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导学案(无答案)-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统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7课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导学案(无答案)-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统编版

资源简介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导学案
导 读
本单元以“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为主题,有4课内容。本课《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是单元第三课,本课主要有三个子目: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辛丑条约》的签订。三个子目依次交代了八国联军侵华东背景、、经过和结果。本课设计体现三个亮点:一是紧扣学科核心素养。二是充分运用地图。三是将教材文本做了重新整合和重构,采用板块式设计,将教材内容整合成“乱世悲歌——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与发展”;“联军铁蹄——八国联军侵华与抗争”;“屈辱烙印——《辛丑条约》的签订与影响”三个篇章,分别构建起“背景—经过—结果”的逻辑联系,真实情境铺垫渲染,任务层次分明,学生基于材料进行探究,运用知识并以材料为支撑建构历史解释,为学生“深度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切实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课题与课时】
人民教育出版社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1课时)。
【课标要求】
内容要求:
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的史事,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学业要求:
能够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基本线索,以及中国近代历史上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这些史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原因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能够初步阅读和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史料,认识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对外反抗列强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知道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和研读史料,简述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以及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2.通过阅读教材、研读史料和绘制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过程示意图,概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经过、影响,感悟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3. 通过阅读教材和研读史料,列举《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简述签订《辛丑条约》对中国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的影响,形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证意识。
设计说明:依据教材和学情,对本课课标内容要求进行分解。将本课按课标分解为:目标1.“简述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以及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目标2.“绘制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过程示意图,概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感悟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目标3.“列举《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简述签订《辛丑条约》对中国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的影响,形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证意识。”
同时设计了行为条件“通过阅读教材、识读图片和研读史料”,实现从目标中看得见教,看得见学,并将目标指向“培养论从史出、无证不信、实事求是的史证意识,提升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实现了目标的升华。
【评价任务】
1.完成任务一(指向目标1)
2.完成任务二(指向目标2)
3.完成任务三(指向目标3)
【资源与建议】
1.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子目的内容: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学生认识到列强的侵华史实,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对中国的影响,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2.本课教学可以按以下的逻辑顺序进行: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经过—结果”。
3.义和团运动(运动的目的、口号及性质);辛丑条约的签订(条约的内容、条约的影响)是本课的重点,理解清政府彻底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的统治工具是本课的难点,通过任务一、任务三突出重点,通过任务三突破难点。
设计说明:本环节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所学内容在本单元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而构建学习框架和学习的逻辑顺序,了解重难点并明确学习任务,突破重难点。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生动形象的展现了八国联军侵华对于清政府的压迫,列强不满足与既得利益,八国联军为了在中国掠夺更多的利益对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侵略。1900年,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为镇压义和团运动,组织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在某种意义上是自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出现的各种矛盾的一次总爆发。
那么,义和团运动是如何发生的?八国联军为什么要镇压义和团运动?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的签订。
第一篇章 乱世悲歌——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任务一:阅读教材第38页正文和第39页第一段正文并研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指向目标1)
1.阅读教材思考: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地点、成员,开展斗争的原因,方式是怎样的 (指向目标1)
材料: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教材材料研读)
2.阅读教材,研读材料,思考义和团运动的目的、口号、性质是什么 (指向目标1)
目的:
口号:
性质:
3. 阅读教材思考:义和团运动进入京津地区的时间和原因?(指向目标1)
4、阅读教材,谈一谈你对“扶清灭洋”口号的理解?(指向目标1)
第二篇章 联军铁蹄——八国联军侵华与抗争
任务二:阅读教材第39页二段正文、识读图片和研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指向目标2)
材料一:
“天津义和团民,近已聚集不下三万,日以焚教堂,杀洋人为事。”
——1900年裕禄奏报 自《义和团档案史料》上册
材料二:
1900年,美俄法德四国公使照会清政府“限两月以内,悉将义和团匪一律剿除……若于两月以内不能镇抚,则各国联合以兵力伐之。”
——《八国联军志》,《义和团》第三册
(1))阅读教材、研读材料,概述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背景是什么?(指向目标2)
材料三:
列宁:列强“想使人相信,它只是在平定暴乱,帮助合法的中国政府恢复正常的秩序。但是问题的本质并没有因此而有丝毫改变。”
赵立行:从世界背景来看,作为瓜分中国狂潮的延续,八国联军侵华是服务于帝国主义扩张需要的,是其瓜分世界的一个过程。
(2)思考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指向目标2)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3)阅读39页《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形势图》,画简图归纳总结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经过?(指向目标2)
(4)阅读课本40页,简述在抗击八国联军战争中的著名战役和爱国将领?(指向目标2)
材料四:
她(慈禧)在西逃途中杀气腾腾地宣布:“此案初起,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刬除不可。”后来又一再声称:“此事变实由拳匪藉端肇衅,以致激成巨祸。”
——《中国近代历史资料丛刊 义和团》,第4册,
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
(5)阅读课本40页,简述义和团运动的结果如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八国联军在占领了北京后,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指向目标2)
材料五:
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德]瓦德西《瓦德西拳乱笔记》
(6)阅读课本、研读材料,你如何理解瓦德西这段话 (指向目标2)
第三篇章 屈辱烙印——《辛丑条约》的签订与影响
任务三:阅读教材42页正文、识读图片和研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指向目标3)
材料一:
材料二:
慈禧太后挟光绪帝于1902年1月3日回到北京。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慈禧
(1)阅读教材,研读材料,概述《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结合内容逐条分析条约的危害?(指向目标3)
材料三:
(2)阅读教材42页,结合材料三图片,简述《辛丑条约》签订的影响与危害?(指向目标3)
【检测与作业】
1.“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这句话揭示了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指向目标1)
A.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清政府的统治过于残暴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八国联军侵华
2.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下列属于英勇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英雄人物是()(检测目标2)
A.陈化成 B.邓世昌 C.丁汝昌 D.聂士成
3.《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指向目标3)
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B.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4.下图是某学生绘制的反映《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与列强关系的漫画。漫画旨在说明( )(指向目标3)
A.西方列强军事实力异常强大
B.清政府沦为了“洋人的朝廷”
C.中西礼仪文化存在巨大差异
D.清政府开启了学习西方历程
5、动手设计《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比较简表,结合内容总结中国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指向目标3)
【学后反思】
1.请尝试绘制本节课重要知识的思维导图。
2.学完本课,你有哪些认识 你还有什么困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