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论述题如何提炼论点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三论述题如何提炼论点

资源简介

初三论述题如何提炼论点
温州市龙湾区崇文中学 许开近
初三论述题提炼论点,核心是从题目限定中抓“核心关系/核心判断”,结合材料(或教材知识点)拆解成可论证的观点,关键要避免“泛泛而谈”,确保论点“扣题、明确、可落地”。具体可从以下3个核心方面入手
一、先抓“题眼”:锁定论点的“核心边界”
题眼是题目中最关键的限定词(如主题、范围、设问角度),先抓题眼就能避免论点偏离题意。
步骤:把题目拆成“关键词+设问方向”,明确“必须讨论什么”“不能超出什么范围”。
-举例:题目“结合中国近代史,论述‘民族觉醒是反侵略战争胜利的关键’”
①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民族觉醒、反侵略战争胜利、关键(核心关系:“民族觉醒”与“胜利”的因果关系);
② 题眼:“关键”(必须突出“民族觉醒”是核心因素,而非其他如武器、国际援助);
③ 初步方向:论点要围绕“民族觉醒如何推动反侵略胜利”展开,不能只谈“反侵略战争”或“民族觉醒”单方面。
二、结合“材料/教材”:让论点有“依据支撑”
初三论述题大多会给材料(文字、图表),或限定教材知识点(如“结合九年级上册第X单元内容”),论点必须从这些“依据”中提炼,不能凭空想。
2个具体方法:
1. 从材料中找“核心观点句”:材料里常有关键句(如领导人讲话、史料结论、数据趋势),直接提炼或改写就是论点。
例:材料提到“甲午战败后,严复翻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梁启超发起戊戌变法,知识分子开始从制度层面探索救国路,民众反侵略热情高涨”——可提炼论点:“甲午战败后,中国知识分子的制度探索与民众意识觉醒,推动了反侵略斗争的深化”。
2. 用教材知识点“扣题匹配”:若材料较简洁,就回忆对应单元的核心知识点,找到与题眼相关的“因果、递进、转折”关系。
例:题目“论述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作用(结合三次科技革命)”——教材中三次科技革命分别对应“生产力提升、生产关系变革、生活方式改变”,可提炼论点:“三次科技革命通过推动生产力突破、优化生产组织形式,持续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活的进步”。
三、拆解“核心关系”:让论点“分层可论证”
一个主论点下需要2-3个分论点(初三论述题常见结构),分论点就是把主论点的“核心关系”拆成具体的“小角度”,确保每个分论点都能独立支撑主论点。
常见拆解角度(适合初三):
1. 按“时间顺序”拆:比如“历史事件类”论述题,按“前期→中期→后期”的阶段拆解。
例:主论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转型”,分论点可拆为:
晚清时期(19世纪60-90年代):民族工业萌芽,客观上瓦解自然经济,促进早期维新思想产生;
辛亥革命后(1912-1919年):民族工业短暂春天,壮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为新文化运动奠定基础。
2. 按“影响维度”拆:比如“作用类”论述题,按“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的维度拆解。
例:主论点“工业革命对欧美国家的深远影响”,分论点可拆为:
经济上:推动生产力飞跃,进入“蒸汽时代”,工厂制度取代手工工场;
政治上:壮大工业资产阶级,推动君主立宪制完善或民主共和制建立;
思想上:促进自由主义思想传播,冲击封建专制思想。
3. 按“因果逻辑”拆:比如“原因类”论述题,按“根本原因→直接原因→重要因素”拆解。
例:主论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必然性”,分论点可拆为: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瓜分世界的矛盾激化;
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成为列强宣战的借口;
重要因素: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军备竞赛与对峙,加剧了战争风险。
总结:初三提炼论点的“3个关键提醒”
1. 扣题不跑偏:每一个论点(主论点+分论点)都要包含题目中的“核心关键词”(如题眼、限定范围);
2. 观点要明确:不用模糊表述(如“科技很重要”),要写成“判断句”(如“科技通过推动生产力发展,成为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
3. 分点不交叉:分论点之间要么是“并列关系”(各说一个角度),要么是“递进关系”(从浅到深),不能重复或重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