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东区四十五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天津市河东区四十五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天津市河东区四十五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1-4题每题2分,5-11每题3分,共29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凛冽(lǐng)要塞(sài)溃退(kuì)锐不可当(dǎng)
B. 颁发(bān)仲裁(zhòng)缅怀(miǎn)振聋发聩(kuì)
C. 悄然(qiāo)翘首(qiáo)屏息(bǐng)摧枯拉朽(xiǔ)
D. 篡改(chuàn)由衷(zhōng)督战(dū)一丝不苟(gǒu)
2.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墨香在古砚中缓缓流转,千年的诗词韵律仍在亭台间回荡。那些深藏于金石之间的刀痕,在时光中出文明的脊梁,可总有些的框架如催化的茧,将鲜活的匠心缚成冰冷的符号。你听那编钟声里回荡的何止天地玄黄,青铜鼎铭文中蛰伏的雷鸣————文化血脉应以清泉洗尽尘垢,让书法的魂、青花的韵、昆曲的腔,在历史长廊中,绽放出与日月同辉的光华。
A. 铭刻 斑驳 更是 破茧成蝶
B. 渲染 斑驳 而是 改头换面
C. 渲染 古老 而是 破茧成蝶
D. 铭刻 古老 更是 改头换面
3. 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很多杰出的诗人都是这样,官场失意、颠沛流离、穷困潦倒,但他们在写作中焕发的光彩直到今天还在映照着我们。②在一个物质越来越丰富的时代,我们重温杜甫这样的诗人,能够接受到一种超越当下处境的温暖与感动。③我们虽然不可能再看到杜甫,但杜甫那些充满时代气息的诗歌,却生生不息,音调铿锵。④杜甫的诗能把一个时代在想象中重新复活,让人们看到一个远去了千年的生命,依然那么生动鲜活。
A. 第①句 B. 第②句 C. 第③句 D. 第④句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二十四节气根植于农耕文明,包含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蕴藏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十七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此时节,温度降低、气候干燥,许多人会相继出现怕冷、皮肤干裂、口鼻干燥等“凉燥”症状。那么,如何才能预防呢□寒露养生有何诀窍 我们要听取专家的建议。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A. 首联“望”字点题,“徙倚”即徘徊,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矛盾。“欲何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B. 中间两联写景,描绘了薄暮时分的田园风光。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态、近景,侧重宏观描绘;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态、远景。二者搭配得恰到好处。
C. 尾联抒发情感,由外物回归自身,田园生活的静谧和安闲冲淡不了诗人的忧郁,他不能融入这诗一般的田园山水,只好向前贤寻找慰藉,放声高歌。
D. 全诗遣词造句朴素自然,意境清新恬淡,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于静谧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作者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作者惆怅、孤寂的情怀。
阅读《飞机“不喝油”也能飞》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飞机“不喝油”也能飞
王远
①“阳光动力2号”正在进行为期5个月的环球之旅。这架全球最大的太阳能飞机自3月初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启航以来,吸引了世界关注的目光。
②这架“不喝油”的飞机完全由太阳能提供动力,零燃料消耗。它拥有72米宽的翼展,比波音747飞机多出了近4米,重量只有2.3吨,仅相当于一辆运动型多用途汽车的重量。这架太阳能飞机的“动力之源”是机身上的1.7万多块太阳能电池,这也是“阳光动力2号”的最大亮点所在。这些太阳能电池直接平铺在巨大的机翼上,每一块电池板的厚度是135微米,仅相当于人类发丝的宽度,由其储存的电量可供“阳光动力2号”昼夜飞行,不需要一滴燃料。
③人类利用太阳能的历史由来已久,但将其作为一种能源和动力加以利用却仅有300年历史。1974年,第一架太阳能飞机“太阳高升”号进行了一次短暂飞行,首次实现了用太阳能给飞机提供动力的梦想。此后40余年间,各种太阳能飞机不断出现,但始终没有同时满足使用太阳能动力做载人、昼夜、长距离的飞行,“阳光动力2号”的出现,可谓刷新了人类飞行史上的纪录。
④光电转换是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形式之一。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它的基本装置是太阳能电池,“阳光动力2号”的动力即来源于太阳能光伏发电。对太阳能电池而言,最重要的参数是光电转换效率。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大约在30%,通常需要采用并联与电池储存方式,才能达到增强续航里程和功率的效果。
⑤“阳光动力2号”环球之旅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商业价值。这架太阳能飞机从理念的萌发到由图纸变为现实历经12年时间。飞行总监雷德·克拉克认为,相比搭载乘客的普通飞机,它有着更艰巨的使命,那就是向世人传播“未来可以属于清洁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信息和理念。放眼未来,这场长达3.5万公里的环球之旅恐怕还只是人类开辟未来探险的一小步,“光之翼”的无限潜能,昭示着清洁能源的美好明天。
(有删改)
6. 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阳光动力2号”完全由太阳能提供动力,零燃料消耗。
B. “阳光动力2号”的出现,可谓刷新了人类飞行史上的纪录。
C. “阳光动力2号”的动力来源于燃料消耗,油电转换。
D. “阳光动力2号”环球之旅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商业价值。
7. 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运用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电池板极薄但储电能力强。
B. 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机翼的厚度和较强的储电能力。
C. 运用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机翼的厚度和较强的储电能力。
D. 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电池板极薄但储电能力强。
8. 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标题中的“不喝油”生动形象,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 第④段中加点词“之一”“大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 第⑤段中加点词“这架太阳能飞机”是指“阳光动力2号”飞机。
D. 本文采用“分—总”结构,介绍了“阳光动力2号”引起世界关注的原因。
阅读《三峡》,完成下面小题。
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至于夏水襄陵 襄:冲上,漫上
B. 沿溯阻绝 溯:逆流而上
C. 则素湍绿潭 湍:急流
D. 虽乘奔御风 虽:虽然
10.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略无阙处 B. 回清倒影 C. 属引凄异 D. 空谷传响
11. 下面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自然段先总写三峡地貌,然后依次分别从侧面和正面两个角度描写了山的巍峨高大。
B. 第二至四自然段主要写水,是按照由盛到枯的顺序来写的。其中,“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写出了水势大、水流急的特点。
C. “绝 多生怪柏”一句,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间投进了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顿觉生意盎然。
D. 最后一段,以“猿鸣”渲染了秋天肃杀的气氛,让人不由得联想到李白的诗歌“两岸猿声啼不住”。
二、名句名篇默写(每句1分,共6分)
12. 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3)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4)________________,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5)王维的《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共7分)
阅读课外文言文语段,回答下列小题。
至于启卷,必先几案洁净,藉以茵褥①,然后端坐看之,或欲行看,即承以方版,未尝敢空手捧之,非惟手汗渍及,亦虑触动其脑②。每至看竟一版,即侧右手大指面衬其沿,而覆以次指面,捻而夹过,故得不至揉熟③其纸。每见汝辈多以指爪撮起,甚非吾意。今浮图、老氏④尤知尊敬其书,岂以吾儒反不如乎?汝当谨志之。
【注】①茵褥:垫子,被褥。②脑:书脑,即书的订处。③揉熟:揉坏。④浮图、老氏:指佛教徒、道教徒。
13.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①或欲行看或: ②汝当谨志之汝:
14.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非惟手汗渍及,亦虑触动其脑。
15. 司马光“尊敬其书”,有哪些表现?请简要概括。
四、现代文阅读(共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青箬沉香
①在江南,每到梅子黄时,细密的雨丝便如雾霭般笼罩大地,天地间一片朦胧。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水汽,还有那淡淡的箬叶香,就仿佛一把钥匙,打开我尘封已久的记忆之门。
②小时候,外婆家在江南水乡的一个小村庄。每到梅雨时节,外婆总会早早地去河边采摘新鲜的箬叶。那些箬叶宽大而翠绿,带着清晨的露珠,散发着清新的香气。外婆把箬叶带回家,放在大盆里用清水洗净,然后开始准备包粽子的食材。糯米、红枣、豆沙,还有腌制好的五花肉,都整整齐齐地摆在桌子上。
③我总是像个小尾巴一样跟在外婆身边,好奇地看着她熟练地将箬叶卷成一个漏斗状,然后放入糯米和馅料,再用绳子紧紧地捆扎起来。外婆的手很巧,包出的粽子翠绿紧实棱角分明,就像是一个个精致的小艺术品。我忍不住伸手想要帮忙,可总是把箬叶弄破,或者把馅料洒得到处都是。外婆却从不责怪我,只是温柔地笑着,手把手地教我。
④粽子包好后,外婆把它们放进大锅里,用柴火慢慢煮。随着锅里的水开始翻滚,箬叶的香气和粽子的香味也渐渐弥漫开来,整个屋子都充满了浓浓的粽香。我守在锅边,眼巴巴地等着粽子出锅,不停地问外婆:“什么时候可以吃呀?”外婆总是笑着说:“快了快了,再等一会儿,煮得越久越好吃。”
⑤终于,粽子煮好了。外婆把热气腾腾的粽子端到桌子上,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剥开箬叶,露出里面晶莹剔透的糯米和香甜的馅料。咬上一口,软糯的糯米在口中散开,香甜的味道瞬间充满了整个口腔。外婆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⑥除了吃粽子,梅雨时节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我会和小伙伴们一起在雨中嬉戏,踩在湿漉漉的石板路上,溅起一朵朵小小的水花。我们还会去河边捉小鱼小虾,用自制的小网兜在水里捞来捞去,虽然收获不多,但却充满了乐趣。
⑦后来,我离开了那个小村庄,来到了城市里生活。城市的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让我感到有些陌生和孤独。每到梅子黄时,我依然能在超市里买到各种各样的粽子,但却再也吃不出小时候那种味道了。那淡淡的箬叶香,也只能在记忆中寻觅。
⑧今年的梅雨季节,又飘起了细密的雨丝。我走在街头,忽然闻到了一股熟悉的箬叶香。我顺着香气找去,原来是一个卖粽子的小摊。摊主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他的手法和外婆一模一样,熟练地包着粽子。我买了一个粽子,坐在路边慢慢品尝。那熟悉的味道,让我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回到了那个充满温暖和欢乐的小村庄。
⑨在这江南的烟雨里,那一缕箬叶香,不仅仅是一种食物的香气,更是我对童年、对家乡、对外婆的深深思念。它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我和过去的时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还能找到那份最初的纯真和美好。
16. 文章第①段描写江南梅雨时节的景象,并提到“箬叶香”打开“记忆之门”。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这一段描写在全文中的作用。
17. 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文章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
18. 文中多次描写外婆“笑”(如“温柔地笑着”“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这些细节对塑造外婆形象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9. 文章结尾写道:“那一缕箬叶香……将我和过去的时光紧紧联系在一起。”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箬叶香”在文中的多重内涵。
五、综合性学习和名著阅读(共13分)
“春风拂槛处,海棠映津门。”2025年天津市海棠花节4月3日晚在天津民园广场再次启幕。某班学生开展以“天津海棠花节”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同学们为活动搜集了以下四则资料。请你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天津海棠花节2023—2025年游客量及文旅综合收入统计表
时间(海棠花节期间) 接待游客量(万人) 文旅综合收入(亿元)
2023年 280 12
2024年 300 13.5
2025年 380 15
【材料二】
本届海棠花节期间,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将科技与红色文化融合,推出“海棠诗会”实景剧场,运用全息投影技术激活革命历史资源,再现革命伉俪与海棠花的故事,单日最高接待游客量达1.2万人次,相关话题“海棠依旧寄相思”的网络阅读量达2.3亿,创新了优秀文化的网络传播。
【材料三】
杨柳青年画非遗传承人在海棠花节开设“花语年画”工坊,实现传统海棠纹样的现代转化,创意开发《百花争艳》《海棠春晓》等一系列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新凤作品。工坊累计吸引参与游客8000余人,促进相关文创产品消费突破200万元。
【材料四】
五大道景区联合高校研发“海棠AR地图”,游客扫码即可解锁虚拟花海、历史人物讲解等数字工具模型,增强沉浸式体验。数据显示,该功能使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延长1.5小时,刺激了游客停留期的二次消费。
20. 请探究【材料一】的内容,简要写出你的结论。
21. 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三则材料,概括本届天津海棠花节的特点。
(二)名著阅读(共8分)
22. 根据《红星照耀中国》中人物外貌、经历写出相应的人物名字
人名 外貌、经历
① 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② 他是个愉快爱笑的人,身体极为健康。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吃苦耐劳,是个很活泼的人。很喜欢孩子,常有孩子跟着,脱棉衣给小号手。
③ 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在当时是一个土匪头子,在哥老会中的名声遍及全国。红军说,他可以手无寸铁地到全国任何哪个村子里去。
④ ①1928年4月,他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②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被一致推选为红军总司令。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
23.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中的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
(1)选段描写的人物是: ____________
(2)请结合原著对该人物事迹的描述,简述他的形象特征。
七、作文(30分)
24.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写作任务。
假如有人问我:你努力了这么久,似乎并没有获得什么。
我会这么回答:我虽然没有获得什么,但我失掉了懈怠、浮躁、怯懦、无知……
结合上述材料,根据你经历和感悟,写一篇文章,谈谈努力学习、劳动、锻炼、探索、修身……带来的改变。
要求:(1)角度自定,题目自拟;(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不少于500字;(4)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参考答案
1-5.
【答案】B
【答案】A
【答案】B
【答案】C
【答案】B
【答案】6. C 7. D 8. D
【答案】9. D 10. A 11. A
12.【答案】 ①. 谁家新燕啄春泥 ②. 老骥伏枥 ③. 日暮乡关何处是 ④. 月下飞天镜 ⑤. 大漠孤烟直 ⑥. 长河落日圆
【答案】13. ①有时 ②你,你们
14. 这不只是担心手上的汗水浸到书页上去,也担心碰到书的装订处。
15. 开启书卷前,保证桌几洁净,端坐着看;不直接用手捧着读,怕碰坏书脑(书脑:线装书打眼穿线部分;精装书串线订口处。);小心翻页,不敢随意搓捻书页。
【答案】16. 结构上:(1)开篇点题,引出下文对童年包粽子、吃粽子的回忆(为全文奠定怀旧抒情的基调);(2)“箬叶香”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将现实与回忆自然衔接。内容上:(1)描绘江南梅雨朦胧湿润的环境特点,营造诗意氛围;(2)以“箬叶香”触发记忆,暗示文章主旨(对童年、故乡、亲情的怀念)。
17. 运用比喻修辞,将外婆包的粽子比作“精致的小艺术品”;生动形象地写出粽子外形美观、做工精巧的特点;表达了对外婆手艺的赞美和对童年温馨往事的怀念。
18. 通过写外婆“温柔地笑”等表情,表现出外婆慈祥、和蔼的性格特点;外婆在包粽子、教“我”、看“我”吃粽子时都在笑,说明她一直很疼爱“我”;外婆的“笑”把普通的日常生活变得特别温暖,她的笑是我记忆中永远的亲情。
19. “箬叶香”在文中有多重含义:它代表了包粽子的传统习俗,是江南文化的象征;它让人想起童年的快乐时光,比如和伙伴们雨中玩耍、外婆包粽子的温馨场景;这香气代表着外婆的疼爱和家的温暖,是亲情的象征;“箬叶香”也寄托着思念,是在城市生活的人对家乡的怀恋。
【答案】20. 2023—2025年天津海棠花节游客量及文旅综合收入逐年增长。
21. 科技融合红色文化(全息剧场激活革命历史资源,创新优秀文化网络传播。)非遗传承创意开发(年画工坊实现传统纹样现代转化,促进消费升级。)数字工具增强体验(AR地图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刺激二次消费。)
22.【答案】 ①. 毛泽东 ②. 彭德怀 ③. 贺龙 ④. 朱德
23.【答案】(1)周恩来 (2)示例:周恩来第一次与作者见面时用英语打招呼,为他规划采访行程,揽着红小鬼的胳膊在乡间散步,体现出周恩来平易近人、热心周到的品格。
24.略
第 页,共 页
试题资源网-..(北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