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友谊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唐山市友谊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一次校内学业评估
语文试卷 2025.10
注意事项:1.本次考试共_____4____页,共_____24_____题,满分__100____分,考试时间为____90__分钟
2.用2B铅涂选择题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答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计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妖娆(ráo) 折腰(shé) 可汗(hán) 娉婷(pīnɡ)
B.分外(fèn) 风骚(sāo) 鲜妍(yàn) 莽莽(mǎnɡ)
C.稍逊(xùn) 摇曳(yè) 冠冕(ɡuān) 枉然(wǎnɡ)
D.红晕(yùn) 呢喃(nán) 黎明(lí) 丰润(yù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邮票 喉咙 击怒 树林荫翳 B. 滔滔 嘶哑 汹涌 翅冀
C.凝望 漫游 海峡 衰愁 D. 呢喃 飘逸 忧戚 月圆
3.下列加重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B.张学良对我国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风流人物。
C.你娉婷婉约的风姿,娇艳俏丽的容貌,妩媚得体的举止,优雅大方的谈吐,令我刮目相看。
D.在这个封闭的山村,对一些简单的科学常识,这里的人们都会觉得不可理喻。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在胶片行业面临被新技术颠覆的时期,富士胶卷经历了最艰难的裁人,传统业务收缩,进而开始了新业务的探索。
B.北京大学写给2017年自主招生初审未通过考生的一封信,让无数人感到了一所大学的精神和情怀。
C.不可否认,武侠小说、功夫影片为推广、宣传武术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把传统武术推到了神乎其神的境地。
D.临沂市政府加大对道路建设的投资力度,2017年初,双岭高架路建成通车,大大减轻了东西方向的交通问题。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谁在新的巨大变革浪潮中能够牢牢掌握和控制至为关键的云计算核心技术?谁就将赢得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战略主动权。
B.一旦“巴尔古津导弹列车”投入服役,它将成为俄罗斯又一重要“撒手锏”,可有效制衡美国的军事优势。
C.小河对岸三、四里处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D.从1991年开始,每年9月,世界上最严肃的科学奖——诺贝尔奖颁发前的一到两周,“搞笑诺贝尔奖”都会在哈佛大学桑德斯剧场举办。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这就不但在情调上,而且在语言上把雅趣和俗趣统一起来了。 。
。 。 。 。
①但是,郁达夫却在这里构成了和谐的统一情调
②前面就有茅房、耗子,这里又有稀饭、馍馍、黄犬、大蟹,等等
③这是因为他的情感特点,本身就是把大雅和大俗融为一体的
④这些话语本来就是缺乏诗意的,用在这充满古典的、高雅趣味的文章中,是要冒不和谐的风险的
⑤郁达夫把秋天写得这么有诗意,赋予它一系列诗意的高雅的话语,然而不时又穿插一些平民的俗语进去
A.②①⑤④③  B.⑤②④①③ C.②⑤①④③ D.③⑤②④①
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词中写到“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其中的“风骚”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B.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歌”中的“秋处露秋寒霜降”一句,分别对应的节气为:“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C.“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汉朝人称匈奴单于为天之骄子,后来称历史上南方某些少数民族君主为天骄。
D.我国古代的许多词语具有特定的代称,如:婵娟指月亮,须眉指男子,社稷指国家,布衣指平民,汗青指史册。
8、下列对于《艾青诗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发表《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时第一次署名“艾青”,这是他的成名作。
B.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
C.《艾青诗选》中的诗歌也是自由体诗的代表,表现出简洁明快的特点,呈现出散文化、口语化的风格,诗中含有大量的设问、呼告、对话、引语等,极大地增强了真切感和表现力。
D.绘画出生的艾青,在他的诗歌创作中还明显地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诗作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
9.下列句子中是并列复句的句子是( )
A.你即使不这样做,也没有其他办法。
B.他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C.这件好事不是小明做的,就是小豪做的。
D.你要么坐公交车去,要么步行去!
10.下列句子不是复句的一项是( )
A.你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
B.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
C.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
D.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
11、古诗文默写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行路难(其一)》中诗人用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仕途的艰难,寓含无限悲慨的诗句是: , 。
(2)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对远方亲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 。
(3)《醉翁亭记》描写山中春天夏季美好景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岳阳楼记》中,作者从时间的角度描写洞庭湖实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文中有很多句子蕴含哲理。
(5)“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就蕴含着新生事物无比美好,总会代替旧事物的道理;
二、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4分)
【甲】次日,众泼皮商量凑些钱物,买了十瓶酒,牵了一个猪来请智深,都在廨宇安排了,请鲁智深居中坐了,两边一带,坐定那二三十泼皮饮酒。智深道:“甚么道理,叫你众人们坏钞?”众人道:“我们有福,今日得师父在这里与我等众人做主。”智深大喜,吃到半酣里,也有唱的,也有说的,也有拍手的,也有笑的。正在那里喧哄,只听得门外老鸦哇哇的叫。众人有叩齿的,齐道:“赤口上天,白舌入地。”智深道:“你们做甚么鸟乱?”众人道:“老鸦叫,怕有口舌。”智深道:“那里取这话?”那种地道人笑道:“墙角边绿杨树上新添了一个老鸦巢,每日只聒到晚。”众人道:“把梯子去上面拆了那巢便了。”有几个道:“我们便去。”智深也乘着酒兴,都到外面看时,果然绿杨树上一个老鸦巢。A众人道:“把梯子上去拆了,也得耳根清净。”李四便道:“我与你盘上去,不要梯子。”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B智深道:“打甚鸟紧?明日都看洒家演武,使器械。”众泼皮当晚各自散了。
甲文中的智深名鲁达,绰号 ,因为做过提辖的小官,又称 ,智深是他出家后的法名。
13从小说结构的角度,说说甲文中的画线的A、B两句各有什么作用。(2分)
三品古典雅韵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16题(8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14.解释下列画线字词的意思。(2分)
(1)人鸟声俱绝 绝:__________ (2)从武林门而西 西:__________
15.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16.甲、乙两文都写了雪景,但表达的感情却不相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2分

四、现代文阅读完成17--24题 (共18分)
(一)母亲的菊花
①自从去年冬天父亲去世后,母亲便再没有拍过照片。我知道母亲是怕睹物伤
情,因为以前的照片都是他们两人的合影。
②这一年开春,长期憋闷的竹鞭爆开了,几十只尖钻捅破泥层,玩命似地往上
蹿,母亲看着那节节飙升的绿势,眉 目间有些开朗了。我说:“妈,拍张照片吧。”
母亲叹口气,刚有些活泛的脸色又黯淡下去,“等等吧。”我没敢再说话。
③仲夏时节,门前的景象壮观起来,整个麦地忽拉一下就变了颜色,千丝万缕
的金线在天地间交织。母亲眯缝着眼,瞅着那一地金黄,脸上的表情生动起来。我
说:“妈,来张照片怎么样?”“再等等吧。”她的目光投向远方,我想,她大概
又想起父亲来。
④风泼过来像一碗冷水的时候,已经是秋天了。田地里仰躺着一大片割倒的庄
稼,一眼望去顿时空旷了许多。一种繁华落尽的感觉侵袭过来,我以为母亲的心情
是不能好了。不想回屋后,发现母亲眉宇间竟隐约着几分喜气。“再等几天,给我
拍张照吧。”我先是觉得惊喜,因为母亲终于能让她的心灵从阴影里迈出步来,摊
在阳光下晾晒。同时我也有几分疑惑,母亲究竟在等什么呢?一天,母亲对我说:
“那菊花该开了吧,什么时候开了,你就给我照张相。 ”
⑤我顿时明白母亲等待的是什么了。父亲生性爱花,常说养花可以怡情冶志,
多年来一直汲汲此道,倒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清芬和愉悦。园前屋后,常见黄桃白李
迎风摇曳,天井阳台,更有杜鹃、山茶步步生姿,窗台上的一盆文竹,檐角垂下的
几线薜荔,无不透出盎然的生机和喜悦。但在这么多的花品中,父亲最喜爱的,还
是后园篱下的几丛菊花。他一生淡泊名利,专心做学问,还有一手好书画,画菊是
他的擅长,疏疏几笔,白纸黑墨,却透出凛凛的秋意和风骨。他常说菊花飘逸清高,
最具品格。我幼时承欢膝下,耳濡目染,对这花中君子,向来有种偏爱。母亲与父
亲相处日久,受到的影响想必会更深吧。于是从这一天开始,我与母亲一起展开了
等待。
⑥树叶是最先落下的,一片片在风中悬舞;然后是牵牛花,再也发不出那每个
清晨都要吹响的生命的号角;后来连不时迸绽美丽火花的月季也消沉了。光秃秃的
枝头上挂满了一颗颗糖葫芦似的圆珠。时光一天天地流走,篱下那些菊花的花蕾却
探出嫩绿的头,有些还鼓胀开来,咧开惊喜的小嘴。母亲注视着菊花,眼中的笑意
越发深了。如果说所有的等待都是一种惩罚的话,那么我想也许会有一个例外,那
就是等待花开,等待美丽的绽放。一日晨起,我没有看见母亲,推门出外,却见母
亲站在篱旁,两朵菊花早吐露开来,黄灿灿的像两张嗔喜的笑脸。以后的几天里,
我们的等待已经变成一种享受,因为随时都会有惊喜撞进我们眼中。
⑦终于有一天,母亲对我说:“替我拍张照吧。”我默默地拿起相机陪母亲走
了出去。在秋天的阳光下,那些菊花明亮而安详,细长蜷曲的花瓣里涌动着一个个
金黄的漩涡。母亲站在花前仿佛受到感染,我赶紧按下快门,留住了这永恒的瞬间。
以后的日子里,母亲常常捧着那张照片端详,脸上也有了舒展的笑容。
⑧篱下的菊花到底输给了时间,次第在枝头萎谢了。当最后一朵美丽也在时光
中老去,我惊讶地发现那么多的黄花竟没有一朵从枝头落下。“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在我们的生命中总有一些东西是需要坚守的,正如母亲对父亲
的深情。
⑨母亲的菊花在沁凉的秋风中,在萧索的枝头上,紧紧凝结着不肯掉落。
17.选文第⑤段的插叙部分有什么作用? (3 分)
18.从②③④段对母亲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母亲对拍照的态度发生了怎样
的变化?(2分)
(1)鞭花盛开和麦田成熟时,拒绝拍照
(2) .
(3)
19.选文第⑥段中画横线的语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对表现菊花有什么作
用?(2 分)
20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题目“母亲的菊花”有什么含义。(3 分)
(二)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8分)
①每至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3名男子竟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就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捡书籍,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
②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3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静剂”,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
③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临国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
④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然而,即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读书“能养人精神”,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品。不能与书籍独处,只会让人生之路走向狭隘,甚至禁锢心灵;浸润书香,才能让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
⑤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姝2 000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中,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⑥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不是要远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这恐怕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
(有删改)
21.文章开头描述了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有什么作用?(3分)
22. 阅读第④段,用自己的话说说“曾国藩们”是怎样的一类人。(3分)
23.第⑤段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论证了什么观点?(2分)
五、24作文(40分)
成长是一道明媚的忧伤——忧伤和着欢喜,失落和着欣慰,喧哗和着宁静。告别昨天,回想成长的历程,才发现生活中那些刻骨铭心的伤痛,往往是激发成长的正能量。总有一些伤痛让我们瞬间长大——或经历挫折,变得坚强;或愧对深情,学会感恩;或失去拥有,懂得珍惜;或品尝苦果,收获启迪……
请以“这份伤痛让我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结合自己的真实经历,写出真情实感。
2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3不授予600字。
九年级上期语文第一学月试题答案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共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 ,共计3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C )
A.妖娆(ráo) 折腰(shé) 可汗(hán) 娉婷(pīnɡ)
B.分外(fèn) 风骚(sāo) 鲜妍(yàn) 莽莽(mǎnɡ)
C.稍逊(xùn) 摇曳(yè) 冠冕(ɡuān) 枉然(wǎnɡ)
D.红晕(yùn) 呢喃(nán) 黎明(lí) 丰润(yù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D)
A.邮票 喉咙 击怒 树林荫翳 B. 滔滔 嘶哑 汹涌 翅冀
C.凝望 漫游 海峡 衰愁 D. 呢喃 飘逸 忧戚 月圆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B.张学良对我国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风流人物。
C.你娉婷婉约的风姿,娇艳俏丽的容貌,妩媚得体的举止,优雅大方的谈吐,令我刮目相看。
D.在这个封闭的山村,对一些简单的科学常识,这里的人们都会觉得不可理喻。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B )
A.在胶片行业面临被新技术颠覆的时期,富士胶卷经历了最艰难的裁人,传统业务收缩,进而开始了新业务的探索。
B.北京大学写给2024年自主招生初审未通过考生的一封信,让无数人感到了一所大学的精神和情怀。
C.不可否认,武侠小说、功夫影片为推广、宣传武术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把传统武术推到了神乎其神的境地。
D.临沂市政府加大对道路建设的投资力度,2023年初,双岭高架路建成通车,大大减轻了东西方向的交通问题。
【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在“收缩”后加“的过程”;C项,语序不当,应为“宣传、推广”;D项,搭配不当,应将“问题”改为“压力”。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D)
A.谁在新的巨大变革浪潮中能够牢牢掌握和控制至为关键的云计算核心技术?谁就将赢得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战略主动权。
B.一旦“巴尔古津导弹列车”投入服役,它将成为俄罗斯又一重要“撒手锏”,可有效制衡美国的军事优势。
C.小河对岸三、四里处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D.从1991年开始,每年9月,世界上最严肃的科学奖——诺贝尔奖颁发前的一到两周,“搞笑诺贝尔奖”都会在哈佛大学桑德斯剧场举办。
(解析:A.将问号改为逗号;B.第一个引号内应为“巴尔古津”;C.删去顿号。)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这就不但在情调上,而且在语言上把雅趣和俗趣统一起来了。 。 。
。 。 。
①但是,郁达夫却在这里构成了和谐的统一情调
②前面就有茅房、耗子,这里又有稀饭、馍馍、黄犬、大蟹,等等
③这是因为他的情感特点,本身就是把大雅和大俗融为一体的
④这些话语本来就是缺乏诗意的,用在这充满古典的、高雅趣味的文章中,是要冒不和谐的风险的
⑤郁达夫把秋天写得这么有诗意,赋予它一系列诗意的高雅的话语,然而不时又穿插一些平民的俗语进去
A.②①⑤④③  B.⑤②④①③ C.②⑤①④③ D.③⑤②④①
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C )
A.《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词中写到“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其中的“风骚”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B.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歌”中的“秋处露秋寒霜降”一句,分别对应的节气为:“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C.“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汉朝人称匈奴单于为天之骄子,后来称历史上南方某些少数民族君主为天骄。
D.我国古代的许多词语具有特定的代称,如:婵娟指月亮,须眉指男子,社稷指国家,布衣指平民,汗青指史册。
【解析】后来称历史上北方某些少数民族君主为天骄。
8、下列对于《艾青诗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发表《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时第一次署名“艾青”,这是他的成名作。
B.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
C.《艾青诗选》中的诗歌也是自由体诗的代表,表现出简洁明快的特点,呈现出散文化、口语化的风格,诗中含有大量的设问、呼告、对话、引语等,极大地增强了真切感和表现力。
D.绘画出生的艾青,在他的诗歌创作中还明显地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诗作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
(解析:A.发表《大堰河——我的保姆》时第一次署名“艾青”,这是他的成名作。)
9.9.下列句子中是并列复句的句子是(B )
A.你即使不这样做,也没有其他办法。
B.他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C.这件好事不是小明做的,就是小豪做的。
D.你要么坐公交车去,要么步行去!
10.下列句子不是复句的一项是(A)
A.你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
B.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
C.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
D.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
11、古诗文默写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行路难(其一)》中诗人用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仕途的艰难,寓含无限悲慨的诗句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2)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对远方亲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3)《醉翁亭记》描写山中春天夏季美好景象的句子是 :__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____ 。
(4)《岳阳楼记》中,作者从时间的角度描写洞庭湖实景的句子是:____朝晖夕阴________,___气象万千_________。
(5)古诗文中有很多句子蕴含哲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就蕴含着新生事物无比美好,总会代替旧事物的道理;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就蕴含着在困难面前必须不畏困难,坚强自信,乐观和洒脱的道理。
二、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4分)
【甲】次日,众泼皮商量凑些钱物,买了十瓶酒,牵了一个猪来请智深,都在廨宇安排了,请鲁智深居中坐了,两边一带,坐定那二三十泼皮饮酒。智深道:“甚么道理,叫你众人们坏钞?”众人道:“我们有福,今日得师父在这里与我等众人做主。”智深大喜,吃到半酣里,也有唱的,也有说的,也有拍手的,也有笑的。正在那里喧哄,只听得门外老鸦哇哇的叫。众人有叩齿的,齐道:“赤口上天,白舌入地。”智深道:“你们做甚么鸟乱?”众人道:“老鸦叫,怕有口舌。”智深道:“那里取这话?”那种地道人笑道:“墙角边绿杨树上新添了一个老鸦巢,每日只聒到晚。”众人道:“把梯子去上面拆了那巢便了。”有几个道:“我们便去。”智深也乘着酒兴,都到外面看时,果然绿杨树上一个老鸦巢。A众人道:“把梯子上去拆了,也得耳根清净。”李四便道:“我与你盘上去,不要梯子。”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B智深道:“打甚鸟紧?明日都看洒家演武,使器械。”众泼皮当晚各自散了。
12甲文中的智深名鲁达,绰号花和尚,因为做过提辖的小官,又称鲁提辖,智深是他出家后的法名。
13从小说结构的角度,说说甲文中的画线的A、B两句各有什么作用。(2分)
A句为下文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作铺垫,衬托出了鲁智深的力大过人;B句既是对上文的收束,也为后文鲁智深演练禅杖引来林冲的叫好埋下了伏笔。
三品古典雅韵,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10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14.解释下列画线字词的意思。(2分)
(1)人鸟声俱绝 绝:消失_________ (2)从武林门而西 西:____向西______
15.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气,天空和白云和山与水,上上下下全白了。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青翠的山色如同美女的峨眉,鲜花的光彩如同美人的面颊,温煦的和风如同令人陶醉醇酒,湖面的波纹如同柔软的绫罗。
16.甲、乙两文都写了雪景,但表达的感情却不相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甲文表达了作者幽远脱俗的闲情雅致和淡淡的故国之思,乙文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一)母亲的菊花
①自从去年冬天父亲去世后,母亲便再没有拍过照片。我知道母亲是怕睹物伤
情,因为以前的照片都是他们两人的合影。
②这一年开春,长期憋闷的竹鞭爆开了,几十只尖钻捅破泥层,玩命似地往上
蹿,母亲看着那节节飙升的绿势,眉 目间有些开朗了。我说:“妈,拍张照片吧。”
母亲叹口气,刚有些活泛的脸色又黯淡下去,“等等吧。”我没敢再说话。
③仲夏时节,门前的景象壮观起来,整个麦地忽拉一下就变了颜色,千丝万缕
的金线在天地间交织。母亲眯缝着眼,瞅着那一地金黄,脸上的表情生动起来。我
说:“妈,来张照片怎么样?”“再等等吧。”她的目光投向远方,我想,她大概
又想起父亲来。
④风泼过来像一碗冷水的时候,已经是秋天了。田地里仰躺着一大片割倒的庄
稼,一眼望去顿时空旷了许多。一种繁华落尽的感觉侵袭过来,我以为母亲的心情
是不能好了。不想回屋后,发现母亲眉宇间竟隐约着几分喜气。“再等几天,给我
拍张照吧。”我先是觉得惊喜,因为母亲终于能让她的心灵从阴影里迈出步来,摊
在阳光下晾晒。同时我也有几分疑惑,母亲究竟在等什么呢?一天,母亲对我说:
“那菊花该开了吧,什么时候开了,你就给我照张相。 ”
⑤我顿时明白母亲等待的是什么了。父亲生性爱花,常说养花可以怡情冶志,
多年来一直汲汲此道,倒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清芬和愉悦。园前屋后,常见黄桃白李
迎风摇曳,天井阳台,更有杜鹃、山茶步步生姿,窗台上的一盆文竹,檐角垂下的
几线薜荔,无不透出盎然的生机和喜悦。但在这么多的花品中,父亲最喜爱的,还
是后园篱下的几丛菊花。他一生淡泊名利,专心做学问,还有一手好书画,画菊是
他的擅长,疏疏几笔,白纸黑墨,却透出凛凛的秋意和风骨。他常说菊花飘逸清高,
最具品格。我幼时承欢膝下,耳濡目染,对这花中君子,向来有种偏爱。母亲与父
亲相处日久,受到的影响想必会更深吧。于是从这一天开始,我与母亲一起展开了
等待。
⑥树叶是最先落下的,一片片在风中悬舞;然后是牵牛花,再也发不出那每个
清晨都要吹响的生命的号角;后来连不时迸绽美丽火花的月季也消沉了。光秃秃的
枝头上挂满了一颗颗糖葫芦似的圆珠。时光一天天地流走,篱下那些菊花的花蕾却
探出嫩绿的头,有些还鼓胀开来,咧开惊喜的小嘴。母亲注视着菊花,眼中的笑意
越发深了。如果说所有的等待都是一种惩罚的话,那么我想也许会有一个例外,那
就是等待花开,等待美丽的绽放。一日晨起,我没有看见母亲,推门出外,却见母
亲站在篱旁,两朵菊花早吐露开来,黄灿灿的像两张嗔喜的笑脸。以后的几天里,
我们的等待已经变成一种享受,因为随时都会有惊喜撞进我们眼中。
⑦终于有一天,母亲对我说:“替我拍张照吧。”我默默地拿起相机陪母亲走
了出去。在秋天的阳光下,那些菊花明亮而安详,细长蜷曲的花瓣里涌动着一个个
金黄的漩涡。母亲站在花前仿佛受到感染,我赶紧按下快门,留住了这永恒的瞬间。
以后的日子里,母亲常常捧着那张照片端详,脸上也有了舒展的笑容。
⑧篱下的菊花到底输给了时间,次第在枝头萎谢了。当最后一朵美丽也在时光
中老去,我惊讶地发现那么多的黄花竟没有一朵从枝头落下。“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在我们的生命中总有一些东西是需要坚守的,正如母亲对父亲
的深情。
⑨母亲的菊花在沁凉的秋风中,在萧索的枝头上,紧紧凝结着不肯掉落。
17.选文第⑤段的插叙部分有什么作用? (3 分)
揭示前文设置的悬念,交代了母亲菊花开再拍照的原因;写出了父亲的 高洁品格;突出了选文的中心。
18.从②③④段对母亲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母亲对拍照的态度发生了怎样
的变化?(2 分)
(1)鞭花盛开和麦田成熟时,拒绝拍照
(2)秋天庄稼割倒一片空旷时,主动要求拍照;
(3) 菊花要开时,盼望拍照。
19.选文第⑥段中画横线的语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对表现菊花有什么作
用?(2 分)
.写出了秋天万物凋零的特点;反衬出菊花耐寒、不萎落(或有风骨、执
着)的特点。
20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题目“母亲的菊花”有什么含义。(3 分)
1是指园中的菊花;2是父亲的象征,3是母亲对父亲的深情。
(二)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15分)
①每至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3名男子竟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就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捡书籍,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
②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3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静剂”,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
③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临国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
④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然而,即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读书“能养人精神”,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品。不能与书籍独处,只会让人生之路走向狭隘,甚至禁锢心灵;浸润书香,才能让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
⑤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姝2 000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中,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⑥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不是要远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这恐怕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
(有删改)
21.文章开头描述了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有什么作用?(3分)
照片描述了三名男子在战火纷飞中仍不忘阅读的故事,激发了读者的兴趣;引出下文对“阅读伟力”的论述;作为一个事实论据,论证了“阅读能丰盈人的内心”。
22.阅读第④段,用自己的话说说“曾国藩们”是怎样的一类人。(3分)
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的人;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的人;懂得读书“能养人精神”的人。
23.第⑤段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论证了什么观点?(4分)
举例论证。(2分)论证了“阅读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从而引起外在的改变”的观点。(2分)
五、作文(40分)
1.成长是一道明媚的忧伤——忧伤和着欢喜,失落和着欣慰,喧哗和着宁静。告别昨天,回想成长的历程,才发现生活中那些刻骨铭心的伤痛,往往是激发成长的正能量。总有一些伤痛让我们瞬间长大——或经历挫折,变得坚强;或愧对深情,学会感恩;或失去拥有,懂得珍惜;或品尝苦果,收获启迪……
请以“这份伤痛让我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班级
姓名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一次校内学业评估评估
语文试卷 2025.10
注意事项:1.本次考试共__3__页,共__24__题,满分__100__分,考试时间为_90_分钟
2.用2B铅涂选择题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答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计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妖娆(ráo) 折腰(shé) 可汗(hán) 娉婷(pīnɡ)
B.分外(fèn) 风骚(sāo) 鲜妍(yàn) 莽莽(mǎnɡ)
C.稍逊(xùn) 摇曳(yè) 冠冕(ɡuān) 枉然(wǎnɡ)
D.红晕(yùn) 呢喃(nán) 黎明(lí) 丰润(yù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邮票 喉咙 击怒 树林荫翳 B. 滔滔 嘶哑 汹涌 翅冀
C.凝望 漫游 海峡 衰愁 D. 呢喃 飘逸 忧戚 月圆
3.下列加重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B.张学良对我国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风流人物。
C.你娉婷婉约的风姿,娇艳俏丽的容貌,妩媚得体的举止,优雅大方的谈吐,令我刮目相看。
D.在这个封闭的山村,对一些简单的科学常识,这里的人们都会觉得不可理喻。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在胶片行业面临被新技术颠覆的时期,富士胶卷经历了最艰难的裁人,传统业务收缩,进而开始了新业务的探索。
B.北京大学写给2017年自主招生初审未通过考生的一封信,让无数人感到了一所大学的精神和情怀。
C.不可否认,武侠小说、功夫影片为推广、宣传武术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把传统武术推到了神乎其神的境地。
D.临沂市政府加大对道路建设的投资力度,2017年初,双岭高架路建成通车,大大减轻了东西方向的交通问题。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谁在新的巨大变革浪潮中能够牢牢掌握和控制至为关键的云计算核心技术?谁就将赢得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战略主动权。
B.一旦“巴尔古津导弹列车”投入服役,它将成为俄罗斯又一重要“撒手锏”,可有效制衡美国的军事优势。
C.小河对岸三、四里处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D.从1991年开始,每年9月,世界上最严肃的科学奖——诺贝尔奖颁发前的一到两周,“搞笑诺贝尔奖”都会在哈佛大学桑德斯剧场举办。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这就不但在情调上,而且在语言上把雅趣和俗趣统一起来了。 。
。 。 。 。
①但是,郁达夫却在这里构成了和谐的统一情调
②前面就有茅房、耗子,这里又有稀饭、馍馍、黄犬、大蟹,等等
③这是因为他的情感特点,本身就是把大雅和大俗融为一体的
④这些话语本来就是缺乏诗意的,用在这充满古典的、高雅趣味的文章中,是要冒不和谐的风险的
⑤郁达夫把秋天写得这么有诗意,赋予它一系列诗意的高雅的话语,然而不时又穿插一些平民的俗语进去
A.②①⑤④③  B.⑤②④①③ C.②⑤①④③ D.③⑤②④①
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词中写到“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其中的“风骚”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B.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歌”中的“秋处露秋寒霜降”一句,分别对应的节气为:“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C.“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汉朝人称匈奴单于为天之骄子,后来称历史上南方某些少数民族君主为天骄。
D.我国古代的许多词语具有特定的代称,如:婵娟指月亮,须眉指男子,社稷指国家,布衣指平民,汗青指史册。
8.下列对于《艾青诗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发表《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时第一次署名“艾青”,这是他的成名作。
B.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
C.《艾青诗选》中的诗歌也是自由体诗的代表,表现出简洁明快的特点,呈现出散文化、口语化的风格,诗中含有大量的设问、呼告、对话、引语等,极大地增强了真切感和表现力。
D.绘画出生的艾青,在他的诗歌创作中还明显地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诗作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
9.下列句子中是并列复句的句子是( )
A.你即使不这样做,也没有其他办法。
B.他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C.这件好事不是小明做的,就是小豪做的。
D.你要么坐公交车去,要么步行去!
10.下列句子不是复句的一项是( )
A.你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
B.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
C.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
D.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
二、古诗文默写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1.(1)《行路难(其一)》中诗人用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仕途的艰难,寓含无限悲慨的诗句是: , 。
(2)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对远方亲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 。
(3)《醉翁亭记》描写山中春天夏季美好景象的句子是 : , 。
(4)《岳阳楼记》中,作者从时间的角度描写洞庭湖实景的句子是: , 。
(5)古诗文中有很多句子蕴含哲理。“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就蕴含着新生事物无比美好,总会代替旧事物的道理。
三、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12-13小题。(4分)
次日,众泼皮商量凑些钱物,买了十瓶酒,牵了一个猪来请智深,都在廨宇安排了,请鲁智深居中坐了,两边一带,坐定那二三十泼皮饮酒。智深道:“甚么道理,叫你众人们坏钞?”众人道:“我们有福,今日得师父在这里与我等众人做主。”智深大喜,吃到半酣里,也有唱的,也有说的,也有拍手的,也有笑的。正在那里喧哄,只听得门外老鸦哇哇的叫。众人有叩齿的,齐道:“赤口上天,白舌入地。”智深道:“你们做甚么鸟乱?”众人道:“老鸦叫,怕有口舌。”智深道:“那里取这话?”那种地道人笑道:“墙角边绿杨树上新添了一个老鸦巢,每日只聒到晚。”众人道:“把梯子去上面拆了那巢便了。”有几个道:“我们便去。”智深也乘着酒兴,都到外面看时,果然绿杨树上一个老鸦巢。A众人道:“把梯子上去拆了,也得耳根清净。”李四便道:“我与你盘上去,不要梯子。”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B智深道:“打甚鸟紧?明日都看洒家演武,使器械。”众泼皮当晚各自散了。
12.文中的智深名鲁达,绰号 ,因为做过提辖的小官,又称 ,智深是他出家后的法名。(2分)
13.从小说结构的角度,说说文中的画线的A、B两句各有什么作用。(2分)
四、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16题(8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14.解释下列画线字词的意思。(2分)
(1)人鸟声俱绝 绝:__________ (2)从武林门而西 西:__________
15.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16.甲、乙两文都写了雪景,但表达的感情却不相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2分

五、现代文阅读(完成17--23题 ,共18分)
(一)母亲的菊花
①自从去年冬天父亲去世后,母亲便再没有拍过照片。我知道母亲是怕睹物伤情,因为以前的照片都是他们两人的合影。
②这一年开春,长期憋闷的竹鞭爆开了,几十只尖钻捅破泥层,玩命似地往上蹿,母亲看着那节节飙升的绿势,眉目间有些开朗了。我说:“妈,拍张照片吧。”母亲叹口气,刚有些活泛的脸色又黯淡下去,“等等吧。”我没敢再说话。
③仲夏时节,门前的景象壮观起来,整个麦地忽拉一下就变了颜色,千丝万缕的金线在天地间交织。母亲眯缝着眼,瞅着那一地金黄,脸上的表情生动起来。我说:“妈,来张照片怎么样?”“再等等吧。”她的目光投向远方,我想,她大概又想起父亲来。
④风泼过来像一碗冷水的时候,已经是秋天了。田地里仰躺着一大片割倒的庄稼,一眼望去顿时空旷了许多。一种繁华落尽的感觉侵袭过来,我以为母亲的心情是不能好了。不想回屋后,发现母亲眉宇间竟隐约着几分喜气。“再等几天,给我拍张照吧。”我先是觉得惊喜,因为母亲终于能让她的心灵从阴影里迈出步来,摊在阳光下晾晒。同时我也有几分疑惑,母亲究竟在等什么呢?一天,母亲对我说:“那菊花该开了吧,什么时候开了,你就给我照张相。 ”
⑤我顿时明白母亲等待的是什么了。父亲生性爱花,常说养花可以怡情冶志,多年来一直汲汲此道,倒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清芬和愉悦。园前屋后,常见黄桃白李迎风摇曳,天井阳台,更有杜鹃、山茶步步生姿,窗台上的一盆文竹,檐角垂下的几线薜荔,无不透出盎然的生机和喜悦。但在这么多的花品中,父亲最喜爱的,还是后园篱下的几丛菊花。他一生淡泊名利,专心做学问,还有一手好书画,画菊是他的擅长,疏疏几笔,白纸黑墨,却透出凛凛的秋意和风骨。他常说菊花飘逸清高,最具品格。我幼时承欢膝下,耳濡目染,对这花中君子,向来有种偏爱。母亲与父亲相处日久,受到的影响想必会更深吧。于是从这一天开始,我与母亲一起展开了等待。
⑥树叶是最先落下的,一片片在风中悬舞;然后是牵牛花,再也发不出那每个清晨都要吹响的生命的号角;后来连不时迸绽美丽火花的月季也消沉了。光秃秃的枝头上挂满了一颗颗糖葫芦似的圆珠。时光一天天地流走,篱下那些菊花的花蕾却探出嫩绿的头,有些还鼓胀开来,咧开惊喜的小嘴。母亲注视着菊花,眼中的笑意越发深了。如果说所有的等待都是一种惩罚的话,那么我想也许会有一个例外,那就是等待花开,等待美丽的绽放。一日晨起,我没有看见母亲,推门出外,却见母亲站在篱旁,两朵菊花早吐露开来,黄灿灿的像两张嗔喜的笑脸。以后的几天里,我们的等待已经变成一种享受,因为随时都会有惊喜撞进我们眼中。
⑦终于有一天,母亲对我说:“替我拍张照吧。”我默默地拿起相机陪母亲走了出去。在秋天的阳光下,那些菊花明亮而安详,细长蜷曲的花瓣里涌动着一个个金黄的漩涡。母亲站在花前仿佛受到感染,我赶紧按下快门,留住了这永恒的瞬间。以后的日子里,母亲常常捧着那张照片端详,脸上也有了舒展的笑容。
⑧篱下的菊花到底输给了时间,次第在枝头萎谢了。当最后一朵美丽也在时光中老去,我惊讶地发现那么多的黄花竟没有一朵从枝头落下。“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在我们的生命中总有一些东西是需要坚守的,正如母亲对父亲的深情。
⑨母亲的菊花在沁凉的秋风中,在萧索的枝头上,紧紧凝结着不肯掉落。
17.选文第⑤段的插叙部分有什么作用? (3 分)
18.从②③④段对母亲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母亲对拍照的态度发生了怎样
的变化?(2分)
(1)鞭花盛开和麦田成熟时,拒绝拍照
(2) .
(3)
19.选文第⑥段中画横线的语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对表现菊花有什么作
用?(2 分)
20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题目“母亲的菊花”有什么含义。(3 分)
(二)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8分)
①每至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3名男子竟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就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捡书籍,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
②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3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静剂”,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
③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临国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
④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然而,即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读书“能养人精神”,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品。不能与书籍独处,只会让人生之路走向狭隘,甚至禁锢心灵;浸润书香,才能让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
⑤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姝2 000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中,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⑥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不是要远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这恐怕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
(有删改)
21.文章开头描述了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有什么作用?(3分)
22. 阅读第④段,用自己的话说说“曾国藩们”是怎样的一类人。(3分)
23.第⑤段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论证了什么观点?(2分)
六、作文(40分)
24.成长是一道明媚的忧伤——忧伤和着欢喜,失落和着欣慰,喧哗和着宁静。告别昨天,回想成长的历程,才发现生活中那些刻骨铭心的伤痛,往往是激发成长的正能量。总有一些伤痛让我们瞬间长大——或经历挫折,变得坚强;或愧对深情,学会感恩;或失去拥有,懂得珍惜;或品尝苦果,收获启迪……
请以“这份伤痛让我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结合自己的真实经历,写出真情实感。
2.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3.不少于600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