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导学案(无答案)-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统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导学案(无答案)-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统编版

资源简介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导学案
导 读
本单元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主题,有3课内容。本课《太平天国运动》是单元第3课,内容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上承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下启现代化的探索。本课设计体现三个亮点:一是紧扣学科核心素养。二是充分运用地图,讲述太平天国运动宏大的篇章。三是将教材文本做了重新整合和重构,采用板块式设计,将教材内容整合成“天国序幕:从“金田烽火”到“定都天京””;“天国纲领: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天国落幕:辉煌后的悲歌与启示”三个篇章,三个篇章从“兴起”到“发展”再到“结局与反思”,层层递进,既突出重点事件,又兼顾历史逻辑和情感体验,便于学生构建完整知识框架。真实情境铺垫渲染,任务层次分明,学生基于材料进行探究,运用知识并以材料为支撑建构历史解释,为学生“深度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切实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课题与课时】
人民教育出版社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1课时)
【课标要求】
内容要求: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学业要求:
能够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基本线索,以及中国近代历史上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这些史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原因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能够初步阅读和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史料,并运用这些史料分析近代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认识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对外反抗列强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知道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和研读史料,简述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背景、爆发及初步发展过程,提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涵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
2、通过阅读教材和识读《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概述《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内容,分析其进步性、局限性及与现实的矛盾,提高分析和概括能力,涵养唯物史观素养。
通过阅读教材和研读史料,概述天京事变、后期斗争及运动失败,探讨失败原因、历史意义和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归纳其失败的原因,认识到农民运动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涵养家国情怀素养。
【学习过程】
第一篇章 天国序幕:从“金田烽火”到“定都天京”
任务一:通过阅读教材和研读史料,简述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背景、爆发及初步发展过程,:(指向目标1)
材料研读:
鸦片战争后,英法美等国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鸦片和棉织品输入大量增加,白银大量外流,平均每年外流3500万两,约合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二分之一,银价持续上涨。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毒打交不起税的人。“贪官甚于强盗,酷吏无异虎狼,民之财尽矣,民之苦极矣!”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思考: 材料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结合课本第15页第一段,你还知道哪些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指向目标1)
2、材料一 视频《金田起义》
材料二: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金田起义浮雕》
(1)思考:太平天国运动是怎样爆发的? (指向目标1)
(2)材料三 出示《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
(2)绘制太平天国运动路线示意图并讲述其过程。 (指向目标1)
第二篇章 天国纲领: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任务二:阅读教材和识读图片,概述《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内容,分析其进步性、局限性及与现实的矛盾。 (指向目标2)
材料:
思考:(1)概述《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与评价?(指向目标2)
(2)概述《资政新篇》的积极性和局限性各是什么?(指向目标2)
材料二 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天国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然而,甚至在最初那些有希望的年代中都有迹象表明,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
(3)结合材料思考,太平军想构建的天国社会可以实现吗? 为什么? (指向目标2)
第三篇章 天国落幕:辉煌后的悲歌与启示
任务三:通过阅读教材和研读史料,概述天京事变、后期斗争及运动失败,探讨失败原因、历史意义和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归纳其失败的原因(指向目标3)
材料一 杨秀清在“拜上帝会”传教时自诩“天父上帝”下凡附体以安定会众,取得了代“天父”传言的资格……定都天京后,秀全僻处深宫,从不出户,人罕识其面。自知诈力不及杨秀清,一切军务皆委之,任其裁决。秀清自恃功高,朝见立而不跪,每诈称天父下凡附体,令秀全跪其前,甚至数其罪而杖责之,造言既毕,其为君臣如初。
(1)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内部什么问题?导致什么事件的发生? 结果如何,有何影响?(指向目标3)
(2)阅读教材第18页第二段和第三段,找出洪秀全在天京事变后提拔的两位年轻将领,他们的斗争结果如何?(指向目标3)
(3)清政府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组织了哪些武装,领导人都是谁?(指向目标3)
(4)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时间和标志性事件?(指向目标3)
(5)材料:太平天国的斗争一直坚持到湘军的地雷轰开天京城墙,坚持到焚烧天王府的火光照红天空和江流。这是一场悲壮的斗争。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助宗教而挣脱传统的六道轮回。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因此,他们悲壮的事业中又有着一种历史的悲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研读材料,结合课本19页最后一段,思考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指向目标3)
(6)阅读课本19页最后一段,概述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如何?(指向目标3)
【检测与作业】
1.1851年1月11日,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的是( ) (检测目标1)
A.洪仁玕 B.洪秀全 C.韦昌辉 D.杨秀清
2.下列太平天国的诸项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 (检验目标2)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严惩外国侵略者
C.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 D.反对封建统治
3.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
(检测目标2)
A.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脱离社会现实,流于空想
C.反映了农民的理想追求 D.受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
4.如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大事件,其中①②处分别指的是( )
A.金田起义、定都天京 (检验目标3)
B.金田起义、天京事变
C.永安建制、定都天京
D.定都天京、天京事变
5.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最高峰,根据下图,可以得出太平天国的意义是( )(检验目标3)
A.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B.领导农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C.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D.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学后反思】
  1.请尝试绘制本节课重要知识的思维导图。
2.学完本课,你有哪些认识 你还有什么困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