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子目2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课件 讲义)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5课 子目2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课件 讲义)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资源简介

子目二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知识奠基(快读教材子目二,完成表格)
金本位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 牙买加体系
性质 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
背景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扩大,国际间货币结算频繁和复杂 二战削弱了欧洲国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20世纪70年代“滞胀”危机;多极化趋势发展
形成 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先后采用 1944年,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 ——
内容特点 各国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金币可以自由流通,不易贬值 确定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美元仍然占据最大权重,是主要货币;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等的影响在上升
影响 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①积极:一定程度上促进国际贸易,稳定国际金融②消极: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有利条件 ——
瓦解 受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影响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 ——
【概念】金本位制
以黄金作为国际本位货币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比例决定,汇率相对平稳,国际收支具有自动调节的机制。
【提醒】美元的国际地位
20世纪70年代初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并不能说明美元已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国际货币,只是反映了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动摇。
【辨析】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固定汇率制:指国家间货币采用固定兑换比率进行交换的制度。该制度可分为19世纪到二战前的国际金本位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两个阶段。
浮动汇率制:指对两国货币之间汇率的变动幅度不再加以限制,随市场供求变化而上下浮动,各国央行不再承担干预外汇市场的义务。浮动汇率制的正式采用和普遍实行,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元危机进一步激化后开始的,又称牙买加体系。
核心探究
1. 【探究】金本位制
英镑的国际之路始于19世纪初,其早期国际化是与国际贸易相关联的。19世纪初到19世纪70年代,英国凭借强大的优势地位,始终处于超额顺差状态。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度。由于当时英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强的国家,基于对英国经济的信任以及对英镑兑换黄金的信任,各国都愿意持有英镑并用英镑进行国际结算。英国政府还采取政策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开展贸易融资、贷款及投资等业务,英国的企业不断的投资国外的基础设施、国债,其通过资本输出的手段将英镑洒向了世界。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英镑成为国际货币的原因。
答案:原因:世界贸易的发展,世界联系的密切;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拥有最广大的殖民地;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英国长期保持贸易顺差;确立了金本位制度;英国政府的大力推动。
2. 【思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货币体系是如何重建的?
答案: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欧洲衰落,旧的世界货币体系已经崩溃;加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和二战的教训。美国着手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一方面是为了重建世界货币秩序稳定经济;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证美国自身利益,推行霸权。
3. 【学思之窗】国际货币基金之目的为:
…………
(1)推进国际贸易之平衡发展借以提倡并维持高度之就业与实际收益,并发展全体会员国之生产富源作为经济政策之首要目标。
(2)提倡汇兑之稳定,在会员国间维持有秩序之汇兑方法,并避免竞争性之汇兑贬值。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1945 年12 月27 日)]
想一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世界经济有什么重要作用?
答案: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等手段,稳定汇率,有利于国际金融的平衡发展;同时,促进各国贸易的发展,以便各国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4. 【探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兴衰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实力地位进一步下降,美元购买力也日益下降。一些西方国家要求美元贬值并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国不予理睬,于是德、意、比、荷等国先后实行浮动汇率制。在此情况下,美国政府于1971年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瓦解。此后,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姜春明、佟家栋主编《世界经济概论》)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原因,并分析影响世界货币制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答案:原因:美国经济地位下降;美元购买力下降;日本和欧洲的崛起。因素:主要经济力量对比情况;经济全球化。
5. 【学习拓展】2015年12月,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简称“亚投行”。它的主要宗旨是:通过在基础设施及其他生产性领域的投资,促进亚洲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财富并改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其他多边和双边开发机构紧密合作,推进区域合作和伙伴关系,应对发展挑战。截至2023年10月,亚投行有109个成员,是世界第二大多边开发机构。亚投行的成立,促进了国际投资,推动了亚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
位于北京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阅读史料,谈谈亚投行的成立对世界经济有什么影响。
答案:①可以有效缓解亚洲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资不足的问题,有效减少亚洲国家的资金外流,保持亚洲内部的经济增长活力。②促进地区生产效率的提高、促进地区人民就业并推动亚洲经济增长。③促进商品、服务和人员的自由流通,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④促进世界经济格局的平衡和完善,推动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⑤提高中国的世界影响力。
【历史解释】对近代以来西方国家争夺货币中心地位的认识
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企图与黄金挂钩,抢夺世界货币地位,主导世界经济秩序。从英镑到美元的变化,可以反映世界霸主地位的转移,世界经济中心也从西欧转至北美大陆。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各国往往实行关税战与恶性货币贬值,这不利于国际经济秩序与国际关系的稳定,甚至引发战争。
2. (2024全国新课标卷)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后,美国大量抛售英镑,导致英国外汇储备骤减。英国抱怨美国的行为是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宗旨和精神“不可饶恕的背叛”。最终,英国停止了对埃及的军事干涉行动。这反映出 (  )
A. 美元占据国际货币体系主导地位
B. 埃及民族解放运动获得广泛支持
C. 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D. 西方大国间盟友关系破裂
【答案】 A
【解析】 美国大量抛售英镑就能导致英国外汇储备骤减,甚至使其不得不停止了对埃及的军事进攻,说明在国际金融领域美元占据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地位,英国的实力和地位在下降,故选A项;题干所述美国大量抛售英镑最终使得英国停止对埃及的军事进攻,说明埃及的民族解放运动得到了美国方面的支持,且美国的支持是出于其全球霸权战略的考虑,而不是真正的支持,所以并不能据此得出埃及民族解放运动获得广泛支持的结论,排除B项;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在1971年开始崩溃,1973年彻底瓦解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1956年尚处于冷战的前期,西方大国间的盟友关系并未破裂,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本 课 小 结
【课时作业】
1. 19世纪70年代,谁只要持有任何“文明”的货币——英镑、法郎、美元、马克等,就可以随时去兑换黄金;反过来,一个黄金持有者亦可以把它兑换成任何一种货币。这些通货就像许许多多不同的语言,都在表示着毫无区别的东西。以上材料(  )
A. 反映了美元是国家贸易结算的主要货币
B. 说明固定汇率被浮动汇率取代
C. 说明各国货币可以自由流通
D. 反映出金本位得到人们广泛接受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反过来,一个黄金持有者亦可以把它兑换成任何一种货币”可知,19世纪70年代,金本位制度的前提下,世界各国货币均与黄金挂钩,反映了人们对金本位的广泛接受,故选D项。
2. (2025肇庆期末)下图所示为1929—1933年美国黄金储备变化情况(单位:百万盎司)。据此表明(  )
A. 美苏之间的经济对抗激烈
B. 世界大战冲击美国经济安全
C. 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动摇
D. 国际金融秩序出现严重混乱
【答案】 D
【解析】 据题干曲线图可知,在经济大危机爆发之后,美国黄金储备数量变化幅度很大,甚至自1932年后,其大量抛售黄金,势必会导致经济大危机下的国际金融秩序出现严重混乱,故选D项;题干曲线图述及的是经济大危机之下美国黄金储备变化情况,与美苏对抗无关,排除A项;题干所述及的时间是1929到1933年间,并没有发生世界大战,排除B项;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于20世纪40年代,排除C项。
3. (2025佛山期末)有学者在谈论某一体系时指出,美国不可能同时实现以下两个条件:既向世界供应充足的美元,又使其黄金储备维持在满足黄金可以兑换承诺所要求的水平。该学者谈论的体系可能是(  )
A. 维也纳体系
B.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 雅尔塔体系
D. 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案】 D
【解析】 二战后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其基本内容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据材料可知该体系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故选D项;维也纳体系是19世纪初拿破仑帝国崩溃后,英国、俄罗斯、奥地利和普鲁士等国为了恢复拿破仑战争后的欧洲封建秩序在欧洲大陆上建立的新的均势体系,与美国无关,排除A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欧美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国际关系体系,排除B项;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后确立的以美苏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排除C项。
4. (2025湛江期末)下表所示为二战后成立的世界性或地区性的银行组织。这反映出二战以来(  )
成立时间 1945年 1956年 1964年 1966年
银行组织 世界银行 国际金融公司 非洲开发银行 亚洲开发银行
A. 世界经济间的联系密切
B. 亚非国家引领世界经济发展
C. 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
D. 世界货币体系逐渐建立起来
【答案】 A
【解析】 二战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日益密切,资金、项目等方面合作的客观需求,推动了世界性和地区性银行组织的成立,故选A项;题干表格提到了一些世界性和地区性银行组织,但未进行比较,且B项与史实不符;题干仅提及银行组织,未涉及美国史实,排除C项;题干提及世界性和地区性银行组织,但不能得出D项结论。
5. (2025扬州期末)二战后期,美国、苏联、英国、中国等国召开了布雷顿森林会议,但直到冷战结束前,苏联是与会国家中唯一个没有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国家,它也没有在关贸总协定上签字。苏联这些做法直接导致(  )
A. 世界货币体系难以形成
B. 经济全球化进程逆转
C. 苏联错过改革有利时机
D.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答案】 C
【解析】 苏联在二战后没有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也没有在关贸总协定上签字,这些决策使苏联错过了参与和融入国际经济体系、学习和借鉴西方经济管理经验的机会,故选C项;二战后,世界货币体系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等机制建立,排除A项;经济全球化自二战后持续发展,苏联的决策未能改变这一趋势,排除B项;苏联解体后,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才逐步加强,排除D项。
6. (2025武汉期中)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未与他国商量便径自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固定汇率制走向崩溃。但浮动汇率没有带来经济萧条或政治混乱,布雷顿森林体系其他机制得以延续。这表明(  )
A. 国际贸易的不稳定性
B. 浮动汇率有利于促进资源配置优化
C. 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得到改变
D. 美国在全球化中居主导地位
【答案】 B
【解析】 尼克松未与他国商量便径自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固定汇率制走向崩溃,但浮动汇率没有带来经济萧条或政治混乱,布雷顿森林体系其他机制得以延续。这表明浮动汇率有利于促进资源配置优化,从而推动国际经济的发展,故选B项;固定和浮动汇率制属于国际金融,与国际贸易不同,排除A项;国际经济新秩序尚未形成,排除C项;题干强调浮动汇率制符合历史潮流,与美国全球化主导地位无关,排除D项。
7. (2025大湾区期末)1999年到2021年,全球以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的份额从72%下降至59%,但同一时期美元、欧元的份额并未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美元下降的份额主要由占比更少的多种货币分享。该现象表明(  )
A. 美元亟需国际金融的支持
B.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C. 各国优化了货币储备构成
D. 美元的优势地位丧失
【答案】 C
【解析】 让多个国家的货币替代了美元下降的份额,这体现了各国优化了货币储备构成,故选C项;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是在20世纪70年代,排除B项;D项不符合史实。
8. (2025威海期末)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美元储备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比例在2000年左右达到最高,超过72%,此后不断下降。虽然在2013—2015年因欧债危机出现短暂回升,但此后再次回落。截至2022年底,已经降至不足60%。这一现象 (  )
A. 表明美元已丧失世界货币地位
B. 反映了世界货币体系的完善
C. 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 体现了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
【答案】 C
【解析】 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整体在下降,而美元和美国的实力相关,这意味着美国的实力在相对下降,这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故选C项;美元依然是世界主要货币,A项不符合史实;美元地位的下降并不能证明世界货币体系完善,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合作共赢并无关系,而且美元地位的下降反映的是世界主要货币的竞争关系,排除D项。(共26张PPT)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子目二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金本位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 牙买加体系
性质 以______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固定汇率制被____________取代
背景 资本主义__________扩大,国际间货币结算频繁和复杂 二战削弱了欧洲国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20世纪70年代“滞胀”危机;多极化趋势发展
形成 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先后采用 1944年,召开_______ ______会议 ——
内容 特点 各国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金币可以自由流通,不易贬值 确定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______挂钩 美元仍然占据最大权重,是主要货币;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等的影响在上升
英镑
浮动汇率制
世界市场
布雷顿
森林
美元
金本位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 牙买加体系
影响 促进__________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①积极:一定程度上促进国际贸易,稳定国际金融 ②消极:为美国推行__________提供有利条件 ——
瓦解 受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影响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 ——
资本主义
世界霸权
【概念】金本位制
以黄金作为国际本位货币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比例决定,汇率相对平稳,国际收支具有自动调节的机制。
【提醒】美元的国际地位
20世纪70年代初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并不能说明美元已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国际货币,只是反映了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动摇。
【辨析】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固定汇率制:指国家间货币采用固定兑换比率进行交换的制度。该制度可分为19世纪到二战前的国际金本位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两个阶段。
浮动汇率制:指对两国货币之间汇率的变动幅度不再加以限制,随市场供求变化而上下浮动,各国央行不再承担干预外汇市场的义务。浮动汇率制的正式采用和普遍实行,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元危机进一步激化后开始的,又称牙买加体系。
1. 【探究】金本位制
英镑的国际之路始于19世纪初,其早期国际化是与国际贸易相关联的。19世纪初到19世纪70年代,英国凭借强大的优势地位,始终处于超额顺差状态。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度。由于当时英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强的国家,基于对英国经济的信任以及对英镑兑换黄金的信任,各国都愿意持有英镑并用英镑进行国际结算。英国政府还采取政策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开展贸易融资、贷款及投资等业务,英国的企业不断的投资国外的基础设施、国债,其通过资本输出的手段将英镑洒向了世界。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英镑成为国际货币的原因。
答案:原因:世界贸易的发展,世界联系的密切;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拥有最广大的殖民地;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英国长期保持贸易顺差;确立了金本位制度;英国政府的大力推动。
2. 【思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货币体系是如何重建的?
答案: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欧洲衰落,旧的世界货币体系已经崩溃;加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和二战的教训。美国着手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一方面是为了重建世界货币秩序稳定经济;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证美国自身利益,推行霸权。
3. 【学思之窗】国际货币基金之目的为:
…………
(1)推进国际贸易之平衡发展借以提倡并维持高度之就业与实际收益,并发展全体会员国之生产富源作为经济政策之首要目标。
(2)提倡汇兑之稳定,在会员国间维持有秩序之汇兑方法,并避免竞争性之汇兑贬值。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1945 年12 月27 日)]
想一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世界经济有什么重要作用?
答案: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等手段,稳定汇率,有利于国际金融的平衡发展;同时,促进各国贸易的发展,以便各国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4. 【探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兴衰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实力地位进一步下降,美元购买力也日益下降。一些西方国家要求美元贬值并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国不予理睬,于是德、意、比、荷等国先后实行浮动汇率制。在此情况下,美国政府于1971年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瓦解。此后,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姜春明、佟家栋主编《世界经济概论》)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原因,并分析影响世界货币制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答案:原因:美国经济地位下降;美元购买力下降;日本和欧洲的崛起。因素:主要经济力量对比情况;经济全球化。
5. 【学习拓展】2015年12月,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简称“亚投行”。它的主要宗旨是:通过在基础设施及其他生产性领域的投资,促进亚洲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财富并改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其他多边和双边开发机构紧密合作,推进区域合作和伙伴关系,应对发展挑战。截至2023年10月,亚投行有109个成员,是世界第二大多边开发机构。亚投行的成立,促进了国际投资,推动了亚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
位于北京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阅读史料,谈谈亚投行的成立对世界经济有什么影响。
答案:①可以有效缓解亚洲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资不足的问题,有效减少亚洲国家的资金外流,保持亚洲内部的经济增长活力。②促进地区生产效率的提高、促进地区人民就业并推动亚洲经济增长。③促进商品、服务和人员的自由流通,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④促进世界经济格局的平衡和完善,推动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⑤提高中国的世界影响力。
【历史解释】对近代以来西方国家争夺货币中心地位的认识
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企图与黄金挂钩,抢夺世界货币地位,主导世界经济秩序。从英镑到美元的变化,可以反映世界霸主地位的转移,世界经济中心也从西欧转至北美大陆。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各国往往实行关税战与恶性货币贬值,这不利于国际经济秩序与国际关系的稳定,甚至引发战争。
2. (2024全国新课标卷)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后,美国大量抛售英镑,导致英国外汇储备骤减。英国抱怨美国的行为是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宗旨和精神“不可饶恕的背叛”。最终,英国停止了对埃及的军事干涉行动。这反映出(  )
A. 美元占据国际货币体系主导地位
B. 埃及民族解放运动获得广泛支持
C. 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D. 西方大国间盟友关系破裂
A
【解析】 美国大量抛售英镑就能导致英国外汇储备骤减,甚至使其不得不停止了对埃及的军事进攻,说明在国际金融领域美元占据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地位,英国的实力和地位在下降,故选A项;题干所述美国大量抛售英镑最终使得英国停止对埃及的军事进攻,说明埃及的民族解放运动得到了美国方面的支持,且美国的支持是出于其全球霸权战略的考虑,而不是真正的支持,所以并不能据此得出埃及民族解放运动获得广泛支持的结论,排除B项;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在1971年开始崩溃,1973年彻底瓦解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1956年尚处于冷战的前期,西方大国间的盟友关系并未破裂,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1. 19世纪70年代,谁只要持有任何“文明”的货币——英镑、法郎、美元、马克等,就可以随时去兑换黄金;反过来,一个黄金持有者亦可以把它兑换成任何一种货币。这些通货就像许许多多不同的语言,都在表示着毫无区别的东西。以上材料(  )
A. 反映了美元是国家贸易结算的主要货币
B. 说明固定汇率被浮动汇率取代
C. 说明各国货币可以自由流通
D. 反映出金本位得到人们广泛接受
【解析】 根据材料“反过来,一个黄金持有者亦可以把它兑换成任何一种货币”可知,19世纪70年代,金本位制度的前提下,世界各国货币均与黄金挂钩,反映了人们对金本位的广泛接受,故选D项。
D
2. (2025肇庆期末)下图所示为1929—1933年美国黄金储备变化情况(单位:百万盎司)。据此表明(  )
A. 美苏之间的经济对抗激烈
B. 世界大战冲击美国经济安全
C. 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动摇
D. 国际金融秩序出现严重混乱
【解析】 据题干曲线图可知,在经济大危机爆发之后,美国黄金储备数量变化幅度很大,甚至自1932年后,其大量抛售黄金,势必会导致经济大危机下的国际金融秩序出现严重混乱,故选D项;题干曲线图述及的是经济大危机之下美国黄金储备变化情况,与美苏对抗无关,排除A项;题干所述及的时间是1929到1933年间,并没有发生世界大战,排除B项;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于20世纪40年代,排除C项。
D
3. (2025佛山期末)有学者在谈论某一体系时指出,美国不可能同时实现以下两个条件:既向世界供应充足的美元,又使其黄金储备维持在满足黄金可以兑换承诺所要求的水平。该学者谈论的体系可能是(  )
A. 维也纳体系 B.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 雅尔塔体系 D. 布雷顿森林体系
【解析】 二战后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其基本内容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据材料可知该体系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故选D项;维也纳体系是19世纪初拿破仑帝国崩溃后,英国、俄罗斯、奥地利和普鲁士等国为了恢复拿破仑战争后的欧洲封建秩序在欧洲大陆上建立的新的均势体系,与美国无关,排除A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欧美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国际关系体系,排除B项;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后确立的以美苏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排除C项。
D
4. (2025湛江期末)下表所示为二战后成立的世界性或地区性的银行组织。这反映出二战以来(  )
A. 世界经济间的联系密切 B. 亚非国家引领世界经济发展
C. 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 D. 世界货币体系逐渐建立起来
【解析】 二战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日益密切,资金、项目等方面合作的客观需求,推动了世界性和地区性银行组织的成立,故选A项;题干表格提到了一些世界性和地区性银行组织,但未进行比较,且B项与史实不符;题干仅提及银行组织,未涉及美国史实,排除C项;题干提及世界性和地区性银行组织,但不能得出D项结论。
A
成立时间 1945年 1956年 1964年 1966年
银行组织 世界银行 国际金融公司 非洲开发银行 亚洲开发银行
5. (2025扬州期末)二战后期,美国、苏联、英国、中国等国召开了布雷顿森林会议,但直到冷战结束前,苏联是与会国家中唯一个没有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国家,它也没有在关贸总协定上签字。苏联这些做法直接导致(  )
A. 世界货币体系难以形成 B. 经济全球化进程逆转
C. 苏联错过改革有利时机 D.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解析】 苏联在二战后没有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也没有在关贸总协定上签字,这些决策使苏联错过了参与和融入国际经济体系、学习和借鉴西方经济管理经验的机会,故选C项;二战后,世界货币体系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等机制建立,排除A项;经济全球化自二战后持续发展,苏联的决策未能改变这一趋势,排除B项;苏联解体后,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才逐步加强,排除D项。
C
6. (2025武汉期中)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未与他国商量便径自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固定汇率制走向崩溃。但浮动汇率没有带来经济萧条或政治混乱,布雷顿森林体系其他机制得以延续。这表明(  )
A. 国际贸易的不稳定性
B. 浮动汇率有利于促进资源配置优化
C. 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得到改变
D. 美国在全球化中居主导地位
B
【解析】 尼克松未与他国商量便径自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固定汇率制走向崩溃,但浮动汇率没有带来经济萧条或政治混乱,布雷顿森林体系其他机制得以延续。这表明浮动汇率有利于促进资源配置优化,从而推动国际经济的发展,故选B项;固定和浮动汇率制属于国际金融,与国际贸易不同,排除A项;国际经济新秩序尚未形成,排除C项;题干强调浮动汇率制符合历史潮流,与美国全球化主导地位无关,排除D项。
7. (2025大湾区期末)1999年到2021年,全球以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的份额从72%下降至59%,但同一时期美元、欧元的份额并未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美元下降的份额主要由占比更少的多种货币分享。该现象表明(  )
A. 美元亟需国际金融的支持
B.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C. 各国优化了货币储备构成
D. 美元的优势地位丧失
【解析】 让多个国家的货币替代了美元下降的份额,这体现了各国优化了货币储备构成,故选C项;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是在20世纪70年代,排除B项;D项不符合史实。
C
8. (2025威海期末)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美元储备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比例在2000年左右达到最高,超过72%,此后不断下降。虽然在2013—2015年因欧债危机出现短暂回升,但此后再次回落。截至2022年底,已经降至不足60%。这一现象(  )
A. 表明美元已丧失世界货币地位 B. 反映了世界货币体系的完善
C. 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 体现了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
【解析】 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整体在下降,而美元和美国的实力相关,这意味着美国的实力在相对下降,这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故选C项;美元依然是世界主要货币,A项不符合史实;美元地位的下降并不能证明世界货币体系完善,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合作共赢并无关系,而且美元地位的下降反映的是世界主要货币的竞争关系,排除D项。
C
谢谢观赏子目二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知识奠基(快读教材子目二,完成表格)
金本位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 牙买加体系
性质 以 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固定汇率制被 取代
背景 资本主义 扩大,国际间货币结算频繁和复杂 二战削弱了欧洲国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20世纪70年代“滞胀”危机;多极化趋势发展
形成 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先后采用 1944年,召开 会议 ——
内容特点 各国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金币可以自由流通,不易贬值 确定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 挂钩 美元仍然占据最大权重,是主要货币;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等的影响在上升
影响 促进 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①积极:一定程度上促进国际贸易,稳定国际金融②消极:为美国推行 提供有利条件 ——
瓦解 受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影响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 ——
【概念】金本位制
以黄金作为国际本位货币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比例决定,汇率相对平稳,国际收支具有自动调节的机制。
【提醒】美元的国际地位
20世纪70年代初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并不能说明美元已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国际货币,只是反映了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动摇。
【辨析】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固定汇率制:指国家间货币采用固定兑换比率进行交换的制度。该制度可分为19世纪到二战前的国际金本位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两个阶段。
浮动汇率制:指对两国货币之间汇率的变动幅度不再加以限制,随市场供求变化而上下浮动,各国央行不再承担干预外汇市场的义务。浮动汇率制的正式采用和普遍实行,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元危机进一步激化后开始的,又称牙买加体系。
核心探究
1. 【探究】金本位制
英镑的国际之路始于19世纪初,其早期国际化是与国际贸易相关联的。19世纪初到19世纪70年代,英国凭借强大的优势地位,始终处于超额顺差状态。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度。由于当时英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强的国家,基于对英国经济的信任以及对英镑兑换黄金的信任,各国都愿意持有英镑并用英镑进行国际结算。英国政府还采取政策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开展贸易融资、贷款及投资等业务,英国的企业不断的投资国外的基础设施、国债,其通过资本输出的手段将英镑洒向了世界。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英镑成为国际货币的原因。
2. 【思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货币体系是如何重建的?
3. 【学思之窗】国际货币基金之目的为:
…………
(1)推进国际贸易之平衡发展借以提倡并维持高度之就业与实际收益,并发展全体会员国之生产富源作为经济政策之首要目标。
(2)提倡汇兑之稳定,在会员国间维持有秩序之汇兑方法,并避免竞争性之汇兑贬值。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1945 年12 月27 日)]
想一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世界经济有什么重要作用?
4. 【探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兴衰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实力地位进一步下降,美元购买力也日益下降。一些西方国家要求美元贬值并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国不予理睬,于是德、意、比、荷等国先后实行浮动汇率制。在此情况下,美国政府于1971年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瓦解。此后,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姜春明、佟家栋主编《世界经济概论》)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原因,并分析影响世界货币制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5. 【学习拓展】2015年12月,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简称“亚投行”。它的主要宗旨是:通过在基础设施及其他生产性领域的投资,促进亚洲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财富并改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其他多边和双边开发机构紧密合作,推进区域合作和伙伴关系,应对发展挑战。截至2023年10月,亚投行有109个成员,是世界第二大多边开发机构。亚投行的成立,促进了国际投资,推动了亚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
位于北京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阅读史料,谈谈亚投行的成立对世界经济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释】对近代以来西方国家争夺货币中心地位的认识
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企图与黄金挂钩,抢夺世界货币地位,主导世界经济秩序。从英镑到美元的变化,可以反映世界霸主地位的转移,世界经济中心也从西欧转至北美大陆。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各国往往实行关税战与恶性货币贬值,这不利于国际经济秩序与国际关系的稳定,甚至引发战争。
2. (2024全国新课标卷)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后,美国大量抛售英镑,导致英国外汇储备骤减。英国抱怨美国的行为是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宗旨和精神“不可饶恕的背叛”。最终,英国停止了对埃及的军事干涉行动。这反映出 (  )
A. 美元占据国际货币体系主导地位
B. 埃及民族解放运动获得广泛支持
C. 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D. 西方大国间盟友关系破裂
本 课 小 结
【课时作业】
1. 19世纪70年代,谁只要持有任何“文明”的货币——英镑、法郎、美元、马克等,就可以随时去兑换黄金;反过来,一个黄金持有者亦可以把它兑换成任何一种货币。这些通货就像许许多多不同的语言,都在表示着毫无区别的东西。以上材料(  )
A. 反映了美元是国家贸易结算的主要货币
B. 说明固定汇率被浮动汇率取代
C. 说明各国货币可以自由流通
D. 反映出金本位得到人们广泛接受
2. (2025肇庆期末)下图所示为1929—1933年美国黄金储备变化情况(单位:百万盎司)。据此表明(  )
A. 美苏之间的经济对抗激烈
B. 世界大战冲击美国经济安全
C. 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动摇
D. 国际金融秩序出现严重混乱
3. (2025佛山期末)有学者在谈论某一体系时指出,美国不可能同时实现以下两个条件:既向世界供应充足的美元,又使其黄金储备维持在满足黄金可以兑换承诺所要求的水平。该学者谈论的体系可能是(  )
A. 维也纳体系
B.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 雅尔塔体系
D. 布雷顿森林体系
4. (2025湛江期末)下表所示为二战后成立的世界性或地区性的银行组织。这反映出二战以来(  )
成立时间 1945年 1956年 1964年 1966年
银行组织 世界银行 国际金融公司 非洲开发银行 亚洲开发银行
A. 世界经济间的联系密切
B. 亚非国家引领世界经济发展
C. 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
D. 世界货币体系逐渐建立起来
5. (2025扬州期末)二战后期,美国、苏联、英国、中国等国召开了布雷顿森林会议,但直到冷战结束前,苏联是与会国家中唯一个没有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国家,它也没有在关贸总协定上签字。苏联这些做法直接导致(  )
A. 世界货币体系难以形成
B. 经济全球化进程逆转
C. 苏联错过改革有利时机
D.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6. (2025武汉期中)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未与他国商量便径自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固定汇率制走向崩溃。但浮动汇率没有带来经济萧条或政治混乱,布雷顿森林体系其他机制得以延续。这表明(  )
A. 国际贸易的不稳定性
B. 浮动汇率有利于促进资源配置优化
C. 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得到改变
D. 美国在全球化中居主导地位
7. (2025大湾区期末)1999年到2021年,全球以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的份额从72%下降至59%,但同一时期美元、欧元的份额并未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美元下降的份额主要由占比更少的多种货币分享。该现象表明(  )
A. 美元亟需国际金融的支持
B.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C. 各国优化了货币储备构成
D. 美元的优势地位丧失
8. (2025威海期末)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美元储备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比例在2000年左右达到最高,超过72%,此后不断下降。虽然在2013—2015年因欧债危机出现短暂回升,但此后再次回落。截至2022年底,已经降至不足60%。这一现象 (  )
A. 表明美元已丧失世界货币地位
B. 反映了世界货币体系的完善
C. 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 体现了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