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体育与健康处理皮肤小外伤教案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二年级体育与健康处理皮肤小外伤教案设计

资源简介

二年级体育与健康处理皮肤小外伤教案设计
指导思想:
本课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依据,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体育与健康课程特有的育人价值和功能,以提升学生健康素养水平;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初步掌握皮肤小外伤预防和处理的方法;注重学生的合作与探究学习,以期达到知识技能与价值观念、生活行为的有效统一,从而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指导生活实践。
教材分析:
本课符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内容要求,是健康教育“疾病预防与安全应急”领域教学内容。本课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使其在遇到小皮外伤时能够正确处理,并根据情况寻求教师或家长帮助。本课通过动手实践强化健康知识与技能学习,培养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从而降低意外伤害的发生风险。
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二年级学生,其特点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生活经验较少,安全防范意识较差。在身心发展方面,学生骨骼、肌肉处于快速生长期,关节灵活性高但稳定性较弱,身体控制能力不足,在生活和运动中容易因动作不熟练或注意力分散发生擦伤、扭伤等意外。同时学生的危险预判能力薄弱,难以准确识别环境中的安全隐患。
在学习方面,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但对图片、视频、实物演示等具象化教学手段接受度高,虽能理解受伤的因果关系,但对损伤的认知多源于零散的生活经验。教学需通过标准动作示范、情境模拟和小组合作探究等多元形式,系统构建安全预防知识体系,并利用学生模仿力强、参与意愿高等特点,在体验式学习中强化安全行为能力。
学习目标:
1.能描述预防和处理皮肤小外伤的方法。
2.通过实践,掌握处理皮肤小外伤的简单技能。
3.培养自我保护意识,能根据情况寻求帮助。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预防和处理皮肤小外伤的方法。
难点:在遇到损伤时能够进行正确判断和处理。
教学准备:
教具:医疗盒(碘酒、棉签、弹性纱布、创可贴、自制医疗垃圾盒)、清水学习单、笔、尺子、评价勋章、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情景引人+熟悉小医药箱(约2分钟).
(1)教师语言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健康和安全,看看老师准备的小医药箱里都有什么 生回答。
(2)教师提出本课主题“处理皮肤小外伤”,说明本课内容和目的“发生损伤要沉着冷静处理”,介绍AI角色小安,让学生闯关争得安全勋章,成为健康小卫士。
板书:处理皮肤小外伤。
设计意图:通过贴近生活的案例,让学生意识到运动损伤就发生在身边,借助AI角色小安,以闯关的方式吸引学生快速融入课堂。
2.活动一:认识常见的损伤--伤口大揭秘(约4分钟)。
(1)小安发布任务,根据任务单上损伤的症状找到正确的损伤名称。
(2)学生作答,任务单第一关“连一连”,学生分组讨论。
(3)教师总结轻度的擦伤、割伤、扭伤对应的图片及其症状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AI人物小安设计第一关“连一连”,让学生正确认知运动损伤的类型及症状特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活动二:擦伤的简单处理--急救大闯关(约16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依据擦伤的症状特点,讨论擦伤处理三步法。
(1)清洁伤口。
教师提问1:为什么要清洁伤口
教师提问2:用什么来清洁伤口
过渡语:伤口虽然没有泥土和杂物了,但仍需进一步杀菌消毒。
(2)消毒伤口。
教师提问:用碘酒如何为伤口消毒。
学生模拟操作。
教师巡视,并描述学生消毒时的涂抹手法。
教师出示医生由内向外,螺旋涂抹的正确方法。
学生练习:用碘酒给自己的伤口消毒,再与同伴相互操作,
(3)保护伤口(当擦伤创面较大且深时,需要包扎)。
教师提问:擦伤消毒处理后,为避免伤口感染,应怎样保护伤口
教师播放弹性绷带环形包扎和螺旋包扎法的演示视频。
教师演示包扎方法。
学生练习:两人一组,轮流扮演“急救小达人”,观察并指导同伴包扎伤口。
教师提示:包扎伤口要“快、准、轻、牢”。
教师评价:表扬积极动手,相互合作的小组,让小组长在组内进行星级评价。
教师小结:先查看创面深度、大小、清洁程度,然后按照正确的方法处理擦伤,若遇到重度损伤及时向家人、老师或医生求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说出不同情况下皮肤小外伤的处理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处理自己和同伴的皮肤小外伤,从而提高实践能力。
4.活动三:割伤的简单处理(约8分钟)。
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思考手指被割伤该怎么处理,和擦伤是否一致。
学生分组说一说。
小组代表汇报并归纳总结割伤的处理方法。教师强调,重度割伤需要及时求助。
学生练习:依据已学知识,两人一组相互处理割伤的手指。
教师强调创可贴的正确使用方法和不能使用创可贴的情况。
动物抓咬等轻微外伤,应先冲洗,再就医,要及时接种狂大疫苗,不能使用创可贴。
教师小结:遇到损伤要先识别伤口,判断伤情,若轻度损伤可自行处理,重度损伤需及时求助。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学习,探究割伤和擦伤处理的相同之处,知道正确使用创可贴的方法和不能使用创可贴的情况。
5.活动四:预防皮肤小外伤(约5分钟)。
(1)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预防小皮外伤的发生”。
(2)教师巡视。
(3)小组两人,共同发言。
(4)教师归纳总结,强调在生活中要预防皮肤外伤和蚊虫叮咬的发生。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讨论、分享汇报,师生共同总结出预防小皮外伤的方法,强化安全意识。
6.活动五:考一考(约3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快问快答,用手势判断对错。
(1)用棉签轻轻地由内向外进行螺旋涂抹。√
(2)运动前热身可以避免受伤。√
(3)每天至少更换一块创可贴,避免伤口接触水。√
(4)严重摔伤的同学可立刻拉起。×
设计意图:通过“快问快答”游戏,引导学生归纳出本课处理皮外伤的方法。
7.总结提升与布置作业(约2分钟)
(1)教师评价总结:今天大家学会了皮肤小外伤的简单处理方法,要把今天的健康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为自己和身边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2)布置作业:根据所学知识与方法,与你的家人一起演练皮肤小外伤的简单处理,并与家人分享如何预防损伤的发生。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与作业,引导学生巩固本课学习内容。
【学习评价】
1.评价内容。
(1)知识掌握:学生能描述预防和处理皮肤小外伤的方法。
(2)能力表现:通过实践,掌握处理皮肤小外伤的简单技能。
(3)素养表现:提升自我保护意识,知道根据实际情况寻求帮助。
2.评价方法。
本课采用分组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的方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