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记者:稀土是什么?您能给我们科普一下吗?
沈保根:稀土是元素周期表中15种镧系元素以及钪和钇共17种元素的总称。由于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稀土成为制造许多高科技产品与支撑众多新兴产业的关键基础材料,被誉为“新材料之母”。
稀土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它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能源、交通、通讯、制造、生物、光学、超导、医学等方面。所以有的人把稀土理解为“现代工业维生素”“万能之土”和“21世纪新材料宝库”。
全球好多地方,都有稀土。所以稀土并“不稀”,但是真正适用的、能够有开采价值的数量,其实并不多。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稀土矿物和含稀土元素矿物有250余种。稀土含量较高的,就是我们说的价值比较高的,占的比率很低,也就是6%不到,加起来也就五六十种。这五六十种矿物中间,作为矿物质且有开采价值的,大概就10来种。有的含量太少,没有开采价值;有的虽有开采价值,但是开采成本非常昂贵。
记者:
沈保根:我国稀土科技创新、资源和产业发展态势越加有序,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话语权越发增强。自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开始在稀土资源开采、冶炼分离和材料生产等领域建立了全球优势地位。自1995年以来,中国一直保持着全球稀土市场供给度90%以上的领先地位。随着我国一系列稀土管制政策的实行和世界主要工业国家轻稀土矿山的相继开发与供应,未来世界轻稀土生产依赖中国单边供应的格局将有所变化。但中国在全球重稀土的供应上,仍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记者:目前,我国稀土产业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沈保根:在稀土资源端,我国的资源优势正在受到挑战。近年来海外稀土资源开发发展迅速。在稀土应用端,我国在稀土磁性材料、催化材料、光学材料以及抛光材料等功能材料的研发和生产水平,已经实现了从跟跑向并跑的转变,有些领域已处于领跑位置,相关材料的产量和质量具有国际话语权。
此外,我国稀土资源的有序开采、供应和功能材料产业的持续发展,拉动了国际市场稀土价格的连年提升。美日澳等国开始打造盟国内部循环的稀土资源开发投入,旨在摆脱对我国稀土供应的依赖,尽快追赶和超越我国,最后达到反制我国的目的。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开采也好,冶炼也罢,以及分离,都要涉及到环境保护的问题。如果我们把矿藏开采出来了,稀土资源也分离出来了,却把环境给污染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记者:您一直从事材料科研工作,您体会最深的是什么?
沈保根:做科学研究,你要想做一点事情,不付出努力是很难成功的。
同一个研究领域,你想想看,全世界有多少人都在研究同一个事情。你想做得比别人好,怎么办?不去好好努力,那真的是很难成功的。做科学研究永远是“只有第一,没有第二”,所以我们得想办法不断创新。
(摘编自沈爱群、乔韵鸥《专访中科院院士沈保根:揭秘“稀土”背后的故事》)
材料二:
战略性矿产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国防现代化建设、新兴产业发展的基本保障,稳定、充足的资源供应对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至关重要。目前,我国一些大宗矿产对外依存度已接近或超过50%。2022年中国的原油和天然气等能源矿产对外依存度分别为71%和40%;铁、铜、铝等大宗矿产对外依存度分别为81%、83%、65%;锂、钴、镍等关键矿产的对外依存度分别在85%、95%、90%以上。预计到2035年,这种大规模依赖进口局面难以根本扭转。
随着大国竞争的激烈加剧和科技进步的深入开展,全球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将会发生新的变化。
我国有必要根据政策变化和新的国际形势,及时调整战略性矿产目录,可将更新周期调整为3~4年,最多不超过5年。
战略性矿产对于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至关重要,其需求也会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国际关系的变化而变化。深入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以科技创新提升储量水平,以政策创新增储上产。对于战略性矿产勘查,可加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与5G通信站、物联网、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等新基建相关的战略性矿产需求未来可能会爆发性增长,如钨、钛、锑、钴、稀土等,有必要提前做好战略储备。
我国部分战略性矿产虽然资源丰富,但缺乏高端应用技术。例如我国虽然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粗镓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但高端稀土、镓等稀有金属产品生产能力较低,仍处于稀土、稀有金属产业链的底端,资源高效利用仍受制于人。因此,应加强科技研发,延伸战略性矿产产业链;加强关键矿产产业链供应链的协调,及时“稳链、补链、强链”。通过技术提升来提高战略性生产的附加值,跻身高端产品产业。
近年来,通过不断吸收新发展理念与新技术,绿色开采已开拓出绿智融合的低碳发展道路。数字化、智能化等新兴技术赋能矿山绿色开采,通过优化采矿方法,推广使用智能化采矿设备,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提高采矿技术水平,从而提高开采回采率,实现降本增效。发展循环利用技术,提升“城市矿产”开发能力,将继续提高二次资源回收利用水平,降低能耗和碳排放水平。
(摘编自陈从喜《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进展与展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已发现的稀土矿物和含稀土元素的矿物之中,目前具有开采价值且开采成本不高的稀土矿藏少之又少。
B.只有保证战略性矿产资源的供应稳定充足,我国才能实现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在大国激烈竞争中占有优势。
C.全球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和需求的变化,很大程度上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和国际关系的变化密切相关。
D.如果提前做好战略性矿产的储备,就能满足新基建对战略性矿产的需求,保障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用“跟跑”“并跑”“领跑”三个词语,概括了我国一些功能材料在研发和生产水平方面的三个发展阶段,既恰当又形象生动。
B.记者最后请沈保根院士谈谈从事材料科研工作体会最深的是什么,这是为了消除彼此的陌生感,拉近双方的距离,有助于访谈的深入。
C.材料二从我国某些矿产对外依存度的数据中,得出“到2035年,这种大规模依赖进口局面难以根本扭转”的预测,具有一定的依据。
D.材料二在指出我国应根据新的国际形势调整战略性矿产目录时,采用了“有必要”“可”两个语气强弱不同的词语,表述准确恰当。
3.材料一横线处需补写出记者要提的一个问题,最合理的一项是( )
A.全球稀土供需格局是否会变化?
B.未来世界轻稀土生产情况怎样?
C.我国稀土产业的发展状况怎样?
D.中国稀土供应的格局会变化吗?
4.记者请沈保根院士科普一下稀土是什么,沈院士的回答是如何做到科学性和普及性的?请简要分析。
5.目前我国稀土产业面临挑战,我国应如何应对?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牛车上
萧红
金花菜在三月的末梢就开遍了溪边。我们的车子在朝阳里轧着山下的红绿颜色的小草,走出了外祖父的村梢。车夫是远族上的舅父。车上还坐着外祖父家的女佣人五云嫂,是到城里去看她的儿子的。五云嫂下车去给我采了这样的花,又采了那样的花,旷野上的风吹得更强些,所以她的头巾好像是在飘着。我时时把她的头巾看成乌鸦或是鹊雀。她几乎是跳着,几乎和孩子一样。回到车上,她就唱着各种花朵的名字。
我迷迷糊糊地睡了。之后,唤醒我的不是什么人,而是那空空响的车轮。醒来,车夫被我发现在车尾上,手上的鞭子被他的烟管代替着,左手不住地在擦着下颏,他的眼睛顺着地平线望着辽阔的远方。他们并没有注意到我的醒转。
“到第三年,他就不来信啦!你们这当兵的人……”
“那么以后……就总也没有信来?”
“你听我说呀!八月节刚过……可记不得哪一年啦,吃完了早饭,南村王家的二姑娘喊着:‘五云嫂,五云嫂……我娘说,许是五云哥给你捎来的信!’等我把信拿到手哇!不知为什么就止不住心酸起来……他还活着吗!他……进屋摸了件干净衣服,我就赶紧跑到南村的学房。见了学房的先生,我就一面笑着,一面流着眼泪……我说:‘是外头人来的信,请先生看看……一年多没来过一个字。’学房先生接到手里一看,就说不是我的。……好几天,我像失了魂似的。”
“从此就没有来信?”
“没有。你们这当兵的人,只说三年二载……可是回来……回来个什么呢!回来个灵魂给人看吧……”
“什么?”车夫说,“莫不是阵亡在外吗……”
“是,就算吧!音信皆无过了一年多。”
“是阵亡?”
“还问什么……这当兵的人真是凶多吉少。”
五云嫂的说话,好像落着小雨似的,我又顺着车栏睡下了。
等我再醒来,车子停在一个小村头的井口边,牛饮着水,五云嫂也许是哭过,她陷下的眼睛高起了。车夫从井口搅了一桶水提到车子旁边:
“不喝点吗?清凉清凉……”
“不喝。”她说。
“喝点吧,不喝,就是用凉水洗洗脸也是好的。”他从腰带上取下手巾,浸了浸水,“揩一揩!尘土迷了眼睛……”
“那年冬天,我去赶年市……我好像把他爹忘下啦……心上也不牵挂。年市上不怎么热闹,在十字街口,一家大买卖的墙头上贴着一张大纸,人们来来往往地在那里看……我不懂得那一套……‘告示’倒知道,是官家的事情,与我们做小民的有什么长短!听说么,是捉逃兵的‘告示’……又听说么……又听说几天就要送到县城枪毙……”
“有人念着逃兵的名字……我看着那穿黑马褂的人……我就说:‘你再念一遍!’……我听到了姜五云姜五云的……”
“……二月里,我就背着秃子,今天进城,明天进城……我到衙门去问,他们让我到兵营里去!……有一天,我看着一个大官,坐着马车,叮咚叮咚地响着铃子,从营房走出来了……我把秃子放在地上,正好马车是向着这边来的,我就跪下了,也不怕马蹄就踏在我的头上。”
“‘大老爷,我的丈夫……姜五……’我还没有说出来,就觉得肩膀上很沉重……那赶马车的把我往后面推倒了,好像跌了跤似的我爬在道边去。只看到那赶马车的也戴着兵帽子。”
“……营房的前边,就是一条河。我想把秃子放在河边上,我一跳就下去吧!我还有几吊钱,也想着一并放在孩子的胸脯里……正在伸手去放……放的时节……孩子睁开眼睛了……又加上一只风船转过河湾来,船上的孩子喊妈的声音……我一听到,我就从沙滩上面……把秃子抱在……怀里了……”
她用包头巾像是紧了紧她的喉咙,随着她的手,眼泪就流了下来。野地在斜过去的太阳里分不出什么是花什么是草了!只是混混黄黄的一片。车夫跟着车子走在旁边,把鞭梢在地上荡起着一条条的烟尘。
“……一直到五月的末梢,一只大轮船就停在了营房门前的河沿上。逃兵的家属,站在右边……我也站过去,站在我旁边的,一个白胡子的老头,他一只手下提着一个包裹,我问他:‘老伯,为啥还带来这东西?’……‘哼!我有一个儿子和一个侄子……一人一包……回阴曹地府,不穿洁净衣裳是不上高的。’”
“跳板搭起来了……一看跳板搭起来就有哭的……旁边的人越哭,我就格外更安静。我只把眼睛看着那跳板……我要问问他爹‘为啥当兵不好好当,要当逃兵……你看看,你的儿子,对得起吗?’”
“我看看,真是没有秃子他爹。我一回身,就把一个兵官的皮带抓住:‘姜五云呢?’……他们说:‘不只姜五云一个人,还有两个没有送过来,明后天,下一班船就送来……逃兵里他们三个是头目。’”
“我背着孩子就离开了河沿,走过了营房的背后,兵营的墙根下坐着那提着两个包裹的老头,他的包裹只剩了一个。我说:‘老伯,你的儿子也没来吗?’我一问他,他就把背脊弓了起来,用手把胡子放在嘴唇上,咬着胡子就哭啦!”
“他说:‘因为是头目,就当地正法了咧!’当时,我还不知道这‘正法’是什么……”
车夫离开车子,在小毛道上走着,两只手放在背后。太阳从横面把他拖成一条长影。
“我也有家小……”他的话从嘴唇上流下来似的,好像他对着旷野说的一般。
“你从出来就没回过家?家也不来信?”五云嫂的问话,车夫一定没有听到,他打着口哨,招呼着牛,跟着牛在前面走着。
对面走过一辆空车,车辕上挂着红色的灯笼。
“好大的雾!”车夫彼此招呼着。
“三月里大雾……不是兵灾①,就是荒年……”
两个车子又过去了。
(有删改)
【注】①此处兵灾指北中国军阀混战。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描写五云嫂“采着各种花儿”“唱着花朵的名字”等细节,写出五云嫂虽然经历重重苦难,但依然热爱生活。
B.车夫“搅井水给五云嫂喝”,他对五云嫂的关心,体现了旧中国兵灾动乱时期,底层劳动人民的善良与温情。
C.站在五云嫂身边也来给逃兵送别的老人最后还剩下一套包裹,表明他的儿子同姜五云一样,极有可能已经被处决了。
D.文章结尾车夫没有回应五云嫂的“你从出来就没回过家”的问话,因为他走在前面赶牛,没有听到她的问话。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整体从五云嫂的视角出发,通过她与车夫的对话,交代了她在丈夫当兵后的不幸遭遇,反映了黑暗的社会现实。
B.文章多处使用省略号,一方面是为突出人物叙述时的情感波动,另一方面也为叙述留出空间,增强文章表现力。
C.小说结尾通过两个车夫的对话写出了大雾弥漫天地的场景。“雾”有象征的意味,暗示了底层百姓生活的迷惘与凄苦。
D.作为次要人物的姜五云没有直接出场,用墨也不多,但“逃兵头目”的身份从侧面展现了他面对压迫时的反抗。
8.在等待丈夫的几年间,五云嫂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9.有人认为,这篇小说体现了“沉重叙事与轻逸美学”的结合,“沉重”侧重生存处境的艰难,“轻逸”偏向于文本的轻盈与诗意,请联系文章谈谈“轻逸”的具体体现。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当是时,惟周之柱下史老聃为多书。韩宣子适鲁,然后见《易象》与《鲁春秋》。季札聘于上国,然后得闻《诗》之风、雅、颂。士之生于是时,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而皆习于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而书益多。士莫不有,然学者益以苟简,何哉?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词学术,当倍蓰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
余友李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藏书凡九千余卷。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以为己有,发于文词,见于行事,以闻名于当世矣。而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而公择求余文以为记,乃为一言,使来者知昔之君子见书之难,而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为可惜也。
(节选自宋·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
材料二: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节选自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
自秦汉以来A作者益B众C纸与字画D日趋E于简F便G而书益多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文中指比得上,与“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中的“及”意思不同。
B.遗,文中指留下,与“采之欲遗谁”(《涉江采芙蓉》)中的“遗”意思不同。
C.无论,文中指不用说,与“无论魏晋”(《桃花源记》)中的“无论”意思相同。
D.之,文中是代词,相当于“它”,与“何陋之有”(《陋室铭》)的“之”用法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举老聃、韩宣子、季札等人的例子,表明当时书籍匮乏,先贤们求书学习很不易。
B.李公择读书循流探源、含英咀华,获益良多;并且他读过的书还和原先一样,几乎没有什么损坏。
C.李公择年轻时曾在白石庵的僧舍里读书,他去世以后,山中的人怀念他,便请作者作文以为记。
D.李公择品德高尚,把读过的书收藏在他从前住过的僧舍中,而不是收藏在家里,以便更多的人有书可读。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之生于是时,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
(2)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14.材料一和材料二针对人们读书的态度有什么共同观点?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①未成
辛弃疾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濛濛?
【注】①偃湖:作者打算在齐庵开凿一湖,名偃湖。写作此词时,尚未开成。
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开篇即气势不凡。连续使用了“叠嶂”“万马”“众山”多个意象,动景与静景相结合,先声夺人。
B.“老合投闲”三句,语言诙谐,略带自嘲:如今人去,当过闲散生活,老天却让我来检校“长松大军”。
C.下阕用拟人的手法,写重峦叠嶂像天真活泼的孩子,一个接着一个从晓雾中探出头来,争相同人见面,向人问好。
D.在上阕写山之“形”的基础上,下阕写山之“神”,以古代人事表现山水之神的这种写意笔法,别具一格。
16.本词与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都是以问句结词,但词人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分别简要概括分析这两首词表现的不同情感。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的经历与蜀汉后主刘禅有相似之处。但刘禅留下了“ ”(填相关成语)的典故而得以善终,而李煜却在《虞美人》中以“ ”一句直抒胸臆地表达了亡国之痛,终招致杀身之祸。
(2)1937年10月8日,由4万余名三迤健儿奉命整编而成的六十军正式开赴抗日的前线。新婚不久的小何应召参战,启程时妻子依依不舍,小何引用秦观《鹊桥仙》里的“ , ”两句说明真爱可以超越时空限制,以此安慰妻子。
(3)在古诗文中,诗人常借“鱼”的意象来描绘和谐美好的环境,抒发自由自在的感情,如在我们学过的诗文中就有这样的例子:“ , 。”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张秉贵常说:“我们售货员要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来温暖人民群众,使他们不仅在商店里感到热乎乎的,回到家里热乎乎的,走上工作岗位还要热乎乎的。”
工作之初,看着____①____的顾客, __ ② _的商品,张秉贵也曾有过胆怯,学了这个忘了那个,接待顾客时也不熟练,不得不跑去问同事,为此张秉贵一度自卑苦恼。但是张秉贵没有被困难打败,反而迎难而上,不断挑战自己。为了算账快,张秉贵学习了饭馆服务员的口算方法,___③____,即使顾客分斤分两买几种糖果,他也能做到一口报价。为了提高包装速度,他在空闲时间利用碎砖头和瓦片当块点心,用锯末当零点心,用旧报纸当包装纸练习包装,最终将称包捆扎一套糖果的时间由过去的三四十秒提高到12秒,最快达到10.05秒。天道酬勤,凭着过硬的基本功,张秉贵练就了“称糖一抓准,算账一口清”的功夫。所谓“一抓准”,就是指张秉贵一把就能抓准分量,顾客要半斤,他一手便能抓出5两;“一口清”则是非常神奇的算账速度。他在柜台里,眼、耳、口、手、脚、脑这6部“机器”同时开动,遇到顾客分斤分两买几种甚至一二十种糖果,他也能一边称糖一边用心算计算。经常是顾客要买多少的话音刚落,他就同时报出了应付的钱数。
18.下列句子中引号的用法与文中“机器”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
B.凤娇好像是大家有意分配给那个“北京话”的,每次都是她提着篮子去找他。
C.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D.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中国科学家之一,他正在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
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023 年夏季,①北半球多地民众都经历了空前绝后的酷热。②世界气象组织等机构宣布,③2023年7月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全球平均气温最高的。④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加剧,⑤地球冰冻圈也正在加速变化。⑥冰冻圈是指地球表层水以固态形式存在的圈层,⑦包括冰川、冻土、固态降水、海冰、河冰、湖冰等组成。⑧冰冻圈对气候具有高度敏感性和重要的反馈作用,⑨是气候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的核心纽带和关键性因素之一。
________A_________对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强度和影响范围也有直接影响。冰川退缩和多年冻土融化,会降低山地稳定性,并使冰湖的数量增加、面积变大,增加发生山体滑坡、冰川泥石流和洪水的可能性。冰冻圈退缩还会破坏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应对冰冻圈急剧退缩,节能减排、绿色低碳是最有效的方法。联合国相关报告显示,由人类活动造成的全球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导致冰冻圈发生广泛而迅速的变化。如二氧化碳、甲烷等,这些气体能够吸收和重新辐射地球热量,______B______,进而导致冰冻圈退缩。所以,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仍是减缓气候变暖、减少冰冻圈退缩的主要途径。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六、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身处数字时代,每天从清晨睁眼到夜晚入睡,人们已下意识用手机查看消息、浏览新闻,难免沉浸于各类应用的光影交错中而无法自拔。
于是有人选择“断联”,屏蔽朋友圈,关闭推送服务,卸载社交软件……
你认为如此“断联”使得人们距离这个世界是更远了,还是更近了呢?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 2.B 3.C 4.①运用说明方法介绍稀土的涵盖对象、应用领域、种类数量等,从专业的角度向公众准确传递有关稀土的科学知识。②使用口语,兼用打比方,通俗易懂且具有形象性,使公众容易接受并理解相关的科学内容。 5.①给予政策、资金支持,加强资源的勘查开发和战略储备;②提高产品研发生产能力,优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保障和运营能力;③运用新兴技术提高绿色开采水平,发展循环利用技术。
6.D 7.A 8.①初期满怀希望,盼望丈夫寄信归来;
②音信全无后,陷入痛苦、心酸和迷惘;
③得知丈夫成为逃兵,更加绝望甚至产生轻生念头;
④最后因孩子的存在而勉力活下去,在屡遭打击后渐渐变得坚韧。 9.①从景物描写看,文章开篇描绘了溪边开遍金花菜,车子轧着山下红绿颜色小草的画面,营造出清新自然的氛围,给人轻逸之感。
②从人物活动看,五云嫂下车采花,唱着花朵名字,这些举动充满生活气息,展现出生命的活力,有一种轻逸之美。
③从语言表达看,文章语言质朴自然,简洁流畅,如“金花菜在三月的末梢就开遍了溪边”等,没有过多沉重复杂的表述,给人轻盈的阅读感受。
10.ACG 11.B 12.C 13.(1)出生在这个时代的读书人,能见到“六经”的大概没有几个,他们的学习可以说是很难啊!
(2)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而勉强向别人借来,(他)一定担心别人催着要还,因而忧心忡忡,不断抚摸玩赏那东西。 14.示例:①有大量书籍的人往往不懂得珍惜,束之高阁不认真读;②借书而读的人因为得来不易,往往能及时发愤攻读。
15.A 16.①本词以问作结,表达词人期待偃湖早日落成的心理,希望在此山间,更添烟水濛濛的新景致,表达出作者对山水的热爱之情。②《沁园春 长沙》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作结,描绘了一群年轻人在江水激流中游泳,用力拍起的浪花阻挡住了飞奔而来的船舟的画面,抒发了担负主宰国家前途命运的豪情壮志和革命情怀。(分别写出两首词的感情即可)
17. 乐不思蜀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18.D 19.①络绎不绝(来来往往、川流不息)②琳琅满目③熟能生巧 20.①比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比喻成一团火,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张秉贵的服务热情。②排比,“在商店里”“回到家里”“走上工作岗位"三个句子结构一致,强调了热情服务给顾客带来的感受。
21.A冰冻圈持续退缩(地球冰冻圈加速变化);B导致地球温度升高。
22.语句①修改为:北半球多地民众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酷热。(“空前绝后”改为“前所未有”)
语句③修改为:2023年7月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全球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在句后加“月份”)
语句⑦修改为:包括冰川、冻土、固态降水、海冰、河冰、湖冰等。(把“组成”删掉,或把“包括”改为”“由”)
23.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