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年级下册 6.1《学无止境》 教学设计课题 6.1 学无止境 课时安排 1课时教材分析 本课时承接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习经历,聚焦“学无止境”的主题,围绕“如何面对当下学习压力”“学习成为生活方式的意义”“在实践中学习的必要性与方法”“终身学习的要求”展开。它是学生从初中向更高阶段或职业领域过渡的思想指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实践观与终身发展观,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的重要载体。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初三学生,正处于初中毕业的关键节点,面临升学或就业的选择,对“学习压力”有切身体会,能直观说出压力表现(如焦虑、失眠等),但对“压力的双刃剑效应”缺乏理性认知,易陷入“压力有害论”或“盲目卷”的极端。在学习认知上,部分学生对“实践学习”“终身学习”的理解较表面,认为“学习就是课本知识”“离开学校就不用学了”,且受“成功人士辍学”等案例影响,对学校学习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同时,学生实践经验有限,对“在实践中学习的具体收获”感知较弱,需结合其生活与认知特点设计教学活动。核心 素养目标 1.道德修养:培养正确面对学习压力的态度,尊重父母与老师的期望,养成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在实践中锤炼自身、服务社会。 2. 健全人格:学会辩证看待学习压力,克服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塑造积极向上、坚持不懈的性格,具备终身学习的心理准备。 3. 责任意识:明确学习是自身的责任与义务,理解实践学习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贡献的意义,树立“持续学习、服务社会”的责任观念。重点 正确面对当下学习压力的方法;学习成为生活方式的原因;在实践中学习的必要性与方法。难点 辩证理解学习压力的“双刃剑”效应;认同“学校学习是实践学习的基础,实践学习是学校学习的延伸”;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落实到行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教师具体活动: 结合学生即将毕业的现实提问:“即将初中毕业的你们,有的将继续求学,有的将步入职场,面对时代的快速发展,我们该如何坚持学习、做好规划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6.1 学无止境》,一起寻找答案。” 学生具体活动: 跟随教师引导,思考自身面临的学习与发展困惑,快速进入课堂状态。 以学生“毕业选择”为切入点,贴近其现实关切,激发学习兴趣,明确本课解决“学无止境”与“成长规划”关联的价值,为新课教授铺垫。讲授新课 板块一:积极面对当下的学习 1. 环节1:案例分析“学习压力的表现与评价” - 教师具体活动: 呈现“小青和妈妈的对话”案例,提问:“大家如何评价小青的做法?”待学生说出“做法不对、焦虑、推卸责任”等观点后,总结小青行为的错误点(违背作息规律、损害健康、不尊重家长、推卸责任),进而引导学生分享自身学习压力表现(焦虑、失眠、烦躁等)。 - 学生具体活动: 分析小青案例,结合自身经历分享学习压力表现,初步认识“错误应对压力”的危害。 2. 环节2:理论总结“学习压力的原因、影响与应对” - 教师具体活动: 基于案例与学生分享,总结学习压力的原因(父母期望、升学压力、科目难度、同学竞争等),引出“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讲解“压力双刃剑效应”(适度压力激发潜能、过度压力降低效率、无压力停滞不前),并呈现教材中缓解压力的方法(转移注意力、身体放松、自我暗示、保持适度紧张、注重学习方法),结合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可尝试的具体做法”。 - 学生具体活动: 理解“压力双刃剑”的理论,记忆缓解压力的方法,思考自身可落实的具体行动,明确“正确面对当下学习,调整心态、用对方法”的要求。 板块二: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1. 环节1:案例与名言分析“学习的意义” - 教师具体活动: 呈现“韦编三绝”“闻鸡起舞”等古人学习案例,提问:“这些案例表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古人勤奋学习的态度”,进而总结“学习成为生活方式的原因”:①人类通过学习增长知识、提高本领、创新进步;②学习是权利、责任、义务,是适应未来社会的必备能力。同时呈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等名言,引出“学习不仅是课本知识,更要实践”的观点。 - 学生具体活动: 分析古人学习案例与名言,理解“学习是生活方式”的深层意义,纠正“学习只是课本任务”的片面认知。 板块三:坚持在实践中学习 1. 环节1:探究与分享“实践学习的必要性” - 教师具体活动: 呈现“大伯劝辍学做生意”“比尔盖茨辍学成功”的探究案例,提问:“面对这些观点,我们该如何认识学习与实践的关系?”引导学生得出“学校学习是基础,实践学习是延伸,无论哪种都需持续学习”的结论,进而总结“为什么要在实践中学习”:①实践中了解客观实际,提高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②实践中锤炼自我、完善素质;③实践中解决困惑、促进自身发展。 - 学生具体活动: 分析探究案例,辩证思考“学习与实践”的关系,理解“实践学习必要性”的三点原因,纠正“实践学习不重要”或“学校学习无用”的认知偏差。 2. 环节2:方法总结“如何在实践中学习” - 教师具体活动: 基于“为什么”,总结“如何在实践中学习”:①不停学习步伐,在生活工作中主动服务社会;②重视实践,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科学实验等活动,知行合一;③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养成主动探索、学以致用的习惯。同时补充“终身学习的习惯”(主动学习、调节学习方式、坚持不懈、培养敏感性),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可参与的实践活动”。 - 学生具体活动: 记忆“在实践中学习”的方法与终身学习习惯,思考自身可参与的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学科实验等),明确实践学习的具体路径。 板块四:课堂小结与理念升华 教师具体活动: 用结构化语言总结本课:“今天我们学习了《学无止境》,核心内容有三点:一是积极面对当下学习,正确看待压力、用对方法;二是认识到学习是生活方式,要在实践中学习,明确实践学习的原因与方法;三是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养成持续学习的习惯。”并以“晋平公七十学习”的案例强调“活到老学到老”,鼓励学生将学习观落实到未来成长中。 - 学生具体活动: 跟随教师总结,梳理知识脉络,强化“学无止境、终身学习”的理念,明确自身在学习与实践中的努力方向。 以贴近学生的案例引发共鸣,让“学习压力”从抽象概念变为具体行为,为后续“正确面对压力”的讨论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与反思能力。 用“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提升学生对压力的理性认知,突破“压力认知片面”的难点;将教材方法与学生实际结合,增强可操作性,落实“健全人格”中“情绪管理、积极面对困难”的素养目标。 以历史案例和经典名言增强文化底蕴与说服力,让“学习成为生活方式”的结论自然生成,帮助学生建立“终身学习”的初步意识,为后续“实践学习”板块铺垫。 通过易引发争议的案例,激发学生思考,让“实践学习的必要性”在辨析中明确,突破“实践学习认知模糊”的难点,同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将“实践学习”的方法细化,增强可操作性,同时呼应“责任意识”(服务社会)与“健全人格”(主动探索)的素养目标,让学生知道“实践学习并非空泛,可从身边小事做起”。 通过总结构建知识体系,用“晋平公”案例升华“终身学习”的理念,让学生将课堂认知转化为长期成长的动力,落实核心素养的长远培养。小结板书 展示PPT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完成分层作业教学反思 1. 本课优势在于紧密结合学生初三毕业的现实情境,以“小青案例”“辍学争议案例”等引发学生共鸣,使抽象的“学习观”变得具体可感,有效突破了“压力认知”“实践学习认知”的难点;“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古人学习案例”“终身学习习惯”等内容的融入,丰富了课堂的知识性与文化性,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与责任意识的培养。 2. 存在的不足:一是对“实践学习”的具体操作引导仍可深化,如可提供更多适合初中生的实践活动范例(校园实验、社区调研等),帮助学生更明确“如何做”;二是对“终身学习与国家发展、个人责任”的关联挖掘不足,可适当补充“终身学习对社会进步、个人职业发展”的案例,强化责任意识的培养。 3. 改进方向:后续教学中,可增加“实践学习活动设计”环节,让学生分组规划一次小型实践活动(如学科小实验、校园志愿服务);补充“终身学习与职业发展”的案例(如某职业领域因持续学习而成功的人士),将个人学习与社会、职业责任更紧密结合,进一步落实核心素养目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