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子目2 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课件 讲义)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2课 子目2 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课件 讲义)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资源简介

(共14张PPT)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子目二 
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历史背景 国家主权意识加强,各国强调__________至上,纷争加剧
国际法 理论奠基 1625年荷兰人格劳秀斯《战争与和平法》,确定国际法的主体是__________
初步形成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奠定了近代欧洲国际关系的基础:
①确立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②开创用__________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③确认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发展扩大 1815年维也纳体系形成:
①主要特征:大国协调、__________。②应用范围: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
国家利益
主权国家
国际会议
欧洲均势
外交制度 17世纪,近代外交制度建立起来,欧洲国家互派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
积极作用 为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减少战争行为开辟新的途径
存在弊端 西方实行__________,导致国际冲突不断,最终引发一战
双重标准
【概念】国际法
指若干国家参与制定或者国际公认的、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国际法又称国际公法,以区别于国际私法或法律冲突,后者处理的是不同国家国内法之间的差异。国际法与国内法截然不同,国内法是一个国家内部的法律,它调整在其管辖范围内的个人及其他法律实体的行为。
1. 【学思之窗】根据一般规则:本人是处理自己事务的最佳裁断者,因而拥有发动战争之权力的人,乃是唯一拥有缔结和约之权力的人。由此推导,公战能够由各方主权者单独发动,在王权政制下这种权力理所当然属于君主。(格劳秀斯著,何勤华等译《战争与和平法》)
阅读史料,说一说这段话的核心思想。
答案:战争是主权国家的统治者发动的,也应当由他们来缔结和约结束战争,强调了主权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主体地位。
2. 【史料阅读】所有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性的权利,因而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
…………
……参加协议的所有各方应有义务保卫和保护本和约的每一项条款不受任何人的侵犯,不论其信奉何宗教……[《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648 年10 月24 日)]
史料体现出什么观点?有什么影响?
答案:史料坚持不能以宗教信仰为由干预协议的执行,否定了教会权力对国际事务特别是国际关系的干预。此后,国际关系中的主权国家平等原则逐渐得到确立。
3. 【历史纵横】外交人员衔级的出现
维也纳会议后,外交人员的衔级制度逐渐建立起来。第一等级是大使和教皇使节或教廷大使,他们被认为具有“代表”的特性;特使、常驻公使和代办分别构成第二、第三和第四等级。另外,还明确规定,在国际关系中,主权者或国家自封的头衔要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可。
简要说明外交人员的衔级制度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外交人员的衔级制度是外交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现规范了外交礼仪,促进了外交制度的发展。
4. 【学习拓展】查阅资料,谈谈外交制度的建立对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答案:近代外交制度是近代民族国家发展和国家主权确认的结果。因此,它的建立对以主权国家为主体的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5. 【探究】近代国际秩序的建立
在1815年平定欧洲各国之间已持续25年的战争……胜利者们同意给予法国人一个和平……由于兼顾了所有主要国家的利益,(1815年的这次)会议成为西方文明史上最成功的谈判会议之一……就整体而言,这次会议为主要国家之间保持力量平衡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杰弗里·帕克等《剑桥插图战争史》)
史料中“持续25年的战争”指的是哪场战争?战后召开的会议是如何使“主要国家之间保持力量平衡”的?
答案:战争: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
办法:欧洲各国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维也纳体系;欧洲主要国家签订国际公约,制定国际法规,试图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6. 【探究】近代国际法的特征
为什么唯独建立在欧洲文明基础之上的国际法最后取代了其他非欧洲文明的多种国际法律规则体系,成为世界唯一的国际法律规则呢?如果我们考察其历史,就会发现作为法律文明一部分的欧洲国际法在推广和普及的过程中,其手段和方法并不一定是文明的,有时还伴随着武力与殖民。(何力《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国际法史与文明互融》)
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国际法的主要特征。
答案:源于欧洲,由欧洲国家主导形成;逐渐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以殖民手段扩展到世界,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带有明显的不平等性;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观点。
7. 【历史纵横】《万国公法》
1864年,美国人丁韪良完成了美国学者惠顿所著《国际法原理》一书的中文翻译工作,恭亲王奕?上奏折请求批准拨500两白银资助印行此书。后来,这本书以《万国公法》为名印行,这标志着源自西方的国际法被正式介绍到中国。
思考:《万国公法》在中国的刊印,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促进中国摆脱“天朝上国”的观念,向近代外交转变。
2. (2024江苏高考)维也纳会议期间,奥地利首相梅特涅不惜靡费巨资,让两百多个参会代表终日沉溺于舞会、观剧、狩猎和游览中。时人讽刺“会议不是在进行而是在跳舞”,但少数几个强国的代表却经常缺席这些活动。这可以用来说明(  )
A. 奥地利尊崇近代外交礼仪 B. 全体一致的集体安全体制建立
C. 梅特涅重视西方文化传统 D. 大国主宰的国际协调机制形成
【解析】 在维也纳会议期间,其他国家的代表难以真正参与到核心决策中,少数大国或强国掌握着主导权,故选D项;近代外交礼仪涉及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在官方交往中的一系列规则、规格、程序和形式,排除A项;全体一致的集体安全体制是在一战后的国联确立的,排除B项;梅特涅的做法有其政治目的,排除C项。
D
谢谢观赏子目二 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知识奠基(快读教材子目二,完成表格)
历史背景 国家主权意识加强,各国强调国家利益至上,纷争加剧
国际法 理论奠基 1625年荷兰人格劳秀斯《战争与和平法》,确定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
初步形成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奠定了近代欧洲国际关系的基础:①确立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②开创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③确认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发展扩大 1815年维也纳体系形成:①主要特征:大国协调、欧洲均势。②应用范围: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
外交制度 17世纪,近代外交制度建立起来,欧洲国家互派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
积极作用 为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减少战争行为开辟新的途径
存在弊端 西方实行双重标准,导致国际冲突不断,最终引发一战
【概念】国际法
指若干国家参与制定或者国际公认的、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国际法又称国际公法,以区别于国际私法或法律冲突,后者处理的是不同国家国内法之间的差异。国际法与国内法截然不同,国内法是一个国家内部的法律,它调整在其管辖范围内的个人及其他法律实体的行为。
核心探究
1. 【学思之窗】根据一般规则:本人是处理自己事务的最佳裁断者,因而拥有发动战争之权力的人,乃是唯一拥有缔结和约之权力的人。由此推导,公战能够由各方主权者单独发动,在王权政制下这种权力理所当然属于君主。(格劳秀斯著,何勤华等译《战争与和平法》)
阅读史料,说一说这段话的核心思想。
答案:战争是主权国家的统治者发动的,也应当由他们来缔结和约结束战争,强调了主权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主体地位。
2. 【史料阅读】所有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性的权利,因而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
…………
……参加协议的所有各方应有义务保卫和保护本和约的每一项条款不受任何人的侵犯,不论其信奉何宗教……[《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648 年10 月24 日)]
史料体现出什么观点?有什么影响?
答案:史料坚持不能以宗教信仰为由干预协议的执行,否定了教会权力对国际事务特别是国际关系的干预。此后,国际关系中的主权国家平等原则逐渐得到确立。
3. 【历史纵横】外交人员衔级的出现
维也纳会议后,外交人员的衔级制度逐渐建立起来。第一等级是大使和教皇使节或教廷大使,他们被认为具有“代表”的特性;特使、常驻公使和代办分别构成第二、第三和第四等级。另外,还明确规定,在国际关系中,主权者或国家自封的头衔要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可。
简要说明外交人员的衔级制度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外交人员的衔级制度是外交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现规范了外交礼仪,促进了外交制度的发展。
4. 【学习拓展】查阅资料,谈谈外交制度的建立对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答案:近代外交制度是近代民族国家发展和国家主权确认的结果。因此,它的建立对以主权国家为主体的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5. 【探究】近代国际秩序的建立
在1815年平定欧洲各国之间已持续25年的战争……胜利者们同意给予法国人一个和平……由于兼顾了所有主要国家的利益,(1815年的这次)会议成为西方文明史上最成功的谈判会议之一……就整体而言,这次会议为主要国家之间保持力量平衡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杰弗里·帕克等《剑桥插图战争史》)
史料中“持续25年的战争”指的是哪场战争?战后召开的会议是如何使“主要国家之间保持力量平衡”的?
答案:战争: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
办法:欧洲各国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维也纳体系;欧洲主要国家签订国际公约,制定国际法规,试图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6. 【探究】近代国际法的特征
为什么唯独建立在欧洲文明基础之上的国际法最后取代了其他非欧洲文明的多种国际法律规则体系,成为世界唯一的国际法律规则呢?如果我们考察其历史,就会发现作为法律文明一部分的欧洲国际法在推广和普及的过程中,其手段和方法并不一定是文明的,有时还伴随着武力与殖民。(何力《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国际法史与文明互融》)
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国际法的主要特征。
答案:源于欧洲,由欧洲国家主导形成;逐渐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以殖民手段扩展到世界,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带有明显的不平等性;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观点。
7. 【历史纵横】《万国公法》
1864年,美国人丁韪良完成了美国学者惠顿所著《国际法原理》一书的中文翻译工作,恭亲王奕?上奏折请求批准拨500两白银资助印行此书。后来,这本书以《万国公法》为名印行,这标志着源自西方的国际法被正式介绍到中国。
思考:《万国公法》在中国的刊印,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促进中国摆脱“天朝上国”的观念,向近代外交转变。
2. (2024江苏高考)维也纳会议期间,奥地利首相梅特涅不惜靡费巨资,让两百多个参会代表终日沉溺于舞会、观剧、狩猎和游览中。时人讽刺“会议不是在进行而是在跳舞”,但少数几个强国的代表却经常缺席这些活动。这可以用来说明(  )
A. 奥地利尊崇近代外交礼仪
B. 全体一致的集体安全体制建立
C. 梅特涅重视西方文化传统
D. 大国主宰的国际协调机制形成
【答案】 D
【解析】 在维也纳会议期间,其他国家的代表难以真正参与到核心决策中,少数大国或强国掌握着主导权,故选D项;近代外交礼仪涉及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在官方交往中的一系列规则、规格、程序和形式,排除A项;全体一致的集体安全体制是在一战后的国联确立的,排除B项;梅特涅的做法有其政治目的,排除C项。子目二 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知识奠基(快读教材子目二,完成表格)
历史背景 国家主权意识加强,各国强调 至上,纷争加剧
国际法 理论奠基 1625年荷兰人格劳秀斯《战争与和平法》,确定国际法的主体是
初步形成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奠定了近代欧洲国际关系的基础:①确立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②开创用 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③确认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发展扩大 1815年维也纳体系形成:①主要特征:大国协调、 。②应用范围: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
外交制度 17世纪,近代外交制度建立起来,欧洲国家互派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
积极作用 为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减少战争行为开辟新的途径
存在弊端 西方实行 ,导致国际冲突不断,最终引发一战
【概念】国际法
指若干国家参与制定或者国际公认的、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国际法又称国际公法,以区别于国际私法或法律冲突,后者处理的是不同国家国内法之间的差异。国际法与国内法截然不同,国内法是一个国家内部的法律,它调整在其管辖范围内的个人及其他法律实体的行为。
核心探究
1. 【学思之窗】根据一般规则:本人是处理自己事务的最佳裁断者,因而拥有发动战争之权力的人,乃是唯一拥有缔结和约之权力的人。由此推导,公战能够由各方主权者单独发动,在王权政制下这种权力理所当然属于君主。(格劳秀斯著,何勤华等译《战争与和平法》)
阅读史料,说一说这段话的核心思想。
2. 【史料阅读】所有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性的权利,因而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
…………
……参加协议的所有各方应有义务保卫和保护本和约的每一项条款不受任何人的侵犯,不论其信奉何宗教……[《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648 年10 月24 日)]
史料体现出什么观点?有什么影响?
3. 【历史纵横】外交人员衔级的出现
维也纳会议后,外交人员的衔级制度逐渐建立起来。第一等级是大使和教皇使节或教廷大使,他们被认为具有“代表”的特性;特使、常驻公使和代办分别构成第二、第三和第四等级。另外,还明确规定,在国际关系中,主权者或国家自封的头衔要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可。
简要说明外交人员的衔级制度有何重要意义。
4. 【学习拓展】查阅资料,谈谈外交制度的建立对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5. 【探究】近代国际秩序的建立
在1815年平定欧洲各国之间已持续25年的战争……胜利者们同意给予法国人一个和平……由于兼顾了所有主要国家的利益,(1815年的这次)会议成为西方文明史上最成功的谈判会议之一……就整体而言,这次会议为主要国家之间保持力量平衡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杰弗里·帕克等《剑桥插图战争史》)
史料中“持续25年的战争”指的是哪场战争?战后召开的会议是如何使“主要国家之间保持力量平衡”的?
6. 【探究】近代国际法的特征
为什么唯独建立在欧洲文明基础之上的国际法最后取代了其他非欧洲文明的多种国际法律规则体系,成为世界唯一的国际法律规则呢?如果我们考察其历史,就会发现作为法律文明一部分的欧洲国际法在推广和普及的过程中,其手段和方法并不一定是文明的,有时还伴随着武力与殖民。(何力《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国际法史与文明互融》)
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国际法的主要特征。
7. 【历史纵横】《万国公法》
1864年,美国人丁韪良完成了美国学者惠顿所著《国际法原理》一书的中文翻译工作,恭亲王奕?上奏折请求批准拨500两白银资助印行此书。后来,这本书以《万国公法》为名印行,这标志着源自西方的国际法被正式介绍到中国。
思考:《万国公法》在中国的刊印,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2024江苏高考)维也纳会议期间,奥地利首相梅特涅不惜靡费巨资,让两百多个参会代表终日沉溺于舞会、观剧、狩猎和游览中。时人讽刺“会议不是在进行而是在跳舞”,但少数几个强国的代表却经常缺席这些活动。这可以用来说明(  )
A. 奥地利尊崇近代外交礼仪
B. 全体一致的集体安全体制建立
C. 梅特涅重视西方文化传统
D. 大国主宰的国际协调机制形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