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宁明县城镇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宁明县城镇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秋季学期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
(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一、积累运用(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题。
①学习《消息二则》,我们领略了战士们冲破敌人重重阻遏,歼( )灭和击溃一切顽抗敌人的气势,那气势只能用锐不可当来形容;②学习《首届诺贝尔奖bān( )发》,我们了解诺贝尔奖是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设立的,是为了奖励那些在特定领域为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③朗读《“飞天”凌空》,我们仿佛看到了中国姑娘吕伟在第九届亚运会中夺得女子十米跳台跳水比赛冠军轻盈的身姿和观众那震耳欲聋的掌声;④朗读《一着惊海天》,我们心潮澎湃,豪情万丈,信念与梦想在同一时刻汇聚:我们的祖国真正强大起来了!
给语段中的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1)歼( )灭 ②bān( )发
2.解释下列词语。(2分)
(1)锐不可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震耳欲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带序号的句子有一个句子有语病,请指出并修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4-5小题
2024年8月6日,在巴黎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跳水决赛中,中国选手全红婵在比赛中凌空一跳,技压群芳,一举夺冠。巴黎奥体中心游泳馆里,10米跳台跳水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全红婵的每一跳都得到全场观众的喝彩和掌声。只见她登上高台,静静站立。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娴熟的动作,完美的表现,裁判给了9.5分的高分,观众沸腾了,掌声和欢呼声响彻全场。
4. 请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假如你是某报社的记者,报社派你去采访获奖的全红婵,请写出两个你最想采访的有意义的问题。(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语境,填写诗文句子或作者名称。(6分)
读诗文,就是领略山川之美。翻开语文书,我们随着陶弘景感受“晓雾将歇,①_______;夕日欲颓,②_______”的生命和谐;跟着白居易欣赏“几处早莺争暖树,③__________”的早春美景;和王维共赏“④_______,⑤_______”的千古奇观。读⑥______(作者)的《赠从弟》,领略青松傲立风中的挺拔英姿。
7.八年级6班级将以“诚实守信”为主题开展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面任务。(5分)
【任务一】引经据典话诚信
(1)班级为活动制作了一张小卡片,需要搜集中国古代关于诚信的名言、故事(只填名称),请你完成卡片内容。(2分)
名言 人无信不立。

故事 曾子烹彘

【任务二】环顾身边扬诚信
小文同学借了小语同学的一本课外书读,说好两天内归还,可一周过去了,小文同学也没有归还课外书,这让小语很烦恼。请你帮助小语同学,劝说一下小文。(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48分)
现代文阅读I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8-10题。(8分)
【材料一】
①近些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城市上班群体的快节奏生活常态化,“懒宅经济”兴起。能够让人们快速准备一餐饭食的“预制菜”变成了人们追求健康与快捷的方便之选。
②“预制菜”是指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经预加工(如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
③预制菜产业存在的问题有很多。比如集中度低,规模化企业较少。预制菜产品对于冷链运输有一定的依赖性,物流成本和产品新鲜程度的要求,成为了限制单个企业配送半径的主要因素。另外,食品安全问题依旧严峻,国家标准亟待出。2020年上半年,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共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1380697批次,检出不合格样品29153批次,总体不合格率为2.11%,而餐饮食品样品不合格率为4.79%,为总体不合格率的两倍有余。产品品类相对单一,大部分产品口感还原度较差,也是预制菜产业存在的问题之一。
(选编自《预制菜行业现状及问题研究》,有删改)
【材料二】
(摘编自《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认知情况研究》)
【材料三】
①推动预制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行业自律,守牢预制菜的食品安全“红线”。记者在采访得知,要做好预制菜,并非只是简单的“冰冻”“冷链”配送即可,如何“锁鲜”并符合现代人的健康理念,非常有讲究。
②地处千亿大镇北滘的佛山市新雨润食品有限公司,深耕速冻、预制美味32载。该公司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品质好的预制菜关键是靠高效的速冻设备“锁”住食品的鲜味,延长保存的时“一般来说,食品加工完后,会进行零下47℃的急速降温,通过速冻水分子实现“锁鲜”,保持食材的还原度。”该名负责人称,当前,正规的厂家会注重食材、成品日常生产管理的监管和溯源工作;结合权威的第三方机构,对每一款产品进行检测、跟踪,确保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上的预制菜是安全、有保障的。
③“食品安全问题,是预制菜产业发展的一条“生命线”。”佛山市粤香食品制造有限公司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行业自律和加强监管其实是“双向”的,只有做好工作,让市场和生产企业建立双向信任,才能够打开产业未来发展格局。” (选自《预制菜的“退”与“进”》)
8. 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预制菜产品对于冷链运输有一定依赖性,物流成本和产品新鲜程度的要求,成为了预制菜无法量产的主要因素。
B. 预制菜产业存在的问题之一,是产品品类相对单一,产品口感还原度都较差。
C. 消费者只关注预制菜的口味、新鲜度和营养,不关注预制菜的外观情况。
D. 正规的厂家非常注重食材、成品日常生产管理的监管和溯源,确保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上的预制菜品质达标。
9. 结合材料一,概述预制菜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3分)
10. 以预制菜生产为核心业务的“顺佳肴”食品有限公司最近在征集网络留言,了解如何优化生产过程和产品才能契合市场需求。请你结合三则材料和生活实
际,为该公司提出三条建议。(3分)
(二)现代文阅读 II (11分)
一座山的呼吸
张佐香
①春天芬芳,活在淮河入湖口的江苏盱眙第一山,活在抽出嫩黄色小芽的树梢上,也活在复苏的大地和山上的每一株花草里。
②春分时节,晨曦斜斜地普照着,将第一山半晦半明地写意出来。我来到山脚下,一束束光亮从头顶照下,从脑际射出,肢体的舒适慢慢地让心简净起来,心无挂碍,心静如玉。
③青山绿树间,随处可见柔细的、毛茸茸的草芽围着山石疯长,犹如众星捧月一般。金黄色的迎春花在春风和暖阳的鼓动下,熙熙攘攘地挤进了第一山,漫出了道路,爬上了台阶,沿着山脚滚一道黄色的花边儿。周围晶莹的露珠被绸缎一样的清风拂过,滴落到花瓣上、绿叶上,听树上鸟雀们唱着婉转的歌。山顶的树梢上,浸着翠蒙蒙的晨雾,犹如仙女抛在枝头上的一件翠碧的纱衣,被林间啼鸣声一点点啄破。
④走得乏了,坐在山坡上的杏花园里休憩。盛放的杏花穿戴一新。花开满枝头,一层层,一叠叠,形成壮观的花帘,从顶峰倾泻而下,犹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漠漠轻寒,挡不住杏花为早春涂抹秀色的脚步,安安静静地开着,无论有没有游人观赏,都一念执着,开出自己的精彩来。风起时,一朵朵明媚艳丽的腮红随风而舞,飘落在游人的头上、肩上、脚上。悄悄坐于杏树下的长椅上,内心放松,人自然回归到最初的自己。
⑤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杏花总是赞誉有加。我脑海里浮现出“深巷明朝卖杏花”的诗句,看见了江南蒙蒙细雨里,穿着淡紫色薄纱衣的姑娘,挎着竹篮,从第一山历史文化街区的巷子里款款走来……篮子里刚采摘的杏花和卖花的姑娘一样清秀,芬芳可人。吟诵着“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我眼前出现了衣裙飘飘的佳人,在杏花的影影绰绰里就着朦朦胧胧的月光,一直吹笛到天明。这样的意境和佳人怎能不令人迷醉?
⑥在曲曲折折的山间游道上行走,各种各样的枝叶尽力支撑起天空,为人们遮出成片的绿荫。每株树都呈现出向上的张力和勃发的生机,绿波起伏,闪烁生光。不同层次的绿交叠在一起,仿佛大自然奏响了绿的交响曲。时时会有色彩鲜艳的花儿呈现在眼前,或红或黄、或蓝或紫、或大或小、或孤芳自赏、或花团锦簇。它们和草儿共同编织树的绣花鞋。宁谧中,我是一株会行走的树,或一朵飘移的花,鸟儿啼碎了树的绿梦和花的香梦。
⑦大约一个钟头,我登上了山顶,找到了宋朝大书法家米芾当年歇脚的地方。这当然是1000多年前的事了。米芾来到这树木葱茏、鲜花明艳的山上,山风轻轻穿过他的青衫,穿过他的身体,让他变得比往日更轻盈。在这座山上,他像脱了枷锁一般,获得了身心和灵魂的自由。于是,在一块巨石上,他挥毫写下了“第一山”3个苍劲大字。书法笔力道劲,中宫敛结,长笔外拓,疏密有致,字与字间衔接密切,一气呵成。飘逸洒脱而又劲健有力,显示出米芾纵逸豪放的雅韵。我虔诚抚摸着“第一山”3个大字,感受米芾的情怀、才气和灵性,让心灵自由徜徉。
⑧晨雾渐渐散去,日熹下,山河光明,画出了第一山斑斓的影迹和万千生机。定睛望去,山脊好似一条细细的金线,迤逦于半空之中,绵亘着重峦叠嶂。我的眼眸与心底忍不住柔软,喜悦溢了出来。
⑨太阳越升越高,万丈光芒,让眼前的一切无不光莹四射。有一只鸟儿悠闲地翱翔着,忽地从我身旁掠过,朝历史文化街区飞去。我转过身去寻找它的身影,它又猛地转过身飞了回来,想必是不忍心打扰刚起床的人们吧。
⑩住在第一山周围的居民,该有多幸福呀!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4月19日,有改动)
11. 阅读文章,在下方横线上补充作者游览“第一山”时的行踪。(3分)
来到山脚下——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
12. 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句子。(2分)
花开满枝头,一层层,一叠叠,形成壮观的花帘,从顶峰倾泻而下,犹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
第⑤段写卖花姑娘和衣裙飘飘的佳人,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用意?(3分)
14. 作者在游览第一山的过程中,抒发了怎样的内心感受?请简要概括。(3分)
(三)古诗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本诗借景抒情,写出诗人前往楚地途中的所见所感。
B.首联写诗人乘舟到“荆门外”,交代了诗人的行踪。
C.颔联描写长江两岸特有的景色,体现山水的动态美。
D.颈联先后描绘了天边云霞图和水中映月图的美丽画面。
16.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书上元夜游
(苏轼)
己卯上元①,予在儋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③杂揉,屠沽④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⑤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⑥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⑦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注】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儋州:苏轼被贬之地,现属海南。③民:指汉族。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④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⑤再:同“在”。⑥过:苏轼的小儿子。⑦韩退之钓鱼:韩愈曾在诗中借钓鱼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之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17.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念无与为乐者(想念、思念) B. 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C. 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拜访) D. 欣然起行(……的样子)
18. 下列对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甲】文“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八个字,高度概括了作者在寂寞夜晚难得的喜悦与兴奋。
B. 【乙】文中“笑韩退之”是笑韩愈被贬后不能看破人生得失,不能做到随遇而安。
C. 两文分别用凝练的笔墨描写了庭中夜色之美和上元之夜的繁华景象、祥和淳朴的民风。
D. 【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被贬后抑郁不能排遣,追求解脱而不得的苦闷心情。
19.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
【甲】【乙】两文都写了夜游,所见之景有何不同?各有怎样的特点?(4分)
人生不会一帆风顺,总会遭遇坎坷磨难,【甲】【乙】两文带给你怎样的启示?(2分)
整本书阅读 (10分)
22.八年级举办主题为“闪闪红星照耀中国”的名著阅读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同学在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过程中,用表格整理印象最深刻的人物、事件及相应性格特点,请帮他补出表格空缺的部分。(3分)
聚焦人物 人物姓名 典型事件 事件体现的性格特点
毛泽东 组织秋收起义,期间被捕,死里逃生后,继续工作。 A_________
B____ 同哥老会的兄弟们策划起义,一把菜刀闹革命。 有勇有谋
彭德怀 看演出时,把棉衣披在身旁的一个小号手身上。 C__________
(2)《红星照耀中国》客观记录真实事件,闪耀着革命人物的精神光辉,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从中收获了怎样的精神财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文想将《红星照耀中国》一书推荐给其他同学,请你仿照《长征》一书的推荐语,写一则《红星照耀中国》的推荐语,80字以内,并体现对同学们学习生活的指导意义。(4分)
示例:《长征》细腻描绘红军渡赤水、战湘江等历程,生动再现史诗征途,展现革命者坚定信念与不屈精神。它是理解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经典,读来震撼人心,催人奋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50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亲近自然,我们能够感受季节的轮回,万物欣欣向荣,能够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亲近风土人情或传统文化习俗,我们能够感受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亲近师友,我们能收获知识和友谊;亲近榜样或英雄人物,我们能够感受他们的智慧、思想和情趣,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砥砺意志,成就自我,服务社会。
23.请以“亲近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文中不要透露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4)不少于600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