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调研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调研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一中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10月调研试卷
(检测用时:150分钟 本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025外卖大战”:挑战还是机遇?
进入2025年7月份,连续两个周末,外卖平台的补贴大战再次席卷消费市场。美团、京东、淘宝闪购轮番抛出大额优惠券,“0元奶茶”“半价正餐”的诱惑让消费者趋之若鹜,平台订单量屡创新高,骑手日收入动辄突破五百元——这场看似多赢的商业盛宴背后,藏着资本逐利的狂欢,更掩着难以忽视的社会隐忧。当我们为低价外卖欢呼时,更该看清这场大战撕开的行业病灶与民生困局。
问一:补贴盛宴,谁在买单谁在狂欢?
平台公布的数据总是光鲜:美团即时零售订单量突破1.5亿,京东、淘宝闪购创下历史峰值,40万众包骑手日入超500元。消费者晒出的“0元订单”截图里,满是薅羊毛的喜悦。但这场盛宴的账单,从未真正由平台独自承担。
翻开平台财报不难发现,所谓“补贴”不过是财务报表上的“市场推广费”,最终会以两种方式转嫁:一是挤压商家利润空间。某连锁餐饮品牌负责人透露,参与平台活动后,门店实际利润率从18%降至9%,“不参与就没流量,参与了几乎白干”。二是透支骑手权益。表面上骑手收入激增,实则是“以命换钱”——为冲单量,骑手日均配送时长从8小时增至12小时,闯红灯、逆行成了常态,7月以来全国外卖骑手交通事故率同比上升23%。更值得警惕的是,补贴造就的虚假繁荣正在扭曲消费认知。当消费者习惯了“3元喝奶茶”“5元吃正餐”,实体餐饮的合理定价反而被视为“暴利”。北京某社区面馆老板无奈关闭门店:“顾客嫌15元一碗的牛肉面贵,转头去买 8元的预制菜外卖,可他们忘了,我的面里是新鲜牛肉,不是添加剂调的汤。”
问二:即时零售,是创新还是内卷?
平台将“外卖大战”包装成“即时零售革命”,宣称解决了“现在就要、附近就有”的需求。但深究之下,这场革命不过是资本对存量市场的极致压榨,而非真正的增量创造。传统电商与即时零售的本质区别,被平台刻意模糊。前者通过规模化降低流通成本,让偏远地区也能买到全国商品;后者则是将社区便利店的交易挪到线上,用30分钟送达的噱头,收取商家20%——30%的佣金。上海某便利店店长算了笔账:线上订单占比从30%升至60%,但净利润反而下降12%,“平台抽成太高,我们只能减少鲜食供应,换成保质期更长的预包装食品”。
所谓“激发新增需求”更像自欺欺人。消费者忽然想吃雪糕的即时需求,本可通过下楼买支冰棍满足,既锻炼身体,又能支持社区商业。而即时零售将这种需求绑架到线上,不仅增加了包装垃圾——7月全国外卖餐盒废弃物达18万吨,更让社区小店沦为平台的“前置仓”,失去了邻里社交的公共属性。当小区里的便利店变成只接订单的仓库,消失的不只是烟火气,更是社区共同体的连接纽带。
问三:监管困局,如何叫停这场危险游戏?
外卖大战的愈演愈烈,暴露出 ① 。现行《电子商务法》对“即时零售”的定义模糊,平台与骑手的法律关系始终悬而未决,商家与平台的议价权更是天差地别。
要破解困局,需从三个维度发力: ② 。应立法规定平台补贴不得低于成本价的80%,禁止用“低价倾销”扼杀市场活力;二是保障骑手权益。建立骑手最低工资标准与社保缴纳制度,将配送时长与道路限速挂钩,杜绝“超时罚款”倒逼违规;三是保护实体商业。对社区小店实行佣金减免政策, ③ 。
更关键的是,社会需要重建对“合理利润”的尊重。当我们为外卖小哥送上五星好评时,也该想想:为什么一碗热乎饭不能卖个公道价?为什么便利店店员不能有体面收入?为什么平台可以拿走最大块蛋糕,却让商家与骑手承担所有风险?
问四:……
资本的游戏总有终场。2019年的外卖大战以“二选一”垄断收场,最终消费者为涨价买单;2025年的这场大战,若任由其发展,结局只会更糟——商家倒闭潮、骑手失业潮、社区商业空心化,最终留下一地鸡毛。
或许,我们该给这场大战按下暂停键。不是否定即时零售的价值,而是要让它回归理性:允许合理利润,保障劳动者权益,尊重消费规律。就像那位延边大学的食堂刘晓梅阿姨所说:“做生意和做人一样,不能只图快,忘了本分。”
当外卖平台不再靠补贴抢市场,而是比拼谁能提供更安全的食品、更合理的价格、更体面的工作;当消费者不再执着于“最低价”,而是愿意为品质与责任买单——那时的外卖行业,才配得上“服务民生”的美名。这场大战终会落幕,但它留下的思考,该刻在每个参与者的心里。
(摘编自新京报《外卖大战:资本狂欢下的真实图景与民生隐忧》)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外卖补贴”不过是财务报表上的“市场推广费”,最终将相关费用全部转嫁给商家或骑手承担。这场大战的账单,从未真正完全由平台承担。
B. 为冲单量,骑手每天的配送时长都增长了4小时,闯红灯、逆行成了常态,这导致了全国外卖骑手违法概率的上升。
C. 外卖平台将“外卖大战”包装成“即时零售革命”,并非解决了“现在就要、附近就有”的需求,实际上是资本对存量市场的极致压榨。
D. 2019年的外卖大战以“二选一”垄断收场,最终消费者为涨价买单;2025年的这场大战,若任由其发展,依旧会以“垄断——涨价”收场。
2.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问一中列举北京面馆老板的例子,是为了论证“补贴造就的虚假繁荣正在扭曲消费认知”这一观点,事实论据充分,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B. 传统电商与即时零售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通过规模化降低流通成本,让偏远地区也能买到全国商品;后者将便利店的交易挪到线上,以快速送达为噱头收取佣金。
C. 外卖行业发展需要从业者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外卖平台需要比拼谁能提供更安全的食品、 更合理的价格;消费者则要倾向于为品质与责任买单,而降低对价格的关注度。
D. 文章通过四个问题具体分析了“2025外卖大战”的起因、经过和未来发展,条理清晰,视角多样,对于时事的评析十分透彻。
3. 根据上下文内容,在问三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外卖大战的愈演愈烈,暴露出_______。现行《电子商务法》对“即时零售”的定义模糊,平台与骑手的法律关系始终悬而未决,商家与平台的议价权更是天差地别。
要破解困局,需从三个维度发力:_______。应立法规定平台补贴不得低于成本价的 80%,禁止用“低价倾销”扼杀市场活力;二是保障骑手权益。建立骑手最低工资标准与社保缴纳制度,将配送时长与道路限速挂钩,杜绝“超时罚款”倒逼违规;三是保护实体商业。对社区小店实行佣金减免政策,_______。
4. 根据上下文,问四提出的问题可能是什么?请写出一个并简述理由。
5. 结合文本,说明文本在分析“2025外卖大战”时是如何做到“深入浅出”的。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仲尼之将丧
冯至
今天早晨,仲尼起得分外的早,这是因为他近日神魂不安,时有噩梦萦绕的缘故。扶着杖,立在门前,仿佛有什么期待似的,向着远方发呆。鸟儿们的晨歌将罢,草地上的露珠,一颗颗地映着旭日的光;遍地的野花,昂然向着这皤白老叟微笑,含着几分嘲讽的意味,但是他对于这些自然的景象,此时毫不注意;他只是想着,或者有一个弟子能够来吧,或者有什么人带来些外边的消息吧!等到了绝望的时候,便这般说:咳,他们也有他们自己的事,哪能影子一般地随我一生呢!——衰弱的目光,无力地望着——北方的云雾已散,蔚蓝的泰山余脉,远远起伏地,展开在他的面前了。
他远远地望见一个衣冠楚楚的人,渐渐辨别了知道是子贡以后,慈母见了远方归来的游子一般,两目射出来消逝了的旧日的光芒,迎上去,紧紧地握着子贡的手。——赐呀,你来得怎么这么晚呢?
子贡见先生的神色、言语,都与往日不同,木鸡般愕然地立着了!使他忘记了种种的繁文,善于辞令的子贡,一个字,都不知怎样说才好。——先生……
——赐呀,你看这座泰山呀——方才的兴奋,立刻又归于消歇;手扶着子贡的肩,师生两个缓缓地走了几步。你说它有时要崩堕吗?
——先生……
——寂寞呀……赐,你日日锱铢为利,你好久不到这里来了……
子贡本来是因为货殖的事,由这里过,顺便看看先生,并且想问一问他近来对于政治的意见。哪知出乎意外,先生说出这样悲痛的话,是他从来没有听过的。——先生,可是病……
——我哪里有什么病,只是昨夜做了一个梦——咳,这样的梦,也不只一次了。你说,前面的泰山,有崩堕的那一天吗?
——先生,梦是无凭的;泰山是不会崩堕的,如同哲人没有陨亡一样……
——赐呀……仲尼皱纹消瘦的颊上,缀了两颗绿豆大的泪珠了。
子贡慢慢地,扶着先生又坐在石阶上,这时候太阳转到南方,被几片浮云遮护着。子贡站立在身旁。——等到浮云散开了以后,一只雄鸡高踞在树之巅,叫了起来了。
——赐呀,这是什么在叫?仲尼俯着头,一切都在白昼的梦里迷迷蒙蒙地。
——先生,是一只雄鸡。
啊,一只羽毛灿丽的雄鸡呀!他抬起头,对着那只鸡望了许久。假如仲由还在,恐怕又要把它射了下来,把它的羽毛插在他的冠上;把它的血肉来供我的馐馔。可怜他金星随着太阳一般,傍着我车尘劳劳于卫楚陈蔡的路上,一日不曾离开过我;同着我一块儿受着隐士们的嘲笑,路人们的冷遇,——我又何益于他呢?他终于很惨怛地死了!
我是自己打算定了的,终身作一个东西南北的流浪人;郑人为我编成歌谣,说我茫茫如丧家之狗,这四字,真是恰当啊!流浪的人,是没有家室的,我也是从没有一日以家室为怀。我的家室,早已任着它的自然而消灭了,家室啊,是我行为的障碍,是我思想之潮的堤防,我早已把它抛弃在比云还缥缈的虚无之乡了!死的,死了;散的,散了!
我抱着我的理想,流离颠沛,一十四年——卫呀,楚呀,陈呀,……没有一个地方,能够用我一天,种种魔鬼的力,恐吓着我,讽刺着我、压迫着我,四海之大,没有一个地方,容我的身躯;终于不能不怀着惆怅,回到我这儿时的故乡——故乡真是荒凉呵,乡音入在耳里,泪便落在襟前了!没有一个人不说我是陌生人,没有一个人对我不怀着一些异殊的意味。
我悔不该回到故乡,故乡于我,失尽了它的意味了。赐呀,我还有几天的生命呢,天也无边,地也无涯,悠悠荡荡,我种种的理想,已化作一片残骸,由残骸化成了灰烬了!后世呀,不可知的后世呀……
——后世,一定有认识先生的人……子贡寻不出另外可以安慰先生的话了,这淡如白水的慰语,丝毫没引起仲尼的注意——
——我为什么回到这个故乡来呢?我早就应该……我为什么不死在匡人的手里!为什么不死在陈蔡人的手里?那时候的死,是怎样的光荣!怎样的可以自傲!那个时候,有颜回在我的身边,仲由在我的身边,百十个弟子在我的面前!在弦诵声中死去,韵调是怎样的幽扬!怎样的美丽呀!现在,善良的颜回也死了,勇健的仲由也死了,百十个弟子,都个人走上个人的路了!……死也要有死的时候!……天呀,天呀,……
仲尼一气说尽了多少天积蓄着的郁抑,两目像着了疯狂,两手按胸,不住地咳喘,再也说不下去了。子贡终于不大了解先生的这种心情上的骤然的改变,想用旁的话把先生的话路岔开,却寻不着适当的话。
——先生,该是午餐的时候了吧?
——啊,——似乎仲尼没有听清。——午餐?
——先生的精神太疲劳了!
——咳,疲劳啊——
——先生到房子里休息休息——
——休息?
——我到菜圃里去剪一些菜,为先生煮汤吧!
——你去吧,我到房子里……
子贡一步三回顾地,怀里怀着鬼胎,不知将来究竟要发生什么变故,走到房后的菜园里去了。仲尼依然坐在门前,他怕走进房内,同怕阴森的坟墓一样。远远近近,静悄得使人听着了万籁的极细微的呼吸……
正是傍午的时分。泰山的余脉,又蒙上一层薄薄的云霭了!
一九二五年七月作
(原刊于一九二六年十月《沉钟》第二期,有删改)
[注]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仲由,姓仲,名由,字子路。颜回,姓颜,名回,字子渊。三人都是孔子弟子。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日神魂不安”“时有噩梦萦绕”,既交代了仲尼起床分外早的原因,也暗示了他身体的衰弱状况。
B. 仲尼看到雄鸡便想到了仲由的一生,想到仲由像金星随太阳般的追随自己,这表现出他对仲由的思念和歉意。
C. 仲尼慨叹“没有一个人不说我是陌生人”,面对已失尽了意味的故乡,他早就发出了“故乡真是荒凉”的悲鸣。
D. “他怕走进房内,同怕阴森的坟墓一样”,表明作为圣人的仲尼也像凡人一样对死亡充满了恐惧。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采用第三人称有限视角,聚焦孔子晚年心理活动,通过意识流手法将其孤独与绝望具象化,增强了情感的真实感。
B. “泰山”意象从“胸怀高朗”到“嵯峨却无气概”的变化,象征孔子理想从激昂到崩塌的过程,是核心的情感载体。
C. 文中鬼棘苦笑、坟茔踏平等意象构建了衰颓氛围,既渲染故乡的荒凉,也投射出孔子对文化根脉断裂的痛楚。
D. 小说结尾“云霭笼罩”景物描写与开头形成对比,暗示孔子的情感从绝望转向释然,完成了精神的升华。
8. 子贡原本因“货殖事”途经此处,打算向孔子询问“近来对于政治的意见”,但最终未能提及,请简要概括导致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
9. 文中孔子的形象与传统认知中“圣人”的形象有所不同,请结合“两手按胸,不住地咳喘”“两目像着了疯狂”“怕走进房内,同怕阴森的坟墓一样”等细节,概括这篇小说中孔子的独特形象特征,并分析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用意。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宋之以隐士征者四:陈抟、种放、魏野、林逋。夫隐,非漫言者。考其时,察其所以安于隐,则其志行可知也。以其行,求其志,以其志,定其品,则其胜劣固可知也。抟之初,非隐者也。唐末丧乱,僭伪相仍,抟弃进士举,结豪侠子弟,意欲有为。而力不赡,志不遂,退而隐伏,以留目而见澄清之日。迨宋初而其术成矣,中国有天子,其志抑慰矣。闲心云住,其情既定,未有能移之者。而天子大臣又以处轩辕集①者待抟,则不知抟也弥甚。抟之所用以隐者在此。使其用也,非不能有为于世,而年已垂百,志不存焉,孰得而强之哉?若种放,则风斯下矣。东封西祀,蹑履以随车尘,献笑益工,腼颜益厚;则其始授徒山中高谈名理者,其怀来固可知已。世为边将不能执干戈以卫封疆而托术于斯以招名誉;起家阙阅,抑不患名不闻于黼座,诟译交加,植根自固,恶足比数于士林邪!
(节选自王夫之《宋论》)
材料二: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缯。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注】①轩辕集:唐朝会昌时人。年过数百时,其颜色不衰。唐宜宗尝问以长生之道,集曰:“撒声色,去滋味,哀乐如一,德施无偏,自然与天地合德,日月齐明,则致尧舜禹汤之道,而长生久视之术何足难哉。”
10. 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世为A边将B不能执干戈C以卫D封疆E而托F术于斯G以招名誉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之,代词,它,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人之有是四端也”的“之”意思不相同。
B. 封,帝王在泰山上筑坛祭天,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既东封郑”的“封”意思不同。
C. 去,动词,离开,与《鸿门宴》中“沛公军霸上,相去四十里”的“去”意思不相同。
D. 强,副词,勉强,与《<老子>四章》中“强行者有志”中的“强”意思和用法都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通过考察隐士所处的时代和隐居的原因,可以了解他们的志向和行为,再据此进一步分析,那么就可以知道其优劣高下。
B. 天子大臣们用唐朝皇帝对待轩辕集的方式来对待陈抟,问以养生之道,可见他们太不了解陈抟,不知道他因何而隐居的。
C. 种放家世代为守边的武将,但他未能拿起武器来保卫边疆,却假借隐居以求名誉,作者认为这也可以比得上士大夫之族。
D. 老子认为君子如果赶上了时运就出仕,若是没有赶上时运就应该像蓬蒿一样随风飘行,所以在周朝衰落时,他选择隐居。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僭伪相仍,抟弃进士举,结豪侠子弟,意欲有为。
(2)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14. 王夫之认为隐士也有优劣高下之分,根据材料一,隐士陈抟、种放孰优孰劣?如果让王夫之评价老子,他会如何评价?请结合材料二写出评价依据。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小题。
孟子
【北宋】王安石
沉魄浮魂不可招,遗编一读想风标。
何妨举世嫌迂阔①,故有斯人慰寂寥。
孟子好辩
【南宋】陈普
禽兽纵横鬼魅多,人间岐路总差讹。
当时缄口终无语,天理民彝②竟若何。
【注】①迂阔:指思想行为不切实际。②民彝:人伦。
15.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诗第二句直抒胸臆,表达读孟子遗书对其人品格顿生钦慕之情。
B. 王诗第三句用设问句歌颂孟子思想虽脱离现实却不改初衷的坚定。
C. 陈诗前两句指出孟子生活的时代特点,为孟子好辩提供背景原因。
D. 陈诗后两句假想孟子面对社会小人当道的现实若选择沉默的后果。
16. 两首诗都包含了对孟子的评述,但评述内容和写作目的却各有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想到《〈论语〉十二章》中的“______,______”。
(2)《大学之道》中,用“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上自天子,下至平民百姓,一切都要以修身作为为人处世的根本。
(3)《〈老子〉四章》中“______,______”两句是对自我夸耀之人的劝谏。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所谓“障眼法”,是指遮蔽或转移人的目光使看不清真相的手法。自然界中有不少动物,如枯叶蛱蝶、兰花螳螂、变色龙等皆为此道高手,它们一般通过模仿植物的枝、叶、茎、花或自然环境等方法,以躲避天敌或迷惑猎物。红角鸮是猫头鹰的一种,也深谙此道,它们斑驳的羽色跟粗糙的树皮纹路极为相似,当其白天立在树枝上一动不动时,身体便与树枝融为一体,俨然是一截木桩。这种“障眼法”为红角鸮带来莫大好处,在 A 的野外,只要它站在树枝上闭眼不动,天敌就很难发现它;而相对于比它弱小的猎物而言,它那如同树干的保护色又会帮助它 B 地捕杀猎物,增加成功的几率。
当然,要维持“障眼”的效果,必须拥有上乘的定力,一旦身体不受控制,“障眼法”也就不攻自破。对于“静止不动”,红角鸮仿佛已训练过成千上万次,在站立时身体始终能保持静止惯性;( ),幅度也很小,不仔细观察很难看出来。红角鸮白天通常躲在浓密的枝叶里,或靠在树干上,眯着眼睛如老僧入定,纹丝不动,静静等待夜幕降临大地。
当黑夜渐渐来临,属于红角鸮的时刻就到了。与其他类型的猫头鹰一样,红角鸮的眼睛位于面部的正前方,在光线暗淡的环境下也能拥有深度感知力,其瞳孔大使得光线易于入眼,对弱光十分敏感,即使周遭 C ,也能精准定位目标;同时其羽毛绸密松软,飞行时稍无声息,兼之嘴爪锐利,捕食时神出鬼没,常常在蜥蜴、蜘蛛、壁虎、田鼠、昆虫等猎物还未来得及反映之前,便将其擒获。学者对红角鸮食性的研究显示,它们只在夜间活动的原因,可能是红角鸮这种小型猫头鹰,凭借夜幕的掩护,可以捕获更多的猎物。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将下列语句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除非遇到危险情况 B. 因为需要观察周围 C. 即便偶尔转动头部 D. 虽然想要活动身体
20.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加点的“障眼法”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钟扬的“暖”是有目共睹的,这更体现在他对学生的关爱上。
B. 他被称为“拼命三郎”,工作起来总是不知疲倦。
C. 像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些为好。
D. 古人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
21. 文中第三段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三处并加以改正。
22. 自然界中,红角鸮、枯叶蛱蝶等动物凭借“障眼法”巧妙适应环境,这种生存智慧蕴含着对自然规律精准把握。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动物“障眼法”的理解,再举出一个人类生活中与之类似的例子,并加以说明,不少于120字。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谁知道,这就是我们长征中的最后一仗啊!这一仗,宣告了一年来蒋介石“追剿”计划的彻底破产。但是我们也付出了代价。——杨成武
材料二 在战争中间,如果你拿着枪同我们打,那我们决不客气。——聂荣臻
材料三 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毛泽东
材料中的“我们”有何内涵?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我们何以成为“我们”?请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答案】1. C 2. C
3. ①. 监管体系的漏洞 ②. 一是规范平台行为 ③. 保留社区商业活力
4. 问题:狂欢终场,谁来收拾残局?
理由:①前面三个问题都是由四字短语及疑问句组成,问四应当按照这种的规律进行拟写;②问四分析了“2025外卖大战应当暂停,且各主体应该做出相应的努力让外卖行业回归正轨”,“收拾残局”符合本段的主要内容,且“狂欢终场”呼应问一,文章在问题上形成闭环。
5. (1)“深入”:①文本整体划分为四个问题,层层深入推进,对问题的分析深入骨髓;②文本多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深入剖析“2025外卖大战”的问题本质,做到了“深入”。
(2)“浅出”:用大众熟悉的生活场景切入,如“0元奶茶”等补贴现象,以及北京面馆老板因消费者偏爱低价预制菜而关店等具体案例,用通俗语言还原行业现状,让读者直观理解“2025外卖大战”的真实面貌,做到了“浅出”。
【答案】6. D 7. D
8. ①孔子神色、言语状态反常,子贡愕然,瞬间忘记繁文与辞令,陷入失语。
②孔子全程未提及政治相关内容,反而围绕个人困境展开,其强烈的痛苦情绪完全主导了对话,使子贡无从插入原本准备询问的“政治意见”。
③面对孔子的悲痛与脆弱,子贡的角色从“求问者”转为“安慰者”,自然无法再提及“货殖途经”的初衷与“询问政治意见”的计划。
9. 形象特征:
①生理上的衰弱者:一个受病痛困扰、身体机能衰退的普通老者,凸显出生命晚期的脆弱与无力。
②情感上的怯懦者:对孤独与死亡有着本能的畏惧。
③精神上的迷茫者(理想路上的孤独者):对理想破灭的绝望、对弟子离散的孤独,以及对自身价值的怀疑,陷入痛苦与迷茫。
用意:
①通过刻画孔子生理与心理的脆弱,打破传统“圣人”的完美神话,还原其作为“人”的真实处境,凸显他在乱世中坚持理想的悲壮性。
②借其孤独与挣扎,引发读者对理想与现实冲突、坚守与妥协等命题的深层思考。
③借孔子之“困”,映射时代的精神困境,从而表达对时代知识分子精神困境的思考与关怀。
【答案】10. BEG
11. D 12. C
13. (1)僭越称王称帝者连续不断,陈抟放弃了继续进士科举的打算,而与豪侠子弟结交,意图有所作为。
(2)摒弃您身上骄傲的神气和诸多的欲望,(摒弃)不良的神态、脸色和过大的、不切实际的志向,这些对您都没有益处。
14. 问题一:陈抟优,种放劣(或“种放的风度比不上陈抟”)。
问题二:老子有真正的隐士风度。依据: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把隐藏自身不追求功名显达作为最重要的宗旨。
【答案】15. B 16. (一)①内容:王从孟子的品格修养入手,歌颂他不在乎遭举世嫌恶,坚定推行仁政主张的执着。②目的:王诗借此以自勉,孟子在政治上不避世人眼光、坚定推行仁政的勇气,使遭遇重重阻挠的王安石坚定了推行变法的决心。(二)①内容:陈诗从孟子好辩的原因入手,指出孟子所处时代的社会困境——小人、恶人当道,人也容易走错路,从而表现孟子好辩对于时代的重要意义。②目的:陈诗借此呼吁人们应敢于为社会发声,以便恢复天理和规范人伦,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忧虑和对人性的思考。
17.【答案】 ①. 见贤思齐焉 ②.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③.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④.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⑤. 自伐者无功 ⑥. 自矜者不长
【答案】18. A.险象环生(危机四伏) B.出其不意(乘其不备) C.漆黑一片
19. C 20. B
21. “绸”应为“稠” “稍”应为“悄” “映”应为“应”
22. ①动物的“障眼法”是通过拟态或伪装适应环境的生存策略,以躲避天敌或迷惑猎物。
②人类生活中,军事迷彩服是类似例子。士兵穿着与环境颜色相近的迷彩服,能有效隐藏行踪,避免被敌人发现。这与动物的拟态异曲同工,都是通过视觉欺骗提升生存或作战效率。此外,变色龙汽车漆(随光线变色的车漆)也借鉴了这一原理,既美观又具隐蔽性。
23.略
第 页,共 页
试题资源网-..(北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