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
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10 分)
小青有感于各行各业人们的担当奉献精神,写了下面的文字。请你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的繁荣富强,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守初 zhōng、勇于担当。七十五年的历史就如同一幅画卷:1949年的长江前线,英勇善战的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锐不可当;1982年的新德里亚运赛场上,中国姑娘吕伟的凌空一跳赢得了震耳欲聋;2012年,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归功于我国科研人员的殚精竭虑、顽强攻关……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míng记,他们的功绩永远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广大青年要感念先辈们的奉献坚守,从他们身上汲取奋进力量,从而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挺膺担当,继续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青春业绩。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各1分)
初 zhōng ________ míng记_________
2.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dāng léng dàn B.dǎng líng dàn
C.dāng líng dān D.dǎng léng dān
3.用拼音检字法查“震耳欲聋”的“震”字,先查音序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2分,各1分)
4.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2分)
5.下列有关语法知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段中的“一幅”是数量词。
B.文段中出现的多个“的”都是结构助词。
C.“殚精竭虑”和“英勇善战”都是并列短语。
D.“他们的功绩永远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这句话中的“永远”是形容词。
二、选择题(6分,每小题 3分)
6.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着惊海天》以细腻笔触对航母着舰过程进行刻画,描写栩栩如生,令人仿佛身临其境。
B.藤野先生对待学生一视同仁,毫无民族偏见,他的高尚师德令人由衷钦佩。
C.母亲一生不辞辛劳,为家庭默默奉献,她的坚韧与付出成为子女成长的精神支柱。
D.这篇赛事新闻因时效性缺失,如今读来如同嚼蜡,难以吸引读者目光。5. 下列语句横线处填入的一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7.鲁迅是一个非常有操守的人。所以他在20世纪早期就强调了人的个性,强调社会变革和人自我价值潜能的释放。
①鲁迅一生更多的时间,是把矛头指向文人墨客。
②他觉得那些表面上公允、合理的东西,其实是不合理的。
③鲁迅从来没有骂过“被政府通缉过的有文化的人”。
④当年鲁迅的这种姿态,我觉得是真正知识分子的心态。
⑤他讽刺的都是达官贵人、社会闲人。
A.④①③⑤② B.⑤②①③④
C.④⑤②①③ D.⑤②③①④
三、名句名篇默写(10 分,每空 1 分,错字、漏字、添字均不得分)
8. 填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老骥伏枥,________。(曹操《龟虽寿》)
(2)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3)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烽火连三月,_________。(杜甫《春望》)
(5)李白在《渡荆门送别》诗中,借故乡水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6)冰霜正惨凄,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
四、名著阅读(6 分,每空 2 分)
9. 八学年开展红色经典阅读分享活动,在阅读成果展示环节,同学们对名著中人物和情节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内容呈现 阅读任务
名著人物我知道 A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是一个无所不读的读者,是一个哲学和历史的深入研究者,是一个雄辩的演说家,是一个记忆力很强而且很专心的人,是一个杰出的作家(注:作品《七律·长征》《沁园春·雪》等),……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的战略家。 (1)这段文字A是______________
名著情节我熟悉 整个旅程都是步行的,有些是世界上最难通行的小道,大多数无法通行车辆轱辘,还有亚洲最高的山峰和最大的河流。从头到尾都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 (2)这段文字中的“旅程”指的是__________。
名著方法我总结 我们走过山上的一丛野杏树时,他们忽然四散开来去摘野杏,个个装满了口袋,总是有人给我带回一把,临走时他们好像一阵大风卷过一般又排列成行,赶紧上路,把耽误了的时间补回来,但是在我们走过私人果园时,却没有人去碰一碰里面的果子,我们在村子里吃的粮食和蔬菜也是照价付钱的。 (3)请从内容、写法、语言等角度任选其一,给这段文字做批注。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14 分)
你所在学校开展了“身边的文化遗产——遇见剪纸”主题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0.为了渲染活动气氛,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3分)
11.根据下面的材料,从三个方面概括中国剪纸的特点。(3 分)
早在汉代,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剪纸就出现了。日月星辰、山水花木、人物鸟兽、故事传说都是剪纸的素材。剪纸剪法上有阳剪,即留下勾画形象的线条﹔有阴剪、即剪去线条留下平面;还有二者结合的阴阳剪、折叠纸而剪的对称剪、阴影剪、图案剪等。
12.为了丰富文化墙板块内容,学校征集了很多剪纸图片。小娜为1号图片配的文字解说为:年年有余。请你仿照她,从另外两幅图片中选择一幅为其拟写文字解说。(4 分)
1号图片 2号图片 3号图片
___________号图片(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3.你的同桌小明认为剪纸艺术已经落伍了,没必要发扬光大。对此,你该对他说些什么呢?(不少于50字)(4分)
六、诗歌鉴赏(8 分)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4.对杜甫《春望》一诗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作者当时被叛军掳至长安。
B.首联抓住了“破”和“深”两个形容词,描绘了城池残破不堪,乱草丛生的景象。
C.颈联中“抵万金”运用借代的手法,写出家书难得的现实,也表达了作者希望战争早日平息的迫切心情。
D.全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
1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字字千钧,吟之更觉有味,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5分)
七、文言文阅读(12 分)
阅读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答谢中书书
[南朝齐梁]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
游斜川并序①(节选)
[东晋]陶渊明
辛酉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②,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③,鲂④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⑤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旁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⑥,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尔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⑦年纪乡里,以记其时日。
【注释】①这是诗人陶渊明所写的诗《游斜川》的序文,写于晋安帝义熙十年(414年),诗人当时年己五十岁。斜川:地名,位置不详。②邻曲:邻居。③曾城:山名,在庐山北。“曾”同“层”。④訪(fáng):鱼名。⑤南阜:南山,指庐山。⑥灵山:指昆仑山最高处的曾城,又叫层城。⑦疏:有条理地分别记载。
16.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 分,每空 1 分)
(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 (2)有爱嘉名______
17.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 分,每句 2 分)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
18.山水无言,而美在字里行间。请选择你喜欢的欣赏角度,从甲、乙两文中各挑选一个句子,共赏自然山川之美景。(3 分)
19.都是写山水风景,(甲)(乙)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3 分)
现代文阅读(14 分)
阅读《母亲的手机》,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手机
①几年前母亲从乡下进城,空荡荡的一个屋子,就她一个人居住,显得清冷且孤寂。我每逢周末就去陪母亲吃顿饭。
②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母亲开始和我念叨起乡下老家的零碎小事儿:谁家的田里庄稼长势喜人,入秋后苞谷穗子能码半间屋,汗水算是没白流;谁家新娶的儿媳妇添丁进口了,胖乎乎的大小子惹人爱,一家人乐得合不拢嘴;谁家又在老宅旁起了新房,坐北朝南,是个二层小洋楼﹔谁家的鸡圈拆了,群养的土鸡赶到了山坡上,鸡肥蛋多,城里人争着买哩……她滔滔不绝,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
③开始我没太在意,直到有一次母亲提及,老家荒芜了多年的田里种上了朝天椒,绿油油的,一眼望不到边,辣椒采摘后有人上门收购,一斤能卖好几块钱,我这才忍不住问了一句:“你住在城里,哪得来这么多的好消息?”
④坐在一旁的姐姐回话道:“妈是从抖音上看到的,如今乡下的亲朋好友都爱玩抖音,就算农活再苦再累,也会忙里偷闲上传个视频。”
⑤我突然意识到,古稀之年的老母亲有了新的爱好。
⑥母亲递过话:“刷抖音挺费流量的,我要了楼上邻居家的Wi-Fi密码,人家怕我忘了,还专门给我写在纸条上。”
⑦我乐了,望着坐在对面的母亲,她也正笑盈盈地望着我,一脸得意的神情,像一个淘气的孩子。
⑧去年母亲过生日,姐姐专门给她买了一部智能手机。在这之前,母亲一直使用老年机,只简单地用于接打电话,我还担心智能手机功能太多她反倒不会用。暑假,外甥从外地回来,无意间又向我透露了一个信息。平日里,他隔三岔五会和外婆视频聊天,了解她的饮食起居,也看看她的容颜气色。后来我又得知,母亲的微信里已添加了不少好友,大多是和她一个年岁的老朋友、老姐妹。
⑨我不知道母亲是如何用微信聊天的,是视频、音频,还是文字输入?
⑩总之,那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的脑海里总是闪现母亲刷抖音、用微信和朋友聊天的画面。
窗明几净的客厅里,母亲戴着老花镜,斜靠在沙发上,左手紧握着手机,右手不时地刷新屏幕上的视频,方言或者土味普通话配着不长的画面,母亲看得专注,听得入神……整个屋子是那样安静,又是那样热闹。那一刻,母亲仿佛是一个坐在乡村教室里的小学生,一部手机就是一册课本,课本中的每一幅插画、每一段描写,以至于每一个活泼可爱的表情,都深深地吸引着她。不一会儿,她便好像完成了一次丰富多彩的乡村游。揉揉眼睛,回味一番,意犹未尽,她再次将手机捧在手里,那些乡间的人间烟火,那些斑斓的果园农田,让她嗅到了久违的泥土香,这香气也充盈着她单调的晚年生活。
这是在田里劳作了三十多个年头的母亲,在告别故土,告别田舍,庄稼和牛关牲口之后,对曾经的家园以另一种方式在不断地回望着,回望着。一桩桩故事,发生在她最熟悉不过的那片土地上。只是岁月流转,曾经在她播种大豆、玉米、小麦的梯田里,如今种上了高产的辣椒、油菜,栽种着柑橘、核桃和拐枣;曾经扶犁深耕的黄土地,现在清一色地换作了旋耕机机械化作业﹔曾经弯弯绕绕的乡村土路,如今已是宽阔平展的青灰色水泥路,路两旁还加装了安全防护栏,栽上了行道树;曾经低矮简陋的石墙瓦屋,如今已是一幢幢拔地而起、窗明几净的小洋楼;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四季辛勤劳作的乡亲们,如今化身新农人,一手握着农具,一手握着手机,将乡村的美景和趣事直播到天南海北。
母亲再熟悉不过的小山村,眼下还成了拍摄视频的热门取景地,明丽灿烂的油菜花,挂满枝头的柑橘,漫山遍野的山花、在果园里低头劳作的老农……而声声蝉鸣、啁啾鸟语,连同铺满稻田的蛙声,则成了视频清新的背景音乐。这一切,都让母亲魂牵梦萦。
一部智能手机,成为母亲和乡下老家情感交流的介质。正在发生的美好,都在她的指尖下轻轻滑过。母亲握在手中的不仅是一部智能手机,也是一卷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老家的每一处景致,每一个变化,每一副面孔,都让她感受到乡村振兴的脉动,让她骄傲与欢喜。
20.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2分)
21.请从记叙顺序的角度分析文章第⑧段的作用。(2分)
22.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章第 段中画线的句子。(2分)
23.文章第 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各2分)
24.文章结尾为什么说“一部智能手机,成为母亲和乡下老家情感交流的介质”?(4分)
2024/03/12|119次组卷|2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抚远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九、作文(40分)
25.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苏轼不会忘记承天寺的明月,因为它给了自己精神的慰藉﹔鲁迅不会忘记老师藤野先生,因为他给了自己无私的关怀;朱德不会忘记自己的母亲,因为她教给自己革命的意志……
请将文题“我不会忘记 ”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字数在600字以上。
26. 请以“采撷一段奋斗的时光”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字数在600字以上。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 2025-2026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10 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一、基础知识综合(10 分)
1.初衷;铭记
2.C
3.先查音序Z,再查音节zhèn。
4.1982 年的新德里亚运赛场上,中国姑娘吕伟的凌空一跳赢得了震耳欲聋的掌声。
5.D
二、选择题(6 分,每小题3分)
6.C
7.A
三、名句名篇默写(10 分,每空 1 分)
8.(1)志在千里
(2)晴川历历汉阳树
(3)乱花渐欲迷人眼
(4)家书抵万金
(5)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6)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
四、名著阅读(6 分,每空 2 分)
9.(1)毛泽东
(2)长征
(3)示例:从内容角度批注:这段文字通过描写战士们摘野杏和路过私人果园秋毫无犯的行为,表现了战士们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优秀品质。
五、语言表达(14 分)
10.示例:传承剪纸艺术,感受文化魅力。
11.历史悠久、素材丰富、剪法多样。
12.示例:2 号图片;吉祥如意。画面中可能有一个如意的形状,或者有一些象征吉祥的图案,如蝙蝠、云朵等,寓意着生活吉祥如意,幸福美好。
13.示例:小明,剪纸艺术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能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风貌,所以它并不过时,我们应该将其发扬光大呀。
六、诗歌鉴赏(8 分)
14.C
1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花和鸟人格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情感。诗人因为感时伤世,看到盛开的花朵仿佛也在流泪,听到鸟儿的啼叫仿佛也在惊心。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在国家破碎、亲人离散的情况下内心的悲痛之情。
七、文言文阅读(12 分)
16.(1)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2)美好
17.(1)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2)悲伤岁月的迅速流逝,哀悼自己的年华不再。
18.示例:甲文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从视觉角度,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山峰高耸入云,溪流清澈见底的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展现了山川的壮美。乙文 “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通过对傍晚时分鲂鲤跃出水面、水鸥乘风翻飞的动态描写,展现了斜川傍晚的生机与活力,使画面充满了灵动之美。
19.相同点:都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同点:甲文还表达了作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乙文则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流露出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
八、现代文阅读(14 分)
20.交代了母亲进城后居住环境的清冷孤寂,为下文写母亲通过手机了解乡下老家的事情做铺垫,突出了母亲对老家的思念之情。
21.第⑧段运用了插叙的记叙顺序,补充说明了母亲拥有智能手机的过程以及母亲用微信聊天等情况,丰富了文章内容,体现了母亲生活的变化,也表现了母亲对新事物的接受和适应能力。
22.运用了动作描写,“戴”“斜靠”“紧握”“刷新” 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刷抖音时的专注神情,表现了母亲对手机内容的喜爱,也体现了手机给母亲的晚年生活带来了乐趣。
23.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曾经…… 如今……” 的句式,通过对比,突出了乡村的巨大变化,表达了母亲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乡村振兴的欣喜之情。
24.因为母亲通过手机可以看到乡下亲朋好友上传的视频,了解老家的各种情况,还可以通过微信和朋友聊天,手机成为了母亲与乡下老家联系的纽带,让母亲能够感受到故乡的变化和温暖,所以说一部智能手机,成为母亲和乡下老家情感交流的介质。
九、作文(40 分)
25、26. 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