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武阳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南昌武阳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南昌武阳中学 2025~2026 学年度上学期初三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歌是心灵绽放的鲜妍花朵,文字的土壤里藏着创作的秘诀。它“性格”多 变,既是冰心笔下《繁星 ·春水》般的温柔,将细腻情思化作繁星闪烁 ( ) 亦是艾青诗行间烈火般的(chì) ______热,让滚烫诗意穿透时光激荡人心。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
(1)妍______ (2)(chì) ______
2.在括号内填入的标点符号是______。(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贡山独龙族妇女手工编织而成的独龙毯“约多”,以连续的直线条纹拼接而 成,同样色彩绚丽。编织毯子的独龙族妇女也被称为“织彩虹的人”。芒市德昂 族的酸茶,运用传统工艺精心制作,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风味,德昂酸茶分饮用 茶和食用茶,食用茶是德昂餐桌上一道______的美食……不论现在还是未来,云 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会在世界舞台上______。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芒市德昂族的酸茶,运用传统工艺精心制作,具有与众不同的风味。
B.芒市德昂族的酸茶,运用传统工艺精心制作,使它具有独特的风味。
C.芒市德昂族的酸茶,经过传统工艺制作,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风味。
D.芒市德昂族以传统工艺精心制作的酸茶,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风味。
4.在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不可或缺 大放异彩 B.不可多得 精彩纷呈
C.不可或缺 精彩纷呈 D.不可多得 大放异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些看似沉默不语、缺乏生趣的文物古迹,实则记录着历史烟云、______、 铭刻着古往今来。细细观察, 可见它们身上写满的故事;用心感受,耳畔似有遥 远的诉说。在人们的传统认识中, 喜欢文物古迹的大多是年长者,其实不然。安 静恬淡的博物馆成为年轻人的时尚新宠,原因何在?归根到底,还是文化认同感 的牵引。文化的认同, 让一代代年轻人对文物古迹有着天然的亲近感,自然生发 出尊重与敬畏。
5.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演绎着历史沧桑 B.演绎着悲欢离合
C.承载着历史变迁 D.承载着星移斗转
6.有网友认为,如果在文段开头引用古诗文,可以让这段文字更加典雅。请你 选出适合这段文意的句子( )(2 分)
A.吟伤今之离恨,引兴衰之感慨。
B.摅(shū,表示;发表)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
C.能与诸贤揽胜,不将世故系怀。
D.人世几回往事,山形依旧寒流。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 20 分)
(一) (4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浪淘沙 ·秋夜感怀
刘辰翁
无叶著①秋声。凉鬓堪惊。满城明月半窗横。惟有老人心似醉,未晓偏醒。 起舞故无成。此恨② 难平。正襟危坐二三更。除却故人曹孟德③ ,更与谁争。
【注】①著:附着,留下。②恨:遗憾,怅恨。③曹孟德:曹操,字孟德, 这里指代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7.下列对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无叶著秋声”以“无叶”反衬秋声之清寂,奠定了全词萧瑟悲凉的基调。
B.“凉鬓堪惊”通过鬓发的冰凉触感,暗写作者因时光流逝而产生的惊惧。
C.“起舞故无成”化用“闻鸡起舞”的典故,抒发了作者对功业无成的怅恨。
D.词的最后一句体现作者以曹操等英雄人物为榜样,自信能在当下建功立业
8.词的下片通过动作描写展现了作者怎样的内心世界?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2 分)
(二)( 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 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 退亦忧。然则何时 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 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微风拂之, 声如暗泉飒飒走 石濑①;稍大,则如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 方舟上人② 为阁其下,而名之曰松风之阁。予尝过而止之,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 焉。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 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 可以适吾耳,无外物以汩③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日④;又何必濯颍水⑤ 而以为 高,登首阳⑥ 而以为清也哉?
(节选自刘基《松风阁记》)
【注释】 ①石濑:沙石上的急流。②上人: 和尚。③汩: 乱。④永日:度过 漫长的一天。⑤颍水: 河名。相传尧想把天下让给许由, 许由不接受,隐居在颍 水附近,并认为尧的这种话弄脏了他的耳朵,就跑到颍水边上去洗耳朵。⑥首阳: 山名。相传伯夷、叔齐在周武王灭殷以后,逃避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
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 分)
(1)是进亦忧 是 ( )
(2)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 去 ( )
(3)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 濯( )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
11.【甲】【乙】两文中都提到了“乐”,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范仲淹和刘基的“乐” 有何不同。(3 分)
(三)(6 分)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激励人们在逆境中不必悲观,应保持乐观、自 信的心态的句子是“ , 。”
( 2 )《 醉翁亭记 》 中以色彩鲜明的语言 , 描绘春夏之景的句子是 “ , 。”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 。” 两句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
三、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7 题。
一个永恒的范仲淹
梁 衡
①山东青州为中国最古老的行政区之一。当年大禹治水后将中国分为九州, 即有 青州,禹贡图上有记。现在人们到青州来,主要是两件事,一是上山“拜寿”, 二是到城里凭吊范仲淹。
②出青州城南五里,有一山名云门山。自山脚下遥望山顶,崖上隐隐有一 “寿” 字,这就是人们要来看的奇迹。一条石阶小路折转而上,两边一色翠柏,枝枝蔓 蔓,撒满沟沟壑壑。树并不很粗,却坚劲挺拔,都生在石上。树根缘石壁而行, 树干破石而出,偶有一两株树直挡路中,那是修路时不忍斫损,特意留下的,树 皮已被游人摸得油光。环视四周, 让人感到往日岁月的细密。片刻我们爬到半山 望寿阁,在这里小憩,山顶石壁上的大红“寿”字已历历在目。
③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寿字,是书法的精品、极品, 日本的书道专家还常渡海西来 顶礼膜拜呢。这是明代嘉靖三十九年, 青州衡王为自己祝寿时所刻,距今已四百 多年。山上残雪未消,我在料峭春风中,细细端详这个奇迹。这字高七点五米, 宽三点七米,也不知当初怎样写上去、刻出来, 却又这样不失间架结构,点画笔 意。这衡王创造了奇迹, 但他当时的目的并不为艺术。衡王刻字希冀自己长寿百 岁,同时也向老百姓摆摆皇族的威风。但是数代之后衡王府就被抄家, 命不能永 存,威风也早风吹雨打去。倒是这个有艺术价值的寿字,寿到如今。
④从山上下来,到青州城西去谒范公祠。这是人们为纪念北宋名臣范仲淹所修, 千年来香火不绝。这祠并不大, 大约就是两个篮球场大的院子。院心有一井,名 范公井,传为范仲淹所修。这井水也不一般,清冽有加,传范仲淹公余用此水调
成一种“青州白丸药”,治民痼疾,颇有奇效。如同情人的信物,这井成了后人 怀念范公的依托。宋人有诗云:“ , 。”现在这井还水清如镜。
⑤正东有祠堂,有范公像及其生平壁画。院南有竹林一片,千竿翠竹,蔚然秀地 灵之气。竹后有碑廊,廊中刻有范公的名文《岳阳楼记》。院心有古木三株,为 唐楸宋槐,可知这祠的久远。树之北有冯玉祥将军的隶书碑联:“兵甲富胸中, 纵教他虏骑横飞,也怕那范小老子;忧乐观天下,愿今人砥砺振奋,都学这秀才 先生。”这两句话准确地概括了范公的一生。
⑥范仲淹从小丧父,家境贫寒。他发奋读书,早起煮一小盆粥,粥凉后划为四块, 这就是他一天的饭食。以后他科举得官, 授龙图阁大学士,为政清廉,且力图革 新。后来,西夏频频入侵,朝中无军事人才,他以文官身份统兵戍边,大败敌寇。 西夏人惊呼“他胸中自有雄兵百万”,边民尊称为“龙图老子”。连皇帝都按着地 图说:“有仲淹在,朕就不愁了。”后又调回朝中主持庆历新政的改革,大刀阔斧 地除旧图新,又频繁调各地任职,亲自推行地方政治的革新。无论在边防, 在朝 中,在地方,他总是“进亦忧,退亦忧”,忧国忧民之心如炽如焰。范仲淹是一 个诸葛亮、周恩来式的政治家,一生主要是实践,他按自己认定的处世治国之道, 鞠躬尽瘁地去做,将全部才华都投身到处理具体政务、军务中去,并不着意为文。 不是没有文才,是没有时间。
⑦皇佑三年(一〇五一)范仲淹到青州任知府,这是他的官宦生涯也是人生旅途 的最后一站。第二年即病逝了。《岳阳楼记》是他去世前七年,因病从前线调内 地任职时所作。正如《出师表》一样,这是一个伟人后期的作品,也是他一生思 想的结晶。我能想见, 一个老人在这小院中,在井亭下、竹林中是怎样的焦躁徘 徊,自责自求,忧国忧民。他回忆着“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戍边生活; 回忆着“居庙堂之上”,伴君勤政的艰辛;回忆赈灾放粮,所见到的平民水火之 苦,他总结历代先贤和自己一生的政治阅历,终于长叹一声:“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声大彻大悟的慨叹如名刹大庙里的钟声,浑厚沉远,震悟 大千。这一声长叹悠悠千年,激励着多少志士仁人,匡正了多少仕人官宦。
⑧《岳阳楼记》并不在岳阳楼上所作, 洞庭湖之大观当时也不在先生眼前。可以 说这是一篇借题发挥之作。范公将他对人生、社会的理解, 将他一生经历的政治 波涛,将他胸中起伏的思潮,一起借洞庭湖的万千气象,倾泻而出,然而又顿然 一收,总成这句名言,化为彩虹,横跨天际,光照千秋。
⑨我在院中徘徊,而对范公、欧阳公和富公的神位, 默想千年古史中,如他们这 样职位的官员有多少,如他们这样勤勉治事的人又有多少,但为什么只有范仲淹 才教人千年永记,时时不忘呢?我想,个人只有辛苦的实践,诚实的牺牲还不行, 这些只能随寿而终,只能被同时代的人理解。更重要的是,他要能创造一种精神, 能提炼出一种符合民心,符合历史规律的思想。是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是这种进步的忧乐观使范仲淹得到了永恒。
⑩春风拂动唐楸宋槐的新枝,翠竹摆动着嫩绿的叶片,这古祠在岁月长河中又迈 入新的一年。范公端坐祠内,默默享受这满院春光。
(选自《梁衡散文集》,有删节)
13 纵观全文,分条归纳范仲淹忧国忧民的事迹。(4 分)
14 根据上下文,填入文中第④段横线处最恰当的诗句是( )(3 分)
A.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B.甘情汲取无穷已,好似希文昔日心。
C.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D.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绿水之波澜。
15 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 (3 分)
这一声长叹悠悠千年,激励着多少志士仁人,匡正了多少仕人官宦。
16 文题为《一个永恒的范仲淹》,文中提到青州衡王,这样构思的用意是什么? (4 分)
17 文章最后一段别有韵味,请简要品析它的妙处。(4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天才,就是缓慢的耐心
米丽宏
①我们总是认为天才有一种神秘感,他们,到底有哪些不同于常人的奥秘?
②从科学家爱因斯坦、爱迪生、牛顿, 到艺术家达 ·芬奇、罗丹、莫扎特,从文 学家莎士比亚、但丁、雨果、曹雪芹, 到商界奇才比尔 ·盖茨、马斯克,再到篮 球天才乔丹、科比,乃至中国古代诗人李白、苏轼……
③这些在全世界范围内响当当的天才人物,无疑有着极高的天分、突出的才智、 卓绝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所以被称作“与神最接近的人”。
④他们无一例外都是某个领域顶尖儿的成功者。他们的成功,当然有天赋的因素; 然而,天赋断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 森曾做过有关音乐天才的研究,在世界最好的艺术学院之一柏林音乐学院,他们 分组跟踪调查三年,得出结论:第一,根本不存在“与生俱来的天才”,没有人 能够花费比平均水平少得多的时间,达到比平均水平高得多的成就。第二, 世界 上不存在所谓的“劳苦命”,没有一个坚持努力且方法得当的人不能获得成功。 那些顶级演奏家,训练何止是比其他人努力,而是比其他人努力十倍甚至百倍。
⑤天分,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东西,随手一接就行了,而是得接得住、守得稳, 不 断琢磨维护和默默精进,并终生灌注于实践中;否则,即便生为天才,最终也将 “泯然众人矣”。
⑥法国作家福楼拜说:天才就是缓慢的耐心。
⑦一事当前,当别人无法忍耐悻悻离去的时候,只有天才在坚持。这世间普遍的 事实是:天才画家,都是一直在画画的人;天才音乐家,都是一直在作曲的人; 天才文学家,都是一直在写作的人……在别人目标涣散或无所事事时,他们一直 在创作着后来被称为“天才之作”的作品。他们因此获得了“天才”的名号。
⑧放眼世界,无一例外。
⑨1902 年,27 岁的诗人里尔克应聘去给 62 岁的雕塑大师罗丹当助理。在这位年 轻诗人的猜想中,名满天下的罗丹一定过着十分浪漫恣肆、与众不同的生活。
⑩而真实情形大相径庭,罗丹竟是一个整天孤独地埋头于画室的老人。
@里尔克问:“怎样才能寻找到一个要素,足以表达自己的一切?”罗丹沉默片 刻,极其严肃地说:“应当工作,还要有耐心。”
⑩罗丹道出的,是成功的秘密,也是天才的秘密。
④人生百年,三万六千日,足够一个人用缓慢的耐心成就自己。一分一秒,点点 滴滴,都在见证着耐心的发生。
④耐心,似一个充满好奇的孩子,永远兴兴头头、不知疲倦地向着世界发出思索 与探问。耐心, 是一个怀有梦想的人,以无声之奋斗冲破精神的桎梏,以无形之 焰火消融思维的冰层。
⑥牛顿说:“天才就是思想的耐心。”门捷列夫说:“终生努力便是天才。”中国古 人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⑩耐心,是意志的磨炼,爆发力的蓄积。
⑦音乐神童莫扎特,创作出被奉为经典的《降 E 大调第九钢琴协奏曲》,是拿了 整整二十年的苦练打底儿;比尔 ·盖茨在大学之前已不间断练习编程七年,每周 七天每天八个小时不离电脑;莫泊桑成名前默默无闻地写小说、诗歌近十年……
⑩耐心地思索,耐心地做事,耐心地识别自我的缺陷,耐心地自我弥补提高,耐 心地享受沉浸工作本身的美妙。所谓的成功, 便是耐心护佑下慢慢前行的整个过 程,最终会水到渠成。
⑩我们这些资质平平的普通人,凭着执着干劲和耐心精进,同样会提升工作和学 习能力,从而练一手绝活儿,做出不菲的成绩,成为别人眼中的天才。
⑩耐心,是一种养分,一种素质,一种珍惜生命、催人前行的力量。光阴箭急, 时光不待,耐心会让时间慢下来,把耕种者的镐头从一望颓败,推向春色满园的 五彩缤纷,并在守望中,收获丰硕的果实。
(有删改)
18 小文想在第⑦段省略号处再列举几个例子,下面例子不适合的一项是( ) (3 分)
A.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被汉武帝处以“宫刑”,身体受到摧残,精神受到折磨,但 为了实现自己“成一家之言”的理想,他忍辱负重,最终著成一百三十篇的《史 记》。
B.鲁迅从 1907-1936 年的 30 年间写作了 500 多万字的著作,在此期间,他不管 工作、写作再忙,客观环境如何艰苦、恶劣,身体条件再差,都一直坚持写日记。
C.1925-1927 这三年是沈从文的习作时期,发表一百七八十篇作品,平均每年五 六十篇,每个月四五篇,还不算其余没发表的习作和各种笔记和日记。
D.钢琴家郎朗,在年幼时就开始学习钢琴,每天都要花费大量时间练习,经过 长期的积累和沉淀,才成为享誉世界的钢琴家。
19 读了本文后,你觉得“资质平平的普通人”,如何做才能“做出不菲的成绩, 成为别人眼中的天才”?(3 分)
(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简称 AI,是指让计算机模拟人类智能的技术。近年来, 人工智能技术 在图像识别、语音处理、自然语言理解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且其应用范围不 断拓展,如在智能交通领域,通过对交通流量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实现交通信号 的智能调控,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在智能家居领域,实现家电设备的智能化控制, 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
(摘编自《科技新时代》)
材料二:
人工智能的发展给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一方面,人工智能可以替代人类 完成一些重复性、危险性高的工作,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例如, 在制造业 中,智能机器人可以完成一些高精度的组装工作,提高产品质量;在物流行业, 无人配送车可以实现快速、准确的货物配送。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创造 了新的就业机会,如数据分析师、算法工程师等。然而, 这种就业机会的创造并 非均衡分布,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加,可能会加剧社会的技能差距。
(摘编自《经济观察报》)
材料三:
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首先, 人工智能可能会导致一些工 作岗位的消失,从而引发就业压力。例如, 一些传统的制造业岗位可能会被智能 机器人取代,导致部分工人失业。其次,人工智能的决策过程往往是不透明的, 这可能会带来一些伦理和法律问题。例如,在自动驾驶领域,如果发生交通事故, 如何确定责任主体是一个难题。此外, 人工智能还可能会被用于非法目的,如网 络攻击、诈骗等。而且,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对个人隐私的威胁也 日益凸显。
(摘编自《科技伦理研究》)
材料四:
尽管人工智能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它的未来发展前景依然广阔。随着技术 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福利。 例如,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可以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提高医疗水平; 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 案,提高教育质量。然而,要实现人工智能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一系列技术、 伦理和社会问题。
(摘编自《未来科技展望》)
20.材料内容的梳理、归纳和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3 分)
A.人工智能技术仅在图像识别、语音处理、自然语言理解领域取得突破, 其他领 域未有涉及。
B.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了经济社会的变革,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且不存在任何 问题。
C.人工智能的决策过程完全透明,不会引发伦理和法律问题,对个人隐私也无威 胁。
D.人工智能的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其未来发展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
21.根据材料并结合个人实际,深入分析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给你带来的机遇与 挑战。(3 分)
四、名著阅读(9 分)
22 下列对名著《艾青诗选》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艾青诗选》中《黎明的通知》《火把》创作于诗人的晚年时期,诗歌充满乐 观向上的精神,热情赞美光明与希望。
B.艾青诗歌语言华丽雕琢,善用大量生僻词汇和复杂修辞,以堆砌辞藻的方式展 现诗歌的独特魅力。
C.《鱼化石》是艾青借物抒情的经典之作, 通过描写鱼化石形成过程,揭示了生 命诞生的神奇奥秘。
D.艾青早期诗歌常以“土地”“太阳”为核心意象,“土地”凝聚着他对祖国和人 民最深沉的爱,“太阳”象征着光明与希望。
23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 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艾青的许多诗歌皆具真景真情, 可谓之有境界,请结合《大堰河——我的保姆》进行简析。(3 分)
24 现代诗歌以凝练的语言解构传统格律,借意象跳跃编织情感密码,在虚实交 织中叩击灵魂,让抽象思绪于分行艺术里获得独特的呼吸节奏。如何读好现代诗 歌?请以《艾青诗选》为例,选取你读诗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你的看法。(3 分)
五、作文(50 分)
25 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题目写作。
因犹豫不决,你错过了一次展示才华的机会;因掉以轻心,你错过一次比赛获奖 的机会……人生路上,难免错过。有的错过, 时不复返,机不可再;有的错过, 还有机会再相遇。正因为对错过有了痛彻心扉的感受,当机遇再现,你能把握, 取得突破,获得硕果,乃至酿出诗意与哲理……
题目一:记忆中,你一定也有“错过”,是否还藏着难忘的“错过”的故事?请 以《这次,不再错过》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600 字。
题目二:读完材料,你有哪些感悟?从中选择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篇议论性文 章。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600 字。南昌武阳中学 2025~2026 学年度上学期初三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11 分)
1.① yán ② 炽(2 分)
2.;(1 分)
3.A(2 分) 4.D(2 分)
5.C(2 分) 6.B(2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 20 分)
(一) (4分)
7. D(2 分)
8. 词人“起舞”“正襟危坐”等动作,表现其内心对功业无成的遗憾、不甘与孤 愤。(2 分)
(二)( 10 分)
9.
(1)这,这样(2)距离(3)洗(3 分) 10.
(1)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君主忧虑。(2 分)
(2)观赏松树可以使我的眼睛舒适,聆听松涛可以使我的耳朵舒服。(2 分)
11. 范仲淹的“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把国家和人民 的利益放在首位,以天下为己任,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这种乐是基于对国 家和人民的担当和奉献;刘基的“乐”是在松风阁中,通过观赏松树、聆听松涛, 使身心愉悦,享受自然之美带来的快乐,这种乐是对自然山水的欣赏和陶醉,追 求的是一种闲适、宁静的生活乐趣。(3 分)
(三)(6 分)
12.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 阴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6 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7 题。
13.范仲淹从小丧父,家境贫寒,但发奋读书,科举得官后为政清廉,力图革新;
②西夏入侵时,他以文官身份统兵戍边,大败敌寇;③调回朝中主持庆历新政改 革,后又频繁调各地任职,亲自推行地方政治革新;④在青州任知府时,关心民 生,用井水调制“青州白丸药”治民痼疾。(4 分)
14.B(3 分)
15.“匡正”指纠正、改正。在这里表示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的思想,纠正了许多仕人官宦不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激励他们以天下为 己任,积极为国家和人民做事,而不是只追求个人私利。(3 分)
16.用青州衡王刻“寿”字希冀长寿、摆威风却早被遗忘,反衬出范仲淹虽然生 命短暂,但他创造的精神和思想却永远被后人铭记,强调了范仲淹精神的永恒; 通过对比,突出了范仲淹忧国忧民、为百姓做实事的高尚品质, 他不追求个人的
名利和长寿,而是致力于国家和人民的福祉,使他流芳百世;引出下文对范仲淹 事迹和精神的具体阐述,引发读者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思考,究竟是追求短暂的 物质享受还是创造永恒的精神财富。(4 分)
17 内容上,描绘了古祠在春风中充满生机的景象,“春风拂动”“翠竹摆动”等 词语展现了自然的美好,暗示着范仲淹的精神如这春光一样,永远充满活力,给 人以希望和力量;结构上,与前文范仲淹在古祠中的活动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 整;主题上,通过描写古祠的春光,进一步深化主题,表达了对范仲淹的敬仰之 情,他的精神如同这古祠一样,历经岁月仍熠熠生辉,激励着后人不断传承和弘 扬他的忧乐观。(4 分)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18A(3 分)
19 示例:①花费比平均水平多得多的时间,来达到比平均水平高得多的成就。② 要兴兴头头、不知疲倦地向着世界发出思索与探问; ③要耐心地思索,耐心地做 事,耐心地识别自我的缺陷,耐心地自我弥补提高,耐心地享受沉浸工作本身的 美妙。(答对三点,意对即可)(3 分)
(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20D(3 分)
21 从个人实际来看,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包括智能语音助手、在线学习平台等, 为生活和学习带来极大便利,提高效率。同时, 在未来就业方面,也可能有机会 从事与人工智能相关的高技能工作。然而, 挑战也不容忽视。一方面,随着人工 智能的发展,传统工作岗位可能被取代,需要不断学习新技能以提升竞争力,适 应新的就业形势。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对个人隐私的威胁要求我们更加注重个人 信息的保护,在使用智能设备和服务时保持警惕。(3 分)
四、名著阅读(9 分)
22D
23 示例:诗中通过“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乌黑的酱碗”等真实景物描写, 融入了对保姆大堰河艰辛命运的真切同情与深沉怀念,情景交融,展现了感人至 深的艺术境界。
24 示例:我认为读好现代诗歌的关键在于捕捉核心意象。以《艾青诗选》为例, 诗人善用“土地”“太阳”等意象,“土地”凝聚着对祖国的挚爱(如《我爱这土 地》中“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而“太阳”则象征着希望与新生(如《向 太阳》中“太阳向我滚来”)。抓住这些意象, 就能解开诗人编织的情感密码,深 入理解诗歌内涵。
五、作文(50 分)
25.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