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人音版(主编:曹理)四年级上册第3课 快乐的校园 打字机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音乐人音版(主编:曹理)四年级上册第3课 快乐的校园 打字机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打字机
——小学四年级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打字机
学科 音 乐 学段 3-6 年级 四年级
相关 领域 核心内容:感受与欣赏领域中的音乐表现要素、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情绪 与情感。 相关内容:表现领域中的演唱、识读乐谱以及创造领域的即兴编创。
教材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 四年级上册 出 版 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名称 《打字机》
课型 欣赏课 课时 一课时
教材分析 《打字机》是由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安德森创作的一首描绘性非常强的管弦乐小品,虽然短小却诙谐有趣。乐曲为三段体(ABA)结构。快速平稳的第一主题旋律在全曲中出现了三次;第二主题以上行、下行的反复波动配以鲜明的力度构成了形象而又动感的旋律,与第一主题形成明显的对比。乐曲最大的特点是借助打字机作为节奏乐器,配以快速灵巧的旋律,淋漓尽致的表现了打字机的美妙的声音。打字机的打字声、铃声和换行倒机声是这首乐曲的特殊音效。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对乐曲的情绪、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的感知都有了一定的理解,音乐欣赏必须从感性过渡到理性,再用理性引导到更高层次的感性。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艺术表现 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了解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表现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的重要作用
创意实践 艺术表现 采用体态律动模仿小字丁、乐器模仿倒机声、铃声、纸张等多种手段在反复聆听中加强对音乐主题的记忆,能听辨乐曲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的特点,在图谱的辅助下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能听辨乐曲的基本曲式结构。
文化理解 创意实践 在模拟情景的音乐活动中,深化音乐形象,加强对乐曲的感受与体验,体验乐曲传递给人们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听辨音乐主题和基本曲式结构。
难点 能用动作表现不同的音乐主题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打字机》是由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安德森创作的一首描绘性非常强的管弦乐小品。乐曲为三段体(ABA)结构。新《课标》中倡导完整而充分的聆听音乐作品,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体验与理解音乐的内涵特征。基于孩子的年龄特点,我在整节课教学环节的设计上采用完整-局部-完整的音乐赏析过程,来调动孩子专注地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体验音乐。设计了富有动感的律动模仿小字丁的方式去体验音乐的主题、分辨音乐主题的不同。再配以图形谱、乐器模仿、分组合作等方式让孩子们充分感知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作用。我一开始用自编的富有节奏的律动把学生带入音乐的氛围中,以乐曲的旋律做背景音乐,感知乐曲动感的节奏。再利用实物打字机让学生亲自去探索打字机发出的打字声、铃声、倒机声的声音,激发了学生的探索音响的兴趣。接着,通过老师简短的讲解,让学生对乐曲《打字机》创作的背景有所了解。通过完整聆听全曲,分辨音乐主题的不同,再以打字声、铃声、倒机声出现的次数,引起学生专注地听,配以图形谱的方式给学生直观的看出乐句长短不同,节拍的不同。利用三角铁、沙锤模仿铃声、倒机声,使学生专注地听音乐。接着让学生模仿打字机上的小字丁,表现音乐的主题A,老师和其他学生扮演打字员,在创设的情境中感知音乐主题的变化。在聆听和音乐实践中分辨A段三次出现的不同并分组用动作表现出来。B段音乐也是通过聆听再加以创编动作让学生感知旋律的力度变化最后完整聆听音乐并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出乐曲的三个部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律动导入
带领学生随音乐做律动。 学生随老师一起做律动
设计和音乐节奏相符的律动,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音乐动感节奏体验。
二、出示打字机实物,让学生自主探索打字机发出的音响 带来打字机,请学生猜一猜它的名字及请学生试一试、玩一玩打字机能发出什么声音。
试一试、玩一玩打字机能发出什么声音。 通过打字机的实物展示,让学生亲自尝试去探索打字机所发出的打字声、倒机声、铃声,为下面聆听乐曲做好铺垫。

三、新授
1、完整聆听乐曲 2、聆听A段音乐主题,并尝试用不同的形式去感知音乐主题 3、听辨音乐主题A在全曲中出现的次数及变化

4、聆听B段音乐主题,感受音乐旋律的变化
5、创设情境,以打字员送材料来展现B段音乐主题 简介《打字机》的创作背景及作曲家
。 2、完整聆听乐曲,引导学生边听边想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
3、再次让学生聆听乐曲,听辨乐曲主题
4、请学生听一听铃声、倒机声各出现几次
5、教师在黑板画图形谱
6、出示三角铁、沙锤请学生尝试为乐曲配上铃声和倒机声
7、请全体学生用自制的小乐器和响舌声模仿倒机声和铃声。
8、启发指导学生用动作模仿打字机上的小字丁
9、听音乐,老师当打字员,学生扮演小字丁随音乐反应做动作,与铃声和倒机声合作组成一台打字机。
10、再次请学生扮演打字员合着音乐做动作
11、请学生完整听音乐,听主题A出现的次数。
12、请出三组同学来用动作表现出现的三次。

13、启发学生从音乐中听出旋律的力度与音乐的进行 14、出示图形谱,请学生随音乐画旋律线 15、启发学生扮演打字员
送文件并随音乐表演出来 初步感知乐曲的情绪,引起联想。

认真聆听音乐
学生感知音乐并观察图形谱中有什么变化
学生用三角铁和沙锤在铃声和倒机声处加入伴奏 用自制小乐器和响舌加入伴奏 学生随音乐用动作表现出音乐中的打字的场面
聆听全曲,仔细听出现的次数 分三组随音乐用动作表演,并发现三次的不同。
聆听音乐,并说出音乐中力度的变化。
学生随音乐表演并即兴创编动作。 以铃声和倒机声为切入点,让学生专注有效聆听音乐,听出音乐中节拍上的变化。


让学生用乐器模仿铃声和倒机声,参与到音乐实践中更深的体验音乐中的节奏和速度带给我们的乐趣。
体验音乐,进一步熟悉音乐主题,感知音乐要素。
通过分组用动作表现音乐,让学生发现主题A三次的不同之处。

感知音乐中力度变化和音乐的进行方向的特点
。 鼓励学生即兴创造,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6、完整聆听音乐,并根据不同的音乐主题用不同的动作表现 16、老师以打字员的身份带领学生们表现音乐。 以小字丁、铃声、倒机声、和送材料的动作表现乐曲的三部分 完整聆听乐曲,在音乐实践中体验音乐所带来的快乐。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聆听了一首欢快、诙谐的《打字机》也在音乐中体验了相互合作的乐趣,这首作品是在安德森在生活中获得了灵感创作的,他还写了一首《调皮的小闹钟》。让我们听着调皮的小闹钟结束我们今天的音乐课。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整节课紧紧围绕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理念,。本节课依据音乐学科的始终把学生的审美体验放在首位,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目的性,总体来说本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重视学生的情绪体验。我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整节课以完整欣赏一分段欣赏一完整欣赏这一主线展开,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层层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性和情绪,引导学生欣赏,以各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表现音乐,层层递进,让学生在反复聆听中生悉主旋律,加强学生对音乐的听辩力和记忆力,,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在恰当的位置配音,并设计表演动作,使学生在体验和实践中,更加生动注意地感受音乐。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综合能力。不足:在这节课中,学生虽然能较好的理解乐曲的音乐要素对乐曲的表现作用,但在创编上表演上引导学生做得不够,学生的即兴表演缺乏灵动。这节课上完后,听课的老师们对我的这节课做了精彩的点评。她们从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环节的设计、课堂学生的学习反应等多方面都说的很详细,还出了许多好的点子,让我受益匪浅。我觉得一节好课的生成是经过磨出来的,虽然磨得过程很煎熬,但是却值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