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2 积极维护人身权利新课导航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识别我国公民的人身权利和民事责任 1. 理解人身权利的内容,正确认识公民的各种人身权利。2. 明确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培养法治意识。3. 在生活中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利,自觉尊重他人的人身权利一、生命健康俱可贵1. 人身权的重要性民法优先保护民事主体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人身自由是自然人真正成为独立的民事主体的前提。人格尊严是人之为人所必需的人身利益。2. 人身权的类别依据民法典,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以及因婚姻家庭关系等产生的身份权 ,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3. 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1) 法律保护的必要性: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生命是自然人最高的人身利益;身体是承载生命健康的物质载体;自然人的身心健康既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2) 法律禁止:侵犯他人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二、姓名肖像受保护1. 姓名权(1) 含义:自然人对其姓名享有的人身权利。(2) 法律规定①自然人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2. 肖像权(1) 内容:自然人享有肖像权,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2) 要求: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三、名誉隐私不可侵1. 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与禁止类别 法律保护 法律禁止名誉权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荣誉权 民事主体享有荣誉权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称号,不得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隐私权 法律保护个人隐私权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2. 个人信息保护(1) 原因:个人信息与隐私权密切相关。保护个人信息,对于保护自然人的人身与财产权益、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 法律保护与禁止①法律保护: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等原则。②法律禁止: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权益;处理个人信息,不得通过误导、欺诈、胁迫等方式处理。议题探究一 依法维护生命健康权[情境创设]小黄在参加高二新学期开学典礼时,突然腹部剧痛,晕倒在地。学校紧急将其送医就诊,医生诊断结果是脾脏严重出血,并于当晚进行了脾脏切除手术。手术后,小黄才向父母道出一个秘密:自入读该校起,他就经常被其他同学无故殴打。两天前,小黄再次遭到同班同学夏某、林某和张某的围殴,他忍痛两日终致这危险的一幕。根据上述材料,探究下列议题:1. 案例中的夏某、林某和张某应当承担哪些法律责任?小黄所在的学校应当对此承担责任吗?请说说你的理由。提示:夏某、林某、张某侵犯了小黄的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等合理费用;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小黄系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故小黄所在的学校应当承担责任。2. 结合案例,谈谈未成年人应当如何在生活中学会自我保护,全社会应当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校园欺凌问题。提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举措:①未成年人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②作为未成年人,遇到校园欺凌时,应及时告诉家长或老师,请家长或老师解决。全社会的举措:应加强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有关部门应加强管理,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核心解读]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的保护必要性 常见侵权行为 侵权后果生命权保护 生命是自然人最高的人身利益 非法剥夺他人生命(致死) 侵犯他人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身体权保护 身体是承载生命健康的物质载体 侵害自然人身体组织的完整性(致残)健康权保护 身心健康既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社会发展 侵害自然人身体各组织及整体功能的正常使用(致病)[学以致用]1. 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妇女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妇女的人格尊严。妇女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不受侵犯,禁止虐待、遗弃、残害、买卖以及其他侵害女性生命健康权益的行为。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①侵犯他人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②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 ③该法的通过有利于培育尊重和关爱妇女的社会风尚 ④人在依法维护自身权利时首先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权利A. ①② B. ①④C. ②③ D. ③④议题探究二 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情境创设]2024年被认为是AI视频元年,随着AI视频生成技术不断成熟,在各大短视频上使用AI生成创作的各类短视频变得火热,部分画面可以做到以假乱真。特别是下半年以来,对于经典影视作品的二次创作开始爆发,通过AI技术对经典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换脸,亵渎经典作品。更有甚者,某知名传染病学专家的容貌和声音被商家通过AI换脸,移花接木在网络上带货,有不少老年人掉入陷阱。2024年8月,国内首个针对AI换脸技术的监管规定出台,严格规范了AI换脸技术的使用,其中包括对技术应用范围的限制、用户知情权的保障以及对不法行为的严厉惩处。根据上述材料,探究议题:从人格权保护角度,“AI换脸”可能触及哪些法律问题?提示:①自然人享有肖像权。民法典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②“AI换脸”有时会恶意丑化或玷污他人,侵害他人肖像权,情节严重的甚至侵犯他人名誉权。③法律明确保护个人信息,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权益。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等原则,不得通过误导、欺诈、胁迫等方式处理。④“AI换脸”技术的不当收集和使用会侵犯个人信息保护权。[核心解读]正确认识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和荣誉权、隐私权名称 权利内涵 法律保护 法律禁止姓名权 自然人对其姓名享有的人身权利 自然人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肖像权 肖像是通过影像、雕塑、绘画等方式在一定载体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识别的外部形象 自然人享有肖像权。自然人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和荣誉权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也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称号,不得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隐私权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法律保护个人隐私权 ①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②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权益。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等原则,不得通过误导、欺诈、胁迫等方式处理[学以致用]2. (2025·浙江高考)下列行为中,属于侵犯当事人人格权的是( C )①未经南某某同意,潘某在其出版的学术论著中多次出现“南某某认为”等内容②未经叶某同意,某医院使用其整体面部创伤治疗前后的照片作为病案广告③某商店使用某空调公司生产的空调,因空调线路故障起火烧伤店主程某④陈某通过某网站平台微博账号,言辞激烈地指责洪某某有关英雄烈士的不当言论A. ①② B. ①④C. ②③ D. ③④借题发挥盗用和假冒(冒用)姓名情形的区分(1) 盗用姓名:指并不自称自己就是某人,而只是以他人名义行事,往往就是为了借此抬高身份,以谋取不正当的利益。(2) 假冒(冒用)他人姓名:指使用他人姓名、冒充他人进行活动,往往自称自己就是某人。如假冒他人发表作品,假冒他人缔结合同等。一、知识小结评价[课时网络][易错判断]1. 小刘到某超市购物,被超市怀疑偷东西而被非法拘禁半小时并被搜身,超市侵犯了小刘的健康权。( × )【解析】超市怀疑小刘偷东西而对小刘非法拘禁半小时并搜身,超市侵犯的是小刘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权,并未侵犯其健康权。2. 人格尊严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 × )【解析】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3. 自然人享有姓名权,但不能随意使用或者改变自己的姓名。( √ )4. 只有公民才有名誉权。( × )【解析】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也享有名誉权。5. 用电影演员的照片做头像,侵犯了他们的肖像权。( × )【解析】电影演员作为公众人物,其肖像权受到一定的限制,只要不用于商业目的,不刻意丑化他们,就不算侵权。二、学情随堂评价考向一 生命权、健康权1. (2025·芜湖月考)14周岁的小章无证驾驶未注册登记的二轮摩托车并搭载两人,在交叉路口左转弯时与马某驾驶的二轮电动车相撞,造成马某受伤、两车受损。事发后,小章驾驶机动车逃离事故现场。在此次交通事故中( D )①小章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此次事故无人承担责任②只要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当事人都应承担全部责任③小章侵犯了马某的身体权、健康权,应当承担法律责任④小章造成马某的损害应由小章的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A. ①② B. ①④C. ②③ D. ③④【解析】小章无证驾驶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且违反机动车载人的规定,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小章应承担事故责任,小章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应由小章的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①错误。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②错误。考向二 姓名权、肖像权2. (2025·长沙月考)上高二的招娣认为父母给自己取的名字太封建、落后,学习《法律与生活》后她了解到公民有权决定、使用、变更自己的姓名,于是想改成自己喜欢的名字。对此,你可以给她如下提醒( A )①如果想要自己更改姓名,需等到成年以后②取名时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违背公序良俗③变更姓名前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④自然人姓氏必须与父或母一致,不得选取父母之外的姓氏A. ①② B. ①④C. ②③ D. ③④【解析】民事主体变更姓名、名称的,变更前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其具有法律约束力,③不选。自然人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选取姓氏:(一) 选取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二) 因由法定扶养人以外的人扶养而选取扶养人姓氏;(三) 有不违背公序良俗的其他正当理由,④不选。3. (2025·潍坊开学考)甲某与丙某之间存在纠纷,丙某为了发泄情绪,使用其微博账号发布一系列微博,攻击甲某及甲某的女儿乙某1、乙某2(二人都为未成年人),其中一则公开了乙某1的肖像照并恶意侮辱诽谤;丙某还发了数十条短信对甲某及乙某1、乙某2进行了攻击和辱骂。甲某将丙某诉至法院。北京互联网法院依法审理了该案。下列对此案认识正确的是( B )①要营造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②丙某侵犯了甲某及两个女儿的最基础的权利,需赔礼道歉③丙某贬损乙某1的人格尊严,构成对乙某1荣誉权的侵害④丙某公开乙某1的肖像照构成了对乙某1肖像权的侵害A. ①③ B. ①④C. ②③ D. ②④【解析】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丙某并没有侵犯甲某及两个女儿的生命权、健康权和身体权,②错误。丙某贬损乙某1的人格尊严,构成对乙某1名誉权的侵害,而不是荣誉权,③错误。考向三 名誉权、隐私权4. (2023·海南高考)小吴在某网络平台注册账号,经常上传一些生活照片和日常心得。某日,小吴登录账号时,看到评论区有些攻击其人品的不实言论,其住址、家庭背景、电话号码也被曝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①网民曝光小吴家庭背景的行为侵犯了小吴的隐私权②网民捏造事实攻击小吴人品,侵犯了小吴的肖像权③小吴的住址和电话号码不是隐私,曝光这类信息不构成侵权④如果网民仅对小吴的日常心得发表不同看法,则不构成侵权A. ①② B. ①④C. ②③ D. ③④【解析】网民捏造事实攻击小吴人品,侵犯了小吴的名誉权,而不是肖像权,②错误。小吴的住址和电话号码等属于小吴的个人信息,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曝光这类信息属于侵权行为,③错误。5. (2025·北京西城检测)李某曾因偷盗而受到刑事处罚,出狱后居住于某小区。徐某因琐事与李某闹僵,于是在该小区业主微信群中经常发消息说:“2号楼502的李某曾是罪犯。”李某看到后非常气愤,把徐某告到法院。本案中( B )①徐某侵犯了李某的隐私权②徐某侵犯了李某的名誉权③徐某侵犯了李某的姓名权④李某可请求徐某赔礼道歉、停止侵害A. ①② B. ①④C. ②③ D. ③④1. 岳父和女婿因为家庭琐事产生矛盾,岳父及岳母对女婿进行殴打造成严重伤害,这一事件中,岳父岳母侵犯了女婿的( A )①生命权 ②健康权 ③名誉权 ④隐私权A. ①② B. ①③C. ③④ D. ②④2. 小郝在中学生游泳比赛中荣获200米自由泳冠军,获奖照片还被刊登在当地报纸上。但她后来发现,一家体育用品商店的灯箱广告上印有那张获奖照片和自己的名字,小郝认为商家侵害了她的权利。下列选项理解正确的是( D )①商店侵害了小郝的隐私权 ②商店侵害了小郝的身份权 ③商店侵害了小郝的姓名权 ④商店侵害了小郝的肖像权A. ①② B. ①③C. ②④ D. ③④【解析】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材料中,商店并未侵害小郝的隐私权,①排除。身份权,是指公民和法人依一定行为或基于相互之间关系所发生的一种人身权利,材料主旨并不涉及公民的身份权,②排除。3. 学生张某模仿班主任签名伪造请假条,逃课溜出学校去上网。学校对张某作出通报批评的处分,并张榜公布。学校周围的居民纷纷议论学校管理松懈、存在漏洞。下列关于此事件说法正确的是( B )①学生张某侵犯了班主任的姓名权 ②学校公布处分的行为侵犯了学生张某的隐私权 ③学生张某影响了学校声誉,侵犯了学校的荣誉权 ④人们指出学校不足是在行使公民权利A. ①② B. ①④C. ②③ D. ③④4. (2025·石家庄期中)以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公序良俗原则的规定。◇第八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第十条 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由此可见( C )①我国民法典更加强调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 ②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是民法典的基本原则之一 ③公序良俗原则是对民法典中自愿原则的限制 ④民法优先保护公序良俗,体现法治与德治的统一A. ①③ B. ①④C. ②③ D. ②④【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内容,可知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是民法典的基本原则之一;公序良俗原则是对民法典中自愿原则的限制,②③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公序良俗原则,未强调契约精神,①不符合题意。民法优先保护民事主体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④错误。5. (2025·南昌月考)根据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享有肖像权,即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利益并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下列行为中属于侵犯公民肖像权的是( B )①某企业私自将他人肖像用于商业广告 ②某公司利用他人艺名申请注册商标 ③某报社将模范人物肖像用于公益宣传报道 ④王女士未经允许在社交群频繁发布程女士肖像A. ①③ B. ①④C. ②③ D. ②④【解析】某公司利用他人艺名申请注册商标,侵犯他人的姓名权,不是肖像权,②排除。某报社将模范人物肖像用于公益宣传报道,属于合理使用,不构成对肖像权的侵犯,③排除。6. 李某和张某系同班同学,均为7岁。因张某长得矮胖,李某在张某的照片上写上“肉丸子”字样,嘲笑张某。张某发怒,打伤了李某的鼻子。本案中( D )A. 张某侵犯了李某的健康权,他必须承担侵权责任B. 李某侵犯了张某的姓名权,他无须承担相应民事责任C. 李某侵犯了张某的肖像权,他必须承担相应民事责任D. 李某侵犯了张某的名誉权,其监护人需承担民事责任7. (2025·南昌联考)近来,“AI换脸”深得年轻人喜爱,但换脸不是想换就换的。一些街拍爱好者在捕捉到被拍者的肖像及其面部表情、衣着搭配等细节后,对所拍的人物素材进行“AI换脸”制作剪辑并上传到社交平台。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未经允许就将他人肖像上传到社交平台会侵犯他人的肖像权 ②不当使用“AI换脸”属于利用技术手段伪造方式侵害他人权益 ③在公共场合拍摄他人的肖像,只要不以营利为目的就不侵权 ④尊重他人隐私仅是法律的要求A. ①② B. ①④C. ②③ D. ③④8. (2025·长沙期末)黄某通过社交账号登录某读书软件时发现,在没有“添加关注”的情况下,“我关注的”和“关注我的”页面中出现大量社交好友,且能够相互查看对方的阅读信息。黄某将该社交软件和读书软件开发者诉至法院,要求其停止侵权、删除好友数据、停止展示读书记录并赔礼道歉,法院经审理支持了黄某的请求。由此可见( D )①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获取、处理他人的个人信息②民法优先调整民事主体的个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③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遵循合理、正当、必要原则④法律保护个人信息,维护公民网络生活安全有序A. ①② B. ①③C. ②④ D. ③④【解析】并非任何组织和个人都绝对不得获取、处理他人的个人信息,①错误。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对个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的保护是其重要内容之一,但不能说优先调整个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②错误。9. (2025·蚌埠月考)“这瓜保熟吗?”这是某演员参演的影视剧中的一句台词。该演员认为《西瓜摊主大战买瓜人》游戏软件中使用了自己的台词声音,于是将该游戏的开发商成都××公司和供应商北京××公司起诉至法院。法院一审判决两被告向原告赔礼道歉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3万元。这是全国首例影视剧台词声音权纠纷案。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本案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 ②自然人的声音作为其人格标志,具有人格权属性 ③两被告的行为侵犯了该演员的财产权 ④声音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任何人不得侵犯A. ①② B. ①③C. ②④ D. ③④10. 刘某和王某举行结婚仪式时,张某开车来到婚礼现场,并从车中取出祭奠用的花圈拿在手中,步行至刘某和王某亲友聚集处将花圈打开,双手高举从人群中穿过。刘某和王某亲友发现后将花圈夺下并毁损。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B )①张某以诽谤的方式侵害了刘某和王某的人身权②张某以侮辱的方式侵害了刘某和王某的名誉权③刘某和王某可以要求张某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④刘某和王某可以侵害隐私权为由直接起诉张某A. ①② B. ②③C. ①④ D. ③④【解析】张某的行为虽然情节严重,但并不属于诽谤的范围,①不选。张某拿花圈参加刘某和王某的婚礼,意在侮辱刘某和王某的结合,这侵犯了刘某和王某的名誉权,但并没有侵害刘某和王某的隐私权,④不选。11. 王某参加了某校外机构的培训,事后王某意外发现该机构在宣传广告中说她原来某单科考试成绩总是不及格,经过强化训练后,成绩有了显著提高,还显示了王某的姓名、入学成绩、综合测评分、中考分数等。本案中,该校外培训机构侵犯了王某的( C )①名誉权 ②姓名权 ③隐私权 ④身体权A. ①② B. ①④C. ②③ D. ③④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王某某曾在媒体上发表名为《小学课本〈狼牙山五壮士〉有多处不实》和《“狼牙山五壮士”的细节分歧》两篇文章。文章对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事迹只字不提,而是考证五壮士有没有拔了群众萝卜、崖是怎么跳的……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涉案文章多处做出似是而非的推测、质疑。王某某后来被“狼牙山五壮士”中的葛振林之子葛长生、宋学义之子宋福保告上法庭。法庭认为,狼牙山五壮士及其精神,已经获得全民族的广泛认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核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经过审理,法庭最终判决王某某立即停止侵害行为;公开发布赔礼道歉公告,向原告赔礼道歉,消除影响。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民法保护英烈名誉的原因。(9分)【解析】①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民法保护英烈名誉不仅体现法治理念,而且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民法强调人格独立,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誉、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③民法坚持守法和公序良俗等基本原则,民法保护英烈名誉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传承和弘扬英烈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每点3分,共9分)(共52张PPT)第一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课时2 积极维护人身权利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识别我国公民的人身权利和民事责任 1. 理解人身权利的内容,正确认识公民的各种人身权利。2. 明确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培养法治意识。3. 在生活中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利,自觉尊重他人的人身权利知识奠基一、生命健康俱可贵1. 人身权的重要性民法优先保护民事主体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人身自由是自然人真正成为独立的民事主体的前提。人格尊严是人之为人所必需的人身利益。2. 人身权的类别依据民法典,自然人享有_________、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以及因婚姻家庭关系等产生的____________,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享有_________、名誉权和荣誉权。人身自由人格尊严生命权身份权名称权3. 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1) 法律保护的必要性: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是一个人_________的权利。生命是自然人最高的人身利益;身体是承载生命健康的物质载体;自然人的身心健康既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2) 法律禁止:侵犯他人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的,应当承担___________。最基础法律责任二、姓名肖像受保护1. 姓名权(1) 含义:自然人对其姓名享有的____________。(2) 法律规定①自然人有权依法______、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______、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人身权利决定干涉2. 肖像权(1) 内容:自然人享有肖像权,有权依法制作、使用、______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2) 要求: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______、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公开丑化三、名誉隐私不可侵1. 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与禁止类别 法律保护 法律禁止名誉权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______、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荣誉权 民事主体享有荣誉权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称号,不得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隐私权 法律保护个人隐私权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______、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侮辱刺探2. 个人信息保护(1) 原因:____________与隐私权密切相关。保护个人信息,对于保护自然人的人身与财产权益、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 法律保护与禁止①法律保护:个人信息受____________。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______和诚信等原则。②法律禁止: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权益;处理个人信息,不得通过______、欺诈、胁迫等方式处理。个人信息法律保护必要误导议题导学[情境创设]小黄在参加高二新学期开学典礼时,突然腹部剧痛,晕倒在地。学校紧急将其送医就诊,医生诊断结果是脾脏严重出血,并于当晚进行了脾脏切除手术。手术后,小黄才向父母道出一个秘密:自入读该校起,他就经常被其他同学无故殴打。两天前,小黄再次遭到同班同学夏某、林某和张某的围殴,他忍痛两日终致这危险的一幕。根据上述材料,探究下列议题:1. 案例中的夏某、林某和张某应当承担哪些法律责任?小黄所在的学校应当对此承担责任吗?请说说你的理由。议题探究一 依法维护生命健康权提示:夏某、林某、张某侵犯了小黄的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等合理费用;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小黄系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故小黄所在的学校应当承担责任。2. 结合案例,谈谈未成年人应当如何在生活中学会自我保护,全社会应当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校园欺凌问题。提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举措:①未成年人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②作为未成年人,遇到校园欺凌时,应及时告诉家长或老师,请家长或老师解决。全社会的举措:应加强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有关部门应加强管理,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核心解读]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的保护 必要性 常见侵权行为 侵权后果生命权保护 生命是自然人最高的人身利益 非法剥夺他人生命(致死) 侵犯他人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身体权保护 身体是承载生命健康的物质载体 侵害自然人身体组织的完整性(致残)健康权保护 身心健康既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社会发展 侵害自然人身体各组织及整体功能的正常使用(致病)[学以致用]1. 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妇女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妇女的人格尊严。妇女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不受侵犯,禁止虐待、遗弃、残害、买卖以及其他侵害女性生命健康权益的行为。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侵犯他人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②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 ③该法的通过有利于培育尊重和关爱妇女的社会风尚 ④人在依法维护自身权利时首先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权利A. ①② B. ①④C. ②③ D. ③④C[情境创设]2024年被认为是AI视频元年,随着AI视频生成技术不断成熟,在各大短视频上使用AI生成创作的各类短视频变得火热,部分画面可以做到以假乱真。特别是下半年以来,对于经典影视作品的二次创作开始爆发,通过AI技术对经典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换脸,亵渎经典作品。更有甚者,某知名传染病学专家的容貌和声音被商家通过AI换脸,移花接木在网络上带货,有不少老年人掉入陷阱。2024年8月,国内首个针对AI换脸技术的监管规定出台,严格规范了AI换脸技术的使用,其中包括对技术应用范围的限制、用户知情权的保障以及对不法行为的严厉惩处。议题探究二 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根据上述材料,探究议题:从人格权保护角度,“AI换脸”可能触及哪些法律问题?提示:①自然人享有肖像权。民法典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②“AI换脸”有时会恶意丑化或玷污他人,侵害他人肖像权,情节严重的甚至侵犯他人名誉权。③法律明确保护个人信息,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权益。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等原则,不得通过误导、欺诈、胁迫等方式处理。④“AI换脸”技术的不当收集和使用会侵犯个人信息保护权。[核心解读]正确认识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和荣誉权、隐私权名称 权利内涵 法律保护 法律禁止姓名权 自然人对其姓名享有的人身权利 自然人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肖像权 肖像是通过影像、雕塑、绘画等方式在一定载体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识别的外部形象 自然人享有肖像权。自然人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名称 权利内涵 法律保护 法律禁止名誉权和荣誉权 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和荣誉权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也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称号,不得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隐私权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法律保护个人隐私权 ①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②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权益。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等原则,不得通过误导、欺诈、胁迫等方式处理[学以致用]2. (2025·浙江高考)下列行为中,属于侵犯当事人人格权的是( )①未经南某某同意,潘某在其出版的学术论著中多次出现“南某某认为”等内容②未经叶某同意,某医院使用其整体面部创伤治疗前后的照片作为病案广告③某商店使用某空调公司生产的空调,因空调线路故障起火烧伤店主程某④陈某通过某网站平台微博账号,言辞激烈地指责洪某某有关英雄烈士的不当言论A. ①② B. ①④C. ②③ D. ③④C借题发挥 盗用和假冒(冒用)姓名情形的区分(1) 盗用姓名:指并不自称自己就是某人,而只是以他人名义行事,往往就是为了借此抬高身份,以谋取不正当的利益。(2) 假冒(冒用)他人姓名:指使用他人姓名、冒充他人进行活动,往往自称自己就是某人。如假冒他人发表作品,假冒他人缔结合同等。学情评价一、知识小结评价[课时网络][易错判断]1. 小刘到某超市购物,被超市怀疑偷东西而被非法拘禁半小时并被搜身,超市侵犯了小刘的健康权。( )【解析】超市怀疑小刘偷东西而对小刘非法拘禁半小时并搜身,超市侵犯的是小刘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权,并未侵犯其健康权。2. 人格尊严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 )【解析】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3. 自然人享有姓名权,但不能随意使用或者改变自己的姓名。( )4. 只有公民才有名誉权。( )【解析】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也享有名誉权。5. 用电影演员的照片做头像,侵犯了他们的肖像权。( )【解析】电影演员作为公众人物,其肖像权受到一定的限制,只要不用于商业目的,不刻意丑化他们,就不算侵权。√××二、学情随堂评价考向一 生命权、健康权1. (2025·芜湖月考)14周岁的小章无证驾驶未注册登记的二轮摩托车并搭载两人,在交叉路口左转弯时与马某驾驶的二轮电动车相撞,造成马某受伤、两车受损。事发后,小章驾驶机动车逃离事故现场。在此次交通事故中( )①小章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此次事故无人承担责任②只要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当事人都应承担全部责任③小章侵犯了马某的身体权、健康权,应当承担法律责任④小章造成马某的损害应由小章的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A. ①② B. ①④C. ②③ D. ③④D【解析】小章无证驾驶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且违反机动车载人的规定,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小章应承担事故责任,小章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应由小章的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①错误。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②错误。考向二 姓名权、肖像权2. (2025·长沙月考)上高二的招娣认为父母给自己取的名字太封建、落后,学习《法律与生活》后她了解到公民有权决定、使用、变更自己的姓名,于是想改成自己喜欢的名字。对此,你可以给她如下提醒( )①如果想要自己更改姓名,需等到成年以后②取名时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违背公序良俗③变更姓名前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④自然人姓氏必须与父或母一致,不得选取父母之外的姓氏A. ①② B. ①④C. ②③ D. ③④A【解析】民事主体变更姓名、名称的,变更前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其具有法律约束力,③不选。自然人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选取姓氏:(一) 选取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二) 因由法定扶养人以外的人扶养而选取扶养人姓氏;(三) 有不违背公序良俗的其他正当理由,④不选。3. (2025·潍坊开学考)甲某与丙某之间存在纠纷,丙某为了发泄情绪,使用其微博账号发布一系列微博,攻击甲某及甲某的女儿乙某1、乙某2(二人都为未成年人),其中一则公开了乙某1的肖像照并恶意侮辱诽谤;丙某还发了数十条短信对甲某及乙某1、乙某2进行了攻击和辱骂。甲某将丙某诉至法院。北京互联网法院依法审理了该案。下列对此案认识正确的是( )①要营造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②丙某侵犯了甲某及两个女儿的最基础的权利,需赔礼道歉③丙某贬损乙某1的人格尊严,构成对乙某1荣誉权的侵害④丙某公开乙某1的肖像照构成了对乙某1肖像权的侵害A. ①③ B. ①④C. ②③ D. ②④B【解析】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丙某并没有侵犯甲某及两个女儿的生命权、健康权和身体权,②错误。丙某贬损乙某1的人格尊严,构成对乙某1名誉权的侵害,而不是荣誉权,③错误。考向三 名誉权、隐私权4. (2023·海南高考)小吴在某网络平台注册账号,经常上传一些生活照片和日常心得。某日,小吴登录账号时,看到评论区有些攻击其人品的不实言论,其住址、家庭背景、电话号码也被曝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网民曝光小吴家庭背景的行为侵犯了小吴的隐私权②网民捏造事实攻击小吴人品,侵犯了小吴的肖像权③小吴的住址和电话号码不是隐私,曝光这类信息不构成侵权④如果网民仅对小吴的日常心得发表不同看法,则不构成侵权A. ①② B. ①④C. ②③ D. ③④B【解析】网民捏造事实攻击小吴人品,侵犯了小吴的名誉权,而不是肖像权,②错误。小吴的住址和电话号码等属于小吴的个人信息,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曝光这类信息属于侵权行为,③错误。5. (2025·北京西城检测)李某曾因偷盗而受到刑事处罚,出狱后居住于某小区。徐某因琐事与李某闹僵,于是在该小区业主微信群中经常发消息说:“2号楼502的李某曾是罪犯。”李某看到后非常气愤,把徐某告到法院。本案中( )①徐某侵犯了李某的隐私权②徐某侵犯了李某的名誉权③徐某侵犯了李某的姓名权④李某可请求徐某赔礼道歉、停止侵害A. ①② B. ①④C. ②③ D. ③④B配套新练案1. 岳父和女婿因为家庭琐事产生矛盾,岳父及岳母对女婿进行殴打造成严重伤害,这一事件中,岳父岳母侵犯了女婿的( )①生命权 ②健康权 ③名誉权 ④隐私权A. ①② B. ①③C. ③④ D. ②④A2. 小郝在中学生游泳比赛中荣获200米自由泳冠军,获奖照片还被刊登在当地报纸上。但她后来发现,一家体育用品商店的灯箱广告上印有那张获奖照片和自己的名字,小郝认为商家侵害了她的权利。下列选项理解正确的是( )①商店侵害了小郝的隐私权 ②商店侵害了小郝的身份权 ③商店侵害了小郝的姓名权 ④商店侵害了小郝的肖像权A. ①② B. ①③C. ②④ D. ③④【解析】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材料中,商店并未侵害小郝的隐私权,①排除。身份权,是指公民和法人依一定行为或基于相互之间关系所发生的一种人身权利,材料主旨并不涉及公民的身份权,②排除。D3. 学生张某模仿班主任签名伪造请假条,逃课溜出学校去上网。学校对张某作出通报批评的处分,并张榜公布。学校周围的居民纷纷议论学校管理松懈、存在漏洞。下列关于此事件说法正确的是( )①学生张某侵犯了班主任的姓名权 ②学校公布处分的行为侵犯了学生张某的隐私权 ③学生张某影响了学校声誉,侵犯了学校的荣誉权 ④人们指出学校不足是在行使公民权利A. ①② B. ①④C. ②③ D. ③④B4. (2025·石家庄期中)以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公序良俗原则的规定。◇第八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第十条 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由此可见( )①我国民法典更加强调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 ②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是民法典的基本原则之一 ③公序良俗原则是对民法典中自愿原则的限制 ④民法优先保护公序良俗,体现法治与德治的统一A. ①③ B. ①④C. ②③ D. ②④C【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内容,可知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是民法典的基本原则之一;公序良俗原则是对民法典中自愿原则的限制,②③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公序良俗原则,未强调契约精神,①不符合题意。民法优先保护民事主体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④错误。5. (2025·南昌月考)根据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享有肖像权,即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利益并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下列行为中属于侵犯公民肖像权的是( )①某企业私自将他人肖像用于商业广告 ②某公司利用他人艺名申请注册商标 ③某报社将模范人物肖像用于公益宣传报道 ④王女士未经允许在社交群频繁发布程女士肖像A. ①③ B. ①④C. ②③ D. ②④【解析】某公司利用他人艺名申请注册商标,侵犯他人的姓名权,不是肖像权,②排除。某报社将模范人物肖像用于公益宣传报道,属于合理使用,不构成对肖像权的侵犯,③排除。B6. 李某和张某系同班同学,均为7岁。因张某长得矮胖,李某在张某的照片上写上“肉丸子”字样,嘲笑张某。张某发怒,打伤了李某的鼻子。本案中( )A. 张某侵犯了李某的健康权,他必须承担侵权责任B. 李某侵犯了张某的姓名权,他无须承担相应民事责任C. 李某侵犯了张某的肖像权,他必须承担相应民事责任D. 李某侵犯了张某的名誉权,其监护人需承担民事责任D7. (2025·南昌联考)近来,“AI换脸”深得年轻人喜爱,但换脸不是想换就换的。一些街拍爱好者在捕捉到被拍者的肖像及其面部表情、衣着搭配等细节后,对所拍的人物素材进行“AI换脸”制作剪辑并上传到社交平台。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未经允许就将他人肖像上传到社交平台会侵犯他人的肖像权 ②不当使用“AI换脸”属于利用技术手段伪造方式侵害他人权益 ③在公共场合拍摄他人的肖像,只要不以营利为目的就不侵权 ④尊重他人隐私仅是法律的要求A. ①② B. ①④C. ②③ D. ③④A8. (2025·长沙期末)黄某通过社交账号登录某读书软件时发现,在没有“添加关注”的情况下,“我关注的”和“关注我的”页面中出现大量社交好友,且能够相互查看对方的阅读信息。黄某将该社交软件和读书软件开发者诉至法院,要求其停止侵权、删除好友数据、停止展示读书记录并赔礼道歉,法院经审理支持了黄某的请求。由此可见( )①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获取、处理他人的个人信息②民法优先调整民事主体的个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③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遵循合理、正当、必要原则④法律保护个人信息,维护公民网络生活安全有序A. ①② B. ①③C. ②④ D. ③④D【解析】并非任何组织和个人都绝对不得获取、处理他人的个人信息,①错误。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对个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的保护是其重要内容之一,但不能说优先调整个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②错误。9. (2025·蚌埠月考)“这瓜保熟吗?”这是某演员参演的影视剧中的一句台词。该演员认为《西瓜摊主大战买瓜人》游戏软件中使用了自己的台词声音,于是将该游戏的开发商成都××公司和供应商北京××公司起诉至法院。法院一审判决两被告向原告赔礼道歉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3万元。这是全国首例影视剧台词声音权纠纷案。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本案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 ②自然人的声音作为其人格标志,具有人格权属性 ③两被告的行为侵犯了该演员的财产权 ④声音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任何人不得侵犯A. ①② B. ①③C. ②④ D. ③④A10. 刘某和王某举行结婚仪式时,张某开车来到婚礼现场,并从车中取出祭奠用的花圈拿在手中,步行至刘某和王某亲友聚集处将花圈打开,双手高举从人群中穿过。刘某和王某亲友发现后将花圈夺下并毁损。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张某以诽谤的方式侵害了刘某和王某的人身权②张某以侮辱的方式侵害了刘某和王某的名誉权③刘某和王某可以要求张某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④刘某和王某可以侵害隐私权为由直接起诉张某A. ①② B. ②③C. ①④ D. ③④B【解析】张某的行为虽然情节严重,但并不属于诽谤的范围,①不选。张某拿花圈参加刘某和王某的婚礼,意在侮辱刘某和王某的结合,这侵犯了刘某和王某的名誉权,但并没有侵害刘某和王某的隐私权,④不选。11. 王某参加了某校外机构的培训,事后王某意外发现该机构在宣传广告中说她原来某单科考试成绩总是不及格,经过强化训练后,成绩有了显著提高,还显示了王某的姓名、入学成绩、综合测评分、中考分数等。本案中,该校外培训机构侵犯了王某的( )①名誉权 ②姓名权 ③隐私权 ④身体权A. ①② B. ①④C. ②③ D. ③④C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王某某曾在媒体上发表名为《小学课本〈狼牙山五壮士〉有多处不实》和《“狼牙山五壮士”的细节分歧》两篇文章。文章对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事迹只字不提,而是考证五壮士有没有拔了群众萝卜、崖是怎么跳的……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涉案文章多处做出似是而非的推测、质疑。王某某后来被“狼牙山五壮士”中的葛振林之子葛长生、宋学义之子宋福保告上法庭。法庭认为,狼牙山五壮士及其精神,已经获得全民族的广泛认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核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经过审理,法庭最终判决王某某立即停止侵害行为;公开发布赔礼道歉公告,向原告赔礼道歉,消除影响。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民法保护英烈名誉的原因。(9分)【答案】①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民法保护英烈名誉不仅体现法治理念,而且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民法强调人格独立,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誉、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③民法坚持守法和公序良俗等基本原则,民法保护英烈名誉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传承和弘扬英烈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每点3分,共9分)谢谢观赏课时2 积极维护人身权利一、生命健康俱可贵1. 人身权的重要性民法优先保护民事主体的 和 。人身自由是自然人真正成为独立的民事主体的前提。人格尊严是人之为人所必需的人身利益。2. 人身权的类别依据民法典,自然人享有 、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以及因婚姻家庭关系等产生的 ,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享有 、名誉权和荣誉权。3. 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1) 法律保护的必要性: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是一个人 的权利。生命是自然人最高的人身利益;身体是承载生命健康的物质载体;自然人的身心健康既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2) 法律禁止:侵犯他人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的,应当承担 。二、姓名肖像受保护1. 姓名权(1) 含义:自然人对其姓名享有的 。(2) 法律规定①自然人有权依法 、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 、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2. 肖像权(1) 内容:自然人享有肖像权,有权依法制作、使用、 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2) 要求: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 、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三、名誉隐私不可侵1. 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与禁止类别 法律保护 法律禁止名誉权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 、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荣誉权 民事主体享有荣誉权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称号,不得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隐私权 法律保护个人隐私权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 、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2. 个人信息保护(1) 原因: 与隐私权密切相关。保护个人信息,对于保护自然人的人身与财产权益、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 法律保护与禁止①法律保护:个人信息受 。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 和诚信等原则。②法律禁止: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权益;处理个人信息,不得通过 、欺诈、胁迫等方式处理。议题探究一 依法维护生命健康权[情境创设]小黄在参加高二新学期开学典礼时,突然腹部剧痛,晕倒在地。学校紧急将其送医就诊,医生诊断结果是脾脏严重出血,并于当晚进行了脾脏切除手术。手术后,小黄才向父母道出一个秘密:自入读该校起,他就经常被其他同学无故殴打。两天前,小黄再次遭到同班同学夏某、林某和张某的围殴,他忍痛两日终致这危险的一幕。根据上述材料,探究下列议题:1. 案例中的夏某、林某和张某应当承担哪些法律责任?小黄所在的学校应当对此承担责任吗?请说说你的理由。2. 结合案例,谈谈未成年人应当如何在生活中学会自我保护,全社会应当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校园欺凌问题。[核心解读]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的保护必要性 常见侵权行为 侵权后果生命权保护 生命是自然人最高的人身利益 非法剥夺他人生命(致死) 侵犯他人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身体权保护 身体是承载生命健康的物质载体 侵害自然人身体组织的完整性(致残)健康权保护 身心健康既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社会发展 侵害自然人身体各组织及整体功能的正常使用(致病)[学以致用]1. 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妇女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妇女的人格尊严。妇女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不受侵犯,禁止虐待、遗弃、残害、买卖以及其他侵害女性生命健康权益的行为。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①侵犯他人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②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 ③该法的通过有利于培育尊重和关爱妇女的社会风尚 ④人在依法维护自身权利时首先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权利A. ①② B. ①④C. ②③ D. ③④议题探究二 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情境创设]2024年被认为是AI视频元年,随着AI视频生成技术不断成熟,在各大短视频上使用AI生成创作的各类短视频变得火热,部分画面可以做到以假乱真。特别是下半年以来,对于经典影视作品的二次创作开始爆发,通过AI技术对经典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换脸,亵渎经典作品。更有甚者,某知名传染病学专家的容貌和声音被商家通过AI换脸,移花接木在网络上带货,有不少老年人掉入陷阱。2024年8月,国内首个针对AI换脸技术的监管规定出台,严格规范了AI换脸技术的使用,其中包括对技术应用范围的限制、用户知情权的保障以及对不法行为的严厉惩处。根据上述材料,探究议题:从人格权保护角度,“AI换脸”可能触及哪些法律问题?[核心解读]正确认识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和荣誉权、隐私权名称 权利内涵 法律保护 法律禁止姓名权 自然人对其姓名享有的人身权利 自然人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肖像权 肖像是通过影像、雕塑、绘画等方式在一定载体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识别的外部形象 自然人享有肖像权。自然人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和荣誉权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也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称号,不得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隐私权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法律保护个人隐私权 ①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②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权益。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等原则,不得通过误导、欺诈、胁迫等方式处理[学以致用]2. (2025·浙江高考)下列行为中,属于侵犯当事人人格权的是( )①未经南某某同意,潘某在其出版的学术论著中多次出现“南某某认为”等内容②未经叶某同意,某医院使用其整体面部创伤治疗前后的照片作为病案广告③某商店使用某空调公司生产的空调,因空调线路故障起火烧伤店主程某④陈某通过某网站平台微博账号,言辞激烈地指责洪某某有关英雄烈士的不当言论A. ①② B. ①④C. ②③ D. ③④借题发挥盗用和假冒(冒用)姓名情形的区分(1) 盗用姓名:指并不自称自己就是某人,而只是以他人名义行事,往往就是为了借此抬高身份,以谋取不正当的利益。(2) 假冒(冒用)他人姓名:指使用他人姓名、冒充他人进行活动,往往自称自己就是某人。如假冒他人发表作品,假冒他人缔结合同等。一、知识小结评价[课时网络][易错判断]1. 小刘到某超市购物,被超市怀疑偷东西而被非法拘禁半小时并被搜身,超市侵犯了小刘的健康权。( )2. 人格尊严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 )【解析】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3. 自然人享有姓名权,但不能随意使用或者改变自己的姓名。( )4. 只有公民才有名誉权。( )5. 用电影演员的照片做头像,侵犯了他们的肖像权。( )二、学情随堂评价考向一 生命权、健康权1. (2025·芜湖月考)14周岁的小章无证驾驶未注册登记的二轮摩托车并搭载两人,在交叉路口左转弯时与马某驾驶的二轮电动车相撞,造成马某受伤、两车受损。事发后,小章驾驶机动车逃离事故现场。在此次交通事故中( )①小章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此次事故无人承担责任②只要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当事人都应承担全部责任③小章侵犯了马某的身体权、健康权,应当承担法律责任④小章造成马某的损害应由小章的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A. ①② B. ①④C. ②③ D. ③④考向二 姓名权、肖像权2. (2025·长沙月考)上高二的招娣认为父母给自己取的名字太封建、落后,学习《法律与生活》后她了解到公民有权决定、使用、变更自己的姓名,于是想改成自己喜欢的名字。对此,你可以给她如下提醒( )①如果想要自己更改姓名,需等到成年以后②取名时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违背公序良俗③变更姓名前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④自然人姓氏必须与父或母一致,不得选取父母之外的姓氏A. ①② B. ①④C. ②③ D. ③④3. (2025·潍坊开学考)甲某与丙某之间存在纠纷,丙某为了发泄情绪,使用其微博账号发布一系列微博,攻击甲某及甲某的女儿乙某1、乙某2(二人都为未成年人),其中一则公开了乙某1的肖像照并恶意侮辱诽谤;丙某还发了数十条短信对甲某及乙某1、乙某2进行了攻击和辱骂。甲某将丙某诉至法院。北京互联网法院依法审理了该案。下列对此案认识正确的是( )①要营造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②丙某侵犯了甲某及两个女儿的最基础的权利,需赔礼道歉③丙某贬损乙某1的人格尊严,构成对乙某1荣誉权的侵害④丙某公开乙某1的肖像照构成了对乙某1肖像权的侵害A. ①③ B. ①④C. ②③ D. ②④考向三 名誉权、隐私权4. (2023·海南高考)小吴在某网络平台注册账号,经常上传一些生活照片和日常心得。某日,小吴登录账号时,看到评论区有些攻击其人品的不实言论,其住址、家庭背景、电话号码也被曝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网民曝光小吴家庭背景的行为侵犯了小吴的隐私权②网民捏造事实攻击小吴人品,侵犯了小吴的肖像权③小吴的住址和电话号码不是隐私,曝光这类信息不构成侵权④如果网民仅对小吴的日常心得发表不同看法,则不构成侵权A. ①② B. ①④C. ②③ D. ③④5. (2025·北京西城检测)李某曾因偷盗而受到刑事处罚,出狱后居住于某小区。徐某因琐事与李某闹僵,于是在该小区业主微信群中经常发消息说:“2号楼502的李某曾是罪犯。”李某看到后非常气愤,把徐某告到法院。本案中( )①徐某侵犯了李某的隐私权②徐某侵犯了李某的名誉权③徐某侵犯了李某的姓名权④李某可请求徐某赔礼道歉、停止侵害A. ①② B. ①④C. ②③ D. ③④1. 岳父和女婿因为家庭琐事产生矛盾,岳父及岳母对女婿进行殴打造成严重伤害,这一事件中,岳父岳母侵犯了女婿的( )①生命权 ②健康权 ③名誉权 ④隐私权A. ①② B. ①③C. ③④ D. ②④2. 小郝在中学生游泳比赛中荣获200米自由泳冠军,获奖照片还被刊登在当地报纸上。但她后来发现,一家体育用品商店的灯箱广告上印有那张获奖照片和自己的名字,小郝认为商家侵害了她的权利。下列选项理解正确的是( )①商店侵害了小郝的隐私权 ②商店侵害了小郝的身份权 ③商店侵害了小郝的姓名权 ④商店侵害了小郝的肖像权A. ①② B. ①③C. ②④ D. ③④3. 学生张某模仿班主任签名伪造请假条,逃课溜出学校去上网。学校对张某作出通报批评的处分,并张榜公布。学校周围的居民纷纷议论学校管理松懈、存在漏洞。下列关于此事件说法正确的是( )①学生张某侵犯了班主任的姓名权 ②学校公布处分的行为侵犯了学生张某的隐私权 ③学生张某影响了学校声誉,侵犯了学校的荣誉权 ④人们指出学校不足是在行使公民权利A. ①② B. ①④C. ②③ D. ③④4. (2025·石家庄期中)以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公序良俗原则的规定。◇第八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第十条 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由此可见( )①我国民法典更加强调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 ②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是民法典的基本原则之一 ③公序良俗原则是对民法典中自愿原则的限制 ④民法优先保护公序良俗,体现法治与德治的统一A. ①③ B. ①④C. ②③ D. ②④5. (2025·南昌月考)根据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享有肖像权,即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利益并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下列行为中属于侵犯公民肖像权的是( )①某企业私自将他人肖像用于商业广告 ②某公司利用他人艺名申请注册商标 ③某报社将模范人物肖像用于公益宣传报道 ④王女士未经允许在社交群频繁发布程女士肖像A. ①③ B. ①④C. ②③ D. ②④6. 李某和张某系同班同学,均为7岁。因张某长得矮胖,李某在张某的照片上写上“肉丸子”字样,嘲笑张某。张某发怒,打伤了李某的鼻子。本案中( )A. 张某侵犯了李某的健康权,他必须承担侵权责任B. 李某侵犯了张某的姓名权,他无须承担相应民事责任C. 李某侵犯了张某的肖像权,他必须承担相应民事责任D. 李某侵犯了张某的名誉权,其监护人需承担民事责任7. (2025·南昌联考)近来,“AI换脸”深得年轻人喜爱,但换脸不是想换就换的。一些街拍爱好者在捕捉到被拍者的肖像及其面部表情、衣着搭配等细节后,对所拍的人物素材进行“AI换脸”制作剪辑并上传到社交平台。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未经允许就将他人肖像上传到社交平台会侵犯他人的肖像权 ②不当使用“AI换脸”属于利用技术手段伪造方式侵害他人权益 ③在公共场合拍摄他人的肖像,只要不以营利为目的就不侵权 ④尊重他人隐私仅是法律的要求A. ①② B. ①④C. ②③ D. ③④8. (2025·长沙期末)黄某通过社交账号登录某读书软件时发现,在没有“添加关注”的情况下,“我关注的”和“关注我的”页面中出现大量社交好友,且能够相互查看对方的阅读信息。黄某将该社交软件和读书软件开发者诉至法院,要求其停止侵权、删除好友数据、停止展示读书记录并赔礼道歉,法院经审理支持了黄某的请求。由此可见( )①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获取、处理他人的个人信息②民法优先调整民事主体的个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③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遵循合理、正当、必要原则④法律保护个人信息,维护公民网络生活安全有序A. ①② B. ①③C. ②④ D. ③④9. (2025·蚌埠月考)“这瓜保熟吗?”这是某演员参演的影视剧中的一句台词。该演员认为《西瓜摊主大战买瓜人》游戏软件中使用了自己的台词声音,于是将该游戏的开发商成都××公司和供应商北京××公司起诉至法院。法院一审判决两被告向原告赔礼道歉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3万元。这是全国首例影视剧台词声音权纠纷案。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本案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 ②自然人的声音作为其人格标志,具有人格权属性 ③两被告的行为侵犯了该演员的财产权 ④声音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任何人不得侵犯A. ①② B. ①③C. ②④ D. ③④10. 刘某和王某举行结婚仪式时,张某开车来到婚礼现场,并从车中取出祭奠用的花圈拿在手中,步行至刘某和王某亲友聚集处将花圈打开,双手高举从人群中穿过。刘某和王某亲友发现后将花圈夺下并毁损。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张某以诽谤的方式侵害了刘某和王某的人身权②张某以侮辱的方式侵害了刘某和王某的名誉权③刘某和王某可以要求张某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④刘某和王某可以侵害隐私权为由直接起诉张某A. ①② B. ②③C. ①④ D. ③④11. 王某参加了某校外机构的培训,事后王某意外发现该机构在宣传广告中说她原来某单科考试成绩总是不及格,经过强化训练后,成绩有了显著提高,还显示了王某的姓名、入学成绩、综合测评分、中考分数等。本案中,该校外培训机构侵犯了王某的( )①名誉权 ②姓名权 ③隐私权 ④身体权A. ①② B. ①④C. ②③ D. ③④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王某某曾在媒体上发表名为《小学课本〈狼牙山五壮士〉有多处不实》和《“狼牙山五壮士”的细节分歧》两篇文章。文章对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事迹只字不提,而是考证五壮士有没有拔了群众萝卜、崖是怎么跳的……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涉案文章多处做出似是而非的推测、质疑。王某某后来被“狼牙山五壮士”中的葛振林之子葛长生、宋学义之子宋福保告上法庭。法庭认为,狼牙山五壮士及其精神,已经获得全民族的广泛认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核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经过审理,法庭最终判决王某某立即停止侵害行为;公开发布赔礼道歉公告,向原告赔礼道歉,消除影响。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民法保护英烈名誉的原因。(9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学用word.doc 教用word.doc 课时2 积极维护人身权利.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