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分值:120分)
一、积累和运用(29分)
1. 看拼音写汉字。
(1)bǐng息敛声( ) (2)惨绝人huán( ) (3)眼花liáo乱( )
(4)振聋发kuì( ) (5)xiāo洒( )
2.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锐不可当( ) (2)教诲( ) (3)殚精竭虑( )
(4)镌刻( ) (5)绯红( )
3. 经典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2)______________,终为土灰。(曹操《龟虽寿》)
(3)东皋薄暮望,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4)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6)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7)《三峡》一文中作者运用正侧面结合的手法突出山高,其中从侧面衬托山势高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夕阳将落时鱼儿欢愉跳跃的景象。
(9)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运用奇特的想象,从侧面写出月光的澄澈、皎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与朱元思书》中与《三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反省是人生中理性的思考和非凡的智慧。②正像雨果所说:“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自己揭下面具是一种胜利”。③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自觉、自主反省。④只有这样做了,才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读懂自己。⑤在痛苦中反省,就不会再孤独;在闲适中反省,______________;在失败中反省,______________;在成功后反省,______________。⑥总之,反省是一个伴随人生脚步前进的长期过程。
(1)请提取出第①句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
(2)第②句标点符号有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
(3)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写在第⑤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A.就不会再气馁 B.就不会再停顿 C.就不会再空虚
5. 名著阅读。
我一边和他谈着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
(1)选文出自《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他”是______________。
二、综合性学习(5分)
6. 语文活动课上,“新闻小主播”为同学们播报了一则新闻。请你根据相关内容,完成以下综合性学习任务。
材料一:
据央视网报道,2022年2月15日下午,在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中,苏翊鸣凭借前两跳的出色表现夺金,总分182.50分。这是他在本届冬奥会上继坡面障碍技巧夺银后的第二枚奖牌。这一奖牌使17岁的苏翊鸣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冬奥会冠军。
材料二: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苏翊鸣一鸣惊人的背后,是年复一年的刻苦训练,以及对这项运动执着的热爱。首次登上冬奥赛场,小伙子的表现和心态都颇有大将风度。他的出色发挥,也为这个项目的发展做了一次积极推广,让更多人感受冰雪运动的魅力,感受到00后中国队选手的志气和拼劲。
——节选自《人民日报》
(1)【任务一】请在下面的米字格中,按顺序依次写出“牌”字的笔画。
(2)【任务二】请为材料一的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限20字以内)
(3)【任务三】假如你是报社的一名记者,为了弘扬17岁小将苏翊鸣的进取精神,请依据材料二向他提出一个采访问题。
采访问题:
三、阅读(计46分)
【现代文阅读】(30分)
(一)(1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22年1月8日1时8分,四川宜宾市珙县发生3.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1时45分,青海海北州门源县(北纬37.77度,东经101.26度)发生6.9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专家表示,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中国以占世界7%的国土承受了全球33%的大陆强震。中国大陆受来自两个方面的板块运动的影响,一个是来自东面的太平洋板块对于欧亚板块向下俯冲的作用,一个是来自南面印度洋板块向北的碰撞挤压。在这两个大的动力源作用下,中国大陆,特别是青藏高原以及周边形成了强震多发的态势。而从中国的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中西部直至云南,有一条纵贯中国大陆、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地震密集带,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强烈地震,被称为中国南北地震带。陕西地区位于青藏地震区、华北地震区和华南地震区的交会部位,主要涉及华北地震区的三条地震带、华南地震区的一条地震带和青藏地震区的两条地震带。
【材料二】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其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一般震级大于5级,造成一定人员伤亡或建筑破坏性伤害的地震灾害称为破坏性地震。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就是震中所在地区。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会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地震因震级太小或位置太远,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有十几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有一两次。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必须用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不同类型的地震仪能记录不同强度、不同远近的地震。世界上运转着数以千计的各种地震仪器日夜监测着地震的动向。
【材料三】地震的大小用震级来衡量,地震震级是根据地震时释放的弹性波能量大小来确定的,我国一般采用里氏震级。震级每相差1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差约30倍。根据不同强度地震的破坏能力,震级进一步划分为5个级别,分为超威震(小于1级)、微震(1~3级)、小震(3~5级)、中震(5~7级)、大地震(大于7级)。
地震时,地面震动强弱的程度叫地震烈度,我国将地震烈度分为12度。震级与烈度虽然都可反映地震的强弱,但含义并不相同。同一个地震,震级只有一个,但烈度却因地而异,不同的地方,烈度值不一样。但是,烈度大的地震震级一定高;如果感觉烈度小,要么是你距离地震区域较远,要么就是震级不大的小地震。
烈度 感知破坏程度 烈度 感知破坏程度
1度 仅仪器能记录到 7度 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2度 室内个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8度 房屋多处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3度 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9度 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4度 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10度 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5度 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11度 房屋普遍倒塌,地震断裂延续很长,大量山崩滑坡
6度 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12度 地面剧烈变化,山河改观
【材料四】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地震时的四大自救常识:第一,大地震时不要急。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做出保障安全的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到桌子、床铺等下面暂避,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第二,人多先找藏身处。如在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商场工作人员等必须冷静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第三,远离危险区。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第四,被埋要保存体力。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尽量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7. 我国为什么地震多发?请结合材料,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8. 学校将开展地震逃生演练,以提升同学们应对地震的能力。晓秦同学认为进行逃生演练没有什么意义,甚至可能会引起恐慌,地震来临时人会有本能反应。请你运用从材料中学到的知识,结合生活经验,对她说明逃生演练的必要性。
9.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南北地震带纵贯中国大陆,从中国的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中西部直至云南。
B. 地震烈度与地震震级呈正比关系,地震烈度越大,震级越高;烈度越小,震级越低。
C. 地震的大小和强弱可用震级和烈度判断,我国一般采用里氏震级,并将地震烈度分为12度。
D. 地震震级是根据地震时释放的弹性波能量大小来确定的,震级不同,能量释放也不同。
10. 下列对地震的判断及地震自救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你看到房屋大门、窗户等明显摇晃,墙壁表面出现裂纹,初步判断地震的烈度为5度。
B. 地球上板块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就会引起破坏性地震。
C. 遇到破坏性地震时,可以在切断电闸、关掉煤气后躲到洗手间里或床铺下,不要轻易出来。
D. 在山区自驾旅游时遇到地震,要第一时间选择山崖、陡坡下等比较安全的道路迅速驶离地震区。
(二)(1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风吹起蒲公英
顾晓蕊
①十岁生日那天,母亲送他一把红棉吉他,母亲是位乡村音乐老师,她轻轻拨动琴弦,流淌出美妙的乐曲。他听得了迷,缠着母亲教他识谱,教他弹唱。
②过了一段时间,他的指尖也能如蝴蝶般在琴弦间飞舞。那时日子虽然清苦,却有无数小快乐。可是,两年后,母亲因病去世。想念母亲时,他就抱着吉他轻轻弹唱,让琴声带走内心的悲伤。
③有一天,他放学回家,父亲指着一位个子瘦高的女人,说是他的继母。女人身后站着个年龄与他相仿的男孩,父亲说这是弟弟。他的心猛地一疼,难道父亲忘记母亲了吗?
④周末,父亲进家,从包里掏出两个苹果。红红的苹果又大又圆,散发着诱人的香味,馋得他直咽口水。父亲当着继母的面,把苹果都递给弟弟,扭身想对他说些什么,他赌气跑开了。他觉得父亲果然变了心,心里更觉悲凉。
⑤他躺在床上,想起刚才的一幕,泪水悄然滑落。这时,有人推门进来,是继母。他合上眼,假装睡着。继母在床边坐了会儿,给他掖被子,随后,轻轻地离开。他侧过身,碰到凉凉的东西,一看,是个苹果。他心头一暖,委屈消散了许多。自那以后,每每父亲捎回些好吃的继母总给他留上一些。
⑥继母无声的关爱,为他孤独的心灵,打开一扇亮窗。他和弟弟的感情日渐融洽起来,弟弟的成绩好得出奇,让他这个做哥哥的自愧不如。
⑦那天,他和弟弟并排躺在田野上,周围丛生着一片片蒲公英,风轻轻地吹着,吹起了一柄柄洁白如雪、轻盈如羽的小伞儿,飘飘悠悠,随风远逝。他们聊起各自的梦想,他说将来想当一名歌手,弟弟说愿化作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飘向广袤的天地。
⑧就在他对未来充满憧憬时,不幸再次降临。父亲在下班回家的路上遭遇车祸,病危之际,拉着他的手说:“孩子,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多年的误会和责怨,顷刻间烟消云散,他悲恸地呼唤最终没能留住父亲。父亲走后,继母一下子苍老许多,她常坐在那里发愣,任忧愁爬满脸庞。
⑨他想了又想,做出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他对继母说要到外边打工,挣钱供弟弟读大学。继母低声说:“我一个妇道人家,没啥能耐,让你跟着受苦了。”她用手指绞着衣角,泪水落了下来。
⑩第二天清晨,他留下一封短信,背起心爱的吉他,悄悄地离开家。他来到一家建筑工地,干着又脏又累的活,在飞扬的尘土里,抛洒辛勤的汗水。最困难的时候,他住廉价的出租屋,被成群的蚊子叮咬。为了省钱,他甚至连着一个月,每顿只吃盐水煮面条。他把节约下来的钱,寄往家里。
偶然的一个夜晚,他看到有人在街头弹唱,生意似乎还挺火,心中一阵暗喜。弟弟正读高中,购买复习资料,需要更多的钱。他把吉他擦拭一遍,调好弦,对着乐谱苦练了几十首曲子。
他穿行在繁华的夜市,用心弹奏每一个音符。有的听众被他的歌声吸引,拍手叫好,也有的听众拿他取乐,推搡中将他撞翻在地。他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转身离去。
来到城市这些年,他学会了隐忍。不管人生的际遇多么黯淡,他从没有忘记当初的梦想,并用自身微弱的光芒,去照亮弟弟前行的路。
就这样,他白天在工地干活,晚上到街头弹唱。终于盼到这一天,他收到弟弟的来信,弟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他接着往下读,读着读着,泪水浸湿了纸页。原来,弟弟曾到工地上找过他,工友们说,他下班后,到街头唱歌去了。弟弟转过几条街巷,看到抱着吉他弹唱的他。弟弟听得泪流满面,忍了又忍,没有喊出声来。弟弟说,当时就下定决心,要用最好的成绩回报哥哥。考上大学后,可以边学习边做兼职,这样哥哥就不用那么辛苦。弟弟还说,母亲很挂念他,让他有空多回家看看。
那天晚上,他破天荒地买了酒,跟几位工友一起庆祝。大声地说:“我弟弟考上重点大学了!”他的语气是那么骄傲,那么自豪,仿佛考上大学的是他。
他生平第一次喝醉,倒在床边,微闭着眼,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就在半梦半醒之际他感觉自己化作一缕清风,吹起洁白的蒲公英,飘向那不知名的远方。
11. 根据情节发展,用文中的词语,把“他”的心理变化过程补充完整。(每处不超过4个字)
母亲教学吉他,_______→继母、弟弟进家,_______→父亡外出打工,隐忍→弟弟考上大学,_______
12. 第⑦段画线句是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3. 阅读下面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过了一段时间,他的指尖也能如蝴蝶般在琴弦间飞舞。(加点词表达效果)
(2)不管人生的际遇多么黯淡,他从没有忘记当初的梦想,并用自身微弱的光芒,去照亮弟弟前行的路。(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词的含义)
14. 如果把文章题目改为“兄弟情”,你赞同吗?请简述你的理由。
【古诗文阅读】(16分)
(三)(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三峡》
【乙】
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此石经始禹凿,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①魄。其水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鼓②若山腾,浚③波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选自郦道元《孟门山》)
【注】①悸:惊动。②鼓:鼓荡。③浚(jùn)波:大的波浪。
15.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虽乘奔御风( )
(2)哀转久绝( )
(3)素气云浮( )
(4)迄于下口( )
16. 下列句子中的“之”与“春冬之时”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即龙门之上口也 B. 古之人有言
C. 非驷马之追也 D. 水陆草木之花
17. 翻译下列句子。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水非石凿,而能入石
18. 在【乙】文中找出与【甲】文“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写作手法相同的一句,抄写下来并分析其作用
(四)(4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9. 首联和颔联中都有一个“空”字,请简要赏析。
20. 请从抒情角度赏析尾联。
四、作文(40分)
21. 写作
有人说,生活是一次次的相遇,是一场场的别离。其实在成长的路上,支撑着你,给你启迪的,也许是一句贴心的话语,一个理解的眼神,一棵无名的小草……
请以“ 一直都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
1.【答案】 ①. 屏 ②. 寰 ③. 缭 ④. 聩 ⑤. 潇
2.【答案】 ①. dāng ②. huì ③. dān ④. juān ⑤. fēi
3.【答案】 ①. 山随平野尽 ②. 腾蛇乘雾 ③. 徙倚欲何依 ④. 大漠孤烟直 ⑤. 老骥伏枥 ⑥. 芳草萋萋鹦鹉洲 ⑦. 自非亭午夜分 ⑧. 不见曦月 ⑨. 夕日欲颓 ⑩. 沉鳞竞跃 . 庭下如积水空明 . 水中藻、荇交横 . 急湍甚箭 . 猛浪若奔
4【答案】(1)反省是思考和智慧。
(2)正像雨果所说:“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自己揭下面具是一种胜利。”
(3)C;A; B
5.【答案】(1)《西行漫记》
(2)周恩来
6.【答案】(1)“牌”字笔画:撇、竖、横、横折、撇、竖、横折、横、横、撇、横、竖。
(2)示例:苏翊鸣获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冠军
(3)示例:苏翊鸣,你好!是什么让你能在冬奥会赛场上保持大将风度,出色发挥?
7.【答案】7. 中国所在欧亚板块的东面和南面分别受到来自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使得如青藏高原地区等形成强震多发的态势。
8. 示例:晓秦同学,咱们陕西位于多条地震带上,是一个地震多发地区(陕西境内的地震活动强度和频率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根据具体地区灵活处理),因此掌握地震逃生技能非常有必要。进行地震逃生演练,可以帮助我们增强安全意识,快速判断地震情况并能做出相应处置,快速明确逃生路线,提升地震应变处理能力和自救能力,最大限度地保障生命安全。我们只有熟练掌握地震逃生及自救技能,才能在面对地震时科学避险、自救,真正做到不恐慌。 9. B 10. A
【答案】11. ①. 快乐 ②. 悲凉 ③. 骄傲(自豪)
12. 环境描写。描绘了蒲公英随风飘散的景象,营造出自由、充满希望的氛围;烘托出“他”和弟弟对未来的憧憬;与标题“风吹起蒲公英”呼应,也为后文弟弟如蒲公英种子般追寻梦想做铺垫。
13. (1)运用比喻修辞,把指尖在琴弦间的动作比作蝴蝶飞舞,生动形象地写出“他”弹琴时指法的娴熟、灵动,表现出“他”在母亲教导下弹琴技艺的进步,以及弹琴时的快乐。
(2)“微弱的光芒”指“他”打工、街头弹唱的微薄力量,但“他”用这些辛苦赚来的钱支持弟弟读书,为弟弟的梦想之路提供帮助,照亮弟弟前行的方向。
14. 不赞同。“风吹起蒲公英”富有诗意,既指自然界蒲公英的飘散,也象征着“他”和弟弟的梦想与成长,像蒲公英种子一样乘风追寻;还暗示了亲情如蒲公英般温暖、绵延,比“兄弟情”更具文学性与象征意义,能更好地体现文章主旨。
【答案】15. ①. 飞奔的马 ②. 消失 ③. 白色 ④. 到 16. C
17. (1)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2)水不是石匠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
18. “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
【答案】19. 首联的“空”,写黄鹤楼只剩下空楼,传达出昔人已去、物是人非的怅惘;颔联的“空”,写白云空自悠悠飘荡,表现出岁月流逝、世事苍茫的感慨。
20. 尾联直抒胸臆,诗人以“日暮”“烟波”之景,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21.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