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费县第五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费县第五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九年级上册第一次月卷
一、积累与运用(21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以下是同学们准备的展板上的文字,请你帮忙完善。
①在古典诗文的长廊中,我们总能瞥见无数自强不息的身影。②豪放不羁的李白,豁达进取的刘禹锡,超然旷达的苏轼……③他们不会因自己的遭遇自惭形秽,始终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__________;④忧国忧民的范仲淹,与民同乐的欧阳修……他们怀揣济世安民的大义,始终在历史的潮头搏击风浪。⑤中国的贬谪文人用实际行动证明诗文并非不是附庸风雅的作品,而是搭建精神之屋的坚实砖瓦。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sāo数百年”,形式多样的古典诗歌流传千年,穿越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直抵人心。现代诗歌,形式自由,直指时代的爱与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中,林徽因以错落有致的格式道尽四月春光的鲜妍、娉婷,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期盼;《乡愁》中,余光中以回环往复的节奏,寄寓对祖国的深情。从古到今,中国诗歌以多样的形式,滋养着我们的心灵,启迪着我们的心智。每个人都需要精神的栖息地,而诗歌里正有慰藉人生的精神给养。
1.(2分)请你为展板文字中的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风sāo( ) (2)娉婷( )
2.(2分)填入展板文字第1段空缺处的成语,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胸有成竹 B.胸怀坦荡 C.周而复始 D.坚持不懈
3.(3分)第1段展板文字中有一个句子有语病,请你指出并修改。
句子序号及语病:
修改:
4.“自强不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学校将开展以“自强不息,青春有我”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精神源流】
(1)中国自古不乏自强不息风骨的作品,下列诗句不能体现这种精神的一项是( )(2分)
A.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B.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C.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设计活动】
(2)仿照示例补充活动形式。(2分)
形式一:自强标语我来拟 形式二:自强名言我来读
形式三: 形式四:
【活动感悟】
(3)请你结合下面诗句的内容,说说怎样才能做自强不息的青年。(2分)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诗》)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5.绵延数千年的中国古代诗歌赋予山川明月、江海草木以诗意,一草一木承载了诗人的悲欢喜乐。你可以从“槲叶落山路,(1) ”中,觉察到温庭筠羁旅艰辛的自解情趣;你可以从“(2) ,病树前头万木春”中,感受到刘禹锡面对世事沧桑的乐观豁达;你可以从“长风破浪会有时,(3) ”中,感受到李白想要冲破一切阻力的豪迈气概;你可以从“(4) ,月有阴晴圆缺”中,感受到苏轼对世事难全的哲理思考;你可以从“寂寂江山摇落处,(5) ”中,聆听刘长卿过贾谊宅的叹息;你可以从“野芳发而幽香,(6) ”中,体会欧阳修于花荣树茂中深藏着的与民同乐的愉悦;你可以从《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7) ?(8) ”中,体味韩愈英雄失路的悲慨。(8分)
二、阅读理解(49分)
(一)阅读下面名著材料,回答6-8小题。(8分)
以下是小语同学的读书笔记,请你帮助他解决疑思。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疑思】诗选以年代划分艾青诗作,如果我以诗歌主题进行划分,还能发现什么?
主题一:“① ”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937年 《我爱这土地》—1938年 《北方》—1938年
主题二:“礼赞光明”
《向太阳》—1938年 《火把》—1940年 《光的赞歌》—1978年
主题三:“② ”
《鱼化石》—1978年 《镜子》—1978年 《伞》—1978年
6.疑思1:还有两个主题没有确定,请选出适合的选项填到笔记中的①②处。(2分)
A.歌咏自然 B.思考人生 C.热爱祖国 D.呼唤亲情
7.疑思2:艾青原名 ,他的成名作是《 》。(2分)
8.《水浒传》中有许多关系到人物命运的事物,如刀、酒、钱等。请参照示例,从下面三组关系中任选一组,结合相关情节,分析该事物和人物的关系。(4分)
A.宋江和钱 B.鲁达和酒 C.杨志和刀
示例:林冲和风雪。林冲一直委曲求全,却屡遭陆虞候等人逼迫陷害。直至一个风雪日,林冲外出买酒后留宿山神庙,又遇大风,便用石头堵住庙门。他无意间听得陆虞候等人火烧草料场的诡计,遂杀死陆谦等人,最终走上反抗之路。在风雪中,林冲由一个逆来顺受者成为一个奋起反抗者,这是他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9-10题。(5分)
郡斋即事①
〔宋〕范仲淹
三出专城②鬓似丝,斋中萧洒③胜禅师。近疏④歌酒缘多病,不负云山赖有诗。
半雨黄花秋赏健⑤,一江明月夜归迟。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
【注】①此诗作于宋仁宗景祐三年,范仲淹知饶州时,当时范仲淹48岁。郡斋:指郡守平时的起居之所。②专城:指主政一城的州牧、太守等地方长官。范仲淹因直言敢谏,先后三次被贬睦、苏、饶三州。③萧洒:潇洒。④疏:疏离,疏远。⑤健:强健,精力旺盛,这里指诗人赏菊兴致高昂。
9.下面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句写诗人被贬到饶州,因为被贬,头发花白,内心备受打击,对朝廷不满,充满怨恨。
B.颔联首句,一个“病”字写出诗人当时的健康状况,这是因为诗人被贬后内心惆怅忧郁,借酒消愁所致。
C.颈联写诗人赏菊、望月,菊花在秋雨中依然开放,表现了诗人的乐观和坚强。
D.全诗的表达方式以叙事为主,没有用到常见的描写和议论。
10.欧阳修说“诗出于民之情性”(诗歌出自人们的真情实感,饱含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请结合全诗探究范仲淹在尾联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性。(3分)
(三)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4题。(12分)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予家城市,人事丛委①,应酬为劳。老母在堂,于礼不能远离,日惟避喧南园内。园去城二余里,无杂木,柏可三百株,松止有五计其植日才四十年,而已成林。松柏之间,有一草庐,岁久敝漏,不蔽风雨,且卑隘②如坐穿③中。不得已改作焉。撤草而覆之以瓦,左右置牖 ,前后为门,疏朗空洞,落日后犹能辨蝇头字。中设一扁,名以“后知轩”。夫松柏皆后凋材也,必于岁寒然后知;又居之四面通明者为轩,孰谓斯名不情称哉 (选自李开先《后知轩记》,有删改)
【注释]①丛委:繁杂,堆积。②卑隘:矮小狭窄。③弈:捕野兽的陷坑。④牖(yǒu):窗户。
11、根据“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运(3分)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名以“后知轩” 课内迁移法:名之者谁 (1)名
园去城二余里 查字典法:①离开;②距离;③赴,前往;④表示行为的趋势 (2)去 (填序号)
四时之景不同 词语推断法:四时更替 (3)时
12.用“/”为【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松止有五计其植日才四十年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2分)
(2)又居之四面通明者为轩,孰谓斯名不情称哉 (2分)
14.【甲]【乙]两文所写的亭和轩分别用“醉翁”和“后知”来命名,原因各是什么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18题。(12分)
合力防范青少年短视频沉迷
崔妍
①近年来,短视频受到互联网用户青睐,青少年上网看短视频也愈发普遍。然而,由于内容特点、算法推荐、心理机制等多方面原因,不少人感觉刷短视频会“上瘾”。如何有效防止未成年人陷入短视频沉迷,成为一道现实课题。
②《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6.8%,触网低龄化趋势明显,而未成年网民中经常在互联网上看短视频的比例为47.6%。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调研的中部省份中,有九成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使用专属手机或者长辈的手机,其中近七成儿童用手机看短视频。短视频沉迷极易造成青少年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后果,一些不良信息还会产生误导,进而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危害不容小觑。防范短视频沉迷,是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题中应有之义。
③加强监管,营造清朗的网络视听环境,才能更好守护未成年人成长。在制度上,应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网络平台责任。近年来,从出台《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文件,到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设“网络保护”专章,渐趋完备的制度体系为青少年设置起“防护网”。下一步仍须与时俱进,以制度刚性建好“防火墙”。在技术上,应进一步向科技借力,推动责任落细落实。监管部门可利用上线审查、应用管控等实现综合监管,短视频平台等也可运用身份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推动“防沉迷系统”“青少年模式”迭代升级。多措并举、精准施策,才能让监管更加有力有效。
④帮助未成年人防范沉迷,关键在疏导。应当真正从青少年的视角出发,多供给优质的精神文化产品。就短视频本身而言,平台和创作者有责任瞄准未成年人需求,多发布、传播健康向上的内容。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引导学生过精神充盈的生活。对于农村地区而言,公共服务供给相对不足,应着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图书、文体设施、社区活动等更可及,为未成年人打开更广阔的精神世界。尤其是对于部分留守儿童,在父母无法陪伴的情况下,如何更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亟待全社会合力破题,给予他们更多关心与关爱。
⑤未成年人是网络建设的重要主体,防止网络沉迷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从推进专项行动、深化打击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违法犯罪,到围绕有关问题进行重点整治、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一系列务实举措,凝聚起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合力。也应看到,构建良好网络生态难以毕其功于一役,引导未成年人科学健康用网也需“授之以渔”。譬如,防沉迷的治本之策,就是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标本兼治、久久为功,既针对新形式、新问题推出新举措,又着力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和用网能力,才能建设未成年人友好型网络空间,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⑥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当前,网络应用深度融入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每个人都是维护网络环境的责任人、受益人。集聚众智、汇聚众力,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生态,确保未成年人健康安全用网,互联网必将更好助力青少年成长进步,让他们的生活更多彩。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04月14日)
1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篇议论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B.文章首先针对社会现象提出问题,然后多角度分析问题,最后得出结论。
C.第②段引用相关研究报告,用数据说话,提出了有效防止未成年人陷入短视频沉迷的办法。
D.集聚众智、汇聚众力,标本兼治,确保未成年人健康安全用网,互联网必将更好助力青少年成长进步。
16.你认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写出来。(2分)
17.文章第③~⑤段提出了哪些有效防止未成年人陷入短视频沉迷的方法?请简要概括。(4分)
18.文中提出,防沉迷的治本之策,就是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是如何避
免沉迷于网络的。(4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第19-22题。(12分)
时光窃贼
①我一直自诩是这个世界上最高明的贼。后来,我才知道我那所谓高明的偷窃技术,跟他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②那是一个骄阳似火的午后,我斜倚在广场栏杆上,装作若无其事地在人群里搜寻目标。我穿着一身笔挺的名牌西装,价格不菲。干我们这一行,有一身好行头很重要,当然如果再有一张帅气迷人的脸蛋儿就更好了,幸运的是这两样我都有,所以我才如此自命不凡。
③突然肩膀被人拍了一下,我愕然回首发现是一个比我还英俊帅气的小伙儿,正微笑地看着我。确信他不是便衣警察后,我略略放下了心,看他一身打扮很时髦,分明是哪个富家公子自投罗网来了,我甚至开始掂量着从哪儿下手。
④年轻人说道:“不要枉费心机了,我的财富你偷不走。”我一惊,转身要逃。他拽住了我的胳膊:“我跟你一样,也是贼!”我惊讶于他竟然把“贼”字吐得如此清晰,要知道干我们这行的最忌讳这个字。世上没有哪个贼肯直呼自己为贼,眼前这个却是例外——当然,如果他能用他那保养得相当好的手指从目标的兜里夹出钱包,以此证明他真是一个贼的话。
⑤“我不偷任何看得见的东西。”他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
⑥我张大了嘴巴半天合不拢:“那,那你偷什么?”
⑦“时光,我只偷时光,请叫我‘时光窃贼’好了。”他自信地说道。
⑧我摇摇头,觉得他在跟我开玩笑。我可不想浪费这个美好的下午时光,跟一个所谓的“时光窃贼”扯闲篇儿。我已经开始把眼神游移到附近一个大腹便便的看似很有钱的男人身上了。
⑨“难道你不好奇我是怎么偷时光的?”实话实说,他的话一下子搔到了我的痒处,没等我说话,时光窃贼就滔滔不绝地说起来。
⑩“就在昨晚,我偷了一个十四岁少年的青春年华。十四岁正是叛逆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是最佳的猎物。我只要倏地钻进他的体内,他就开始疯狂地打游戏、蹦迪、喝酒——做那些快速燃烧生命的事。他的时光倍速前进,一夜之间,他就成了一个头发花白的中年人。等我从容地钻出他的身体,往你这儿溜达的时候,我的耳边还始终回响着那个少年——不,那个中年人看到镜中的自己后发出的狼嚎一般的哭声。”
“唉,世间最宝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不是吗?”年轻人弹了弹笔挺的西装领子说,“每得手一次,我就会变得年轻一岁……”我惊疑地看到,昏暗的路灯下,他的领口弹出的灰尘像萤火虫一样飞舞。
时光窃贼看我有些半信半疑,接着说道:“好吧,再跟你分享一次我的胜利果实。就在上周,我四处游荡寻找猎物时,遇到一个离家出走的少女。少女厌倦了父母的嘘寒问暖和每天繁重的学习生活,她要去寻找诗与远方,我当然很乐于和她一路同行。就在少女决定要回家看看时,我果断地离开了她。你能想象得到,当敲响斑驳的油漆大门,认出风烛残年的老人竟然是父母,而自己早已人过中年时,她爆发出的呼天抢地的哭声,该是多么惊天动地。这多少会让我有些羞愧,毕竟是我偷走了她的青春……所以我得早点离开她。”
我已经有些相信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了,他现在看上去似乎比我看他第一眼时更年轻英俊了。
时光窃贼微微一笑:“我该走了,去人多的地方转转,没准儿会遇到更好的猎物,再见!”说完他转身大踏步地走了。看他头也不回地消失在东方晨曦里,我若有所失地呆立着……等等,怎么是晨曦?刚才还是骄阳似火,我只和那个时光窃贼说了一会儿话,竟然……我惊恐地四处寻找镜子或者玻璃等任何能照得见容颜的东西。
这时,一个男人和一个小男孩经过我的身边。我的耳边清晰地传来父子的对话。
“爸爸,那个老爷爷太可怜了,我们给他一点钱吧?”
“好孩子,给你,把这枚硬币给他吧!”
我望望四周,没有看到城市流浪汉。小男孩却径直朝我走来,我不由得毛骨悚然,同时发觉身上原本笔挺的西装竟然变成了一件肮脏得看不出本色的破烂货,而我的胡子竟然有一尺多长……
我没有接住小男孩递过来的硬币,也难怪,我原本矫健的身手已经不复存在了。那枚硬币当啷一声掉在地上,滴溜溜打着转,它像一只陀螺快速地旋转着……旋转着,仿佛要转上一个世纪似的。
(选自《2023中国年度微型小说》)
19.下列关于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以“时光窃贼”为题,制造悬念,充满神秘色彩,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B.时光窃贼向“我”分享自己的胜利果实,是为了让“我”相信他的能力。
C.本文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叙述故事,因此“我”是小说的主人公。
D.文章结尾路人父子的对话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又巧妙揭示了“我”的下场。
20.结合语境,赏析第⑥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我张大了嘴巴半天合不拢:“那,那你偷什么?”
21.作者为什么将时光窃贼塑造为一个英俊帅气、打扮时髦的人?(3分)
22.本文是典型的“欧·亨利式结尾”——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分析。(4分)
三、作文(50分)
23.班级将召开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分享会。阅读下面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你选择一个任务写好文章,为分享做准备。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的一生不会一帆风顺,遇到挫折在所难免,但我们需要逆境时忍耐和奋进这种中华民族几千年熔铸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任务一:发表观点 请你撰写阐述“我们拥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一观点的文章(议论文、演讲稿等形式皆可)
任务二:叙写生活经历 请你分享自己或他人体现自强不息的故事,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除诗歌、戏剧外,文体自选;②字数600—800字;③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