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上蔡县塔桥镇第一初级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上蔡县塔桥镇第一初级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无答案)

资源简介

九年级10月份月考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成长的脚印深深浅浅,成长的滋味酸酸甜甜。亲近自然时,有目及广( mào)大地的畅快;凝神阅读时,有心无旁(wù)地沉醉;遭遇挫折时,更会有垂头丧气地失落……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成长不是无精打(cǎi )地忍耐,成长不是战战兢兢地等待,青春(yáng)溢的我们,要做自己人生的舵手,迎接硕果累累的未来。
(1)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挫 (cuō)
B.兢 (jīng)
C.舵 (duò)
D.累 (léi)
(2)文段拼音处依次应填写的汉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茂 骛 采 扬
B.袤 鹜 彩 洋
C.袤 骛 采 洋
D.茂 鹜 彩 扬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中伤     遁词     鲁钝    豢养    
懒惰    nuò     夫 灌gài     fán     殖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豢养的飞禽、走兽、小虫和几千年来农人为后代种植的大树,于他无用,都等于没有看见。
豢养:   
(2)但是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
鲁钝:   
(3)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
众叛亲离:   
4.按要求写句子。
(1)一有机会,(他)便得意扬扬招呼大伙来观摩。 (用加点词造句)
   
(2)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缩句)
   
二、名著阅读(5分)
5.班级开展《艾青诗选》“赏读经典 家国情怀”主题阅读活动。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
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
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
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
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
死?不,不,
我还活着——
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选自《煤的对话》,1937年)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生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选自《树》,1940年)
(1)《煤的对话》展示中华民族不甘屈辱、自强不息的精神,表达诗人对祖国深沉而热烈的爱,请你结合诗的主旨,说说艾青为什么以“煤”为意象?
(2)小州读了《树》,写了一段读书笔记,请你根据诗意把它补充完整。
初读诗歌《树》,觉得是一首写景状物诗,描写根须缠在一起,树干彼此独立的两棵树。再读诗歌发现,虽然从表面看,树与树之间没有联系,但“在泥土的覆盖下”,根须是纠缠在一起的,这就给我们启示:①    。第三遍读诗歌,我先了解了诗歌的背景: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尽管过去有外国人侮辱中华民族是“一盘散沙”,但作者意识到民族的觉醒已经到来。所以,我觉得这首诗歌的深刻主题应该是:②    。
6.【晓 作品】仔细阅读艾青诗歌发展坐标图,在①②③处的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内容。
《艾青诗选》
艾青
①   
②   
③   
三、现代文阅读(共28分)
7.阅读《成全一棵树》,完成下列各题。
成全一棵树
①一个平常的春天,一位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她要把树苗栽在门前。
②母亲栽完树,她的孩子手里拿着一棵树苗,一拐一拐地走过来:“娘,把这棵小树也栽上吧!”那树苗是她丢弃的,又细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那孩子是她最小的孩子,一出生腿就残疾了。孩子擎着那棵树苗,眼里都是渴求的光芒。母亲望着孩子站立不稳的腿,她犹豫了。她认为孩子要做的是一件没有结果也没有意义的事,但看到孩子眼里的那片灼灼的光芒,母亲终于点点头——就算它最终长不成一棵大树。
③孩子高兴极了,他小心翼翼地放下树苗,抢着去挖树坑。他人小力气弱,挖得很吃力。母亲要替他挖,他不肯,硬是自己挖成了。孩子挖的树坑比母亲挖得都大、都深。
④树苗栽种下了,孩子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给每一棵树浇水。母亲看着,心里想:这棵树能长大吗?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她真的不相信那棵树苗会活过来,会长成一棵大树。
⑤可是不久,那棵树苗和其他树苗一样,也鼓出了叶子。只不过稍迟了几天,叶片稍细小了些。可不管怎么说,它活过来了,它也长成一棵树了。
⑥每一天,孩子都要拎着水桶浇树苗。孩子是认真的。他浇水也不厚此薄彼,一棵小树一桶水。那棵由他乞求母亲允许亲手挖坑栽种的小树苗,孩子也只浇一桶水。
⑦小树一天一天长大了。开始的时候,那棵小树明显地不如其他的树壮实,显得有些楚楚可怜。可是第二年夏天,它竟然慢慢地赶上了它们。
⑧这一年冬天,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送她这个残疾的孩子去读书。而在此之前,她没有想过,也没有能力让这个孩子进学校。孩子背着母亲用布片为他缝制的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了。他一拐一拐地走向学校,他的笑容就像春天一样明丽灿烂!孩子每天都是高高兴兴的。别人送给他一个绰号:阳光。
⑨上了学的孩子还总是惦记着那几棵树,经常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奔走在水塘和树之间。春去秋来,那棵小树,已经长得比别的树更茂盛、更挺拔。
⑩许多年以后,拐腿的孩子已经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
一年,他回到了家乡,儿子归来的消息使母亲分外高兴。这一天她早早候在门口迎接儿子。
远远地,他就看到了家门口的那棵树——高大的、快有一抱粗的树。他看见了自己的母亲。她依着树。他心里一热,急急地奔了过去。在那棵他亲手栽种的树下,他抱住了母亲。母亲真的老了,身子轻得像一片树叶。他叫了一声娘,就再也说不出话来。
他在老屋住了半个月,每天都一拐一拐地扶着母亲坐到树下的青石板上,陪着母亲说话。有一天,说起身边的树,他忽然神秘地说:“娘啊,你知道这棵树为什么比别的树长得快吗?这里面,有一个秘密呢!”
母亲望着已到中年的儿子,望着他那一脸的得意,平静地笑了,点点头说:“其实娘早就知道了。那树长得高,长得快,还不是你每天半夜起来喂它一泡童子尿?开始我也纳闷。后来有一天半夜我悄悄地跟着你,看见你一边喂它,一边说:‘小树快快长大吧!’……孩子,你知道我为什么改变了主意,让你上学堂吗?就是因为我知道你偷偷地喂那棵树啊!”
他一下子怔住了。
他百感交集。许久许久,他噗通一声跪了下来,跪在了母亲的面前。
他明白了,母亲的心永远是一颗母亲的心。
(取材于凌可新《成全一棵树》)
(1)文中“他”和小树有着相似的境遇。请你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境遇 他 小树
自身条件 ①    又细又小,有一些枯萎
成长经历 被母亲送去读书,快乐成长 ②   
成长结果 ③    高大,快有一抱粗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 段“百感交集”包含了怎样的心理或情感。
(3)阅读文章,请你说说题目“成全一棵树”有哪几层含义。
8.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回答问题。
文本一
坚定志向 不懈奋斗
①青春如朝日,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年华。人的青春该如何度过,才能绽放更璀璨的光华?
②北京2022年冬奥会已落下帷幕,冰雪健儿追逐梦想、不懈拼搏的故事仍让人记忆犹新、倍受鼓舞: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徐梦桃,出战4届冬奥会,终于获得了梦寐以求的金牌;单板滑雪小将苏翊鸣,一直渴望在“家门口”的冬奥会取得佳绩,常常每天训练七八个小时,最终收获了一枚宝贵的金牌……每个辉煌战绩的背后,都藏着一个坚定不移的志向,一段坚持不懈的奋斗。
③翻阅历史长卷,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中,都活跃着一批心系国家民族的青年:中共一大代表平均年龄仅28岁,他们推动了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群来自大城市的青年来到金银滩,隐姓埋名、一铲一锹,参与书写了惊天动地的“两弹”传奇……支持他们克服恶劣条件、成就光辉事业的,无疑是坚定远大的志向。
④一个人可以有很多志向,但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应该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如今,我们正昂首阔步走在新的伟大征程上,乡村振兴、创新创业、科研攻关……无数舞台正等待广大青年一试身手。青年人更应该结合自身兴趣与所学知识,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实现人生价值。只有把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让青春绽放更亮丽的色彩。
⑤有些青年人不是没有目标,只是改变得太快。学语言、考证书……开年时有许多想法,到年末发现真正坚持下来的却寥寥无几。有人说,看到目标不可实现,就应该早些转换方向,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可是,一些人只是在略作尝试、稍遇挫折之后,就轻率地断言“我做不到”。事实上,奋斗不仅要靠激情支撑,更要靠汗水浇灌。克服奋斗路上的困难,不仅要有敢闯敢干的勇气、开拓进取的品格,更要有恒久的坚持、踏实的付出。贵州大学2019级博士研究生张建参加学校“博士村长”计划,挑灯夜战、通宵实验,终于研究出成熟的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以实际行动助力科技兴农;西南石油大学2019级本科生刘宸,响应祖国召唤参军入伍,在“国际军事比赛—2019”中获得3枚金牌,优异成绩的背后是他在高强度训练中的咬牙坚持……正是这些平凡英雄的拼搏奋斗,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青年人尤其要做追梦路上的奋进者、开拓者、搏击者,让青春在服务人民、奉献祖国的激情奋斗中绽放光芒。
⑥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时间是不等人的,过一年,便要进一步。新时代领路人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中强调:“我们唯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方能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青年作为最有朝气、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群体,应当坚定志向、奋楫扬帆,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新的历史伟业贡献青春力量。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文本二
追梦者的时代,奋斗是最好的答卷
①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月24日给中国单板滑雪运动员苏翊鸣回信,向他和中国冰雪健儿取得优异成绩表示祝贺,并提出殷切期望。总书记的回信,对于这个时代的青年人来说,是重要的肯定和温暖的关怀,同时也是莫大的鼓舞。
②在刚刚闭幕的北京冬奥会上,当时未满18岁的苏翊鸣拿到了中国单板滑雪在冬奥会上的首枚金牌,创造了历史,更用他的态气、勇气、胸怀感染和激励了无数人。在冬奥赛场上,许多像苏翊鸣这样的中国冰雪健儿展现出奋勇拼搏、超越自我的精神,在无数青少年心中埋下了梦想的种子。
③我们身处一个伟大的国家。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未消散的局面下,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折射出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的卓越成绩。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是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新格言的成功实践。一项赛事,彰显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使命担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中国将不畏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各种风险挑战,阔步向前。
④我们身处一个最好的时代。在北京冬奥会上,中国代表团以9金4银2铜的战绩高居金牌榜第三位,创下参加冬奥会以来的历史最佳战绩,同时大众冰雪运动热潮涌动,我们一举成为世界冰雪运动大国。体育文化逐步繁荣,体育产业快速成长。在这片越来越宽广的海洋中,体育各领域的才俊们拥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⑤这样一个美好的时代,是广大青少年成就梦想的时代。“雪飞天”上,苏翊鸣的惊世一跃让人们看到了“雄狮少年”的活力与自信;“冰丝带”中,高亭宇的雄浑霸气成为“中国速度”的最好注脚。在赛场扬威的背后,是他们日复一日的不懈努力。为了一跳的绽放、一滑的完美,他们付出了超乎寻常的汗水,用奋斗写就人生辉煌的篇章。
⑥在伟大的国家,在最好的时代,青年人有了成就精彩人生的更多可能性。追逐梦想的路上没有捷径,要志存高远,也要脚踏实地,唯有奋斗才能不负韶华,创造精彩人生。为祖国和人民贡献青春和力量,才能不负这个属于追梦者的时代。
⑦新时代的征程上,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将汇聚成迈向未来的磅礴力量。冬奥健儿的佳绩已经写入历史,他们树起的旗帜,将引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成为“追梦人”。在他们追梦的路上,奋斗将是最好的答卷。
(选自“新华网”,有删改)
(1)文本一提出的论点是什么?又是如何一步步引出论点的?
(2)请梳理文本一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3)文本一和文本二都提到苏翊鸣的事例。两文在阐述事例时各有侧重,为什么?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四、古诗文阅读(共15分)
9.阅读《湖心亭看雪》《醉翁亭记》,回答问题。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2)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3)本文选自回忆录《陶庵梦忆》,请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和下面的助读材料,分析作者张岱的交友观。
助读材料:“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癖:癖好,对某种事物的特别爱好。)
——张岱《陶庵梦忆 祁止祥癖》
(4)《湖心亭看雪》《醉翁亭记》两文作者都寄情山水,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和背景加以分析。
10.阅读课文《岳阳楼记》第2段,回答问题。
(1)概括第2段文字的中心意思。
(2)“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一句和岳阳楼有什么关系?
(3)“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用词妙在哪里?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日,命役徒芟①而辟之,中获废井。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乃扃②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丈余,绠③不可竭。当大暑时,饮之若饵白雪,咀轻冰,凛如也;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因署其堂日清白堂,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庶几④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⑤其名哉。
——(节选自范仲淹《清白堂记》)
[注]①芟(shān):除草。②扃(jiōng):关锁。 ③绠(gěng):原指井绳,此指提水。④庶几:但愿,希望。⑤忝(tiǎn):玷污。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命役徒芟而辟之    
②悦人襟灵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B.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C.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D.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渊然丈余,绠不可竭。
②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
(4)通读文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文段中的“嘉泉”有何特点?请简要概括。
②文段体现了作者范仲淹怎样的为官之道?
五、作文(50分)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王亚平是如何成为首位进驻中国空间站的女航天员的呢?请看她的一些事迹:成为首批女航天员,训练一直没有突破超重训练二级,她急得不行,就一面讨教,一面加班加点训练,第二年就达到了一级;面对最害怕的离心机项目,训练时,脸会变形,眼泪也不由自主往外流,但她坚决不按左手边的暂停按钮……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写一篇演讲稿,谈谈你对自强不息的理解。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立意。
②不得抄袭、套作。
③用规范汉字书写,600字左右。
④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13.作文。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不一定鲜花满地,也许会有学业上的困惑、生活中的失意、情感上的烦恼……它们就像横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道坎,需要我们去跨越。但跨越之后,我们的收获满满:获得了知识,懂得了坚持,享受了快乐,锻炼了能力……请以“跨越这道坎,真好”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600字左右。
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校名、地名、人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