纶,大历十才子之一。此诗写于“安史之乱 ”后的10年,诗人此前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屡试不第。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紧扣诗题,写早春初晴诗人回家,映入诗人眼帘的,是故园竹林和成群的野鹿。
B.诗人写景手法高超,井生青草,墓旁花繁,颔联没有直接言情,但处处蕴含了情感。
C.颈联仅用“惊”“空 ”二字就写出了诗人“ 引水”“ 向田 ”时心情的复杂,用词精当。
D.尾联以“寄 ”作结,此时此刻,诗人实无物可赠,于是只好随手折些松枝送给朋友。
16.诗中“可怜荒岁青山下 ”一句,有的版本写作“可怜芳岁青山下 ”。“荒岁 ”还是“芳岁 ”,结合文本,你认为哪一个词更好?请说明你的理由。(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乐曲演奏过程中的停顿也有情感表达的作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对此进行说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3)与下图内容相契合的古诗文名句,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语言文字运用(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公园始终扮演着( )的角色。过去,城市公园布局杂乱无章,功能也相对单一,大多只是简单的绿地与少量休闲设施组合,主要供附近居民茶余饭后散步消遣。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人们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追求,城市公园迎来变革。如今,新建公园规划合理,功能多元,不仅有郁郁葱葱的绿植、清澈见底的湖泊,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渴望,还配备健身场地、文化展馆等,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学习交流的综合场所。
除了满足休闲需求外,公园的文化价值也日益凸显。 。人们漫步其中,仿佛能触摸到城市的历史脉络。从具体活动层面来看,公园举办的各类民俗活动,像春节的庙会、端午的赛龙舟展示,让传统文化在现代都市中得以薪火相传。
不过,在公园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①一些公园盲目追求“ 高大上 ”景观,却忽视生态平衡的维护,导致园内动植物生存环境受影响。②还有的公园过度商业化,大量引入商业店铺,破坏了公园宁静氛围。③虽然这些店铺能带来一定经济效益,但却让公园失去原本的韵味。④另外,部分公园管理不到位,设施损坏后维修不及时,影响市民游玩体验。⑤只有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让城市公园持续为市民美好生活添彩。
城市公园,不仅是城市的“绿肺”,更是市民心灵的栖息地,承载着城市的记忆与情感,在未来发展中,它必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18. 下列填入文中第一段括号内的词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不可或缺 B. 举足轻重 C. 非同小可 D. 无可替代
19. 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很多公园深挖本地历史文化,将古老传说、名人故事融入景观设计。
B. 很多公园深挖本地历史文化,景观设计融入古老传说、名人故事。
C. 本地历史文化被很多公园深挖,将古老传说、名人故事融入景观设计。
D. 本地历史文化被很多公园深挖,景观设计融入古老传说、名人故事。
20. 文中标序号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 分)
(序号)______表述不当,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序号)______表述不当,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文中“城市公园,是城市的‘绿肺 ’”运用暗喻,借“肺”的功能凸显公园对城市的作用。请以“家乡的河流 ”为本体,仿照该手法写一句话,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 分)
22.学校开展“我为城市公园提建议 ”活动,请结合文本内容,为改善城市公园现状提出两条建议,并说明理由。(4 分)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命充满劳绩,仍当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荷尔德林这句名言揭示了生活的本质——我们都在为生活奔波,却不应丢失心中的诗意。
诗人余秀华,不惧命运不公和病痛折磨,以摇晃的步伐走出坚定的文学之路;55 岁的外卖员王计兵,在奔波途中记录生活,诗集《赶时间的人》感动无数读者;在病房里写诗的护工姜正华,用诗歌治愈自己,温暖病患……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以“诗意生活 ”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2028届高一十月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
2. A
3. ① 监管体系的漏洞 ②二是保障骑手权益 ③保留社区商业活力
4. 问题:游戏散场,如何收拾残局?(或:混乱收场,将如何理性应对?)(1 分)
理由:①下文第一段预测了如若任由发展,外卖狂欢未来的结局将是“一地鸡毛”。
②接下来第二层次提出了我们该如何回归理性,积极应对,才是正确发展方向。(3分)
5. “深入”:
①全文结构层层递进,文本整体划分为四个问题,深入推进。
②每个分论点深刻剖析问题,分条缕析,针对性和逻辑性强,一针见血直指事件的本质,做到了“深入”。
③探讨社会弊病,透过“狂欢”的表象,深刻挖掘社会各方面存在的问题。
“浅出”:
①用大众熟悉的生活场景切入,如“0元奶茶”等补贴现象,以及北京面馆老板因消费者偏爱低价预制菜而关店等具体案例。
②用通俗语言还原行业现状,让读者直观理解“2025外卖大战”的真实面貌,做到了“浅出”。
【评分标准】每点 2 分 。两个方面兼顾,答三点得满分。
6. A
7. C
8. ①心理描写:通过初上高原时“像有条锯子在胸腔里拉过一遍”的窒息感,以及“怕班长,怕战友,想回家”的直白表露,展现其最初的恐惧与退缩。
②动作描写:从巡逻时“犹豫要不要踩营长肩头”到被鼓励后“踩实了”,再到听营长喊话后“身心为之一振”,通过动作变化体现其从胆怯到坚定的成长。
③环境烘托(侧面描写):以“强风夹带雪粒”“严寒如刀”等极端环境描写,烘托其在艰苦磨练中逐渐坚韧的过程;用“国旗展开”“狂风呼啸”的场景,象征其精神升华。
④细节刻画:通过对“边防巡逻水壶”的功能细节描写,暗示其对边防生活的适应与热爱;营长“踹一脚”与后来鼓励的对比,凸显其从逃避到担当的转变。
【评分标准】每点 2 分 。答出手法 1 分,结合文本分析 1 分 。答满两点得满分。
9. ①“常态”境遇是指日常化的生活,包括新兵严格训练和教官严厉管教,海崽入伍时的害怕、逃跑,父亲叮嘱“你是国家的人”的信等。
②“艰险”境遇是指极端、危险的环境,包括高原上的严寒气候、巡逻时遭遇的暴风雪、冰雹中海崽为救人而牺牲等。
③双重境遇的融合共同书写着家国意志和崇高信仰,常态训练夯实根基,艰险时刻践行使命。
【评分标准】每点 2 分 。解释关键词 1 分,结合文本分析 1 分。
10.DFH
11.A
12.D
13.(1)驾车的人说:“你怯懦到这种地步,去了有什么用呢?”
(2)十三年后小伙子你到济北见我,穀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
【采分点】(1)御者,驾车的人;如是,像这样,这种地步;益:益处,用处;以上各1分,大意1分。(2)孺子,小伙子,小孩子;见我济北,状语后置句;即,是;以上各1分,大意1分。
14.①陈不占虽性格怯弱,却不忘忠君的公义,所以被称赞为“仁者之勇”;
②张良之“勇”失于无“谋”,苏轼指出张良有盖世才华却“不为伊尹、太公之谋”,深为可惜;
③张良之“勇”失于不能“忍”,太史公和苏轼均强调“忍”的重要性。
参考译文:
材料一:仁人一定勇敢,勇敢的人都不一定有仁德。
材料二:齐国的崔杼杀害齐庄公时,有个叫陈不占的人,听说君主遭遇危难,准备前去救援。等到快要出发的时候,他吃饭时握住勺子的手发抖,勺子掉在了地上;上车时,因紧张抓不住车前的横木(轼)。驾车的人说:“你怯懦到这种地步,去了有什么用呢?”陈不占说:“为君主而死,是符合道义的事;我自身没有勇气,是个人的怯懦(私)。不能因为个人的怯懦而损害公义。”于是他还是前往了,刚听到战场上的厮杀声,就因恐惧过度而死去。人们说:“陈不占可以称得上是有仁德之人的勇敢啊。”
材料三:秦始皇到东方巡游,张良与大力士在博浪沙这个地方袭击秦始皇,误中了副车。秦始皇大怒,在全国大肆搜捕,寻拿刺客非常急迫。这是为了张良的缘故。张良于是改名换姓,逃到下邳躲藏起来。
张良闲暇时徜徉于下邳桥上,有一个老人,穿着粗布衣裳,走到张良跟前,故意把他的鞋甩到桥下,看着张良对他说:“小子,下去把鞋捡上来!”张良有些惊讶,想打他,因为见他年老,勉强地忍了下来,下去捡来了鞋。老人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既然已经替他把鞋捡了上来,就跪着替他穿上。老人把脚伸出来穿上鞋,笑着离去了。张良十分惊讶,随着老人的身影注视着他。老人离开了约有一里路,又返回来,说:“你这个孩子可以教导教导。五天以后天刚亮时,跟我在这里相会。”张良觉得这件事很奇怪,跪下来说:“嗯。”五天后的拂晓,张良去到那里。老人已先在那里,生气地说:“跟老年人约会,反而后到,为什么呢?”老人离去,并说:“五天以后早早来会面。”五天后鸡一叫,张良就去了。老人又先在那里,又生气地说:“又来晚了,这是为什么?”老人离开说:“五天后再早点儿来。”五天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过了一会儿,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应当像这样才好。”老人拿出一部书,说:“读了这部书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十年以后就会发迹。十三年后小伙子你到济北见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说完便走了,没有别的话留下,从此也没有见到这位老人。天明时一看老人送的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因而觉得这部书非同寻常,经常学习、诵读它。
材料四:富贵人家的子弟,是不肯死在盗贼手里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生命宝贵,死在盗贼手里太不值得。张良有超过世上一切人的才能,不去作伊尹、姜尚那样深谋远虑之事,反而只学荆轲、聂政行刺的下策,侥幸所以没有死掉,这必定是桥上老人为他深深感到惋惜的地方。所以那老人故意态度傲慢无理、言语粗恶的深深羞辱他,他如果能忍受得住,方才可以凭借这点而成就大功业,所以到最后,老人说:“这个年幼的人可以教育了。”
15.D
16. “荒岁”更好。
理由:①“荒岁”,指荒年,粮食歉收。
②契合诗歌的创作背景,“安史之乱”对社会生产造成极大破坏,田地荒废,故园荒芜;
③虽处“荒岁”,诗人依然以“松枝”寄友人,表明自己将以坚韧不拔之志,和友人共克时艰;
④“荒岁”比“芳岁”更能凸显诗人对国事的关心,格调高远。(任答三点即可给满分。)
17. ①别有幽愁暗恨生 ②此时无声胜有声 ③少无适俗韵 ④性本爱丘山 ⑤且放白鹿青崖间 ⑥须行即骑访名山(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林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18. C
19. A
20. ①句修改:一些公园盲目追求“高大上”景观,却忽视对生态平衡的维护,导致园内动植物生存环境受影响。
③句修改:这些店铺虽然能带来一定经济效益,但却让公园失去原本的韵味。
21. 示例:家乡的河流,是故土的“血脉”。
表达效果:“血脉”维系人体生命运转,用“血脉”作喻体,凸显了河流滋养家乡土地、孕育家乡文化、维系乡愁记忆的作用,深刻体现了河流对故土的重要意义,赋予河流浓厚的情感内涵。 22. ①建议一:加强生态保护规划,合理配置动植物种类,避免盲目造景。理由:维持生态平衡,保护公园内生物多样性,为市民营造更自然和谐的环境。
②建议二:合理控制商业规模,规划商业区域。理由:既能保留公园宁静氛围,又能适度发挥商业便民作用。
③建议三:完善公园管理制度,设立设施维护专项小组。理由:及时维修损坏设施,提升市民游玩体验。
评分参考:任答出一点给2分,任答两点即可给满分。
23.【参考立意】1.追求诗意的栖居。 2.守住诗意,点亮人生。
3.诗意是忙碌中的逸致,混沌中的坚强。 4.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意和远方。
例文:
于尘世烟火中觅诗
“生命充满劳绩,仍当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荷尔德林这句箴言,如暗夜灯塔,照亮无数负重前行的灵魂。当余秀华以摇晃身躯走出坚定诗行,当王计兵在送餐间隙捕捉永恒,当姜正华于病房提笔温暖生命——我们不禁要问:何为诗意?它不是风花月夜的专属,而是深植于尘世烟火中的精神之花,是每个不甘沉沦的灵魂对庸常的华丽突围。
诗意,是困厄中的精神超越,如寒梅傲雪。
当命运的寒风凛冽刺骨,诗意便化作心灵的篝火。李白在仕途受挫后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将失意化作豪情;苏轼身陷乌台诗案,仍能在黄州月下吟咏“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于困顿中觅得天地清欢;李清照历经国破家亡,从“和羞走,倚门回首”的少女闲情,淬炼为“生当作人杰”的铮铮铁骨。他们的诗意,不是对苦难的逃避,而是以精神的主动进攻击穿黑暗,在绝境中开辟希望之路。恰如余秀华以残缺之躯书写完整灵魂,这些璀璨生命昭示:真正的诗意,恰是现实重压下开出的不屈之花。
诗意,是平凡中的审美觉醒,如苔花自芳。
真正的诗意无需远离人间烟火,它就在寻常巷陌、日常劳作中悄然生长。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躬耕自足中寻得心灵净土;白居易在浔阳江头,从琵琶女的弦音中听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深切共鸣;今日的“外卖诗人”王计兵,于奔波途中捕捉城市脉动,让滚烫的生活在诗句中凝固。这种诗意,是对平凡生活的深情注视,是在琐碎日常中发掘永恒之美的能力。它告诉我们:只要怀揣审美的眼光,送餐路途也能成为诗的素材,枯燥值守也能化作温暖篇章。
诗意,是小我中的大我升华,如星光汇河。
诗意的极致,在于将一己之悲欢,汇入更广阔的人间关怀。杜工部身居破庐,风雨飘摇,吟出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宏愿,此仁者之心,照亮千古;辛稼轩报国无门,却将“醉里挑灯看剑”的慨叹,化作整顿山河的梦中呐喊。今日病房中的姜正华,其诗行是递向病患的一双温暖的手。此般诗意,已从书斋走向旷野,从“小我”走向“大我”,如星火汇聚,终成照亮人间的星河。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应懂得:诗意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而是每个认真生活的灵魂的勋章。诗意不在远方,它就在我们伏案疾书的专注里,在面对挫折时不屈的韧性里,在对家国天下那份天然的关切里。让我们既能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情,亦能有“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从容。
身寄尘劳是生命的常态,心栖诗意则是灵魂的选择。当每一个平凡的我们,都能在各自的岗位上,活出内在的光彩与气度,便是对这句古老箴言最铿锵、最动人的回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