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快乐的小河 教案(2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快乐的小河 教案(2课时)

资源简介

[核心素养目标]
1.认识“撞、怨”等15个生字,会写“游、戏”等6个字,会写“眼泪、水花”等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识字,交流猜字的方法。
3.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说说小河是怎么得到快乐的。
4.体会小河、泉水、瀑布三个好朋友携手流向远方的愉快心情,感受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掌握本课生字。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河的变化,说说小河是怎么得到快乐的。
体会小河、泉水、瀑布三个好朋友携手流向远方的愉快心情,感受合作的快乐。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认识“撞、怨”等15个生字,会写“游、戏、爱、呢”4个字,会写“眼泪、水花”等12个词语。
运用多种方法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第1、2自然段。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师(播放小河流淌的视频):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特别的朋友,它每天都在田野间、山坡上奔跑,还会和身边的事物打招呼,它是谁呀?(小河)
2.哗哗流淌的小河就像一个调皮的小娃娃。他快乐地穿过丛林、山冈,一路走来,也不知道会遇到哪些困难。这节课,我们就跟随着这条快乐的小河开启一次旅行吧。
3.板书课题:快乐的小河。(学生自读课题,读出小河的快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学过的方法猜读,同时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出示会认字:
(1)学生根据拼音认读,齐读、开火车读;
(2)教师点拨字音:“怨、软、咱、坚”是前鼻音;“撞、祥、量、硬”是后舌音;“慈、擦、咱”是平舌音;“撞、软、摔、驶”是翘舌音。
齐读生字词,去掉拼音再读。
3.自主交流识字方法: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①借助动作识记:撞、摔、擦、推。
②借助形近字对比识记:“怨” 与 “怒”;
提问:这两个字都有‘心’字底,说明和心情有关,‘怨’是开心还是不开心呢?比如‘埋怨’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妈妈埋怨我贪玩,就是妈妈因为我贪玩有点不开心),再通过组词 “埋怨、怨恨” 巩固。
③换偏旁识记:吹—软 详—祥 便—硬;
④加一加:口+乌=呜 口+自=咱 马+史=驶
小结:大家的识字方法可真多!不管用哪种方法,只要能帮助你记住这个字,那就是最好的方法!
4.游戏巩固:看,小河正在快乐的向前流着,沿途有很多漂亮的野花,只要你读准野花身上的汉字,他们就会为小河唱歌,快来试试吧。
(二)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小河一路上都遇到了谁?(大山、泉水、瀑布)
2.把握大意: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预设:本文讲的是小河在流淌过程中遇到挫折后,在大山的鼓励和开导下,先后与泉水、瀑布交朋友,并从他们身上学会了勇敢面对困难,最终与他们携手并肩一起奔向远方的故事。
三、再读课文,学习第1、2自然段
1.默读第1自然段。
(1)说一说小河在撞到大山之前经历了什么?找出相关句子。
出示句子:我流过松软的沙土,流过滑溜的泥地,野花为我唱歌,青草跟我游戏,大家都跟我好。
这句话可以体现小河之前的经历是怎样的?(快乐的)
引导思考:小河还流过哪些地方呢?(学生自主发言)
预设:流过清凉的山林、流过绿油油的草地、流过宁静的村庄、流过平坦的田野。
(4)小河撞到大山之后,他还快乐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预设:不快乐。从“流出眼泪”“抱怨”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5)“抱怨”是什么意思?小河为什么要抱怨?
预设:“抱怨”意思是心中不满,数落别人不对;埋怨。因为大山撞疼了他,所以他抱怨。
2.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面对小河的抱怨,大山是怎么表现的?
(1)这一段中有一个词语可以形容大山的特点,你能找出来吗?(慈祥)
(2)面对小河的抱怨,大山是怎么说的?
①“不平静的水才有力量,跌几个跟头怕什么?这可以让你更有劲儿呢!”(大山启发小河遇到困难、经历挫折能让人更强大)
②“你看这山里的泉水,从山上跳下来,一路上摔了多少跟头啊,可是他唱着快乐的歌,勇敢地向前奔跑,从来不叫苦。”(大山用泉水的勇敢、乐观鼓励小河)
3.词语积累:慈祥地说 高兴地说 ( )说 ( )说
4.分角色朗读1、2自然段,要读出小河抱怨的语气和大山的慈爱以及对泉水的赞美。
四、指导书写
师:出示“游、戏、爱、呢”这4个汉字,读一读,组组词。
2.教师指导书写:
游: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氵”上两点短小,中点偏左,提画直斜有力。“方”取左斜势,横折钩与撇画斜度一致。“子”横向笔画平行,大致均匀,钩画端正。
戏:左右结构,左短右长。“又”撇长点短。“戈”横短,钩长,斜钩斜弯自然,撇画靠上。
爱:上下结构,“爫” 较小,撇是平撇;“冖”扁而宽;“友”的横靠近横中线,第二笔竖撇较长,第三笔横撇较短且弯一些,捺长而舒展。
呢: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口”上宽下窄,大小适中。“尼”的长撇延伸到“口”的下面;“匕”的撇在横中线上起笔,竖弯钩收笔处比“尸”的折笔处靠右。
3.提出要求:请同学们练写这4个生字,注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
4.作品展示,集中讲评。
5.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取长补短,再进行一遍临写。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会写“跳、咱”2个生字。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小河、大山、泉水、瀑布的优点,感受小河的变化,说说小河是怎么得到快乐的。
体会小河、泉水、瀑布三个好朋友携手流向远方的愉快心情,感受合作的快乐。
一、复习导入
复习生字词,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
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1、2自然段,听到了小河遇到阻碍时的抱怨及大山对他的安慰。听了大山的话后,小河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他又会遇到谁?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探索小河的成长之旅。
二、学习第3-6自然段
1.在大山的心中,一路奔流、历经磨难的泉水是勇敢的,那么,在泉水心中,谁比自己更勇敢呢?请同学们朗读第3-6自然段,找找答案。
2.分角色朗读小河与泉水的对话。
(1)“咱们做好朋友吧!手拉着手,一块儿向前流。”(小河结识了泉水这个好朋友,心情是快乐的。朗读时要读出小河的坚定与热情。)
(2)“好啊!请你带我 流向很远很远的地方。流过田野,给大地穿上美丽的衣裳;流进大海,推着船儿驶向前方……”(泉水希望和小河一起流到更远的地方做更多的事情,表现了泉水勇敢、乐观的精神。朗读泉水的话时,轻柔舒缓,带着对远方的期待。)
提问:想一想,他们还会流经哪里?做什么?
预设:流过森林,为树木送去甘甜的滋养;淌过峡谷,为山川奏响激昂的乐章;绕过村庄,陪伴孩童快乐地嬉闹。
3.小河是怎么称赞泉水的?(你真勇敢!)面对小河的称赞,泉水是怎么说的?
画出泉水说的话:“瀑布比我更勇敢。你看,他从那么高的山顶上跳下来,一点儿也不怕,还大声地笑着,叫着,把坚硬的石头冲刷得那么光滑。”(泉水的话突出了瀑布的毫不畏惧和勇敢。)
泉水听了小河的称赞,并没有得意扬扬,在他心里,瀑布比他更勇敢。(出示瀑布的图片)
4.词语积累:坚硬的石头 奇形怪状的石头 ( )的石头 ( )的石头
三、学习第7-9自然段
1.听了泉水称赞瀑布的话,小河会怎么做?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7、8两个自然段,说一说。
2.提问引导:小河为什么会“高兴地喊”?(预设:小河听了泉水对瀑布的称赞,既敬佩又想和它交朋友,所以特别高兴地喊出了自己的想法。“高兴地”突出了小河的快乐,以及对瀑布的赞美。)
3.针对小河的提议,瀑布是怎么回答的?(好啊,好啊!)两个“好啊”重复使用,体现了瀑布心情也很快乐,他特别乐意跟小河做朋友。
4.分角色朗读小河与瀑布的对话,要读出他们的高兴和愉悦。
5.小河与泉水、瀑布成了好朋友,他们接下来会一起做什么呢?我们来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吧!
“三个好伙伴,手拉着手,蹦啊,跳啊,溅起一片水花,一起流向远方。”(“手拉着手”是指小河和泉水、瀑布的水流汇聚在一起,就像好朋友手拉手一样,体现它们要合作向前的决心。)
朗读时要读出激动、高兴的心情。
四、回归整体,升华主题
1.小河一路走来,结识了慈祥的大山,坚强勇敢的泉水、瀑布,并与泉水和瀑布成了好朋友,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勇敢,坚强,三个好伙伴一起手拉手流向远方。回顾整个故事,小河的心情经历了怎么的变化?
预设:快乐——遇阻抱怨(不快乐)——获得启发,结交朋友,一起流向远方(快乐)
2.小河是怎么得到快乐的?
预设1:小河结识了两个新朋友,和他们互相鼓励、陪伴,一起向前走,得到了快乐。
预设2:小河从大山的话里获得了启发,知道了“不平静的水才有力量”的道理,有所收获,得到快乐。
预设3: 大山鼓励小河向勇敢的泉水学习,小河不再难过,不再害怕困难。泉水对小河称赞更勇敢的瀑布,小河有了梦想、勇气与伙伴,快乐无比。
3.想一想:小河、泉水、瀑布三个好伙伴,一起流向远方,在后面的旅途中,他们依然有可能撞到坚硬的石头,依然会从很高的山上跳下来摔跟头,你觉得小河还会流泪、抱怨吗?
预设:不会,他已经学会了勇敢、坚强。
五、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跳、咱”,读一读,组组词。
2.教师指导书写:
跳: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兆”的撇斜度小,沿竖中线右侧往下,撇尖穿插到足字旁的下方。
咱:左右结构,左小右大。“自”上撇短斜,框形端正,宽窄适中,横画排布均匀,里面的两横与右侧不相连。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课文小结:本文讲的是小河在流淌过程中遇到挫折后,在大山的鼓励和开导下,先后与泉水、瀑布交朋友,并从他们身上学会了勇敢面对困难,最终与他们携手并肩一起奔向远方的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抱怨,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勇敢地面对挫折,努力与朋友团结合作,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2.结构梳理。
3.课后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把这条小河的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通过情境朗读、分角色朗读,学生基本能把握对话语气,合作主题初步渗透,通过多种识字方法对本课的生字进行了有效的学习,联系生活举例让词语理解更具象。通过抓住主要语句体会不同事物的性格特点,了解人物心情的变化过程。但也存在小组讨论时间把控不准,部分组未充分交流;对理解能力弱的学生,缺少个性化引导等问题。后续也将细化时间的分配,预留 1-2 分钟针对薄弱生单独指导;可增加更多互动、有趣的教学类活动,让学生更积极的参与其中,达到教学目标。
第八单元 23 快乐的小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