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课 程 目 标知道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由来;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其实行情况。子目一 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知识奠基(快读教材子目一,完成表格)时代 机构 关注古希腊 村社自治 村社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中古时期 庄园自治 组织生产、征收地租、裁决纠纷城市自治 行会或商会,规范经营活动,把持城市政权,行使城市治理职责教会治理 基督教会在西欧基层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近代 历史背景 继承自治传统,近代西欧民族国家产生,社会经济发展英国自治市制度 政府和议会由选举产生,自主开支征税所得美国自治乡镇 承担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法国自治市镇 市长和市议会由普选产生现代 社区自治 实行居民自我管理,提供诸多服务,参与地方政府决策趋势 多方合作 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合作,社区承担更多政府功能,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服务【概念】地方自治指在一定的领土范围之内,全体居民组成法人(自治)团体,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并在国家监督之下,按照自己的意志组织地方自治机关,利用本地区的财力,处理本区域内公共事务的一种地方政治制度。【概念】西欧行会西欧行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支配着城市的经济生活,有权讨论并决定重大问题。有些城市行会组织发展为城市联盟,以团体的名义向国王请求给予垄断贸易的特权。【归纳】近代西方基层治理制度发展的原因①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产生。②各国地方自治传统的影响。③资本主义民主政治运动的推动或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④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加。⑤民主自由思想的不断传播。⑥制度保障,政策法规的引领等。【补充】西方社区管理的特点①主体多样,政府与社区、企业、社会组织密切合作。②法律法规健全,社区管理依照制度运行。③服务理念突出,社区设计和建设强调人性化。④资金渠道广,政府购买和公益捐赠为主渠道。⑤专业要求较高,工作人员具备较高专业素质。核心探究1. 【史料阅读】凡父母双方均为公民者有公民权,公民在十八岁时在他们村社的名簿中登记。当他们登记之时,村社成员对他们宣誓投票,作出决定……如果投票结果认为他没有自由民身份,他得向陪审法庭申诉……(亚里士多德著,日知等译《雅典政制》)古代雅典人要想获得公民权,需满足什么条件?经过什么程序?答案:条件:父母双方均为公民。程序:年满十八岁时,在村社登记,再宣誓投票,最终作出决定。2. 【探究】中古西方的基层自治英国素有“地方自治之家”的称号。中世纪的英国,王权在地方上既无完善的官僚体系,也不具备强大的军事力量,它是通过逐渐形成的普通法,接受地方上各种事务的诉讼,来实现对地方事务的管理的。英国的法律传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在本质特征上体现着权利的概念。对地方社会来讲,这种法律传统表现为地方权利,即在地方社会中呈现出的自治特色。14世纪以来,英国兴起了乡绅阶层,他们精通法律,有雄厚的经济实力。逐渐地,乡绅掌握了地方社会的政权。(陈日华《英国法律传统与中世纪地方自治》)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世纪英国地方自治制度形成的原因。答案:地方官僚体系存在缺陷;不具有中央集权性质;法律传统的影响;乡绅阶层的兴起;工商业的发展。3. 【探究】近代西方的基层自治依据宪法,美国政府体系由联邦、州和地方(包括县、市、镇、学区和特区)三级政府组成。在大多数乡镇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要求当地政府提供的各种服务越来越多。而这些是州或县没有办法完全提供的,因此就只有把这些权力下放给镇,镇在发展的过程中就逐渐拥有更多更大的权力。县作为区域内范围较大的地方政府单位。对县域内其他政府单位有协调作用,但乡镇在职权范围内不受县的直接干预。(王玉龙《美国乡镇建制及运作探微》)根据史料,归纳美国地方治理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该特点形成的原因。答案:特点:分级管理;地方自主权越来越大。原因:美国联邦宪法的影响;三权分立的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地方自主性增强。4. 【探究】西方社会的社区治理18世纪末、19世纪中叶德国部分城市实施的济贫改革,其要点就是“将城市划分为若干社区,结合社区中教育、卫生、福利及宗教组织”的力量;19世纪末,英国和美国发起社区睦邻组织运动,旨在通过社会组织的参与,整合社区内外资源,激发居民自主自立精神,协助社区内的弱势群体。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联合国借由“社区发展计划”来推动社区发展,借以推动基层社会改造。(吴晓林、郝丽娜《“社区复兴运动”以来国外社区治理研究的理论考察》)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西方社会“社区治理”的特点。答案:从社会救济入手,将社会福利与社区治理相结合;自上而下推行;带动居民参与基层治理;建设政府与社区的合作伙伴关系。5. 【学思之窗】地方政府的任务在于明确要求和设定优先项目、制定服务标准和运用最佳方式来达到这些标准,并将提供服务和战略责任加以区分。地方政府不再采用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传统模式。[英国《竞争求质量》白皮书(1991年)]你怎么看待这种基层治理方式?答案:政府制定制度或规则,其他群体一起治理。地方基层治理引入市场化手段,可以提高基层治理的社会化程度和效率,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管理和监督作用,发挥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1. (2023河北高考)中世纪中期,随着受教育群体扩大、王室司法行政书面化,英国庄园管理从依赖口头记忆转向书面文件,产生了地籍册、账簿、法庭案卷等文件。这表明,当时英国( )A. 王权得以持续强化B. 基层治理趋于规范C. 农奴的依附性减弱D. 世俗学校广泛设立【答案】 B【解析】 庄园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层组织,材料体现了文化教育发展和国家统治的规范带动了基层管理的调整,故B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关注点是庄园基层管理;C项“农奴”材料没有体现;D项“广泛设立”不符合史实。【课时作业】1. 中世纪早期的西欧,贵族都有庄园法庭的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在一定的范围内,对那里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而国王只是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西欧庄园( )A. 带有基层自治色彩 B. 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C. 具有完全独立特点 D. 有利于形成强大王权【答案】 A【解析】 据题意可知,中世纪西欧的庄园都有自己的法庭,能够行使司法权,而且庄园还可以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等,国王对庄园的影响力较弱,这体现了西欧庄园的自治色彩,A项正确。2. (2025潍坊期中)中世纪西欧,城市是封建体系包围下的一个自由、自治的世界。城市反对封建割据,支持王权;同时市民阶级通过行会参与城市事务,遵守城市法律,组织市政议事会进行管理。据此可知,中世纪自治城市( )A. 促进了国家集权与稳定B. 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特权C. 提高了地方治理的效率D. 促使阶级结构发生变化【答案】 A【解析】 据材料“城市反对封建割据,支持王权”可知,中世纪自治城市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稳定,故选A项;虽然中世纪西欧天主教会的特权确实很大,但材料主要讲述的是城市与王权之间的关系,没有涉及与教会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地方治理效率问题,排除C项;城市里的市民阶级是新现象,但题目里主要说的是城市对国家集权与稳定的影响,而不是阶级结构的变化,排除D项。3. (2025郑州期末)13世纪中期,在收成不好的时候,英国一些主教会赠给穷人每天1/4便士和所需要的鞋子。在伦敦,教士会为短期失业者和即将成年的孤儿提供职业培训服务。这表明,这一时期的教会( )A. 权威高于世俗王权 B. 核心任务是社会救济C. 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D. 顺应工商业发展需要【答案】 C【解析】 材料提及教会会对处于困境中的穷人进行物资救助,会帮助“短期失业者和即将成年的孤儿”以更好地就业,可知教会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故选C项;材料仅提及教会的救助措施,排除A项;社会救济只是教会的任务之一,其核心任务是宗教伦理的教化,排除B项;D项与材料提及教会救助困难群体相悖。4. (2025深圳期末)17世纪30年代生活在伦敦的同郡商人,会在宴会中商讨如何为本郡行善事。到17世纪50年代,这一习俗蔚然成风,如沃维克等郡的商人和乡绅纷纷举行年会、晚宴等活动,以特殊着装、分享本地菜肴等形式表达对本郡的热爱和认同。据此判断,此时期英国( )A. 乡绅群体形成家乡认同意识B. 资产阶级与新贵族悄然联合C. 地区议会选举争夺非常激烈D. 国王与贵族势力已结成同盟【答案】 A【解析】 材料显示,英国同郡商人表现出对本郡的热爱和认同,表明英国乡绅群体具有家乡认同意识,故选A项;材料未提及国王、资产阶级、贵族和新贵族,B、D两项不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同郡商人在伦敦的情况,未提及议会选举,C项排除。5. (2024朝阳期末)1835年,英国颁布法律规定,自治市的议会由选举产生,市议员由选民选出,任期三年;议会管理本市的经济和社会事务,有权订立地方法律、征收地方税,负责社会改造工程;市政府必须定期公布城市财政账目和年度预算,市政收入必须用于当地市民。英国的这一法律规定( )A. 完善了政府权力运行的机制B. 消弭了土地贵族的政治影响力C. 为加强基层治理创造了条件D. 基本实现了成年男性的普选权【答案】 C【解析】 据材料可知,英国通过法律对自治市的议会进行更加细化规定,有利于加强对基层治理,C项正确;材料仅涉及自治市的议会状况,无法得出对整个政府权力运行的影响,排除A项;“消弭了土地贵族的政治影响力”,表述过于夸大,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成年男性的普选权信息,排除D项。6. (2025南京期末)村社是俄罗斯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农民对村社怀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不习惯于独立生产和经营。集体农庄制度有国家在物力和财力上的大力支持,实行集体劳动、平均分配,似乎是农民所熟悉、易接受的,村社所培育、体现的集体主义精神为社会主义集体农庄制度奠定了基础。由此可以推断(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证了战争胜利B. 新经济政策初期在农村推行有一定阻力C. 农业集体化利于国民经济均衡发展D. 苏联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都在不断增加【答案】 B【解析】 材料显示,农民的集体观念深植于长期的村社生活。新经济政策提倡恢复和发展商品经济,允许自由贸易,这促进了农民独立生产和经营。因此,新经济政策在农村推行初期,遭遇了农民传统观念的阻力,他们更愿意维持原有的村社和集体农庄制度,故选B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虽为战争胜利提供了物质基础,但题干未提及与战争胜利的直接关联,排除A项;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题干未提及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的具体变化,且D项与题干讨论无直接联系,排除。7. (2025湛江期末)1955年,联合国颁布文件,倡导社区居民和社区组织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社区发展的目的是动员和教育社区内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和国家建设,充分发挥创造性,与政府一起大力改变贫穷落后状况,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这一倡导( )A. 促成了社区多元治理的新模式B. 提升了社区基层治理的效率C. 有利于调动居民参与社会管理D. 得到了世界各国的一致认可【答案】 C【解析】 据题干和所学可知,这些倡导多样化合作管理,有利于调动居民参与社会管理,故选C项;A项“促成”说法不妥;题干所述仅是联合国的倡导,并没有述及其结果,排除B项;题干没有述及各国对该倡导的态度,排除D项。8. (2025潍坊期末)下表所示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社区治理主体的变化情况。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代表 主要内容1970—1979年 住房协会 政府成立住房协会,在更新方式、资金支持等方面全权负责社区更新1980—2007年 城市发展公司 社区更新全权交由城市发展公司,由市场主导,社区、公众等多元主体有限参与A. 国际协调机制的建立B. 基层治理方式的变化C. 议会政党竞争的压力D. 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答案】 D【解析】 20世纪80年代以后,政府推行新自由主义政策,减少政府干预,强调市场作用,导致社区治理主体变化,故选D项;其余三项关注的主体与材料不统一,排除。(共24张PPT)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课 程 目 标知道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由来;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其实行情况。子目一 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时代 机构 关注古希腊 村社自治 村社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中古 时期 ______自治 组织生产、征收地租、裁决纠纷城市自治 行会或商会,规范经营活动,把持城市政权,行使城市治理职责教会治理 基督教会在西欧基层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近代 历史背景 继承自治传统,近代西欧__________产生,社会经济发展英国_________制度 政府和议会由选举产生,自主开支征税所得美国自治乡镇 承担除司法之外的所有__________功能法国自治市镇 市长和市议会由普选产生庄园民族国家自治市公共服务时代 机构 关注现代 ______自治 实行居民自我管理,提供诸多服务,参与地方政府决策趋势 多方合作 强调政府、社区和_____________的合作,社区承担更多政府功能,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服务社区非政府组织【概念】地方自治指在一定的领土范围之内,全体居民组成法人(自治)团体,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并在国家监督之下,按照自己的意志组织地方自治机关,利用本地区的财力,处理本区域内公共事务的一种地方政治制度。【概念】西欧行会西欧行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支配着城市的经济生活,有权讨论并决定重大问题。有些城市行会组织发展为城市联盟,以团体的名义向国王请求给予垄断贸易的特权。【归纳】近代西方基层治理制度发展的原因①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产生。②各国地方自治传统的影响。③资本主义民主政治运动的推动或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④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加。⑤民主自由思想的不断传播。⑥制度保障,政策法规的引领等。【补充】西方社区管理的特点①主体多样,政府与社区、企业、社会组织密切合作。②法律法规健全,社区管理依照制度运行。③服务理念突出,社区设计和建设强调人性化。④资金渠道广,政府购买和公益捐赠为主渠道。⑤专业要求较高,工作人员具备较高专业素质。1. 【史料阅读】凡父母双方均为公民者有公民权,公民在十八岁时在他们村社的名簿中登记。当他们登记之时,村社成员对他们宣誓投票,作出决定……如果投票结果认为他没有自由民身份,他得向陪审法庭申诉……(亚里士多德著,日知等译《雅典政制》)古代雅典人要想获得公民权,需满足什么条件?经过什么程序?答案:条件:父母双方均为公民。程序:年满十八岁时,在村社登记,再宣誓投票,最终作出决定。2. 【探究】中古西方的基层自治英国素有“地方自治之家”的称号。中世纪的英国,王权在地方上既无完善的官僚体系,也不具备强大的军事力量,它是通过逐渐形成的普通法,接受地方上各种事务的诉讼,来实现对地方事务的管理的。英国的法律传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在本质特征上体现着权利的概念。对地方社会来讲,这种法律传统表现为地方权利,即在地方社会中呈现出的自治特色。14世纪以来,英国兴起了乡绅阶层,他们精通法律,有雄厚的经济实力。逐渐地,乡绅掌握了地方社会的政权。(陈日华《英国法律传统与中世纪地方自治》)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世纪英国地方自治制度形成的原因。答案:地方官僚体系存在缺陷;不具有中央集权性质;法律传统的影响;乡绅阶层的兴起;工商业的发展。3. 【探究】近代西方的基层自治依据宪法,美国政府体系由联邦、州和地方(包括县、市、镇、学区和特区)三级政府组成。在大多数乡镇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要求当地政府提供的各种服务越来越多。而这些是州或县没有办法完全提供的,因此就只有把这些权力下放给镇,镇在发展的过程中就逐渐拥有更多更大的权力。县作为区域内范围较大的地方政府单位。对县域内其他政府单位有协调作用,但乡镇在职权范围内不受县的直接干预。(王玉龙《美国乡镇建制及运作探微》)根据史料,归纳美国地方治理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该特点形成的原因。答案:特点:分级管理;地方自主权越来越大。原因:美国联邦宪法的影响;三权分立的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地方自主性增强。4. 【探究】西方社会的社区治理18世纪末、19世纪中叶德国部分城市实施的济贫改革,其要点就是“将城市划分为若干社区,结合社区中教育、卫生、福利及宗教组织”的力量;19世纪末,英国和美国发起社区睦邻组织运动,旨在通过社会组织的参与,整合社区内外资源,激发居民自主自立精神,协助社区内的弱势群体。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联合国借由“社区发展计划”来推动社区发展,借以推动基层社会改造。(吴晓林、郝丽娜《“社区复兴运动”以来国外社区治理研究的理论考察》)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西方社会“社区治理”的特点。答案:从社会救济入手,将社会福利与社区治理相结合;自上而下推行;带动居民参与基层治理;建设政府与社区的合作伙伴关系。5. 【学思之窗】地方政府的任务在于明确要求和设定优先项目、制定服务标准和运用最佳方式来达到这些标准,并将提供服务和战略责任加以区分。地方政府不再采用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传统模式。[英国《竞争求质量》白皮书(1991年)]你怎么看待这种基层治理方式?答案:政府制定制度或规则,其他群体一起治理。地方基层治理引入市场化手段,可以提高基层治理的社会化程度和效率,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管理和监督作用,发挥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1. (2023河北高考)中世纪中期,随着受教育群体扩大、王室司法行政书面化,英国庄园管理从依赖口头记忆转向书面文件,产生了地籍册、账簿、法庭案卷等文件。这表明,当时英国( )A. 王权得以持续强化B. 基层治理趋于规范C. 农奴的依附性减弱D. 世俗学校广泛设立【解析】 庄园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层组织,材料体现了文化教育发展和国家统治的规范带动了基层管理的调整,故B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关注点是庄园基层管理;C项“农奴”材料没有体现;D项“广泛设立”不符合史实。B1. 中世纪早期的西欧,贵族都有庄园法庭的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在一定的范围内,对那里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而国王只是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西欧庄园( )A. 带有基层自治色彩 B. 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C. 具有完全独立特点 D. 有利于形成强大王权【解析】 据题意可知,中世纪西欧的庄园都有自己的法庭,能够行使司法权,而且庄园还可以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等,国王对庄园的影响力较弱,这体现了西欧庄园的自治色彩,A项正确。A2. (2025潍坊期中)中世纪西欧,城市是封建体系包围下的一个自由、自治的世界。城市反对封建割据,支持王权;同时市民阶级通过行会参与城市事务,遵守城市法律,组织市政议事会进行管理。据此可知,中世纪自治城市( )A. 促进了国家集权与稳定 B. 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特权C. 提高了地方治理的效率 D. 促使阶级结构发生变化【解析】 据材料“城市反对封建割据,支持王权”可知,中世纪自治城市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稳定,故选A项;虽然中世纪西欧天主教会的特权确实很大,但材料主要讲述的是城市与王权之间的关系,没有涉及与教会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地方治理效率问题,排除C项;城市里的市民阶级是新现象,但题目里主要说的是城市对国家集权与稳定的影响,而不是阶级结构的变化,排除D项。A3. (2025郑州期末)13世纪中期,在收成不好的时候,英国一些主教会赠给穷人每天1/4便士和所需要的鞋子。在伦敦,教士会为短期失业者和即将成年的孤儿提供职业培训服务。这表明,这一时期的教会( )A. 权威高于世俗王权 B. 核心任务是社会救济C. 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D. 顺应工商业发展需要【解析】 材料提及教会会对处于困境中的穷人进行物资救助,会帮助“短期失业者和即将成年的孤儿”以更好地就业,可知教会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故选C项;材料仅提及教会的救助措施,排除A项;社会救济只是教会的任务之一,其核心任务是宗教伦理的教化,排除B项;D项与材料提及教会救助困难群体相悖。C4. (2025深圳期末)17世纪30年代生活在伦敦的同郡商人,会在宴会中商讨如何为本郡行善事。到17世纪50年代,这一习俗蔚然成风,如沃维克等郡的商人和乡绅纷纷举行年会、晚宴等活动,以特殊着装、分享本地菜肴等形式表达对本郡的热爱和认同。据此判断,此时期英国( )A. 乡绅群体形成家乡认同意识 B. 资产阶级与新贵族悄然联合C. 地区议会选举争夺非常激烈 D. 国王与贵族势力已结成同盟【解析】 材料显示,英国同郡商人表现出对本郡的热爱和认同,表明英国乡绅群体具有家乡认同意识,故选A项;材料未提及国王、资产阶级、贵族和新贵族,B、D两项不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同郡商人在伦敦的情况,未提及议会选举,C项排除。A5. (2024朝阳期末)1835年,英国颁布法律规定,自治市的议会由选举产生,市议员由选民选出,任期三年;议会管理本市的经济和社会事务,有权订立地方法律、征收地方税,负责社会改造工程;市政府必须定期公布城市财政账目和年度预算,市政收入必须用于当地市民。英国的这一法律规定( )A. 完善了政府权力运行的机制 B. 消弭了土地贵族的政治影响力C. 为加强基层治理创造了条件 D. 基本实现了成年男性的普选权【解析】 据材料可知,英国通过法律对自治市的议会进行更加细化规定,有利于加强对基层治理,C项正确;材料仅涉及自治市的议会状况,无法得出对整个政府权力运行的影响,排除A项;“消弭了土地贵族的政治影响力”,表述过于夸大,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成年男性的普选权信息,排除D项。C6. (2025南京期末)村社是俄罗斯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农民对村社怀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不习惯于独立生产和经营。集体农庄制度有国家在物力和财力上的大力支持,实行集体劳动、平均分配,似乎是农民所熟悉、易接受的,村社所培育、体现的集体主义精神为社会主义集体农庄制度奠定了基础。由此可以推断(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证了战争胜利B. 新经济政策初期在农村推行有一定阻力C. 农业集体化利于国民经济均衡发展D. 苏联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都在不断增加B【解析】 材料显示,农民的集体观念深植于长期的村社生活。新经济政策提倡恢复和发展商品经济,允许自由贸易,这促进了农民独立生产和经营。因此,新经济政策在农村推行初期,遭遇了农民传统观念的阻力,他们更愿意维持原有的村社和集体农庄制度,故选B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虽为战争胜利提供了物质基础,但题干未提及与战争胜利的直接关联,排除A项;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题干未提及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的具体变化,且D项与题干讨论无直接联系,排除。7. (2025湛江期末)1955年,联合国颁布文件,倡导社区居民和社区组织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社区发展的目的是动员和教育社区内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和国家建设,充分发挥创造性,与政府一起大力改变贫穷落后状况,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这一倡导( )A. 促成了社区多元治理的新模式 B. 提升了社区基层治理的效率C. 有利于调动居民参与社会管理 D. 得到了世界各国的一致认可【解析】 据题干和所学可知,这些倡导多样化合作管理,有利于调动居民参与社会管理,故选C项;A项“促成”说法不妥;题干所述仅是联合国的倡导,并没有述及其结果,排除B项;题干没有述及各国对该倡导的态度,排除D项。C8. (2025潍坊期末)下表所示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社区治理主体的变化情况。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国际协调机制的建立 B. 基层治理方式的变化C. 议会政党竞争的压力 D. 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D时间 代表 主要内容1970—1979年 住房协会 政府成立住房协会,在更新方式、资金支持等方面全权负责社区更新1980—2007年 城市发展公司 社区更新全权交由城市发展公司,由市场主导,社区、公众等多元主体有限参与【解析】 20世纪80年代以后,政府推行新自由主义政策,减少政府干预,强调市场作用,导致社区治理主体变化,故选D项;其余三项关注的主体与材料不统一,排除。谢谢观赏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课 程 目 标知道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由来;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其实行情况。子目一 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知识奠基(快读教材子目一,完成表格)时代 机构 关注古希腊 村社自治 村社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中古时期 自治 组织生产、征收地租、裁决纠纷城市自治 行会或商会,规范经营活动,把持城市政权,行使城市治理职责教会治理 基督教会在西欧基层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近代 历史背景 继承自治传统,近代西欧 产生,社会经济发展英国 制度 政府和议会由选举产生,自主开支征税所得美国自治乡镇 承担除司法之外的所有 功能法国自治市镇 市长和市议会由普选产生现代 自治 实行居民自我管理,提供诸多服务,参与地方政府决策趋势 多方合作 强调政府、社区和 的合作,社区承担更多政府功能,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服务【概念】地方自治指在一定的领土范围之内,全体居民组成法人(自治)团体,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并在国家监督之下,按照自己的意志组织地方自治机关,利用本地区的财力,处理本区域内公共事务的一种地方政治制度。【概念】西欧行会西欧行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支配着城市的经济生活,有权讨论并决定重大问题。有些城市行会组织发展为城市联盟,以团体的名义向国王请求给予垄断贸易的特权。【归纳】近代西方基层治理制度发展的原因①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产生。②各国地方自治传统的影响。③资本主义民主政治运动的推动或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④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加。⑤民主自由思想的不断传播。⑥制度保障,政策法规的引领等。【补充】西方社区管理的特点①主体多样,政府与社区、企业、社会组织密切合作。②法律法规健全,社区管理依照制度运行。③服务理念突出,社区设计和建设强调人性化。④资金渠道广,政府购买和公益捐赠为主渠道。⑤专业要求较高,工作人员具备较高专业素质。核心探究1. 【史料阅读】凡父母双方均为公民者有公民权,公民在十八岁时在他们村社的名簿中登记。当他们登记之时,村社成员对他们宣誓投票,作出决定……如果投票结果认为他没有自由民身份,他得向陪审法庭申诉……(亚里士多德著,日知等译《雅典政制》)古代雅典人要想获得公民权,需满足什么条件?经过什么程序?2. 【探究】中古西方的基层自治英国素有“地方自治之家”的称号。中世纪的英国,王权在地方上既无完善的官僚体系,也不具备强大的军事力量,它是通过逐渐形成的普通法,接受地方上各种事务的诉讼,来实现对地方事务的管理的。英国的法律传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在本质特征上体现着权利的概念。对地方社会来讲,这种法律传统表现为地方权利,即在地方社会中呈现出的自治特色。14世纪以来,英国兴起了乡绅阶层,他们精通法律,有雄厚的经济实力。逐渐地,乡绅掌握了地方社会的政权。(陈日华《英国法律传统与中世纪地方自治》)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世纪英国地方自治制度形成的原因。3. 【探究】近代西方的基层自治依据宪法,美国政府体系由联邦、州和地方(包括县、市、镇、学区和特区)三级政府组成。在大多数乡镇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要求当地政府提供的各种服务越来越多。而这些是州或县没有办法完全提供的,因此就只有把这些权力下放给镇,镇在发展的过程中就逐渐拥有更多更大的权力。县作为区域内范围较大的地方政府单位。对县域内其他政府单位有协调作用,但乡镇在职权范围内不受县的直接干预。(王玉龙《美国乡镇建制及运作探微》)根据史料,归纳美国地方治理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该特点形成的原因。4. 【探究】西方社会的社区治理18世纪末、19世纪中叶德国部分城市实施的济贫改革,其要点就是“将城市划分为若干社区,结合社区中教育、卫生、福利及宗教组织”的力量;19世纪末,英国和美国发起社区睦邻组织运动,旨在通过社会组织的参与,整合社区内外资源,激发居民自主自立精神,协助社区内的弱势群体。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联合国借由“社区发展计划”来推动社区发展,借以推动基层社会改造。(吴晓林、郝丽娜《“社区复兴运动”以来国外社区治理研究的理论考察》)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西方社会“社区治理”的特点。5. 【学思之窗】地方政府的任务在于明确要求和设定优先项目、制定服务标准和运用最佳方式来达到这些标准,并将提供服务和战略责任加以区分。地方政府不再采用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传统模式。[英国《竞争求质量》白皮书(1991年)]你怎么看待这种基层治理方式?1. (2023河北高考)中世纪中期,随着受教育群体扩大、王室司法行政书面化,英国庄园管理从依赖口头记忆转向书面文件,产生了地籍册、账簿、法庭案卷等文件。这表明,当时英国( )A. 王权得以持续强化B. 基层治理趋于规范C. 农奴的依附性减弱D. 世俗学校广泛设立【课时作业】1. 中世纪早期的西欧,贵族都有庄园法庭的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在一定的范围内,对那里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而国王只是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西欧庄园( )A. 带有基层自治色彩 B. 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C. 具有完全独立特点 D. 有利于形成强大王权2. (2025潍坊期中)中世纪西欧,城市是封建体系包围下的一个自由、自治的世界。城市反对封建割据,支持王权;同时市民阶级通过行会参与城市事务,遵守城市法律,组织市政议事会进行管理。据此可知,中世纪自治城市( )A. 促进了国家集权与稳定B. 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特权C. 提高了地方治理的效率D. 促使阶级结构发生变化3. (2025郑州期末)13世纪中期,在收成不好的时候,英国一些主教会赠给穷人每天1/4便士和所需要的鞋子。在伦敦,教士会为短期失业者和即将成年的孤儿提供职业培训服务。这表明,这一时期的教会( )A. 权威高于世俗王权 B. 核心任务是社会救济C. 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D. 顺应工商业发展需要4. (2025深圳期末)17世纪30年代生活在伦敦的同郡商人,会在宴会中商讨如何为本郡行善事。到17世纪50年代,这一习俗蔚然成风,如沃维克等郡的商人和乡绅纷纷举行年会、晚宴等活动,以特殊着装、分享本地菜肴等形式表达对本郡的热爱和认同。据此判断,此时期英国( )A. 乡绅群体形成家乡认同意识B. 资产阶级与新贵族悄然联合C. 地区议会选举争夺非常激烈D. 国王与贵族势力已结成同盟5. (2024朝阳期末)1835年,英国颁布法律规定,自治市的议会由选举产生,市议员由选民选出,任期三年;议会管理本市的经济和社会事务,有权订立地方法律、征收地方税,负责社会改造工程;市政府必须定期公布城市财政账目和年度预算,市政收入必须用于当地市民。英国的这一法律规定( )A. 完善了政府权力运行的机制B. 消弭了土地贵族的政治影响力C. 为加强基层治理创造了条件D. 基本实现了成年男性的普选权6. (2025南京期末)村社是俄罗斯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农民对村社怀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不习惯于独立生产和经营。集体农庄制度有国家在物力和财力上的大力支持,实行集体劳动、平均分配,似乎是农民所熟悉、易接受的,村社所培育、体现的集体主义精神为社会主义集体农庄制度奠定了基础。由此可以推断(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证了战争胜利B. 新经济政策初期在农村推行有一定阻力C. 农业集体化利于国民经济均衡发展D. 苏联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都在不断增加7. (2025湛江期末)1955年,联合国颁布文件,倡导社区居民和社区组织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社区发展的目的是动员和教育社区内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和国家建设,充分发挥创造性,与政府一起大力改变贫穷落后状况,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这一倡导( )A. 促成了社区多元治理的新模式B. 提升了社区基层治理的效率C. 有利于调动居民参与社会管理D. 得到了世界各国的一致认可8. (2025潍坊期末)下表所示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社区治理主体的变化情况。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代表 主要内容1970—1979年 住房协会 政府成立住房协会,在更新方式、资金支持等方面全权负责社区更新1980—2007年 城市发展公司 社区更新全权交由城市发展公司,由市场主导,社区、公众等多元主体有限参与A. 国际协调机制的建立B. 基层治理方式的变化C. 议会政党竞争的压力D. 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8课 子目1 教用word.doc 第18课 子目1 学用word.doc 第18课 子目1 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