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同学相伴》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同学相伴》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学相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01.教学分析:
《同学相伴》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的第2课。同伴交往是学生学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及校内生活的重要因素。在网络发达的现代,学生的同伴交往问题尤为突出,所以教材设计了以同伴交往为主题的内容。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同伴,再引导学生明确个性不同的人可以和而不同,最后再回归到《同学相伴》。《同学相伴》体会同学之间真诚相待、互相帮助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知道同学之间要相互尊重,友好交往”。
02.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自我中心意识强,还不能设身处地地从对方角度感受问题,理解同伴的想法、情感,导致其不被同伴接纳、交往受挫。一些学生因同伴的个性不同,生活方式不同而否定同伴,不尊重同伴,甚至排斥同伴。一些学生在同伴交往中,出现交往能力不足,个别学生还出现退缩性行为。因此,本单元以学生同伴交往为主题适应儿童成长的需要。
03.教学理念:
“学生为主体”,立足三年级学生交往特点,通过叶子观察、班级树创作、情景模拟等具象活动,将“接纳不同”从认知转化为实践,在合作与体验中理解差异价值,同步培养交往能力与集体归属感。
04.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树叶的不同,培养开放包容,理性表达意见。
2.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树立正确的合作与竞争观念,能够换位思考。
3.通过案例分析,学会从行动上做到与同学真诚相待、互帮互助、不让一个人落下。
05.教学重难点:
1.初步体会共同生活对个体的意义。
2.如何从行动上做到与同学真诚相待、互帮互助、不让一个人落下。
06.教学准备:多媒体实物教具学具材料。
07.教学过程:
(一)探秘导新:
1.观察并思考:课前你收集的叶子有什么特别吸引你的地方
2.认识你的叶子朋友。
[设计意图]“活动园”里收集叶子比较的活动,旨在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进而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多样性,学会尊重和接纳他人的不同。
(二)活动授新:
环节一:不一样的你我他。
1.出示“班级树”海报和班级生活图片,想一想,我们有哪些相同点,让我们能够同在一棵树上学习、生活呢
2.师评价并追问:那让我们这棵大树变得五彩缤纷、生机勃勃的是什么呢 ”
3.发给每人一张神奇的便利贴,在这张便利贴上,郑重地写下你的名字,再写下一个最能代表你特点的词或短语。这个特点可以是你的爱好,比如‘足球小将’‘绘画达人’;可以是你的性格,比如‘开心果’‘细心大王’;也可以是你的某个小特长比如‘故事大王’‘整理专家’。
[设计意图】班级树因为每一片独特的叶子而变得如此茂盛、丰富多彩!让学生感受到,不同,不是隔阂,而是让集体生活更精彩的宝藏!
环节二: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
1.该如何与这些不同的同学相处呢 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小情况,一起来看看。
案例一:你的好朋友最近总是沉默寡言,下课也不和你一起玩了。这时,疏远他/她可能是好办法吗 为什么 ”(生讨论,代表分享)
案例二:一个急性子和一个慢性子能做朋友吗 他们在一起就一定会吵架吗 演一演他们合作收拾书包的友好场景。
案例三:有的同学不擅长运动,我们能因此认为他什么都不行吗 ”(小组探究,代表分享小组探究的结果。)
小结:对,我们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平时的学习、劳动和交往中去了解一个人。
2.观看《负荆请罪》视频,分析视频里蔺相如和廉颇是如何化解矛盾的
[设计意图]学生在案例分析及视频观看中认识到学会与“不同”的人交往很重要,从思想上解决交往中的“小疙瘩”,从行动上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真正学会平等待人,与“不同”的同学友好相处。
环节三:接纳不同,共促成长。
1.过渡:其实,只要我们方法得当,不同不仅能和睦相处,还能带来强大的力量!(板书:学会方法)
2.请各小组化身为‘最佳拍档策划团’,设计一个代表班级参加的节目方案。
方案要写清两点:1.节目名称和形式;2.如何根据组员的不同特长进行分工,让每个人都能闪光!讨论时,别忘了想想“我们组谁的这个特点可以用在这个地方 开始!”
[设计意图]深化认知:将“接纳不同”从理论转化为实践,让学生在具体任务中直观感受“差异”不是矛盾,而是可协作的资源,强化“不同能产生力量”的核心认知。
环节四:情景模拟,践行包容。
创设情景:学校要办‘科技节’板报,你们组有四位同学:A擅长绘画构图;B文笔好但有点害羞;C动手能力强但没耐心;D想法多但有时天马行空。你们会怎么合作 老师送你们一个‘合作锦囊’(出示课件),可以参考。现在请各小组分配角色,模拟讨论一下。”
[设计意图]落地班级认同:以“代表班级设计节目”为目标,将个人特长与集体荣誉绑定,在实践中构建“各展所长、共同为班级出力”的归属感,为班级凝聚力奠定基础。
环节五:精彩同行,未来可期。
小结:“这节课就像一片智慧的星空,充满了闪光的思想。哪一颗‘星星’--可能是一个观点、一个方法,或者一个让你感动的瞬间-一最照亮你的心 请用一句话分享你的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分享最照亮心的‘星星’”,引导学生主动提炼课堂核心收获,将零散认知转化为个性化感悟,同时在倾听他人分享中深化“接纳不同、共促成长的情感认同。
(三)延伸实践。
1.‘发现之旅’实践作业:在接下来的一周,请你鼓起勇气,主动找一位平时交流不多的同学,进行一次真诚的交流。可以聊聊他的爱好,或者请他帮一个小忙。然后,在日记本上写下你发现的他的一个优点,以及这次交流带给你的感受。记住关键是真诚。
2.‘快乐展示’拓展作业:以‘同学相伴的快乐’为主题,创作一份手抄报。可以画一画,写一写,把你和同学之间温暖的瞬间记录下来。优秀作品将装饰我们的班级文化墙,让快乐传递!”
[设计意图]将课堂“接纳不同、珍视情谊”的理念延伸至课外,通过“发现之旅的实践行动与“快乐展示”的创意表达,让学生在真实互动与创作中,实现认知向行为的转化,同时强化同学情谊与班级归属感。
【教学反思】
本次《同学相伴》第一课时教学,以“体验式学习”为核心,通过叶子探秘、班级树创作、节目方案设计等层层递进的活动,将“接纳不同”的抽象理念转化为学生可感知、可实践的具体行为,整体达成了“道德修养责任担当”的教学目标。从课堂反馈看,“最佳拍档策划团”任务最受学生欢迎,多数小组能主动发现组员特长并合理分工,如让“绘画达人”设计节目海报、“故事大王”撰写台词,直观体现了对“差异即资源”的理解,班级归属感在任务推进中自然增强。
但教学仍存在可优化之处。一是部分内向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中参与度较低,虽通过“先与同桌交流”的方式引导,仍有学生因紧张未能表达;二是“情景模拟”环节的任务卡指令稍显复杂,少数小组在角色分配上花费过多时间,影响了模拟效果。
【板书设计】
8.同学相伴
不一样的你我他
初识不同学会方法
共促成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