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2023级高三上学期第二学月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把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传统文化本是在历史上形成并在日常生活中活态传承的文化式样,但长期以来,因受制于“文化遗产”观念,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多停留在“守旧”的层面。而当前的互联网和各式数字创意技术正使得社会生活诸方面显示出不一样的“生动的传统本色”。这种作用一方面表现为传统文化的审美化的创新性发展——以其“仪式感”“距离感”和进而带来的“崇高感”,有创意地设计出一种“新中式生活美学”风格;另一方面表现为传统文化所包含的思维、理念、形象、色彩、内涵等的创造性转化——以时代风格推动传统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以一种对“灵韵”的消解和戏剧化表达去满足大众的心理、情感需求。同时,人们在物质需求得到较充分的满足之后,对超越实际功能的价值就会更为注重,由此,审美的日常生活化转变为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审美主体和客体的实践边界也就不断被突破。互联网催生的数字创意体验已日渐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统文化与数字创意的融合也构建了新的审美场域和休闲生活空间。例如“云游长城”小程序项目,利用“云游戏”技术和超拟真数字模型,对长城文化遗产做了数字化还原和游艺式呈现,对长城及其周边自然环境的影像进行了“镜像”美化,使用户通过手机就能获得实时的交互式体验,感受不同时间“爬长城”带来的身心愉悦,仿佛消解了自己与万里长城的距离感。
传统文化与数字创意的融合可以带来超越日常生活经验但又依托于日常生活的审美愉悦,这既离不开受众关于文化传统的经验积累和传统文化的时空间隔特性(它使美感得以被体会),也顺应着网络数字技术所具有的贴近生活与满足感性需求的能力,审美借此方才升华,“新感性”也油然而生。在此,美感具有“两重性”,既有感性的、直观的、非功利性的方面,也有超感性的、理性的、功利性的方面——这也是自然的人化之结果。例如,对以文物“秦陵彩绘铜车马二号车”为基础,经过二次创作开发形成的数字艺术藏品,受众既可以将其作为“电子屏幕壁纸”随意观赏其视觉特效,亦可以将其作为交易或交流的媒介去体验“拥有”的价值感。
(摘自张奎《传统文化与数字创意融合的审美文化生成探究》)
材料二:
正如《周易》所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革创新的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之一。随着数字媒体和移动互联技术的普及,以网络文化为代表的新型文化形态迅速崛起,以鲜明的数字化、虚拟性、开放平等性、方便快捷和多元性等特征渗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其呈现的新价值取向、新风尚,吸引了人们大量的关注,同时也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
以中国戏曲为例,让数字技术深度介入戏剧舞台空间的建构,数字灯光、数字影像、数字投映、数字音响投入使用,与演员一道共同完成一部戏剧,为传统戏剧注入了创新活力。古典舞剧《水月洛神》演出中,流水的动态影像投影到纱幕上,在灯光的配合下,与舞台上穿梭在纱幕中的人物表演形成叠透关系,营造了梦幻的戏剧意蕴。实景版《寻梦牡丹亭》大量结合全息数字影像技术、巨型圆环装置投影等声光电技术,也配合了戏剧的叙事和演员表演空间的拓展。除此之外,可通过智能空间实现虚实并行的数字剧场表演和“在场性”远程观演,并将人工智能引入舞台表演领域,让“数字人”走上舞台扮演角色。数字戏剧演出中,不同剧场的舞台空间实现有机整合,形成不同演员在不同舞台联袂演出的新模式。虚拟场景和真实舞美有机融合,数字虚拟演员可以与真人演员同台交互演出。观众可以远程观演,并与演员远程互动,实现“在场性”观演方式的创新。同时,借助互联网,以直播的形式连接舞台和屏幕前的观众,实现了相关剧目的“线下线上”融合、演出演播并举的“双演融合”新模式。比如,京剧《龙凤呈祥》有三大升级亮点:一是持续创新戏曲演艺“5G+4K”线上演播模式,融入云包厢、云呐喊、云打赏等多种实时交互模式,为国家京剧院带来首个数智人学生尤子希;二是打造京剧场景化社交消费新模式,推出首届“云上戏迷节”;三是开拓京剧文化海内外“融媒传播”新格局,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
(摘自何震《数字技术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互联网与各式数字创意技术的融入,使受制于文化遗产观念而多停留在守旧层面的传统文化显现出生动的传统本色。
B.互联网和数字创意技术使得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重新焕发生机,形成了新中式生活美学风格,并逐渐走进大众生活。
C.人们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更为注重超越实际功能的价值,审美的日常生活化转变为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D.传统文化与数字创意的融合带来的美感是复杂的,既有感性、直观、非功利性的特征,又有超感性、理性、功利性的特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传统文化具有时间间隔特性,所以数字技术又能满足人们的感性需求,二者融合能给人带来审美愉悦。
B.数字媒体和移动技术的普及,不仅让新型文化形态快速崛起,还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C.《寻梦牡丹亭》大量运用数字技术,让表演虚实并行,拓展了戏剧的叙事和演员表演的空间。
D.《龙凤呈祥》依托互联网,线下线上融合、演出演播并举,开拓了京剧文化海内外融媒传播新格局。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咖啡馆的餐单上印有萨特的语录“自由之神经由花神之路”。
B.西安大唐宇宙城推出“长安三万里”沉浸式数字体验活动。
C.“QQ音乐”与故宫博物院联合举办“古画会唱歌”音乐创新节目。
D.创意音舞诗画节目《忆江南》将演员置身于虚拟的《富春山居图》的山水空间。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述了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的融合,两则材料内容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4分)
5.“后面大船来得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现学校的新春晚会准备将《荷花淀》中以上场景搬上舞台,请结合材料二具体说明如何运用数字技术呈现良好的舞台效果。(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茧①(节选)
费孝通

①1936年的初夏,在一座介于苏州和杭州之间的小镇上,一间丝厂开张了。大运河从这座新建工厂前面流过,河上航船满载茧袋。工人们在码头卸下茧袋,将其存放在仓库里。茧袋不断流进工厂,好似自己在运动。
②突然,茧袋平顺的流动中断了。张婶的闯入,扰乱了茧袋的运输秩序。张婶不知所措,她没意识到自己已经扰乱工厂的运转。她忘了自己此时并不在村里,平常在自己的村子里,和劳作中的邻里打招呼是常事。她眼睁睁地看着面前的茧袋越堆越高,没有反应过来,也没有躲开。转过头去,这才看到有名年轻男子正盯着她,张婶越加困窘。她知道可能是出了什么事,而年轻人正等着她解释。但她舌头打结,不知怎么称呼他。在老家,她可以叫他“小叔子”,可她意识到,此时此地这么称呼他是不妥的。她突然想到可以叫他“先生”。“先生,”她说,“我来找我的儿媳的,她在哪儿呢?”
③“儿媳”是个多么令人愉悦的鲜活词语啊,工人们听见了张婶说的,笑着,起哄着。“去那里问问,这儿可没人知道你儿媳在哪儿。”张婶不太相信自己问错了地方。这不就是工厂吗,不就是儿媳来上班的地方吗。没错啊。她之前已经问过好几个人,他们都说镇上没有其他工厂。但是,有什么看不见的东西阻碍她进厂子,可她说不清。她站着,笑话起自己:“我个慧度,宝珠在这个洋工厂里上班,肯定忙得很,不像乡下的女人,缫丝的时候随时都能停下来搭话。”自责了一番,她冷静了下来。

④“呜”——“呜”——,航船驶入了村庄,宝珠站在船头。这是她第一次从工厂回家。她离开村子时还是初夏,那时荷花开得正盛,而现在却已是隆冬。对宝珠而言,在她的新世界里,时光飞逝,以至于她几乎快忘记了曾经的乡村生活。
⑤张婶已等了宝珠许久。宝珠下了船,提着行李,跃向张婶。张婶想帮她提行李,被宝珠拽住了,她只好叨叨:“好,好,你可回来了。”随后她们一起往家的方向走去。
⑥宝珠走进屋里,“妈,您猜我挣了多少钱?”宝珠从她的口袋里拿出一个信封,在婆婆面前打开,这是她六个月的工作所得。张婶四周张望了下,门如往常一样开着,但没人在那里。她转身背对着门。“嘘嘘——,小声点。别让人看到——”这么一大沓崭新的钞票,张婶都看花了眼。“妈,我还给您做了一件新的橹毛线外套。您正月就穿上它吧。”宝珠音调很高,就像长辈从集市回来给孩子们发糖果一般。
⑦宝珠让婆婆坐在凳子上,拿出衣服来,“妈,这料子人家叫羊毛,又结实又舒服。”这是宝珠第一次能够送礼物给婆婆。以前,她能做的就是取悦婆婆,而现在可以议论好坏了。她变了,这变化使张婶感到害怕。这时,她注意到宝珠还穿着旧裙子,这令她感动,“哦不,不要给我这么好的料子,会浪费的,拿去给自己做件裙子吧。”“妈,我不需要新裙子,我们穿制服。”“——看,我给妈织了一条围巾,您戴上,让我看看怎么样。”她拿出围巾,给张婶围上。“您觉得暖和不?您再也不会害神经痛了。我还给三福织了件毛衣。”
⑧宝珠折好衣服,做了个鬼脸。“妈,我还当选了自治会的主席呢。您晓得的,主席的意思是头儿,自治意思是我们自己管理自己。”张婶吃了一惊。“什么?主席,头儿——我这么信任你,是因为你少言少语,只管自己的事情。为什么你要当头儿?宝珠,不要干那事,枪打出头鸟。还有,自己管理自己是什么意思?你还年轻,从人家那里挣钱,一定要顺人家的意。我不明白女孩子怎么管理自己。不要开玩笑了。”她换了副声调,因为她发现宝珠有些失望。“宝珠,好孩子,你也不想我担心你吧。跟我保证,回厂子后就辞了。当头儿什么好处都没有,就只有惹麻烦。这是千真万确的,老话就是这么说的。”宝珠完全没料到婆婆会有这种反应,她原以为婆婆得知此事会为她骄傲。婆婆却又唠叨说:“做个好姑娘,不要出头。年末回来和我待在家里。”
⑨宝珠还记得自己如何走向讲台、当选主席的情景,千百双眼睛追随着她。这是一种荣耀。当选那刻,她为自己的丈夫三福和婆婆不在现场而遗憾。若是他们在,那就更是意义非凡了。她真心热爱这一切,爱她的家,但此刻似乎有一股无可抗拒的力量正在将她往外推。她的短发,她麻利的动作,充满活力的清亮嗓音,都与周遭格格不入。在她和这个家之间有什么正暗自滋长。别工作,别说话,顺从,接受一切,做命运的奴隶,重演婆婆的人生轨迹——她做不到。一切已无法逆转。她记得李义浦②的声音,他说:“你有你的责任,通过你,村里人将会实现现代化。”
⑩桑蚕吐丝作茧,蚕蛹破茧成蝶。蚕茧本身有何用呢?
【注】①《茧》是费孝通的中篇小说,主要叙写了20世纪30年代苏南乡村一家新兴丝织工厂的故事。童养媳宝珠为帮助当学徒的丈夫三福凑齐出师费,征得婆婆张婶同意后到丝厂工作。②李义浦:丝厂经理,城市来的知识青年。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初到丝厂的张婶人生地不熟,因而感到十分困窘,不知所措。
B.提到“儿媳”这个词,工人们“笑着”“起哄着”,包含了对多下人的嘲讽。
C.宝珠送婆婆的礼物有棉毛线外套、手织围巾,体现了她的孝顺与细心体贴。
D.张婶对宝珠的变化感到害怕,是因为儿媳有钱了,她害怕失去儿媳。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和主题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节选了张婶寻媳和宝珠返乡的情节,运用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赋予了人物非常立体的生命背景和鲜明性格。
B.小说第⑥段张婶谨慎地示意宝珠工资不能示人,是为了衬托后文宝珠高声送礼物的骄傲自豪,反映了两代人的观念差距。
C.小说第⑩段意蕴深刻,蚕蛹破茧好比宝珠的蜕变,蚕茧象征束缚宝珠的家庭,甚至是整个乡土社会和保守传统的隐喻。
D.小说深刻展示了1935年前后费孝通对于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人的情感、主体性与自觉性的转换问题的思考。
8.请概括第⑧段中张婶的几种心理,并联系《乡土中国》中有关乡土社会特性和家族的说法,分析其心理成因。(4分)
9.“张婶进丝厂”和“林黛玉进贾府”这两个情节在叙述视角上同中有异,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婴。田婴者,齐威王少子而齐宣王庶弟也。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秦昭王闻其贤,乃先使泾阳君为质于齐,以求见孟尝君。齐湣王二十五年,复卒使孟尝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尝君为秦相。人或说秦昭王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于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诏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出如食顷,秦追果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自是之后,客皆服。孟尝君过赵,赵平原君客之。赵人闻孟尝君贤,出观之,皆笑曰:“始以薛公①为魁然也,今视之,乃眇小丈夫耳”。孟尝君闻之,怒。客与俱者下,斫击杀数百人,遂灭一县以去。
(节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材料二: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徒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注释】①薛公:孟尝君的封地为“薛”,即薛邑,故孟尝君又被人称为“薛公”。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世皆称A孟尝君B能得士C士以故D归之E而卒F赖其力G以脱于虎H豹之秦。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倾,使……倾慕,使动用法,与《赤壁赋》“舞幽壑之潜蛟”的“舞”用法相同。
B.直,同“值”,价值的意思,与《促织》“昂其直,居为奇货”的“直”意义相同。
C.传,指古代过关津的符信,与《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传”意义不同。
D.以,表递进,与《齐桓晋文之事》“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的“以”用法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尝君出身齐国王族,齐威王是他的祖父,齐宣王是他的伯父。血统高贵的他大肆招募门客,门客多达几千人,其中不乏有罪之人。
B.秦昭王很看重孟尝君的才能,曾经想让他担任秦国丞相,后来又因怀疑他的忠诚,而打消了这个念头并且囚禁了他,还计划杀掉他。
C.孟尝君被囚禁后派人向秦昭王的宠姬求助,宠姬以索要狐白裘为救助条件,而此时狐白裘已经献给了昭王,孟尝君只得靠盗裘脱困。
D.鸡鸣狗盗之徒刚被孟尝君收归门下时,被其他宾客轻视,后来两人在帮助孟尝君逃离秦国的过程中立下大功,此后众人都心服口服。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始以薛公为魁然也,今视之,乃眇小丈夫耳。
(2)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
14.王安石认为孟尝君未能真正“得士”的依据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鹧鸪天
朱敦儒
曾为梅花醉不归,佳人挽袖乞新词。轻红遍写鸳鸯带,浓碧争斟翡翠卮。
人已老,事皆非。花前不饮泪沾衣。如今但欲关门睡,一任梅花作雪飞。
【注】该词作于绍兴十六年(1146)朱敦儒被罢官之际。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的上片,作者以浪漫的笔调、浓郁的色彩,生动逼真地描绘了早年生活的场景。
B.“佳人挽袖乞新词”通过刻画往日风流雅趣,与下片“人已老,事皆非”的沧桑形成对比,体现人生境遇的变化。
C.上片“遍写”“争斟”,写出了题诗与宴饮的场景,与下片“关门睡”形成鲜明反差。
D.“一任梅花作雪飞”以纷飞如雪的梅花收束全词,既呼应开篇的“梅花”,又体现词人乐观豁达的心境。
16.陈廷焯评朱敦儒词“忧时念乱,无一字不凄婉”。请结合本词,简要分析其中所寄寓的“凄婉”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经·氓》中,一条“淇水”贯穿全诗,其中“ , ”写出了女主人公送别时的依依不舍。
(2)宋初道士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其名、字、号都出自《庄子·逍遥游》。其名与号出自“ ”,其字出自“ ”。
(3)燕属候鸟,为古人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等,如“ , ”。
第II卷 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羽衣甘蓝、红菜头、奇亚籽……①想必这几种“超级食物”的名字对每一个运动健身、减肥养生的人都不陌生。羽衣甘蓝饮品,依靠“低卡”“无负担”收割了不少流量;甜菜拿铁、红菜头紫甘蓝美式等饮品,因为高颜值和健康属性掀起一波热潮:奇亚籽冲剂被称为“管理期液断的好帮手”……当下,一些年轻人对于食物的追求已经转向了“防病”“养生”,而这些贴上了“有机”“进口”标签的食材,正好填补了这种心理空缺。
“超级食物”仿佛成为“自律”的代名词,好像谁的盘子里没有这么一样“超级食物”,就显得不健康、不养生一般。有不少人质疑,超级食物是“智商税”吗?从营养学角度看,它们的确富含某些成分,比如红菜头富含硝酸盐有助于改善血压,姜黄有抗炎作用。但也有数据指出,牛油果的脂肪含量比猪腿肉还要高,羽衣甘蓝虽然富含钙元素,但草酸会影响钙的吸收等等。可见,这些食材并不是“吃一口就排毒”“喝一杯就能瘦”的。要看到,这些食物的走红,______。大家都明白,真正的营养是需要每顿饭按时按量摄入碳水、蛋白质、维生素,少吃精加工食品,这也就是不少健身达人推崇的“吃得干净”。毕竟,在物质条件丰富的当下,“吃得干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偶尔来一杯富含红菜头的“美颜瓶”,给自己摆上一盘( )的“能量碗”,或许也是一种生活的调节,一些坚持的乐趣。
②羽衣甘蓝等“超级食物”受到追捧,藏着人们真实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生活的渴望。我们不必给这种消费行为贴标签,也要看到,消费可以给生活加点糖,但真正的健康,永远得靠最朴素的坚持。
18.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述不当,请加以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4分)
19.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体现了大众健康意识的觉醒,也表现了当代消费观的变化
B.表现了当代消费观的变化,也体现了大众健康意识的觉醒
C.是大众健康意识觉醒的体现,更是当代消费观变化的表现
D.是当代消费观变化的表现,更是大众健康意识觉醒的体现
20.填入文中第二段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五彩缤纷 B.斑驳陆离 C.姹紫嫣红 D.异彩纷呈
21.请分析“消费可以给生活加点糖”这句话的含义和表达效果。(6分)
22.学校健身社特邀营养学专家做“超级食物真的超级吗”专题讲座,请你结合材料拟写一则宣传语,不超过20字。(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几年,“研学旅行”成为热门,不少研学项目以“让孩子走进大自然,增长见识”“在旅行中学习成长”等为宣传语,吸引了很多家长和学生参加活动。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研学项目因为各种因素充满了走马观花式的形式主义,比如在名校门口或者风景名胜区拍照打卡,而没有深入了解目的地的历史和文化等。因此,“研学旅行”引发了广泛的热议。
作为一名高中学子,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请结合以上材料给教育主管部门或者学生家长写一封信,表达你的看法,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第1页,共2页高2023级高三上学期第二学月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C (3分) 2.D (3分) 3.B (3分)
4.①材料一侧重写传统文化与数字创意融合将日常生活审美化,给人们带来双重的美感;(2分)②材料二则侧重以中国戏曲为例,论述数字技术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创新活力。(2分)
5.①《荷花淀》的背景可运用数字影像技术、声光电技术,呈现宽广、阔大的背景,再配合情节的展开、演员的表演进行拓展。(2分)②《荷花淀》的场景可将人工智能引入舞台,运用数字技术不断变换舞台空间,实现场景转化,来突出紧张的气氛。(2分)③《荷花淀》的流水可使用数字灯光、数字音响,与舞台上青年妇女的人物表演相互映衬,来突出划船击桨水流的急速声。(2分)
6.D(3分) 7.B (3分)
8.①不作出头鸟,循规蹈矩,顺从稳定。因乡土社会是稳定保守的状态。(1分)②对“老话”坚信不疑,奉为权威。因乡土社会是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前人的方案尽可抄袭。(2分)③儿媳该听婆婆的,呆在家中。因乡土社会中的家族是事业社群,主轴在父子和婆媳之间,女子有“三从四德”的标准。(1分)
9.①借助有限视角,表现人物对新世界的特殊感知,使人感到格外新奇,增强了情节的戏剧性。(2分)②张婶视角:传统乡土人物进入新兴的现代化环境,以环境与人物的反差表现人的情感状态和行为方式的差别。(2分)③黛玉视角:官宦小姐进入钟鸣鼎食之家,正面衬托出贾府非同寻常的尊贵显赫地位。(2分)
10.CEG(3分) 11.D(3分) 12.A (3分)
13.(1)起初我认为薛公是个魁梧的男子,如今看到他,竟然是个矮小的男子罢了。(2分)
(2)孟尝君只不过是鸡鸣狗盗之徒的首领罢了,哪里值得说他得到了贤能之士呢? (23分)
14.①真正的贤能之士应能凭借齐国的强大,使齐国足以制服秦国,而孟尝君没有做到这一点,只是靠鸡鸣狗盗之徒的力量才从秦国逃说。 (3分)
②鸡鸣狗盗之徒出自他的门下,真正的贤能之士不会与这类人同列,所以真正的贤能之士不会归附孟尝君,他也就未能真正“得士”。(3分)(任意回答一点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孟尝君名叫文,姓田。田文的父亲是靖郭君田婴。田婴,是齐威王的小儿子、齐宣王的庶弟。孟尝君在薛邑时,招揽各诸侯国的宾客以及犯了罪逃跑的人,都归附了孟尝君。孟尝君舍弃家业厚待他们,因此使天下的贤士无不倾心向往。他的食客有几千人,无论贵贱待遇一律与田文相同。孟尝君曾经招待宾客吃晚饭,有个人遮住了灯光。那个宾客很恼火,认为饭食的质量肯定不相等,停止吃饭就要辞别而去。孟尝君马上站起来,亲自端着自己的饭食与他的相比。宾客感到惭愧,就刎颈自杀(表示谢罪)。贤士们因此有很多人都归附孟尝君。孟尝君对于来到门下的宾客不挑拣,一律都好好对待他们。宾客人人都认为孟尝君与自己亲近。秦昭王听说孟尝君贤能,就先派泾阳君到齐国作人质,并请求见到孟尝君。齐湣王二十五年,终于又派孟尝君到了秦国,秦昭王立即让孟尝君担任秦国宰相。有的人劝说秦王道:“孟尝君的确贤能,可他又是齐王的同宗,现在任秦国宰相,谋划事情必定是先替齐国打算,而后才考虑秦国,秦国可要危险了。”于是秦昭王就罢免了孟尝君的宰相职务,他把孟尝君囚禁起来,图谋杀掉孟尝君。孟尝君就派人去见昭王的宠妾请求解救。那个宠妾说:“我希望得到孟尝君的白色狐皮裘。”孟尝君来的时候,带有一件白色狐皮裘,价值千金,天下没有第二件,到秦国后献给了昭王,再也没有别的皮裘了。孟尝君为这件事发愁,问遍了宾客,谁也想不出应对办法。有一个坐在最下座会披狗皮盗东西的人,说:“我能拿到那件白色狐皮裘。”于是当夜化装成狗,钻入了秦宫中的仓库,取出献给昭王的那件狐白裘,拿回来献给了昭王的宠妾。宠妾替孟尝君向昭王说情,昭王便释放了孟尝君。孟尝君获释后立即乘快车逃离,更换了出境证件,改了姓名逃出城关。夜半时分到了函谷关。昭王后悔放出了孟尝君,再寻找他,他已经逃走了,就立即派人驾上传车飞奔而去追捕他。孟尝君到了函谷关,按照关法规定鸡叫时才能放来往客人出关,孟尝君恐怕追兵赶到,他的门客中有一个坐在最下座人会学鸡叫,他一学鸡叫,附近的鸡一齐叫了起来,便出示了证件逃出函谷关。出关后约摸一顿饭的工夫,秦国追兵果然到了函谷关,但已落在孟尝君的后面,就只好回去了。当初,孟尝君把这两个人安排在宾客中的时候,宾客都感到羞耻,等孟尝君在秦国遭到劫难,最终靠着这两个人解救了他。自此以后,其他门客都对心服口服了。孟尝君路过赵国,赵国的平原君把他当作客人招待。赵国人听说孟尝君贤能,都出来观看他,他们都笑着说:“起初我以为薛公是个高大魁梧的人,如今看到他,竟然是个矮小的男人罢了。” 孟尝君听到这些话,非常生气。他的门客跟他一起跳下车来,砍杀了几百人,于是灭掉了一个县才离去。
材料二:
世人都称赞孟尝君能够招贤纳士,贤士因为这个缘故归附他,而他终于借助他们的力量,从虎豹一样凶恶的秦国逃走。哎呀!孟尝君只不过是些鸡鸣狗盗之徒的头目罢了,哪里能说是得到了贤士!不是这样的话,他完全可以凭借齐国的强大力量,只要得到一个贤士,(齐国)就应当可以依靠国力在南面称王而制服秦国,还用得着鸡鸣狗盗之徒的力量吗?鸡鸣狗盗之辈出入他的门下,这正是真正的人才不到他那里去的原因呀。
15.D(3分)
16.①身世之悲:“人已老,事皆非”抒发年老体衰、世事变迁的沉痛。(2分)
②理想之叹:以“醉不归”的早年疏狂,对比“关门睡”的暮年颓唐,表达壮志未酬的悲愤。(2分)
③时局之痛:“梅花作雪飞”暗含乱世飘摇之意,“一任”表面超然,实则抒发对时局动荡的无奈。(2分)
17.送子涉淇 至于顿丘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而后乃今将图南(然后图南)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18.①想必每一个运动健身、减肥养生的人对这几种“超级食物”的名字都不陌生。(或者修改为:想必这几种“超级食物”的名字对每一个运动健身、减肥养生的人来说都不陌生。)(2分)
②羽衣甘蓝等“超级食物”受到追捧,藏着人们真实的生活态度和对健康生活的渴望。 (2分)
19.C (3分) 20.A (3分)
21.含义:消费可以调节生活。(3分)
效果:使用比喻修辞,表达生动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3分)
22.①“超级食物”是神话还是科学?(2分)
②揭秘超级食物真相,科学呵护身体健康。(2分)
23.略
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