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第二次校内学业评估语文试卷 2025.6注意事项:1.本次考试共__4____页,共_20_题,满分___120_分,考试时间为__120_分钟2.用2B铅涂选择题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答卷。第一部分(1-2题14分)【书香青春 读者同行】2025年“4.23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精彩来袭。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2分)作为知识的载体,书籍也是人类记忆和想象的延伸,潜藏着无限的可能。品读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位智者对话:顺境时,给你清醒;míwǎng如同与一位智者对话:顺境时,给你清醒;míwǎng( )时,给你希望;挫折( )人生因阅读而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有益于开阔眼界,提升格局。最是书香能致远,书海中yùn hán( )着灼热的理想信仰,炽烈( )的家国情怀。翻阅《论语》《孟子》《礼记》等国学经典,感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 ;细览《史记》《资治通鉴》等古代典籍,获得“可以知兴替”的历史镜鉴;走进《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的文学情境,点燃拼搏奉献的生命烈火······书是桥梁,让人思接千里;书是翅膀,让人心游万仞。含英咀华,浸润书香,精神面貌也会透着文化的气息,闪耀不一样的气质。( ) 时,给你信心;追梦时,给你力量。以书籍为灯塔,人们不断开掘、延展生活的光谱。因为阅读,许多人超越庸常,积蓄了向上的力量。(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词语注音。(4分)①míwǎng( ) ②yùnhán( ) ③挫折( ) ④炽烈( )(2)“修”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里有多种义项,如:①修饰;②修理整治;③写,编写;④(学问、品行方面)学习和锻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修”意思是 (填序号)(1分)(3)画横线的两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 (2分)A.精彩无限 博采众长 B.包罗万象 博大精深C.包罗万象 博采众长 D.精彩无限 博大精深(4)小河和小北分别为全民阅读活动写了一则宣传标语,你喜欢哪一则,请说明理由。(2分)小河:倡导全民阅读,构建书香社会。小北: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阅读迟。(5)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2分)据统计,2025年我国国民阅读整体向好:数字阅读率连续三年蝉联榜首,年均纸质图书阅读量约4.76本,较十年前增长38%。这一数据背后,隐藏着两大深层矛盾:其一是阅读时间的结构性失衡,职场群体日均碎片化阅读时间达47分钟,但系统性深度阅读仅占12%。其二是代际传承的断裂,青少年群体中仅有31%的家庭保持每周亲子共读习惯。在AI技术重构知识获取方式的今天,大数据算法推送形成的“信息茧房”正在使35%的读者陷入“知道很多,理解很少”的认知困境。2.【书香青春 读者同行】阅读小河同学在校园读书日系列主题活动启动仪式上的开场白,回答问题。(4分)①真诚诚邀您共赴美好的读书时光!②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由校团委、学生会联合主办,③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深化“书香青春”阅读计划,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浓厚阅读氛围。④共同打造的“书香青春·读者同行”校园读书日系列主题活动正式启动!(1)小河比较紧张,开场白有点语无伦次,请你帮助调整一下语句,使其衔接更流畅。请将调整后的序号写在横线上 (1分)(2)小河的开场白中第 句有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2分)第二部分(3-18题 56分)一、古诗文阅读(一)默写(6分)3.某同学在读到“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时,产生了对初中古诗文中的“花”进行梳理的想法。请你帮他完成下面的填空。三千年前的河岸边,一片芦花白茫茫,抒情主人公开始了对“伊人”的追寻。《诗经》中这样写道“ ① ,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东晋陶渊明在隐居后,想象出了他心中的理想境界,这里“芳草鲜美, ② ”;北宋周敦颐以莲花自况,写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③ , ④ ”;唐代白居易走马西湖,写下了“ ⑤ ,浅草才能没马蹄”的句子,表现出心中的喜悦;近代革命家秋瑾在《满江红》中以“ ⑥ ,秋容如拭”反衬出她对现实处境的不满。(二)古代诗歌阅读(7分)【甲】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①【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②飞。【乙】春暮西园【明】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②蛱(jiá)蝶:蝴蝶。4.【甲】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 ”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 (特点)景象;【乙】诗中“ ”三字,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3分)5.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4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6~9题。(共13分)【甲】夫得贤失贤,其损益之验①如此,而人主忽②于所用,甚可疾痛也。夫智不足以见贤,无可奈何矣,若智能见之,而强不能决,犹豫不用,而大者③死亡,小者乱倾④,此甚可悲哀也。【乙】故国不务大而务得民心;佐不务多,而务得贤俊。得民心者民往之,有贤佐者士归之,文王请除③炮烙之刑而殷民从,汤去张网者之三面 而夏民从,越王不隳旧冢⑦而吴人服以其所为之顺于民心也。【丙】周威公问于宁子曰:“取士有道乎?”对曰:“有,穷者达之,亡者存之,废者起之;四方之士,则四面而至矣。”-节选自《说苑·尊贤》①验:验证。②忽:忽视。③大者:大的危害。④乱倾:倾覆动荡。⑤除:废除。⑥张网者之三面:捕鸟网三面的网绳(只留一面)。⑦隳(huī)旧冢:毁坏吴王的旧坟冢。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1)夫得贤失贤(甲) 贤:(2)其损益之验如此(甲) 益:(3)取士有道乎(丙) 道:(4)亡者存之(丙) 亡:7.下列对乙文中画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越王/不隳旧冢而吴人服/以其所为/之顺于民心也B.越王/不隳旧冢而吴人服以/其所为之/顺于民心也C.越王不隳旧冢/而吴人服/以其所为之/顺于民心也D.越王不隳旧冢/而吴人服以/其所为/之顺于民心也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得民心者民往之,有贤佐者士归之。(乙)四方之士,则四面而至矣。(丙)9.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告诫刘禅“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试分析甲乙两文在选贤用能主张上与诸葛亮观点的共同点。(3分)二、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0~12题。(共9分)班级开展“古诗词中的意象”探究活动,小冀搜集到下面两则材料。材料一:古人把表达内在的抽象心意的“意”与描摹外在的具体物象的“象”相互联系、彼此依托。“意”与“象”的联系,便是“情”与“景”的联系,由此也能进一步延伸到“神”与“形”的关系。在古诗词中,每一个意象都是独特的,每一个意象都有其特别的韵味。如羌笛是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是“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在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是“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在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虽然在不同的诗词中,但羌笛的凄切之音是共同的。我们常见的意象群体中,一草一木、一花一鸟总关情。植物可以有情、动物可以有意,甚至云、雨、水、关山等一切平凡事物都可以承载作者所要追求、所要表达的画面、情感、志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将莲花与清高脱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君子联系了起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将竹子的风雅高洁与不俗不媚的君子联系起来。把握好古诗词中的意象,以古诗词中的意象为突破口,有助于我们解读诗词、鉴赏诗词,进一步把握诗词内蕴情趣。材料二:在古今意象表达中人们得出一个结论:没有意象的诗词是没有灵魂的诗词,也是没有美感的诗词。关于意象的表达在《周易·系辞》中就有所记载,其中说到“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的说法。不过,《周易》之象是卦象,是符号,属于哲学范畴。诗中之“象”是具体可感的物象。后代艺术理论家进一步阐明“象”与“意”之间的相互引发作用,注重形象与诗人情意的结合,创造出“意象”。意象在诗词中所体现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其主要作用就是将所要表达的感情赋予在意象中,加深了人们阅读诗词的愉悦感。比如,叶绍翁《游园不值》中所写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关不住”“出墙来”,简单的几个字,不仅写出园中美丽的春色,还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诗人的心被这动人的早春景色占满了!意象增强了读诗的愉悦感。意象在诗词中的作用不只是体现出美感,面对朦胧的难以言说的道理时,意象可以增加诗的形象性。苏轼有一首《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表面上写的是琴,实际讲述的却是一个道理:一首好琴曲的诞生,必须将人的感情与精湛的技巧相结合。借助意象,巧妙地说明了产生精妙乐声的道理。古典诗词离不开各种意象,许多复杂的情感寄托于意象得以提升。悲秋之祖的《天净沙·秋思》将意义相近的意象组合在一起,突出了单个意象意义的同时,加深了意象之间的关联意义,使得意象具有群落性和整体性,情从“量”的积累转到了“质”的爆发。(摘编自《“烟暖雨初收”:透过清朝诗词,谈“烟”在诗词中的意象表达》)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意”“象”的关系。(3分)结合材料二,说说意象对古诗词有什么重要作用。(3分)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关于古诗词中意象的表达最早在古籍《周易·系辞》中就有记载。B.意象是承载作者所要表达情感、志趣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等平凡事物。C.解读诗词、鉴赏诗词可以以意象为切入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把握诗词意蕴。D.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通过意象群落深化了羁旅愁思的主题。(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16题。(共12分)永远的眼睛①也许是刚下过雨的缘故,路格外湿滑。虽说有人领着,林茂还是跌倒了三次。院子里的石凳干净而湿润,他刚坐定,就感到一股清新的凉意透进体内,他喘了几口气,说:“孩子这么小,不上学怎么行?”②“是呀,老师!为了孩子,你都来三次了,要不是确实没办法,我怎么舍得!”罗翔的爷爷颤巍巍地把一碗山泉水放在林茂面前。③“学习才能改变命运,不学习可能永远被困在山中。”林茂继续做思想工作,“再说,孩子小,不上学,能做什么?”④“至少能跟我刨点药草,学会在这山里生存下去!”罗翔爷爷叹了一口气。⑤“罗翔跟您生活,孩子的父母呢?”林茂沉默了一会儿问。⑥“这孩子,命苦!他父亲进山采药时,滑落悬崖,终归没能抢救过来。他的母亲外出打工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这些年,孩子一直跟我过。”罗翔的爷爷一边说一边揉着腿。⑦“孩子还小,跟您进山很危险。我的眼睛视力几乎为零,靠自己根本没法完成备课和教学的任务,您看这样行不行?让孩子继续学习,一来国家减免贫困学生的学费,不用您花钱;二来做我的特殊助教,给我读课文,帮我备课。我会支付他相应的报酬,保证生活上没有问题。”林茂说。⑧“怎么能要你的钱!你的工资又不高。”罗翔的爷爷看着在墙边小树上不停鸣叫的两只山雀说。⑨“自从我的视力出问题后,我一直是让学生给我读书的,学生不固定,我备课难度格外大,也影响孩子的学习。既然罗翔不想上学了,他给我读书,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林茂解释说。⑩在林茂的一再劝说下,罗翔的爷爷终于同意了,罗翔也非常高兴。他本来就是给林茂读书的主要成员之一。 本来,这个几乎与外界隔绝的山村教学点已经撤掉了,学生少,总共不到十个人,还分成了三个年级。因交通不便,进出山村只能靠徒手攀爬,没有教师愿意在这儿工作,勉强过来的,也很少能坚持一年。1987年,林茂从一则新闻报道中了解了这里的情况,大学毕业后从遥远的沿海城市到这边支教,他在这儿已经工作五年。1989年一次家访中,遇上山体滑坡,头部遭受撞击,本来就高度近视的他几近失明。出院后,他本来已经不适合继续从事教学工作,可是这个教学点撤掉后,有五六个孩子因为难以到几十里外的新教学点上学而面临辍学。林茂就主动要求继续在这里教学,同时把已经辍学的几个孩子重新组织了起来。没想到罗翔复学不到一个月又辍学了,林茂就一次次进行劝说。 就这样罗翔复学了,林茂很是欣慰。 后来,一个开在山村附近的高速公路出口和一条美丽的盘山公路给这个闭塞了几千年的小村庄插上了腾飞的双翼。村集体有计划地搞乡村旅游开发,各地游客纷纷到来,村里的曲径石墙、村边的古树山泉、山上的森林梯田,都成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源泉,更不用说那些珍贵的中草药以及各种土特产了。村里人渐渐富起来了,当初离开村子到外地发展的人都陆续回来了,甚至有外地游客因为喜欢上了这里的青山绿水而定居下来,村里的孩子多了,这个教学点变为一所正式小学。 大学毕业后,罗翔参加全县的教师招考,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被录取,在选择工作学校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所学校-黄柏小学。 “老师,我回来了!”听着这熟悉的声音,几近失明的林茂已猜出来人是罗翔。 因为不断有新教师加入,即将退休的林茂便只从事学校少先队辅导员工作,他的思政讲座深入浅出,紧扣现实,很受学生欢迎。 “老师,没有您的无私付出,就不会有我的今天。您给我的每一笔钱,我都记在本子上,也刻在了心里。我从大学就开始学习写作,并拍摄短视频。我现在已经是省作协会员了,我的收入不但保证了上学的开支,还有不少盈余。最近我攒足了您这些年来对我的资助的总额,我全部还给您。”这天,在办公室里,罗翔紧紧地握着林茂的手说。 “我哪里资助你了,那都是你应得的劳动收入呀!这钱我不能要!”林茂不住地摇头。 “老师,您的良苦用心,我现在还能不明白吗?老师,我永远是您的眼睛,以前我帮您读书备课,现在我随时为您观察生活,并描绘这绚丽多彩的世界。其实,用文字礼赞这美丽的世界,是我进行写作的最初动机。”说这话时,罗翔看见林茂的眼睛湿润了,自己的鼻子也酸酸的。 (选自《中国铁路文艺》,有删改)13.大学毕业后的罗翔,为什么毫不犹豫地选择黄柏小学?(3分)14.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3分)15.分析文章第 段的作用。(3分)16.有人说,林茂也是“最可爱的人”。请结合链接材料和文中的内容谈谈你的观点。(3分)【链接材料】他们的品质是那样地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地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地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地美丽和宽广!三、整本书阅读结合整本书的阅读,回答17~18题。(共9分)17.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朝花夕拾》结集了十篇回忆性散文,这组散文是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我们可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B.《西游记》中,孙悟空是最受欢迎的艺术形象之一。他本领高强,桀骜不驯,爱憎分明,敢于挑战天宫的权威,后又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制服了无数的妖魔鬼怪,为取经立下了汗马功劳。C.《骆驼祥子》这部作品对老北京的人情风俗、市井生活、北京人独特的语言习惯等做了细致入微的描绘,整部作品散发着浓浓的“京味儿”。D.《水浒传》的情节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如描写林冲的有“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醉打蒋门神”和“风雪山神庙”等情节,深入刻画了这个人物的性格发展史。18.学校开展“重温红色经典”主题读书活动,阅读下面的摘录片段,回答问题。(6分)片段一:他的相貌并不动人,身材矮胖,但有铁一般的臂膀和腿。他的衣、食、住都同士兵一样,共尝士兵们的艰苦,早年往往赤脚走路。他喜欢在军营里散步,跟士兵们坐在一起,说故事,同他们玩耍。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也不错。片段二: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在中国也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是瘦个子,中等身材。细小而坚韧的骨骼,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尽管有长而黑的胡子,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他英文讲得虽不流利,却相当准确,据他说已有五年不讲英文了,这使我很惊讶。片段三:在体育上他是很活泼的,很好的骑手,这一半因为他是一个不吸烟者和节欲者。有一天在红军第二师演习的时候,我们必须要爬一座很高峻的山。“跑上山顶去!”他突然这样对我和他的气喘着的总部人员喊着。他像一个兔子一样地跳着跑开了,到山顶的时候他远超过了我们一行人。以上是小冀在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时摘录的几个片段,请从上述片段中任选一个,指出该片段中描述的人物是谁,并结合原著概括他的主要性格特征。(3分)(2)好的读书心得可以启发、引导他人的阅读,请你仿照下面示例,从下列备选作品中选择一部,写一写自己的读书心得。(3分)示例:《红星照耀中国》如一盏明灯,让我们了解了共产党员的信仰,给予了我们精神上的力量。信仰是我们的“第二脊梁”,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以中国梦为信仰,向着充满希望的未来砥砺前行!备选作品:《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三部分(19题 50分)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我们希望得到他人的欣赏,他人的欣赏如暖流滋润心田,让人获得奋进的力量;我们也要学会欣赏他人,欣赏他人会在自己心中播下善与爱的种子,不断提升人生境界;我们还要学会欣赏自己,欣赏自己才会内心有光,自信乐观地面对生活。请以“欣赏”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2)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2025年初三三模模考试语文试题答案第一部分(1-2题,14分)1.(12分)(1)①迷惘 ②蕴含 ③cuò zhé ④chì liè(2)④(3)D(4)示例1:喜欢小河的标语。理由:语言简洁明了,直接点明全民阅读的主题,呼吁构建书香社会,有号召力。示例2:喜欢小北的标语。理由:引用诗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阅读迟”,强调珍惜时光、勤奋阅读的重要性,富有文化韵味。(5)2025年我国国民阅读整体向好,但存在阅读时间结构性失衡、代际传承断裂、“信息茧房”导致认知困境等深层矛盾。2.(4分)(1)③②④①(2)③;修改意见:在“主办”后加“的”。第二部分(3-17题,54分)一、古诗文阅读(一)默写(7分)3.①蒹葭苍苍 ②落英缤纷 ③香远益清,④亭亭净植 ⑤乱花渐欲迷人眼 ⑥为篱下黄花开遍(二)古代诗歌阅读(7分)4.麦花雪白、菜花稀;生机盎然(或“色彩明丽”);花落尽5.【甲】诗后两句以“无人过”的宁静衬托“蜻蜓蛱蝶飞”的动态,突出初夏农忙时的闲适;【乙】诗后两句以“蝶来多”衬托“花落尽”,表现暮春的凋零与生机并存。(三)文言文阅读(13分)6.(1)贤能的人;(2)增加;(3)方法;(4)灭亡 。7.C 。8.(1)得到民心的君主,百姓就会归附他,有贤能辅佐的君主,士人就会投奔他。(2)天下各地的士人,就会从四面八方到来。9.都强调了任用贤能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甲乙两文和诸葛亮在《出师表》中都强调了任用贤能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甲文通过论述得贤与失贤的不同结果,表明贤能之士对国家兴衰的关键作用;乙文虽未直接着重说选贤用能,但从顺应民心等方面侧面反映出贤明治理的重要性,而贤能之人有助于实现贤明治理;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直接告诫刘禅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认为这是先汉兴隆、后汉倾颓的原因。都认识到贤能之人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任用贤能对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意义重大 。)二、现代文阅读(一)(8分)10.(1)相互依存关系:“意”为内在抽象心意,“象”为外在具体物象,二者相互联系、彼此依托,体现“情”与“景”、“神”与“形”的关联 。(2) 意象独特表意:每个意象独特且具特别韵味,能承载特定情感,如羌笛在不同诗词中都传达凄切之情 。(3) 物象承载心意:寻常物象如植物、动物、自然现象等可成为意象,承载作者欲表达的情感、追求等内容 。11.意象是诗人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能将抽象情感具体化,便于读者理解。意象有助于营造独特氛围,构建诗词意境,增强艺术感染力。意象在结构上可能起到串联诗词内容的作用 。(具体答案需结合材料二实际内容确定 )12.D分析选项A:在相关文学知识及常见资料中,《周易·系辞》中确实有关于意象表达的记载,从文学常识角度判断,该项表述可能正确。分析选项B:意象就是诗人用来承载情感、志趣等的具体事物,像一草一木、一花一鸟等,该项表述符合意象的定义,正确。分析选项C:在诗词解读与鉴赏过程中,意象是重要切入点,通过分析意象能体会诗人情感、把握诗词意蕴,这是常见的诗词鉴赏方法,该项正确。分析选项D: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通过“枯藤”“老树”“昏鸦”等一系列意象组合,营造出凄凉氛围,表达了羁旅愁思主题,但不是意象群落深化主题这种表述,“意象群落”概念在此处使用不当,该项表述不正确。13.大学毕业后罗翔毫不犹豫选择黄柏小学,是因为林茂老师曾对他无私资助,他心怀感恩,想要回到学校回报老师 ,陪伴、帮助几近失明的林茂老师 。14. 语言描写:“是呀,老师!为了孩子,你都来三次了,要不是确实没办法,我怎么舍得!”罗翔爷爷这番话,直接体现出林茂老师家访的执着,来了三次,突出林茂对学生的关心负责。同时,也透露出罗翔爷爷内心的无奈与不舍,因为家庭状况等“确实没办法”的因素,可能要让孩子面临某种困境,而这种不舍之情也反映出爷爷对孩子学业的重视以及对老师的感激 。动作描写:“颤巍巍地把一碗山泉水放在林茂面前”,“颤巍巍”这一词语生动地描绘出爷爷年老体衰的状态,进一步增添了画面的真实感和生活气息。而“放”这个动作看似平常,却传递出爷爷对老师的尊敬与质朴的心意,以一碗山泉水表达对老师来访的感谢 。通过这些人物描写,使罗翔爷爷这一朴实、无奈又对老师心怀敬意的老人形象跃然纸上,也从侧面烘托出林茂老师关爱学生、不辞辛劳的品质 。15.内容方面:需先明确第 段写了什么内容。若段落描写了具体的人、事、景等,思考其对表现人物形象、情感,或对揭示主题有何作用。比如写了人物的某个行为,可能突出人物性格特点;写了某个场景,可能渲染气氛等。结构方面:看该段在文中的位置。若在开头,可能有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等作用;在中间,可能起承上启下作用;在结尾,可能有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升华主题等作用 。16. 结合链接材料:链接材料指出“最可爱的人”具有纯洁高尚的品质、坚韧刚强的意志、淳朴谦逊的气质、美丽宽广的胸怀这些特点。分析文中林茂内容:从文中找出描写林茂言行、事迹等内容。比如他做了什么好事,面对困难怎样应对,与他人相处展现出怎样的态度等。若他的行为体现出链接材料中的某些品质,如在困难面前坚韧不拔,与人交往淳朴谦逊等,就可说明他符合“最可爱的人”的特征。组织观点阐述:先表明自己认同或不认同“林茂也是‘最可爱的人’”这一观点,然后结合链接材料中“最可爱的人”的品质特点,以及文中林茂的具体表现,有条理地阐述原因,一般能答出2 - 3点理由,每点1 - 2分。三、整本书阅读(9分)17.D18.(1)片段一:人物是朱德。性格特征:大公无私、有责任感,亲和力强,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片段二:人物是周恩来。性格特征:平易近人、聪明有学识、信念坚定、能力卓越。片段三:人物是彭德怀。性格特征:乐观豁达、活泼幽默、平易近人、吃苦耐劳。(2) 以《红岩》为例:《红岩》如一座丰碑,让我们领略了革命志士的坚贞不屈,给予了我们灵魂的震撼。他们为了理想信念,在狱中顽强斗争,毫不退缩。作为新时代青少年,我们应传承这种精神,在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如一把火炬,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给予了我们奋斗的力量。保尔·柯察金在艰难困苦中始终坚守对革命的信仰,顽强拼搏。新时代的我们,应以保尔为榜样,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去追逐梦想,书写属于我们的精彩人生 。1. 话题核心“欣赏”:材料围绕“欣赏”展开,给出了三个方向。一是渴望得到他人欣赏,他人欣赏能给予我们奋进力量,写作时可回忆自己被老师、同学、家人欣赏的经历,比如在学习、比赛、才艺展示等场景中获得认可,描述当时内心的感受与后续的积极改变。二是学会欣赏他人,这就需要去发现身边人的闪光点,像同学的善良品质、独特才艺,朋友面对困难时的坚韧等,讲述欣赏他人给自己带来的感悟与成长。三是学会欣赏自己,可从自身的性格优点、兴趣特长、克服困难的经历等方面入手,展现欣赏自己后内心的自信乐观。2. 自拟题目:题目要紧扣“欣赏”话题。可以直接表明观点,如《学会欣赏他人》《欣赏,让自己发光》;也可以设置悬念,如《那一次,我收获了欣赏》《欣赏背后的秘密》;还能采用形象化表述,如《欣赏,心灵的阳光》《在欣赏中绽放》 。3. 自选角度:根据上述三个方向,选择自己有深刻感受和丰富素材的角度。若亲身经历过被欣赏从而获得动力的事,就从渴望得到他人欣赏角度写;若善于观察身边人优点,可从欣赏他人角度创作;若对自身成长感悟较多,欣赏自己会是不错的选择。4. 文体要求: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记叙文可通过具体事例体现“欣赏”;议论文则围绕“欣赏”的某个观点,如“学会欣赏他人能提升自我”,列举名人事例、生活实例进行论证;散文可采用优美语言抒发对“欣赏”的感悟。5. 其他要求:内容要紧扣主题且具体充实,融入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600字,同时避免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友谊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三模语文试卷.docx 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友谊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三模语文试卷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