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少先队活动课获奖案例——从田间到指尖→土豆的奇幻之旅PPT 课件(共2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少先队活动课获奖案例——从田间到指尖→土豆的奇幻之旅PPT 课件(共25张PPT)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从田间到指尖→
土豆的奇幻之旅
辅导员:X老师 2025年10月
2025年少先队活动课案例
目录
活动背景

活动目标

设计理念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活动延伸及反思

第一部分
(一)主题解析 (二)队情分析
活动背景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设计理念
因此,我们设计了《从田间到指尖:土豆的奇幻之旅》主题活动,以土豆为主角,串联劳动与美育,让队员在“挖、尝、创”的全过程中感悟劳动之美、生活之美、创造之美。
双减背景
在“双减”背景下,劳动教育被推到新高度。通过“种植—加工—创作”的全链条体验,不仅能让少先队员感受土地的厚重与食物的来之不易,更能激发他们在美育实践中发现美、创造美、传递美。
一粥一饭
土豆,这一再普通不过的农作物,却蕴含着劳动的智慧、生命的坚韧与创造的灵感。作为广泛种植的粮食作物,它不仅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民,更成为中外交流、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
活动背景(一)主题解析

“种植—烹饪—雕刻”一体化活动
结合队员特征与资源优势,本次活动以“田间劳动体验+餐桌创意美食+指尖艺术雕刻”为主线,推动劳动教育与美育的深度融合。
少先队员正处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期,对动手实践充满热情,已具备基础的观察记录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学校周边农场种植基地、农产品加工坊等实践资源,且校内设有“红领巾种植园”微农场,为开展“种植—烹饪—雕刻”一体化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活动背景(二)队情分析
第二部分
(一)知劳动,懂感恩,明节俭
(二)会创作,爱生活,展才艺
(三)能合作,勇表达,敢担当
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
通过种植与采收土豆,理解“食物的来之不易”,在劳动中体会汗水与收获的关系,懂得珍惜粮食。
知劳动,懂感恩,明节俭
在烹饪与雕刻创作中,锻炼动手与审美能力,激发艺术灵感,展现少先队员的创造力与生活智慧。
会创作,爱生活,展才艺
在小组协作、作品展示、成果分享中,提升沟通表达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责任与担当意识。
能合作,勇表达,敢担当
在烹饪与雕刻创作中,锻炼动手与审美能力,激发艺术灵感,展现少先队员的创造力与生活智慧。
会创作,爱生活,展才艺
在小组协作、作品展示、成果分享中,提升沟通表达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责任与担当意识。
能合作,勇表达,敢担当
第三部分
(一)“知—劳—美—传”四维闭环
(二)三小队协同实践
(三)跨学科深度融合
(四)阶梯式激励体系
设计理念


设计理念




四维
闭环
用科学知识揭示生长奥秘(知),用田间实践夯实劳动认知(劳),用艺术创作升华价值体验(美),用多元传播外化节约理念(传),四维联动形成教育闭环。
(二)三小队协同实践
第一小队沃土种植队:负责育种观察、田间管理与生长数据记录; 第二小队美食创意队:负责食材处理、食谱研发与厨余减损测算; 第三小队指尖艺术队:负责土豆雕刻、作品解说与节粮宣传。
(三)跨学科深度融合
科学课探究土豆发芽条件,数学课统计生长数据与损耗率,语文课撰写种植日记与宣传标语,美术课设计雕刻图案与成果展板,实现多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
(四)阶梯式激励体系
全程采用“土豆成长护照”记录实践足迹,从劳动态度、创意成果、团队贡献、传播效果四个维度积分;
第四部分
(一)辅导员准备(二)队员准备
活动准备

联络社区农场确定种植地块、农具使用及农艺师指导时间;与食品安全部门合作设计烹饪安全手册;采购优质土豆种薯、种植工具(锄头、喷壶、卷尺)、烹饪器材(电煮锅、刀具套装)、雕刻材料(安全刻刀、颜料)等;制作“土豆成长时间轴”展板(含育种—开花—结果关键节点);设计“土豆成长护照”与“劳动美育章”样式,定制积分贴纸与评价量表。
辅导员准备
活动准备
提前观看《土豆的奇妙生长》科普短片,在学习单记录三个疑问(如“土豆为什么长在土里?”“发芽的土豆能吃吗?”);按兴趣选择岗位(种植员、记录员、厨师长、雕刻师),学习《田间安全守则》与《厨房操作规范》;完成护照入门测评,了解积分规则与颁章标准。
队员准备
第五部分
环节一:知土豆——薯光初现,播下探究种;环节二:种土豆——沃土耕耘,培育劳动魂;
环节三:创土豆——舌尖匠心,雕琢节约美;环节四:传土豆——薯香致远,播撒节约情。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环节一:知土豆——薯光初现,播下探究种
活动形式:主题队会、科普短片、实物观察
第一步,辅导员展示“盲盒”(装有不同品种的土豆),提问:“这些圆滚滚的‘地下宝藏’是如何从一粒种子变成餐桌美食的?”引发探究兴趣。
第二步,播放五分钟科普短片,展现土豆从块茎育种到收获的全过程,重点解析块茎膨大原理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第三步,开展“土豆家族见面会”:队员触摸黄皮、紫皮、红皮土豆实物,用放大镜观察芽眼结构,记录不同品种的重量、形状差异,完成《土豆特征对比表》;
第四步,各小队认领“种植任务卡”,在护照首页写下“我的劳动承诺”,集体将承诺卡投入“希望信箱”封存,象征探究之旅正式开启。
小土豆藏着大智慧

活动过程
环节二:种土豆——沃土耕耘,培育劳动魂
活动形式:田间实践、生长监测、盲盒开采
02
01
03
第一阶段 育种播种(第1周)
种植队在农艺师指导下完成“三步骤种植”
队员轮流记录种植日期、气温及土壤湿度。
第二阶段 田间管理(第2-4周)
每周开展“土豆成长日记”活动
记录农艺师的绿色防控方法
第三阶段 盲盒开采(第5周)
举行“地下宝藏开采节”
理解“丰收来之不易”。
记录成长足迹

活动过程
环节三:创土豆——舌尖匠心,雕琢节约美
第一部分 创意美食大赛
美食创意队开展“全薯利用”挑战赛:
邀请家长评委从“美味度、创意度、节约度”三方面评分,评选“最佳惜食小厨师”。
第二部分 指尖艺术创作
第三部分 成果展布置
指尖艺术队进行“土豆变形记”
为作品撰写解说词,如“这个土豆雕刻成笑脸,提醒我们珍惜每一顿饭”。
各小队合作搭建“薯光艺术馆”:用竹签串联迷你土豆制作“风铃装饰”,用雕刻作品拼贴“节约粮食”主题壁画,在展板标注每件作品的食材来源与创作理念。
活动形式:美食大赛、雕刻创作、成果展示
化平凡为神奇的能力

活动过程
第一步:开展
“薯香宣讲会”
指尖艺术队在校园走廊担任解说员,向低年级同学讲解土豆生长知识与雕刻寓意;美食创意队演示“厨余变肥料”小实验,展示如何将土豆皮制成堆肥。
环节四:传土豆——薯香致远,播撒节约情
第二步:组织
“社区节约行动”
队员携带雕刻作品与《节粮倡议书》走进社区,向居民讲解“发芽土豆的危害”与“正确储存方法”,发放自制的《家庭节约小窍门》手册。
第三步:举行
“丰收颁章礼”
汇总积分(种植记录30分+创意作品30分+宣讲效果20分+团队协作20分),为积分≥90分的队员颁发“劳动美育章”;优秀作品在社区文化墙展出,种植日记入选“校园劳动教育数字馆”。
活动形式 :校园宣讲、社区实践、颁章仪式
第陆部分
(一)长效实践机制
(二)社区辐射行动
(三)评价反馈体系
活动延伸反思

活动延伸反思
(一)长效实践机制
建立“班级土豆种植角”,持续开展“责任田认领”活动,每周轮换管理;开发“家庭厨艺打卡”小程序,鼓励队员与家长共同制作土豆美食并上传成果;每月评选“节约小标兵”,将事迹在校园广播播报。

活动延伸反思
(二)社区辐射行动
联合社区举办“土豆文化节”,设置“种植技巧展”“创意美食市集”“雕刻工作坊”三大板块;将优秀雕刻作品捐赠给社区养老院,用“可食用艺术品”传递温暖;与社区超市合作开展“临期土豆改造计划”,教居民制作土豆淀粉、粉条等耐储存食品。

活动延伸反思
(三)评价反馈体系
采用“三维评价”跟踪效果:①量化数据(班级厨余减少量、社区宣讲覆盖率);②质性反馈(队员日记中的情感表达、家长的实践反馈);③作品成果(种植记录册、雕刻作品集)。每学期更新“劳动美育成长档案”,作为红领巾星级章评选的重要依据。

活动延伸反思
本次少先队活动以“土豆”为载体,贯穿了田间采收、餐桌创意、美育雕刻三个环节,队员在真实情境中体会了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也在创造性实践中展现了独特的审美与想象力。整体活动能够较好地实现劳动教育与美育的融合,达成了“知劳动、懂感恩、展才艺、强合作”的预期目标。
但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部分队员在田间环节因缺乏经验而出现劳动效率低下的情况,说明前期的农具使用指导还需更细致;美食大赛环节中,个别小组分工不均,导致任务分配失衡,提示教师需在分工环节加强过程监督与协调;雕刻展环节对安全的要求较高,部分学生因刀具使用不熟练而参与度不够,今后可提前进行“安全演练”和“技能预热”,让更多队员积极投入。

后续改进方向:
一是进一步强化活动的跨学科融合,例如引入科学知识讲解土豆的营养与生长规律;
二是增强活动延伸的持续性,把家庭、社区的参与做得更深入;
三是完善档案本评价标准,突出个体成长轨迹记录。通过持续优化,可以让活动在更大范围复制与推广,真正成为培养少先队员劳动素养与审美素养的品牌活动。
活动延伸反思

结束语
一颗土豆从土壤到指尖的旅程,是劳动教育的生动教材,也是美育渗透的绝佳载体。当队员们捧着自己种植的土豆、品尝亲手烹饪的美食、欣赏精心雕刻的作品时,“一粥一饭当思来处”的理念已悄然扎根。愿这份“薯光”照亮孩子们的成长之路,让劳动光荣、节约可敬、创造最美的种子在心中永远绽放。

附件:
维度 评价内容 具体标准 评价方式 激励措施
过程性评价 劳动态度 积极参与,不怕脏不怕累,动作规范;能遵守安全规则 辅导员观察记录
小队互评 记录积分,作为“劳动能手”评选依据
合作情况 小队分工明确,配合默契;能互相帮助,遇到困难共同解决 组内互评+辅导员点评 积分累计,颁发“最佳合作奖”
成果性评价 种植与采收成果 完成采收数量要求,能分类整理土豆,并形成记录 现场统计+档案检查 颁发“劳动体验徽章”
美食创作 菜品造型美观、搭配合理、味道佳,能体现创意 评委评分(创意度25%、营养度25%、美观度25%、口感25%) “金牌美食奖”“最佳创意奖”
雕刻作品 雕刻线条清晰、造型新颖、寓意明确;展览布置整齐 投票+专家点评(创意50%、工艺30%、美观20%) “最具创意奖”“艺术小达人”
发展性评价 档案记录 《土豆成长档案本》完整,照片、心得、感悟齐全 辅导员检查档案 颁发“成长记录星章”
价值感悟 能在分享中表达对劳动的理解,对粮食的珍惜,对创造的热爱 分享会发言+书面感言 评选“感悟之星”,作品入校刊展示
综合评价 积分排名 三个小队按“劳动—创意—合作—记录”积分累计 总分公布,排名表扬 颁发“土豆奇幻勋章”:铜章(完成基本任务)、银章(有创新表现)、金章(全程突出)
评价标准与激励机制
从田间到指尖→
土豆的奇幻之旅
辅导员:X老师 2025年10月
2025年少先队活动课案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