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与世界深度互动 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道德与法治 九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与世界深度互动 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道德与法治 九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九年级下册 3.2《与世界深度互动》 教学设计
课题 3.2 与世界深度互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初中道德与法治“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单元,是“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深化课时,承接上一框“中国担当”,从“影响”与“交流”两个维度,进一步解读“中国如何与世界紧相连”。前序课程已明确中国在国际舞台的担当表现,本课在此基础上,先梳理中国对世界在文化、经济、世界格局、全球治理四大领域的具体影响,再聚焦“文明交流互鉴”,探讨文明内涵、交流意义及借鉴方法,既回应“中国如何影响世界”的命题,也解答“中国如何与世界文明共处”的问题,为后续学习“中国的机遇与挑战”筑牢“中外互动”的认知基础,兼具实践性与文化性。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初中生,其认知特点与学习基础呈现“三易三难”:一是“易感知”,学生通过生活场景(如吃西餐、看外国电影、听说“汉语桥”)、新闻热点(如春节被多国庆祝、中国高铁出口),能直观感受到中外互动,对“中国文化、经济影响世界”有初步认知;二是“易兴趣”,对文明成果(如青花瓷、金字塔、埃菲尔铁塔)、中外交流案例(如阿拉伯数字的传播)兴趣浓厚,乐于参与识别、讨论;三是“易理解”,对“文明交流能让世界更精彩”的浅层意义,结合生活经验可快速认同;四是“难系统”,对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仅能零散说出具体事例,难以归纳为“文化、经济、世界格局、全球治理”四大维度;五是“难辨析”,对“借鉴他国文明”的尺度(如“以我为主”的含义)理解模糊,易陷入“全盘吸收”或“拒绝借鉴”的极端,也易误认“中华文化最优秀”“主导世界文明”;六是“难关联”,虽知道文明要交流,但不清楚“自身如何参与中外文明交流”,存在“宏观认知与个人实践脱节”的问题。
核心 素养目标 1. 政治认同:明确中国对世界在文化、经济、世界格局、全球治理领域的影响,认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树立“中国与世界深度融合、共同发展”的观念。 2. 道德修养:通过文明交流案例(如青花瓷、榫卯技术与五线谱的互动),培养“尊重不同文明、包容差异”的道德品质,摒弃“文明优越”“文化排斥”的狭隘态度。 3. 法治观念:结合中国推动世界格局向“公平公正、多元共治”发展的实践,理解国际互动需遵循“和而不同”“互利共赢”的共识,初步树立“中外交流需守共识、讲包容”的法治意识。 4. 健全人格:通过辨析“中华文化最优秀”“主导世界文明”“消除文化差异”等错误观点,学会辩证看待中外文明关系,避免盲目自信或妄自菲薄,形成开放、理性的人格特质。 5. 责任意识:明确青少年在中外文明交流中的责任,既培养“关注中国对世界影响”的全球责任意识,也树立“主动学习中外优秀文化、参与文明交流”的个人责任意识。
重点 中国对世界影响的四大表现(文化、经济、世界格局、全球治理);文明交流互鉴的意义及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三大方法(学优秀、以我为主,多交往、寻智慧,品人文、不浅尝)。
难点 理解“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的内涵,区分“借鉴他国文明”与“全盘吸收”“拒绝借鉴”;辨析“中国影响世界”与“中国主导世界”“中华文化最优秀”的错误认知。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具体活动: 以问题引发思考:“如果没有中国,世界将会怎样?可能少了春节的热闹、高铁的便捷,还可能少了破解全球难题的中国思路。带着这个问题进入视频; 板书课题,明确本节课核心:围绕“中国对世界有哪些影响”“如何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两大问题展开; 3. 快速提问:“大家平时能感受到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吗?比如你知道哪些中国事物被外国人喜欢?” 学生具体活动: 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初步感知本节课主题; 明确核心问题,结合生活经验举手分享(如“外国人喜欢过春节、买中国高铁、学汉语”); 3. 快速聚焦“中国影响世界”的话题,为新课教授铺垫。 以开放式问题激发学生好奇心,打破“被动听课”的状态;结合学生生活经验提问,让“中国与世界互动”从抽象话题落地为具体感知,既激发学习兴趣,也为后续梳理“中国影响”做好素材积累。
讲授新课 第一部分:梳理“中国对世界的影响” 教师具体活动: 解读“文化影响”:从“多国庆祝中国春节”切入,提问:“除了春节,你还知道哪些中华文化影响世界的例子?”,结合“汉语桥比赛、中国书法、武术、电影”等案例,总结“中国文化让外国人有机会体验中国魅力,文化影响持续扩大”,要求学生在教材圈画; 分析“经济影响”:呈现“中国高铁出口、支付宝海外使用、中国对外投资”案例,提问:“中国的经济行动,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什么?”,总结“中国为世界经济注入活力,成为引擎与稳定器”,强调“物美价廉的产品、技术设备、发展资金,帮助他国把握机遇”; 讲解“世界格局与全球治理影响”:结合进博会讲话内容,拆解“共商(信任不猜忌)、共建(携手破难题)、共享(市场共拥有)”,提问:“这些理念能推动世界格局向什么方向发展?”,总结“中国以新发展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世界向公平公正、多元共治发展”,补充“中国是世界格局重要力量”; 总结梳理:用表格形式(或板书要点),将“文化、经济、世界格局、全球治理”四大影响及案例对应,标注“大题考点”,组织学生快速记笔记; 即时小测:“判断‘中国推动世界发展,就是要主导世界格局’这句话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明确“中国是重要力量,而非主导,核心是合作共赢”。 学生具体活动: 结合生活经验分享中华文化影响世界的例子,在教材圈画关键案例,理解“文化影响”; 分析经济案例,思考并回答“中国经济对世界的作用”,补充笔记; 拆解进博会讲话中的“共商共建共享”,回答“世界格局发展方向”,明确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定位; 跟随教师梳理四大影响,用“关键词+案例”的方式记笔记,标注考点; 5. 参与判断小测,举手分享观点,辨析“影响世界”与“主导世界”的区别,纠正错误认知。 第二部分:探究“文明交流互鉴” 教师具体活动: 识别文明成果:呈现“天坛、克里姆林宫、金字塔、埃菲尔铁塔”图片,提问:“这些文明成果分别属于哪个国家?它们能说明文明的内涵是什么?”,总结“文明是各国人民认识、改造世界的宝贵经验,是对人类的重要贡献”; 分析交流意义:以“青花瓷”为例(钴蓝来自波斯、底色是伊斯兰吉色、花纹融合中外风格),提问:“青花瓷是中外文明交流的产物,这说明文明交流有什么意义?”,结合“榫卯技术与五线谱、阿拉伯数字的传播”案例,总结意义:一是助力中华文明发展,推动世界文明进步;二是让文明更多彩、丰富,为人类发展提供精神支撑; 探讨借鉴方法:提问“既然文明要交流,我们该如何借鉴他国文明?”,组织学生同桌讨论(2分钟),结合讨论结果,梳理三大方法:①学习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圈画“优秀”“以我为主”,提醒“不妄自菲薄、不全盘吸收”);②主动与各国交往,从不同文明寻智慧、汲营养;③不浅尝物件精美,更要领略人文精神(标注“五角星考点”); 真题演练:呈现课堂结尾2道选择题,带领学生读题、分析选项(如排除“最优秀”“主导”“消除差异”等错误表述),明确正确答案,强化“文明交流”的核心认知; 课堂小结:用“关键词回顾”方式,带领学生梳理(1个主题:与世界深度互动;2大板块: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文明交流互鉴;3个关键考点:四大影响、交流意义、借鉴方法)。 学生具体活动: 识别图片中的文明成果及所属国家,思考并回答“文明内涵”; 分析青花瓷等案例,理解文明交流的意义,在教材圈画核心要点; 同桌讨论“如何借鉴他国文明”,分享观点,跟随教师梳理三大方法,标记“优秀”“以我为主”等关键词及考点; 参与真题演练,分析选项对错,明确错误表述的问题所在(如“最”“主导”“消除”),巩固知识; 5. 跟随教师用“关键词”回顾本节课核心,自主复述知识框架,强化记忆。 从“学生熟悉的文化领域”切入,逐步过渡到“经济、格局、治理”,符合“从浅到深”的认知规律;用案例支撑观点,避免抽象讲解,让“中国影响”更具体;即时小测快速检验认知,帮助学生突破“辨析错误观点”的难点,同时强化知识记忆。 用“图片识别”激发兴趣,让学生直观感知文明多样性;以“青花瓷”为核心案例,将“文明交流意义”具象化,降低理解难度;通过“讨论+梳理”,让学生主动构建“借鉴方法”的知识,避免被动灌输;真题演练直接对接应试需求,帮助学生掌握“排除错误选项”的技巧,同时深化核心认知。
小结板书 展示PPT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完成分层作业
教学反思 优点: 1. 课堂逻辑清晰,围绕“中国影响”“文明交流”两大板块展开,从“是什么(影响表现、文明内涵)”到“为什么(交流意义)”再到“怎么做(借鉴方法)”,层层递进,符合初中生认知规律;2. 素材贴近学生认知,无论是“春节、高铁”等中国影响案例,还是“青花瓷、阿拉伯数字”等文明交流案例,都能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有效降低抽象知识的难度;3. 互动形式丰富,包含问题提问、同桌讨论、图片识别、真题演练等,避免“教师一言堂”,让学生始终参与课堂,提升学习主动性;4. 重难点突破到位,通过“即时小测”“辨析错误选项”“标注关键词”等方式,帮助学生区分“影响与主导”“借鉴与全盘吸收”,强化考点记忆。 不足: 1. 对“中国影响世界格局与全球治理”的讲解稍显薄弱,仅结合进博会讲话拆解“共商共建共享”,未补充具体实践案例(如中国推动全球气候治理),部分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中国如何推动格局发展”;2. “青少年参与文明交流”的实践引导不足,仅在素养目标中提及,未设计具体互动(如“青少年能通过哪些小事参与中外文明交流”),导致“责任意识”素养落地不够具体;3. 同桌讨论时间较短(2分钟),部分学生未充分思考“借鉴方法”,分享观点时较为零散,后续可适当延长时间。 改进方向: 后续教学中,补充“中国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参与国际文化论坛”等案例,深化“世界格局与全球治理影响”的讲解;增加“微互动”环节,提问“作为青少年,你能通过哪些方式参与中外文明交流?”(如“学外语、参加国际文化社团、分享中国传统习俗给外国朋友”),让“责任意识”落到实处;将同桌讨论时间延长至3分钟,增加“小组补充发言”环节,确保学生充分梳理观点,让讨论更有实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