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期中复习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诗歌鉴赏期中复习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诗歌鉴赏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下面诗句与“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一样,借古人事例抒写情志的一项是( )
A.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B.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C.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2.这首诗的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为何能成为千古名句?请从情感和哲理角度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其蕴含的哲理。
(2)诗歌颔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
舟中二首(其一)
宋·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三、四句中“停”“投”“拔”“顾”四个动作,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虽然有美酒佳肴也难以下咽。
B.【乙】诗首联写舟行之险。江上恶风卷浪,黄流湍急,风势壮猛,浪涛骇人,惊心动魄。
C.两首诗都实写了乘舟的感受,【甲】诗中“梦日边”表明诗人对政治前途抱有幻想;【乙】诗诗人在“舟中坐起”,盼望黎明到来。
D.两首诗都情感丰沛,【甲】诗用“行路难”表现出徘徊低沉的心境:【乙】诗用“今头白”表达了历经坎坷的艰辛。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甲】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乙】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②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③后,酒醒却咨嗟④。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释】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知州。②壕:护城河。③寒食:清明节前一日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④咨嗟:叹息、慨叹。
5.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首联写被贬的原因,“朝奏”而“夕贬”,可见获罪之快。
B.甲诗如行云流水奔放不羁,抑扬顿挫,笔势纵横,极富表现力。
C.乙词上阕词人在超然台上看到的,是一幅明媚亮丽的春日画卷。
D.乙词“一城”“千家”,写出词人登高远眺所见的阔大高远之景。
6.请从炼字角度,赏析甲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一句。
7.韩愈与苏轼,实为两种生命美学的对话:一者如松柏,在风雪中彰显不屈;一者如江月,映照万物而自身澄明。你更欣赏以上哪一个比喻?请结合甲诗或乙词进行分析。
8.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
黄溪夜泊①
欧阳修
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
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殊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
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注释】①此诗作于景佑四年(1037年),作者当时谪居夷陵(今湖北宜昌),登山临水之际,感慨良多,遥有此诗。
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颔联写诗人被贬归来后的感触,运用典故,表达了物是人非,恍若隔世,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B.乙诗颈联喟叹岁暮谪居客卧他乡,只能借酒浇愁,感慨深沉。
C.两首诗都提到了“楚地”,都表达了作者因贬谪而产生的悲凉之情。
D.两首诗都是感情真挚,以景衬情,沉郁中见豪气,奔放中有哲思。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
上李邕①
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②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③沧溟④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⑤,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⑥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注】①李邕(yōng):李邕(678年—747年),字泰和,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汉市江夏区)人。唐朝大臣、书法家,文选学士李善之子,是一个侠义豪迈、天纵英才的人物,而且对后辈多为照顾。对于这样一位名士,李白竟敢指名直斥与之抗礼,足见青年李白的气识和胆量。②假令:假使,即使。③簸却:激扬。④沧溟:大海。⑤殊调:格调特殊。⑥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贞观年间诏尊孔子为宣父。
9.请根据提示,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适当的内容。
在《行路难》中,诗人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变化。先是一连使用了“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表现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和压抑;接着用“冰塞川”“雪满山”两个意象,象征自己人生道路中的① ;还巧用了“垂钓渭水”和“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自己② 的情感;最后则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呐喊中一扫阴霾,挥洒豪情。
10.甲诗和乙诗创作于李白人生的不同阶段,但相同的是,两首诗中都出现了“风”的意象,且都出自典故。请结合两首诗中划线句子的内容,谈谈这两处“风”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1.对这首词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词紧扣“月”字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
B.上片望月,怀逸兴壮思,既表达对明月的赞美,对天上的向往,又表达词人想逃离人间,与明月一同归去的思想感情。
C.“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写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门窗上,照在不能入眠的词人身上。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
12.小语要在中秋节给远方的爷爷奶奶发祝福短信,他想引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来表达自己的心意。你觉得是否合适?请说明理由。
13.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表格中的问题。
学习任务单
词作内容 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解答问题 (1)这是一首( )词。 A.豪放 B.婉约
(2)试分析“起舞弄清影”中的词人形象。
(3)试分析整首词中作者的情绪变化。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甲诗】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乙诗】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①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②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①756年,安史之乱中叛军攻进潼关,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fū)州,后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杜甫赶赴灵武途中被叛军抓住,送到沦陷的长安。诗人望月思妻写下这首诗。②形容妻子云鬓上涂抹的膏沐,使笼罩着她的雾似乎也带上香气。
14.请分析《月夜》颈联“湿”“寒”二字的妙处。
15.请分析甲诗首联和乙诗尾联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不同?共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长沙过贾谊宅 [唐]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乙】过贾谊旧居 [唐]戴叔伦 楚乡卑湿叹殊方,鵩赋①人非宅已荒。 谩有长书忧汉室,空将哀些②吊沅湘③。 雨馀古井生秋草,叶尽疏林见夕阳。 过客不须频太息,咸阳宫殿亦凄凉。
【注】①鵩(fú)赋:《鵩鸟赋》的简称,汉代贾谊所作。②哀些:哀吊的歌辞。③沅湘:沅湘是沅水和湘水的并称。贾谊曾写《吊屈原赋》表达对屈原的同情。
16.下列对以上两首唐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诗“万古惟留楚客悲”中“楚客”指贾谊,暗含其被贬的身份;【乙】诗“谩有长书忧汉室”中“长书”指贾谊劝谏汉室的奏疏,体现他的忠诚与才华。
B.两首诗均为作者到贾谊故居凭吊,【甲】诗“秋草独寻”“寒林空见”、【乙】诗“古井生秋草”“疏林见夕阳”,均借萧瑟秋景烘托悲凉氛围。
C.【甲】诗颈联以“汉文有道”反衬贾谊被贬的凄凉,以“湘水无情”烘托贾谊的痴心,道出了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
D.【甲】诗“寂寂江山摇落处”与【乙】诗“咸阳宫殿亦凄凉”均直接感叹唐王朝覆灭,表达对历史沧桑的悲叹。
17.两诗尾联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诗歌鉴赏》参考答案
1.C 2.情感:表达诗人虽遇挫折(“冰塞川”“雪满山”)却绝不放弃的昂扬斗志与济世豪情,感染力强;
哲理:蕴含“困境终将过去,理想终将实现”的道理,给人以希望与激励,故成千古名句。
3.(1)
示例:沉船的旁边有无数船只竞相驶过,枯病的树木前面,万千林木蓬勃生长,春意盎然。
哲理: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社会总是在向前发展,蕴含着积极向上、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2)表现手法:用典。感情:“闻笛赋”表达对故友王叔文等逝去的怀念与悲痛;“烂柯人”抒发诗人被贬二十三年后重返家乡,恍如隔世、物是人非的怅惘与感慨,暗含对自身境遇的感伤。
4.C
5.C 6.示例:“横”是横亘;“拥”是壅塞。两个字分别从空间的广度和高度上形象地描绘诗人贬谪途中大雪塞途,无法前行的艰苦情形,抒发对亲人、国都的眷恋和英雄失路的悲哀。 7.示例一:我喜欢松柏的比喻。松柏在风雪中挺立的姿态,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韩愈被贬谪时依然心怀天下,不顾衰朽想要尽忠职守的斗士形象和不屈精神,尽显“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悲壮。
示例二:我喜欢明月的比喻。明月能映照万物,源于它自身的澄明通透,正如苏轼在贬谪失意困顿之时,却将生命的视角转向“新火”“新茶”,用旷达超脱的胸襟超越了苦难,展示澄明的心境下的智慧和从容。
8.D
9. 艰难险阻 渴望被重用/被重新任用 10.示例:“长风破浪会有时”中的“风”是帮助诗人击破艰难险阻的风,作者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挂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仍然积极乐观、奋发向上,坚信自己总有一天能实现理想抱负的感情;“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中的风是托举诗人实现理想的风,诗人以大鹏自比,认为大鹏借助风力能直上九万里高空,自己也渴望像大鹏一样一飞冲天,表达了青年时期诗人对自身才华的自信和对未来的憧憬,体现出青年李白的豪迈气概和雄心壮志。
11.B 12.合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对亲人长久安康、虽相隔千里却能共享明月的美好祝愿,符合中秋节向远方爷爷奶奶送祝福的情境,传递思念与牵挂。
13. A 月下独舞、洒脱自适的孤独者形象。 困惑→矛盾→释然→豁达
14.“湿”“寒”渲染了一种冷清孤寂的氛围,表明夜已很深,说明妻子在月夜望月之久,思念之切。 15.“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从视觉、听觉的角度写边塞的凄凉景象,渲染气氛。“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想象未来团聚时并肩坐在透明的窗帷下,月光照耀你我把泪痕擦干的情景,表达诗人思家念亲之情。这两首诗共同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思念和牵挂在战乱中离散的家人;盼望战乱早日结束,亲人团圆的思想感情。
16.D 17.甲:诗人对贾谊的同情与哀怜,对自我的哀怜以及无罪被贬、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乙:诗人用朝代更迭是历史规律,规劝过客不必过于执着个人命运,表达诗人的豁达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