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上册10.2滋养心灵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上册10.2滋养心灵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 第三单元 珍爱我们的生命 第十课 保持身心健康 10.2滋养心灵
课程标准 主要对应“健全人格”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课程内容要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并“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提高应对挫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课时教材 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关于中学时代的新起点、学习的重要性等内容,为本课聚焦于内在心理世界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一个能够自我滋养、内心丰盈的个体,才能更好地与他人和集体建立健康的联结。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开端,自我意识迅猛发展,情绪体验丰富而强烈,但情绪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各种“心灵杂草”(如学业压力、人际困惑、自我怀疑)的困扰。同时,他们渴望独立,对角色化的学习方式抱有浓厚兴趣。然而,他们对“心理健康”、“精神滋养”等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零散的认知层面,缺乏系统性的方法和持之以恒的行动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系统掌握滋养心灵的两种核心方法。 难点:将“保持心理健康”的认知转化为日常生活中自觉的、系统性的行动。
核心素养 目标 1. 道德修养:认同滋养心灵对个人成长的价值,主动追求精神世界的充实与高尚。 2. 健全人格:掌握保持心理健康与磨练意志的方法,培养乐观、坚韧的心理品质。 3. 责任意识:树立对自己心灵健康负责的观念,并能在集体中践行和传播正能量。
设计思路 滋养心灵议题线情境线任务线知识线子议题一: 初衷:为何要经营“心灵花园”? ——滋养心灵的重要性议学情境一:【对比实验与思辨】议学任务一:“这个‘花园’发生了什么变化?长期生活在被污染的‘花园’里,对我们的学习、人际和幸福感会有哪些具体影响?”知识一: 为什么要滋养心灵: 知识二:什么是心理健康?子议题二: 践行:如何经营“心灵花园”?——滋养心灵的实践路径议学情境二:四大“除草”心法 议学情境三:【设计“我的精神宇宙”蓝图】议学任务二:1. 问题诊断(头脑风暴):引导学生列举学习生活中的“心灵杂草”。 如何成为一名“智慧除草专家”? 议学任务三: 蓝图绘制:发放“我的精神宇宙”设计图(含不同星域)。知识点三:如何滋养心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创设议题情境(约5分钟) · 活动:【“心灵花园”愿景图 · 情境创设:PPT展示两幅画——一幅是土地贫瘠、杂草丛生的花园;另一幅是土地肥沃、花草繁茂、布局精美的花园。 · 议题提出:“如果把我们的内心比作一座花园,你希望它是什么样子?要成为一名卓越的‘花园工程师’,我们需要做好哪两件核心工作?” · 学生反馈:(预设回答:需要清除杂草、播种鲜花、松土施肥等) · 教师引导:“是的,一座卓越的花园,既要 ‘有效除草’(保持健康) ,也要 ‘勤种鲜花’(丰富世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做好这两项工作。” 学生观看图片,结合生活实际思考问题,准备开启新的课堂。
设计意图
· 通过强烈的视觉对比和“花园”这一生动隐喻,迅速激发学生兴趣,将抽象的“心灵”概念形象化、具象化。 · 引导学生从愿景(希望的花园)出发,自然引出本节课的核心任务(除草与种植),为后续探究奠定基调,并点明总议题。
议题一:初衷:为何要经营“心灵花园”? ——滋养心灵的重要性
1.议学情境一: 议学情境一:【对比实验与思辨】 议学任务一: 1. 实验演示:准备一杯清水代表纯净的“心灵花园”。依次滴入墨汁(负面情绪)、投入废纸(不良信息)、撒入灰尘(琐碎烦恼)。 2. 思辨问题:“这个‘花园’发生了什么变化?长期生活在被污染的‘花园’里,对我们的学习、人际和幸福感会有哪些具体影响?” 3. 小组讨论与分享:(引导学生从注意力、情绪、决策能力等方面思考) 4. 价值升华: · 教师总结:“滋养心灵,是为我们的生命打造一个宜居的‘精神生态空间’。它决定了: · 我们应对挑战的 「效率」· 我们感知幸福的 「灵敏度」· 我们人生发展的 「可持续性」 议学小结: 为什么要滋养心灵:(P77) 什么是心理健康?
设计意图
· 实验具象化地展示了心灵被“污染”的过程,创设认知冲突,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忽视心灵滋养的危害。 · 通过小组思辨,引导学生从具体现象抽象出深层影响,自主建构起对滋养心灵重要性的认知,实现价值认同的内化。
议题二:践行:如何经营“心灵花园”?——滋养心灵的实践路径
议学情境二:四大“除草”心法 议学任务二: 1. 问题诊断(头脑风暴):引导学生列举学习生活中的“心灵杂草”(如:考试焦虑、人际矛盾、目标迷茫等)。 2. 系统工程构建: 如何成为一名“智慧除草专家”? · 四大“除草”心法: “识草”(学习知识): 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能识别各种情绪和压力源。中学生心理健康护身符。 延伸:中学生心理护身符 2. “用技”(掌握方法): 掌握如深呼吸、倾诉、运动等自我调节技巧。 如何处理“心灵杂草”成为一名“智慧除草专家”?请将污染物(“心灵杂草”)进行分类并找到对应的“净化”方法。 可回收垃圾 其他垃圾 有害垃圾 “求助”(寻求支援): 懂得在困扰无法解决时,向父母、老师或专业人士求助。 电话:12356 “沃土”(磨练意志): 通过坚持锻炼、迎接挑战、承担责任来增强心理韧性,让“土壤”本身更强大,不易滋生杂草。 链接到相关案例。 议学情境三:【设计“我的精神宇宙”蓝图】 议学任务三: 1. 概念升级:“如果说除草是基础工程,那么种植就是我们的 「创意设计」——要把心灵花园建设成充满奇观的‘精神宇宙’。” 2. 蓝图绘制:发放“我的精神宇宙”设计图(含不同星域)。 3. 小组共创: 请为你精神世界的不同领域命名一颗“星球”,并思考如何让它发光。 学习星:我希望在______学科上取得进步?我打算如何探索这片知识星域? 兴趣星: 我最热爱的是什么?它如何让我的生活更有趣? 友谊星/家人星:我希望如何经营与朋友/家人的关系? 宁静星:当我感到烦恼时,我的“心灵避风港”是什么? 4. 展示交流:小组展示设计蓝图,教师引导学生感受精神世界的广阔与美好。 议学小结:3.如何滋养心灵? ①滋养心灵,需要我们保持心理健康。 ②滋养心灵,需要我们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四)总结升华与实践延伸(约5分钟) · 回顾议题:“现在,你是否已经准备好成为心灵的‘卓越工程师’?” 实践作业:【我的“花园一周”规划图】 请每位学生规划下一周的“园艺工作”。 格式: 【除草计划】 我计划使用 _______ (工具/方法),来处理可能出现的 _______ (情绪杂草)。 【种植计划】 我计划培育一株 _______ (强韧种苗),我将通过每天/每次 _______ (具体行动) 来浇灌它。
设计意图
· “智慧除草专家”的角色设定,赋予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积极身份,变被动应对为主动管理。 · 将“花园”隐喻升级为“宇宙”,进一步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其对丰富精神世界的向往和创造力,多维度的星域划分,引导学生全面关注文化、艺术、实践、情感等不同层面的精神滋养,避免单一化。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设计通过精心的隐喻和活动设计,将相对抽象的心理健康知识转化为学生可理解、可操作的系统方法。特别是在“保持心理健康”部分,通过四大“除草”心法的建立,有效突破了传统教学中方法零散的局限,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心理自助路径。建议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根据班级学情,适当调整活动时长和案例选择。
培根铸魂 启智润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