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学会依法办事 教学设计 (表格式) 2025-2026统编版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 学会依法办事 教学设计 (表格式) 2025-2026统编版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课题 八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二框《学会依法办事》
教材分析 本课是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二框内容。本框聚焦学会依法办事的原因、要求(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以及增强法治意识的责任担当,引导学生从“认知依法办事的必要性”“掌握依法办事的实践路径”“践行法治社会建设责任”的视角,理解学会依法办事对个人维护合法权益及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明确遇到问题时善用人民调解委员会、消费者协会、法律援助中心等法律服务机构,通过协商、调解、诉讼等合法途径解决纠纷,最终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接触过校园及社会中的纠纷场景如消费争议、同学矛盾,但法治观念尚不成熟,对合法维权途径了解有限,面对纠纷时,多数不清楚可向班主任、法治副校长、消费者协会、法律援助中心等求助,对协商、调解、诉讼等法律途径的具体操作更是陌生。此外,部分学生对法治社会的建设责任认识不足,缺乏主动学习法律、运用法律的意识,对如何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感到困惑。因此,教学中需结合学生熟悉的校园场景和典型案例,帮助其从实际体验中理解依法办事的重要性,提升法治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
教 学 目 标 健全人格:培养冷静处事、尊重规则的品格,理解依法办事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法治观念:通过分析自觉守法是公民基本义务、遇事可求助消费者协会等机构、解决问题可通过协商调解诉讼等途径,掌握依法办事的要求,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 责任意识:引导学生知道建设法治社会需要全体社会成员学会依法办事,要承担起维护社会秩序、推动法治进步的责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依法办事的原因。 教学难点:学会依法办事的要求。
教学过程
导入(约3分钟)
教的活动 学的活动 评估要点
展示材料:播放“美团退款风波” 新闻片段,同步呈现文字材料。 提问引导:如果你在美团上消费后申请退款,却迟迟不到账,你会怎么做? 教师语言过渡,导入课题。 观看视频,结合自身可能的消费经历,思考教师问题。 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初步想法。 跟随教师引导,进入学习主题。 1.能否关注到 “情绪化处理”与“理性处理”的差异,对“依法办事”产生探究兴趣。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美团退款”生活案例为切入点,通过真实场景引发情感共鸣,为“依法办事要求”的学习埋下伏笔,自然导入课题。
议题一:明辨是非——消费维权的法律底线(约12 钟)
教学内容:学会依法办事的原因;学会依法办事的要求——自觉守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估要点
展示美团官方声明和美团官方发布的“退款流程说明图” 呈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条文。 组织“法治天平”活动,呈现6种不同维权做法。提问:遇到退款问题,哪些做法合法,哪些不合法呢?组 织学生完成任务:(1)请将上述“做法”分类放在天平的“合法”或“非法”一侧。(2)在“合法”一侧,讨论哪些方式是“最优解”,并尝试排序。(3)简要讨论放在“非法”一侧的行为可能会带来什么后果。 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学会依法办事的原因。 组织“法律解码团”活动。呈现三种不同场景,提问:(1)以下场景做法对吗?违反或符合哪部法律条文?(2)结合生活经验,分享你自觉守法的事例。 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学会依法办事的要求:自觉守法。 1.阅读材料和法律条文,了解解“美团退款风波事件”前因后果。 2.小组合作完成分类,并说明理由。 3.结合生活经验判断并积极举手回答。 4.记录并理解依法办事的原因和要求。 能否识别合法与非法行为。 能否理性分析行为后果,明确依法办事的边界。 能否从社会秩序角度理解依法办事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分类”的实操活动,将抽象的“合法/非法”判断转化为具体行为分析,帮助学生在互动中明确自觉守法;结合《消法》等条文和违法后果分析,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为后续“遇事找法”奠定认知基础。
议题二: 寻路问法——权益受损的求助指南(约7分钟)
教学内容:学会依法办事的要求——遇事找法。
教的活动 学的活动 评估要点
呈现“美团退款风波”相关话题和截图。 提问:如果你是当事人,遇到“退款显示成功但未到账”、“退款审核中长时间无结果”、“退款失败”等情况,可以向哪些人或机构求助? 展示“法律服务机构图”,开展“法律服务配对”答案对对碰活动。 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学会依法办事的要求:遇事找法。 1.思考并列举求助途径。 2.参与并完成答案对对碰。 3.记录并理解依法求助的路径。 能否识别并理解不同法律服务机构的功能。 2.能否准确选择适合的维权途径。 3.能否掌握依法求助的基本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进一步思考和答案对对碰,让学生直观理解法律服务机构的功能,解决“不知道找谁帮忙”的困惑,增强依法求助的实操能力,学会“遇事找法”。
议题三:用法维权,纠纷解决的终极途径(约15分钟)
教学内容:学会依法办事的要求——解决问题靠法、增强法治意识,提高依法办事能力。
教的活动 学的活动 评估要点
讲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9条规定的五种维权途径。 结合美团案例提问:若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未果,请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九条规定,规划你后续的“依法维权路”。 展示并讲解“依法维权路”路线图。 呈现国家的法律救济。 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学会依法办事的要求:解决问题靠法。 展示“诉讼的分类”,开展答案对对碰。 出示“特斯拉车顶维权”案例,特斯拉车顶维权女车主二审败诉,被判赔偿17万。 提问:特斯拉车顶女车主的维权结果,对我们有何警示? 呈现:习语启行。 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学会依法办事的要求:增强法治意识,提高依法办事能力。 梳理本课逻辑,总结知识提纲。 阅读理解法律条文,识记五种途径。 积极讨论并绘制“依法维权”路线。 观看案例并思考其行为是否合法。 总结“解决问题靠法、增强法治意识,提高依法办事能力”的具体做法。 能否掌握依法维权的多种方式。 能否理性评价维权行为的合法性与后果。 能否树立依法维权、理性表达的意识。
设计意图:通过《消法》条文解读和沟通模拟,将“遇事找法”从“知道途径”落实到 “会用途径”,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通过系统讲解和检测,帮助学生突破“诉讼类型”的难点,明确不同纠纷对应的法律程序;通过特斯拉案例的反面警示,让学生深刻理解“维权不越界”的重要性,实现 “从认知到行为” 的闭环。
板书 设计
作业 设计 1.中学生小亮私自将家里的电动车改装,提高了速度。但私自改装的电动车在路上违章行驶,会威胁行人的安全,扰乱交通秩序。对此,我们应这样劝说小亮( C ) ①坚持自己的改装,这是动手能力强的表现 ②在行动之前,要想一想“自己的行为是否合法”“如果违反了法律,会有什么后果” ③我们要依法律己、依法办事,做合格的公民 ④自觉守法、维护社会和谐是成年人的义务 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未成年人小军的财产继承权受到了侵害,他想依法维权,因此需要了解一些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组织和机构。下列选项中属于这样的组织和机构的是( B ) ①人民调解委员会 ②律师事务所 ③公证处 ④法律援助中心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小华家对面的商场为了宣传周年庆活动,邀请了一支乐队进行演出。一到晚上,乐声、歌声、人们的欢呼声响成一片,小华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受到了严重影响。他找商场协商,遭到商场拒绝。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C ) A.小华有权利对该商场乐队的演出时间、音量大小等进行规定 B.商场有正常开展经营活动的权利,小华应自行安装隔音玻璃 C.小华可以到当地主管部门进行投诉,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D.商场的行为侵害了小华的合法权利,应该依法承担行政责任 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有一家大型化工厂地处农村,散发的气味刺鼻难闻;偷排的污水使周围的河流与土地受到严重污染。村民多次向环保部门投诉,可收效甚微。该厂自恃为当地的纳税大户,还与环保部门玩“猫捉老鼠”的游戏。有一年春天,传闻该厂还在厂区内打深井向地下排污。村民们忍无可忍,数百人聚集在该厂大门口,拉起横幅标语,堵塞交通;愤怒的村民还将厂牌砸了。 (1)村民围攻化工厂的行为可取吗?说说你的理由。 (2)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怎样维权?(三点) 【答案】(1)不可取。因为村民聚集在化工厂门口,堵塞交通,打砸厂牌,干扰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秩序,侵犯了对方的合法权益,触犯了法律。在社会生活中,要学会用法律与人打交道。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了解一些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