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学案(原卷版+解析版)--2025-2026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02 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学案(原卷版+解析版)--2025-2026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2 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考点01 生物是什么
1.生物与非生物
自然界的物体可分为生物与非生物两大类。
非生物 非生物是自然界中不具有生命的物体,如机器人
生物 生物是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的物体,具备生物共同的基本特征,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如生石花、水滴鱼
辨别依据 生物的基本特征
2.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和非生物之间存在许多不同特征,生物的基本
特征如下表所示。
生物的基本特征 具体内容
能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 生物体能由小长大,个体成熟后,能够进行繁殖,产生后代,使生命代代相传
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生物子代和亲代之间的相似性,属于遗传;子代和亲代之间、子代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属于变异
需要营养和能量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时刻都在通过呼吸作用提供身体所需能量
能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 生物体会产生代谢废物(如水、尿素和二氧化碳等)并把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能对各种刺激做出反应 生物能察觉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并做出一定的反应
由细胞构成 除病毒等少数生物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生物都在进化 环境的变化促使生物不断向前发展、进化
▉考点02 细胞的发现
1.细胞的发现
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栓薄片时,看到了许多蜂窝状的中空小室,他将这种小室命名为细胞,并绘制了软木栓细胞的图像(如图)。
2.细胞学说
(1)细胞学说的提出
①19世纪3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通过对部分动、植物组织的观察,并结合前人的大量研究资料,提出: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并且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②德国科学家魏尔肖进一步提出:所有的细胞都来自已经存在的活细胞。
(2)细胞学说的内容
所有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新细胞是由原来的细胞分裂而来的。
(3)细胞学说的意义
细胞学说的建立从结构上将纷繁复杂的生物世界统一了起来。
3.练习使用显微镜
(1)目标:认识显微镜的结构,练习使用光学显微镜,学习规范的操作方法。
(2)器材:单目显微镜,写有“上”字的载玻片。
(3)过程
①取镜安放
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平稳放置在实验台合适位置处。拿取显微镜时,应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住镜座,使显微镜保持直立。
②认识结构
a.结合如图中的单目显微镜,逐一辨认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并了解相应的功能。
b.每台显微镜通常有若干个目镜和物镜。每一个目镜或物镜上都标有其放大倍数,如“5×”“10×”或“100×”等。
c.一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它选用的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放大程度就越大,但观察的范围就越小。
③调节对光
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将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用一只眼通过目镜观察,同时转动反光镜,使反射光通过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进入人眼,直到视野中观察到一个明亮的圆形光斑。
④放片观察
a.将写有“上”字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移动载玻片,使“上”字正对通光孔中心。
b.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直到物镜靠近载玻片为止,但不能触碰到载玻片。
c.用一只眼朝目镜内注视,另一只眼同时睁开,以便及时记录观察结果。慢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观察到清晰的“上”字的物像为止。停止转动粗准焦螺旋,继而来回轻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观察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d.分别记录目镜和物镜上所标的放大倍数,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e.把观察到的“上”的物像用铅笔画出来。
f.把载玻片慢慢向前移时,通过目镜观察到“上”的物像将向后移动。把载玻片慢慢向左移时,通过目镜观察到“上”的物像将向下移动。
g.如果需要用更高倍数的物镜观察,应将需要观察处移到视野中央,再转动物镜转换器转换物镜,然后用眼朝目镜内注视,来回轻微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到清晰物像为止。转换物镜后,切忌用粗准焦螺旋调距。
▉考点03 观察细胞
细胞很小,直径一般只有几微米到几十微米,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1.制作临时装片并观察细胞结构
(1)目标
①学习制作临时装片,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
②绘制简单的生物图示。
(2)器材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滴管,解剖针,纱布,擦镜纸,吸水纸,消毒牙签,洋葱鳞片叶,清水,生理盐水,碘液,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永久装片。
(3)过程
①观察植物细胞
A.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a.擦和滴: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在中央滴1滴清水。
b.撕和展:用刀片在洋葱鳞片叶内侧割出约0.5cm×0.5cm的正方形区域,用镊子撕取此区域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用解剖针将它展平。
c.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上,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
d.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1~2滴碘液,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另一侧吸水,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B.观察并绘制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用显微镜观察制成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辨认细胞的各部分结构。选取一个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绘制其细胞结构图示。
C.观察不同类型的植物细胞
选择2~3种植物细胞的永久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找出不同类型植物细胞的共同结构特征。
D.观察植物细胞时的问题及其原因与对策
问题 原因 对策
细胞严重重叠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撕得太厚 重新撕几次,挑选较薄的表皮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未在载玻片上展平,甚至折叠 重新制作装片时,用解剖针展平洋葱鳞片叶内表皮
细胞结构不清楚 未滴加碘液 滴加碘液
有黑色圆圈等 气泡太多 在盖玻片一侧加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或重新盖盖玻片
视野中无光斑 或视野太暗等 显微镜操作失误(如反光镜未对好光,光过弱或无光,物镜未对准通光孔) 按正确方法操作显微镜
其他问题 其他原因 采取合适的策略,必要时可请求教师帮助
②观察动物细胞
A.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a.擦和滴: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1滴生理盐水。
b.刮和涂:用清水漱净口腔,将消毒牙签粗的一端在自己口腔内侧壁上沿同一方向轻刮几下,将有附着物的牙签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均匀涂抹。
c.盖和染:按正确操作方法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一侧滴1滴碘液,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另一侧吸水,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B.观察并绘制人口腔上皮细胞
用显微镜观察制成的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找到一个清晰的口腔上皮细胞,绘制其结构图示。
C.观察不同类型的动物细胞结构
选择2~3种动物细胞的永久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找出不同类型动物细胞的共同结构特征。
2.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和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异同
项目 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不同点 所滴液体 清水 生理盐水
取材方法 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内表皮 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轻轻刮取
防止细胞重叠的方法 用解剖针将内表皮展平 将有附着物的牙签放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
相同点 擦净玻片、盖盖玻片、用碘液染色、滴加碘液后用吸水纸吸水等
3.科学观察
(1)概述
科学研究需要经过仔细、准确的观察和实验。许多科学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并经过认真地思考论证后总结出来的。科学观察是人们运用感觉器官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搜集信息的活动。
(2)科学观察的要求
①可以借助仪器和工具进行观察
在很多情况下,观察会受环境、心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单凭我们的感官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需要借助一些仪器和工具来收集信息、做出判断。
例如,图甲中的两条横线实际上是直线,图乙中的曲线实际上是同心圆。我们可以借助直尺和圆规进行验证。
②可以利用观测仪器拓展观察力
用我们的感官观察有很多的局限性,单凭肉眼看不到很远或很微小的物体,也看不清运动极快的物体。为了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扩大观察的范围,科学家研究和发明了许多方法,设计与制作了许多观测仪器(如电子显微镜、天文望远镜等),极大地拓展了我们的观察范围。
③对观察结果进行记录和整理
科学观察不仅要认真、仔细,而且需要客观、有效、规范地记录。因此,在任何一个观察活动中,都要及时记录和整理观察到的现象与数据,这往往是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基础材料。观察记录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和图形记录等方法。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选择适当的记录方法。
▉考点04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1.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
我们观察到的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形态虽然不同,但结构基本是相同的,一般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
细胞核等结构。植物细胞还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较大的液泡等结构,如图所示。
2.细胞各结构的功能
(1)细胞膜:是一层薄而透明的膜,位于细胞外层,厚度大约只有十万分之一毫米。细胞膜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具有保护细胞的作用,还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稳定环境。
(2)细胞质:介于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的半透明胶状物,内含多种结构,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3)细胞核:呈圆球形,核外有核膜包围,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4)细胞壁:植物细胞具有而动物细胞不具有的结构之
一,位于细胞膜的外面,与细胞膜紧贴在一起,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组成。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
(5)液泡:成熟的植物细胞中常有较大的液泡,液泡内有液体——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例如,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西瓜的细胞液中含有较多的糖分。
(6)叶绿体: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一般位于植物体绿部分的细胞中,含有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3.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无论植物、动物,还是微生物(病毒等少数生物除外),它们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的各个结构分工协作、相互联系、彼此协调,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
4.细胞的形态
不同种类的细胞,形态各不相同。如卵细胞一般呈球形或椭球形,是人体内最大的细胞,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精子呈蝌蚪状,具有长长的尾;平滑肌细胞呈梭形;血红细胞呈扁平圆形;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呈长方形;神经细胞具有多个突起。
5.制作动物细胞模型和植物细胞模型
(1)目标
学会用各种工具和材料,按照合理的流程制作动物细胞模型和植物细胞模型。
(2)器材
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或其他材料),滴胶,塑料泡沫,回针,标签纸,小刀等。
(3)过程
①切割细胞外形。用小刀将塑料泡沫块切割出细胞的大致轮廓,作为细胞的框架,再将其一分为二。
②制作植物细胞各结构。
a.细胞膜:用嫩绿色橡皮泥贴在塑料泡沫外面,表示细胞膜。
b.细胞壁:在“细胞膜”外面再包裹一层墨绿色橡皮泥,并捏出相应形状表示细胞壁。
c.细胞核:用黄色或橙色橡皮泥捏一个球体表示细胞核。
d.叶绿体和液泡:将翠绿色橡皮泥捏成小颗粒,表示叶绿体;用透明滴胶在模型中制作相应形状,表示液泡。
e.结构标注:在标签纸上写出细胞各结构名称,用回形针固定在相应结构的位置上。
③参照植物细胞模型的制作方法,制作动物细胞模型。
(4)拓展
利用3D打印技术等,制作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立体模型。
(5)评价
①将制作完成的动物细胞模型和植物细胞模型在班内展示与交流。
②从细胞结构和名称的准确性、布局的合理性、材料的环保性、模型的便携性、模型的可视性等方面,对制作的动物细胞模型和植物细胞模型做出评价。
一.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共6小题)
1.(2024秋 鹿城区期中)学校举行的综合实践课程有:空气动力船、茶艺师职业劳动体验等,小实同学选择了野外自然课程。他在百果园中观察并学习了各类动植物及其特征。请根据信息回答下面小题。小实了解到,跳舞草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根据声音变化,叶子自然舞动的植物。构成跳舞草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答案】A
【解答】解: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跳舞草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生物体的细胞有细胞膜,可以保护细胞,同时控制物质的进出,使之从结构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细胞内有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发育和遗传;细胞质里有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存储在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把有机物分解并释放出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使之从功能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因此从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的角度来看,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A正确。
故选:A。
2.(2024秋 浙江期中)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细胞的表述,正确的是(  )
A.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了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
B.与洋葱表皮细胞相比,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少了液泡和叶绿体
C.相比死细胞,活细胞不易被染料染色,活细胞的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
D.亲子鉴定所需的遗传物质主要取自于细胞的细胞质
【答案】C
【解答】解:A、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了细胞,创立了细胞学说是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A错误。
B、洋葱表皮细胞比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多了细胞壁、液泡,没有叶绿体,B错误。
C、细胞膜的功能是保护和控制物质的进出,活性染料常用于鉴别活细胞和死细胞,相比死细胞,活细胞不易被染料染色,C正确。
D、细胞核里有遗传物质,携带大量遗传信息,是细胞的控制中心,亲子鉴定所需要的遗传物质主要取决于细胞的细胞核,D错误。
故选:C。
3.(2024秋 海曙区期中)海带细胞内的碘浓度高出海水碘浓度的很多倍,而海带细胞还能从海水中吸收碘,这一事实说明(  )
A.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B.细胞质流动可加速物质交换
C.细胞核在传种接代中起重要作用
D.细胞膜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
【答案】D
【解答】解:细胞膜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对物质具有选择透过性,对细胞有用的物质可以进入,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则不能进入。海带细胞内的碘浓度高出海水碘浓度的很多倍,而海带细胞还能从海水中吸收碘,这一事实说明
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
故选:D。
4.(2024秋 平阳县期中)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精子细胞中细胞质很少,这些细胞的寿命都很短,这一事实体现了(  )
A.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B.细胞核的功能比细胞质重要
C.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D.环境影响细胞寿命
【答案】A
【解答】解: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构成的,缺少其中任何一部分,细胞的寿命都很短,这说明了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5.(2024秋 湖州期中)最近,科研人员在我省磐安发现一种新的被子植物﹣﹣“磐安樱”。“磐安樱”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
A.系统 B.器官 C.组织 D.细胞
【答案】D
【解答】解:如图“磐安樱”属于植物,细胞是生物体(病毒除外)结构功能的基本单位,绿色开花植物体结构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由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等;有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顺序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由六大器官构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故选:D。
6.(2024秋 杭州期中)根据CCTV﹣2报导:用特殊方法将活鱼冰冻一段时间,将鱼解冻后竟可以奇迹般地恢复活力。学者们推测在这个过程中鱼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没有被损伤。该基本单位是(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答案】A
【解答】解: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所以病毒这种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细胞有细胞膜,可以保护细胞,同时控制物质的进出,使之从结构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细胞质里有能量转换器﹣﹣线粒体,把有机物分解并释放出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使之从功能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因此从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的角度来看,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二.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共6小题)
7.(2024秋 温州校级期中)根据细胞学说的内容和发展史。同学们提出了如下观点,正确的是(  )
A.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技术可以促进科学发展
B.英国科学家胡克将细胞壁当成了细胞,因此他的发现没有科学价值
C.施莱登和施旺认为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D.经过200年的发展,细胞学说已非常完善,因此不需要再发展
【答案】A
【解答】解:A.在细胞学说的发展过程中,显微镜技术的进步让人们能够观察到细胞,这充分体现了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支持,技术可以促进科学发展,故A正确;
B.英国科学家胡克虽然将细胞壁当成了细胞,但他的发现为后续细胞学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故B错误;
C.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细胞学说认为所有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但并不涵盖所有生物,故C错误;
D.科学总是在不断发展的,细胞学说同样需要随着新技术和新发现的出现而不断完善,故D错误;
故选:A。
8.(2024秋 金华校级期中)细胞学说的提出,在结构上将纷繁复杂的生物世界统一起来。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所有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C.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D.细胞不一定都来自于细胞
【答案】D
【解答】解:AB.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因此所有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AB正确。
C.细胞通过细胞分裂不断产生新的细胞,C正确。
D.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D错误。
故选:D。
9.(2024秋 丽水期中)关于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英国科学家胡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首次发现了完整的细胞
B.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细胞学说认为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布朗是通过观察动物细胞才发现了细胞内有细胞核的
D.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答案】D
【解答】解:A、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虎克在力学、光学、天文学等多方面都有重大成就,他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细胞,A错误:
B、细胞学说提出了一切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但所有生物并不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错误;
C、1831年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为细胞学说的诞生起了积极的作用,C错误;
D、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D正确;
故选:D。
10.(2024秋 龙湾区期中)从“细胞”的发现到细胞学说的建立,经历了近200年。
材料一:1665年,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塞时发现了许多蜂窝状的小室,他将其命名为“细胞”,后来发现他当时看到的只是细胞壁。
材料二: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通过对部分动植物组织的观察,并结合前人的大量研究,分析归纳提出,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材料三:1858年,德国科学家魏尔肖进一步提出:所有的细胞都来自已经存在的活细胞。在此基础上,人们进行了理论概括,形成了细胞学说。
(1)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  功能  的基本单位。
(2)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于细胞”,说明新细胞是由原来的细胞  分裂  产生的。
(3)结合细胞学说的发展史,以下观点正确的有  AC  。(可多选)
A.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技术可以促进科学发展
B.胡克将细胞壁当成了细胞,他的发现没有任何科学价值
C.细胞学说是以科学家们的研究为基础,运用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形成的
D.经过200年的发展,细胞学说已非常完善,因此不需要再发展
【答案】(1)功能;
(2)分裂;
(3)AC。
【解答】(1)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即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魏尔肖提出的“一切细胞来自于细胞”即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这是对细胞学说的一个重要补充。
(3)结合细胞学说的发展史,可以看出:
A.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观察到了细胞,促进了细胞学说的形成,A正确;
B.胡克虽然将细胞壁误认为是细胞,但他的发现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B错误;
C.细胞学说的形成确实是科学家们通过长期的研究,运用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得出的,C正确;
D.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细胞学说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然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发展,D错误。
故选:AC。
故答案为:(1)功能;
(2)分裂;
(3)AC。
11.(2024秋 温州期中)材料一: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塞薄片的结构时,发现了细胞,并绘制了软木栓细胞的图像(如图)。
材料二:1831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
材料三:19世纪3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通过归纳提出细胞学说: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的。
材料四:之后,德国科学家魏尔肖进一步提出:所有细胞都来自已经存在的活细胞。
材料五:三位科学家的研究与许多科学家的发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细胞学说:①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③细胞是由原来的细胞分裂而来的。
(1)材料一中胡克观察到的其实是软木栓细胞中的  细胞壁  (填“细胞壁”“细胞膜”或“细胞质”)。
(2)材料四中魏尔肖的观点可以用材料五中的  ③  (填“①”“②”或“③”)来解释。
(3)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说法,合理的有  BC  (填字母,可多选)。
A.细胞学说提出了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的
B.细胞学说的建立需要同代人或几代人的共同努力
C.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修正、不断完善的过程
【答案】(1)细胞壁;
(2)③;
(3)BC。
【解答】解:(1)细胞的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胡克用显微镜观察软木塞时看到的是细胞的空腔结构,这些结构就是细胞壁,因此他实际上观察到的是细胞壁。
(2)德国科学家魏尔肖进一步提出:一切细胞来自于细胞,这句话的含义是指细胞具有分裂能力,故可以用材料五中的③来解释。
(3)A选项错误,细胞学说并未提出所有生物由相同的基本单位构成,只是说动物和植物由细胞构成。B选项合理,细胞学说的建立是许多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C选项合理,细胞学说经历了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
故选:BC。
故答案为:(1)细胞壁;
(2)③;
(3)BC。
12.(2024秋 定海区期中)材料一: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细胞。
材料二: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在总结前人大量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提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一细胞所构成的,这就是细胞学说。20年后,另一位德国科学家魏尔啸一步提出:一切细胞来自于细胞。
(1)“一切细胞来自于细胞”,说明细胞是 细胞分裂  产生的。
(2)从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创立“细胞学说”,我们可以看到 C  。
A.通过获取大量的事实和证据,仍然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B.前人的经验没有可取之处,只能成为自己研究的障碍
C.一种学说的创立,不是一个人的努力,可能是几个人或是几代人的共同智慧的结晶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再后来德国科学家魏尔啸,进一步提出:一切细胞来自于细胞,这句话的含义,是指细胞具有分裂能力。
(2)从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创立“细胞学说”,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学说的创立,不是一个人的努力,可能是几个人或是几代人的共同智慧的结晶。
故答案为:(1)细胞分裂;
(2)C。
三.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共6小题)
13.(2024秋 宁海县期中)开春的草莓酸甜可口,这些酸甜物质主要存在于草莓细胞中的(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液泡 D.细胞核
【答案】C
【解答】解:A、细胞壁位于细胞的最外面,起到保护和支持作用,A错误;
B、细胞膜由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B错误;
C、液泡里含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如各种蔬果汁中含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就是来自于细胞质中液泡的细胞液里,C正确。
D、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的意义,D错误;
故选:C。
14.(2024秋 宁波校级期中)某科学兴趣小组查阅到干果机的工作原理:采用发热丝加热,通过开关温控器可控制温度在35﹣70℃之间,同时配带一个风扇,通过风扇将热风吹出,将切成片的水果放入干果机内,很快达到风干的效果。由于是通过热风循环抽走食材的水分,所以食材的营养得到了大部分的保留和富集。小明将水果切片时,发现水果流出许多汁液。这些汁液来自于细胞结构中的(  )
A.液泡 B.细胞膜 C.细胞核 D.细胞壁
【答案】A
【解答】解: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有多种味道:酸、甜、苦、辣,切水果时会有许多汁液流出,这些汁液来自于细胞结构中的液泡。
故选:A。
15.(2024秋 新昌县校级期中)西瓜是夏天人们最喜欢的水果之一,西瓜的汁液来自细胞的(  )
A.细胞质 B.细胞核 C.液泡 D.叶绿体
【答案】C
【解答】解:A.细胞质是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是流动着的,这利于物质交换,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A不符合题意。
B.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B不符合题意。
C.在植物细胞中,液泡是一个充满水分和营养物质的结构。特别是在成熟的植物细胞中,液泡会变得非常大,并储存大量的水分、糖分和其他有机物。西瓜的汁液正是这些液泡中的液体,C符合题意。
D.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2024秋 宁波校级期中)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研发的新品种巨型稻,2024年11月在浙江龙泉迎来丰收,巨型稻平均高度2m,单穗粒数可达680粒,比普通稻多3倍,实现袁老“禾下乘凉梦”,为“饭碗牢牢掌握在中国自己的手里”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了的贡献。下列对巨型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植株高大主要靠细胞壁的支持作用
B.巨型稻植株的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
C.扎入土壤深处的根部细胞膜控制水分和养分吸收
D.巨型稻各种性状特征的控制中心是细胞质
【答案】D
【解答】解:A、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有保护和支持的功能,故植株高大主要靠细胞壁的支持作用,A正确。
B、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故巨型稻植株的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B正确
C、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故扎入土壤深处的根部细胞膜控制水分和养分吸收,C正确。
D、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故巨型稻各种性状特征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D错误。
故选:D。
17.(2024秋 上城区期中)凤仙花又名“指甲花”,因其花瓣可以捣碎染指甲而得此名,凤仙花细胞内的色素从细胞内释放出来,经过的结构有(  )
A.液泡→细胞核→细胞膜
B.液泡→细胞膜→细胞壁
C.叶绿体→液泡→细胞膜
D.叶绿体→细胞膜→细胞壁
【答案】B
【解答】解:植物细胞的结构由外到内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线粒体。凤仙花花瓣细胞的色素溶解在液泡中,色素要从细胞中释放出来,依次要经过液泡,细胞膜,细胞壁。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8.(2024秋 湖州期中)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制作细胞模型”项目化学习活动,活动包括观察细胞结构,制作细胞模型,评价模型作品三个环节。
(1)【制作】观察制作模型前,小科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换上高倍物镜前后视野中图像变化(图甲),请写出小科的准确操作主要步骤: ①转动转换器,换至高倍物镜,②转动遮光器或反光镜,使视野变亮,③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
(2)【制作】某同学利用各种颜色的橡皮泥制作出植物细胞模型(图乙)。指出该模型制作的是  植物  (填“动物”或“植物”)细胞,判断的理由是  具有细胞壁和叶绿体  。
(3)【评价】评价量表既是作品制作过程的指引,又是作品等级评定的依据。如下表为某小组制定的量表。
植物细胞模型评价量表
评价指标 作品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结构完整性 结构完整 结构较完整有1处缺失 结构不完整有2处及以上缺失
材料与匹配 模型材料的选择能体现细胞中2个结构的功能 模型材料的选择能体现细胞中1个结构的功能 模型材料的选择未能体现细胞结构的功能
美观与成本 材料环保易得且成本低 材料环保但成本较高 材料不环保且成本较高
(4)【改进】有同学根据量表中的“材料与匹配”评价指标,认为仅用橡皮泥一种材料进行制作存在不足,将模型评为“待改进”,选择该模型中的一处结构进行改进,填写表格 我的改进细胞结构所选材料选择理由细胞壁(或细胞膜)硬纸板(或细纱布)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或细胞膜具有保护及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
我的改进
细胞结构 所选材料 选择理由
【答案】(1)①转动转换器,换至高倍物镜,②转动遮光器或反光镜,使视野变亮,③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2)植物;具有细胞壁和叶绿体;
(4)
我的改进
细胞结构 所选材料 选择理由
细胞壁(或细胞膜) 硬纸板(或细纱布) 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或细胞膜具有保护及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解答】(1)在用显微镜观察时,先使用低倍物镜找到目标后,再转换到高倍物镜,并用细准焦螺旋使图像更清晰可见;图甲中,小科的操作步骤是:①转动转换器,换至高倍物镜,②转动遮光器或反光镜,使视野变亮,③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相同点是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两者的不同点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因此,该模型制作的是植物细胞,判断的理由是具有细胞壁和叶绿体。
(4)该模型中的结构可进行的改进有:改进一:细胞结构:细胞壁;所选材料:硬纸板;选择理由:硬纸板可以更好地展示细胞壁的硬度和形状。硬纸板是环保材料,可以较好地体现细胞壁的功能特性。改进二:细胞结构:细胞膜;所选材料:细纱布;选择理由:细胞膜具有保护及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故答案为:(1)①转动转换器,换至高倍物镜,②转动遮光器或反光镜,使视野变亮,③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2)植物;具有细胞壁和叶绿体;
(4)
我的改进
细胞结构 所选材料 选择理由
细胞壁(或细胞膜) 硬纸板(或细纱布) 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或细胞膜具有保护及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四.动物细胞的结构(共6小题)
19.(2024秋 杭州校级期中)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用于治疗疟疾。疟疾是由单细胞生物疟原虫而引起的一种疾病。青蒿素能破坏疟原虫细胞的某个结构,从而阻断营养物质进入疟原虫细胞,使疟原虫细胞死亡。青蒿素破坏疟原虫细胞的结构应该是(  )
A.细胞壁 B.细胞质 C.细胞膜 D.细胞核
【答案】C
【解答】解:A.细胞壁在植物细胞的最外层,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单细胞生物疟原虫没有细胞壁,A错误。
B.细胞质是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是流动着的,这利于物质交换,B错误。
C.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透过性)。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开,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可见,青蒿素破坏疟原虫细胞的结构应该是细胞膜,C正确。
D.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够传递遗传信息,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D错误。
故选:C。
20.(2024秋 吴兴区校级期中)蚯蚓是一种无脊椎动物,其细胞中不具有的结构是(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叶绿体 D.细胞核
【答案】C
【解答】解: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蚯蚓属于动物,其细胞中不具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故选:C。
21.(2024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天宫课堂第一课中,在空间站荧光显微镜下,我们看见了一闪一闪跳动的心肌细胞,关于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可以无限长大
B.有些生物只有一个细胞构成,如草履虫
C.心肌细胞会生长和死亡
D.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答案】A
【解答】解:A、细胞的生长是细胞不断吸收营养物质,体积逐渐增大的过程,在遗传物质的控制下,细胞不会无限长大,生长到一定阶段后就不会再长大了,A错误。
B、有些生物只有一个细胞构成,叫单细胞生物。比如草履虫。B正确。
C、细胞作为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能分裂、分化、生长和死亡。所以心肌细胞会生长和死亡。C正确。
D、细胞核中的DNA上有遗传信息,这些遗传信息包含了指导、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体建造自己生命大厦的蓝图,因此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D正确。
故选:A。
22.(2024秋 龙港市期中)“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也是首位华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通过多年对绿色开花植物——青蒿的研究,终于在其内提取出青蒿素,用于治疗疟疾。疟疾是一种因蚊虫叮咬使人感染单细胞生物疟原虫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疾病。青蒿素能治疗疟疾,是因为它能破坏疟原虫细胞的某个结构,从而阻断营养物质进入疟原虫细胞,使疟原虫细胞死亡。请根据信息完成下面小题。青蒿素破坏疟原虫细胞的结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答案】B
【解答】解:青蒿素能破坏疟原虫细胞的某个结构,从而阻断营养物质进入疟原虫细胞,使疟原虫细胞死亡。细胞膜有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功能,控制外界物质进出细胞,所以青蒿素破坏疟原虫细胞的结构是细胞膜。
故选:B。
23.(2024秋 义乌市期中)学校项目化学习小组开展用橡皮泥制作动植物细胞模型。如图是小科制作完成的作品图,如下表是制作的指标评价标准。请回答:
等第 优秀 良好 待改进
指标 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完整,名称标注正确且齐全,整体美观。 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完整,名称标注正确但有遗漏,整体整洁 不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不完整,名称标注有误或不全
(1)小科制作的是  植物  (填“动物”或“植物”)细胞。
(2)根据评价指标,小科同学制作的模型应被评为  良好  。
【答案】(1)植物。
(2)良好。
【解答】解:(1)植物细胞的特有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因此小科制作的是植物细胞。
(2)由于该组同学设计的是植物细胞模型,模型中有细胞壁和叶绿体,除此之外还应该有液泡,因此根据指标评价标准,小科同学制作的模型应被评为良好。
故答案为:
(1)植物。
(2)良好。
24.(2024秋 宁波校级期中)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制作细胞模型”项目化学习活动,活动包括观察细胞结构、制作细胞模型、评价模型作品三个环节。
【观察】(1)在使用显微镜时,经常会发现视野中会有“污物”出现。为了能正确快速判断视野中“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可以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  物镜  上。
(2)人体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约是白细胞的500~1000倍,个体比白细胞小,若在低倍镜下视野中清晰地看到许多红细胞,却看不到白细胞,应进行的操作是  B  (选填字母)。
A.换用大光圈
B.移动装片
C.调节反光镜
D.换上放大倍数更大的物镜
【制作】(3)小明用绿豆等种子、橡皮泥、细棉线等材料制作了动物细胞模型(图乙),请指出该模型存在的一处错误。  多了叶绿体 
【评价】(4)下表为某小组制定的评价表。
动物细胞模型评价表(部分)
评价指标 优秀 良好 待改进
1﹣结构完整性 结构完整,无缺失 结构不够完整,有1处缺失或错误 结构不够完整,有2处及以上缺失或错误
2﹣材料匹配度 能选择与其功能相匹配的材料 选择的材料与其功能匹配度一般 选择的材料与功能不匹配
3﹣环保与成本 材料环保,成本低 材料环保,成本较高 材料不环保,成本较高
小丽根据评价指标2,建议小明制作细胞膜时,应选择细网纱(带有很小的网眼)请说明理由  细纱网可以更好地展示出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
【答案】(1)物镜;
(2)B;
(3)多了叶绿体;
(4)细纱网可以更好地展示出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解答】解:(1)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如果视野中出现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
(2)在三种血细胞中,白细胞体积最大,红细胞数量最多。因此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涂片,在视野中观察到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如果这时候看不到体积最大的白细胞,说明白细胞没有在视野内,只需要移动装片就可能观察到白细胞。
(3)动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图中多了叶绿体。
(4)细胞膜是一层透明且极薄的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用网眼很小的细纱网代表细胞膜可以更好的展示出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故答案为:(1)物镜;
(2)B;
(3)多了叶绿体;
(4)细纱网可以更好地展示出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五.动、植物细胞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共6小题)
25.(2024秋 杭州校级期中)题图是动、植物细胞基本结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可以表示叶绿体
B.b可以表示细胞核
C.甲可以表示洋葱根尖细胞
D.乙可以表示菠菜叶肉细胞
【答案】D
【解答】解:AB、动植物共有的细胞结构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所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因此,a可以表示细胞核,b可以表示叶绿体,AB错误。
C、甲无细胞壁、液泡,表示动物细胞,不能表示洋葱根尖细胞,C错误。
D.乙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表示植物细胞,可以表示菠菜叶肉细胞,D正确。
故选:D。
26.(2024秋 温岭市期中)依据图①~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示①、②基本结构相同,形态不同,功能不同
B.图示③、④的基本结构中都有细胞壁
C.图示②、③主要区别是③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等,②没有
D.图示②能形成肌肉组织,而图示③可形成上皮组织或营养组织等
【答案】D
【解答】解:A、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与肌肉细胞、神经细胞的形态并不完全一样,但它们的基本结构却是相同的,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A正确。
B、大肠杆菌的结构与植物细胞相近,都有细胞壁,但大肠杆菌与李树的营养方式却截然不同,B正确。
C、动物细胞核植物细胞主要区别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等,而动物细胞没有,因此,图示②、③主要区别是③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等,②没有C正确。
D、动物的组织主要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4种,而植物的组织没有上皮组织,D错误。
故选:D。
27.(2024秋 浙江期中)如图①~④是课本上一些生物相关结构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③和④都属于植物细胞
B.图①和②的形态和功能虽然不同,但基本结构相同
C.图①细胞形成的组织是含羞草叶子受触碰马上收拢的原因
D.图②与③的主要区别是③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等结构,②没有
【答案】C
【解答】解:A、④衣藻属于单细胞植物,因此图③和④都属于植物细胞,A正确。
B、①神经细胞和②肌肉细胞都属于动物细胞,虽然形态和功能不同,但基本结构相同,B正确。
C、①神经细胞是动物细胞,含羞草是植物,不具有①神经细胞,C错误。
D、动植物细胞的区别在于: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而动物细胞没有,图②肌肉细胞是动物细胞,图③是植物细胞,D正确。
故选:C。
28.(2024秋 宁海县期中)根据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属于植物细胞的是图 乙  ,原因是植物细胞具有液泡、 细胞壁  、 叶绿体  。
(2)图中结构①的功能是 保护和控制物质的进出  。
(3)植物细胞中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的是 细胞壁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由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可知:[①]细胞膜、[②]细胞核、[③]细胞质。
(1)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在细胞质中都有线粒体。植物细胞有而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因此,甲图是动物细胞,乙图是植物细胞。
(2)[①]细胞膜起着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3)细胞壁是植物细胞最外一层较薄的壁,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故答案为:(1)乙;细胞壁;叶绿体;(2)保护和控制物质的进出;(3)细胞壁。
29.(2024秋 上城区期中)如图鸟类学名杜鹃鸟;映山红学名杜鹃。甲、乙是这两种生物的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杜鹃鸟的细胞结构示意图是  乙  (填“甲”或“乙”);
理由是  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
(2)杜鹃的茎能够直立,这与细胞结构中的  细胞壁  有关。叶的细胞具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是  叶绿体  。(填写结构名称,下同)
(3)杜鹃鸟会偷偷地把卵产到别种鸟类的巢中,让其他鸟类去帮它孵卵育雏,雏鸟长成仍是杜鹃鸟。这是生物的遗传现象,控制这种现象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  细胞核  。
【答案】(1)乙;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2)细胞壁;叶绿体。
(3)细胞核。
【解答】解:(1)杜鹃鸟属于动物,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甲图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这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因此甲图是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乙图是杜鹃鸟的细胞结构示意图。
(2)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杜鹃的茎能够直立,这与细胞结构中的细胞壁有关;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是植物细胞内特有的能量转换器。
(3)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是遗传物质的控制中心。
故答案为:
(1)乙;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2)细胞壁;叶绿体。
(3)细胞核。
30.(2024秋 浙江期中)如图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据图可知,植物细胞是图中的  甲  (填“甲”或“乙”)细胞。
(2)柳树之所以长得高大,这与细胞结构中的  C  有关。(填符号)
(3)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在青蒿(一种植物)中发现了抗疟“利器”——青蒿素获得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细胞内指导青蒿素形成的控制中心是  C  。(填符号)
(4)新鲜牡蛎体内的锌元素含量远高于它所生存的海水,这是因为乙细胞中  B  在起作用。(填符号)
【答案】(1)甲。
(2)C。
(3)C。
(4)B。
【解答】解:(1)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甲图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是植物细胞。因此甲图是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乙图是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
(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柳树之所以长得比较高大,由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决定,所以这与细胞结构中的C细胞核有关。
(3)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控制中心,因此青蒿细胞内指导青蒿素形成的控制中心是C细胞核。
(4)细胞膜的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轻易地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新鲜牡蛎体内的锌元素含量远高于它所生存的海水,这是因为乙细胞中B细胞膜在起作用。
故答案为:
(1)甲。
(2)C。
(3)C。
(4)B。
六.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共6小题)
31.(2024秋 温州期中)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过程中,视野中出现以下现象,通过操作可以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针对现象甲,换成高倍物镜,可使视野变明亮
B.针对现象乙,向左上方移动装片,可使右下角的物像位于视野中央
C.针对现象丙,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使物像清晰
D.针对现象丁,调用大光圈,可使黑圈消失
【答案】C
【解答】解:A、甲的视野一片黑暗,这是对光的不准确造成的。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应转动转换器,让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用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并调节反光镜,同时左眼注视目镜,看到明亮的视野为止,A错误;
B、由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不但上下倒,左右也倒,所以如果物像不在视野的中央,要想把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应把装片朝着物像相同的方向移动。乙视野中细胞位于右下方,向右下方移动装片,可使右下角的物像位于视野中央,B错误;
C、丙视野物像模糊,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使物像清晰,C正确;
D、丁视野中的黑圈是气泡,这是盖盖玻片不当造成的,调用大光圈,也不能使黑圈消失,D错误。
故选:C。
32.(2024秋 金华校级期中)显微镜下观察黑藻细胞细胞质环流时,视野中有一叶绿体位于液泡右下方,细胞质环流方向为逆时针,如图。实际上叶绿体的位置和细胞质环流的方向分别为(  )
A.叶绿体位于液泡右下方,逆时针流动
B.叶绿体位于液泡左上方,逆时针流动
C.叶绿体位于液泡右上方,顺时针流动
D.叶绿体位于液泡左下方,顺时针流动
【答案】B
【解答】解:视野中一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下方,细胞质环流方向为逆时针,由于在显微镜视野下看到的是倒立的虚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也就是旋转180度,因此叶绿体位于液泡左上方,环流方向依然为逆时针。
故选:B。
33.(2024秋 江北区校级期中)小宁通过显微镜观察自制的洋葱表皮装片,观察到的视野如图所示。若要观察到更大且清晰的细胞结构,通过操作显微镜下列结构(其中⑥是光圈)可以实现的是(  )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⑥ D.②⑤⑥
【答案】C
【解答】解:为了使看到的细胞更大更清晰,需要转动④转换器再换上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⑥光圈并使用⑦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②细准焦螺旋,直到观察的物像清晰。C符合题意。
故选:C。
34.(2024秋 鄞州区期中)选用5×目镜,10×物镜,观察到视野范围内有13个三角形。若改用20×目镜,则视野范围可观察到完整的三角形数目为(  )
A.9 B.2 C.1 D.0
【答案】C
【解答】解:原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5×10=50(倍),能看到13个三角形,横竖都是7个;改用20×目镜后,显微镜放大倍数是:20×10=200(倍),是原显微镜放大倍数的4倍。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视野越小,看到细胞数目也越少,则视野范围可观察到的三角形数目为:7÷4<2(个),因此改用20×的目镜后,视野范围内只能观察到1个完整的三角形。ABD不正确,C正确。
故选:C。
35.(2024秋 兰溪市校级期中)如图为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甲中A对应结构的名称: 粗准焦螺旋  。
(2)小科按照图甲中所示方向调节A结构,则镜筒移动的方向为  下移  。
(3)小科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叶绿体绕液泡按图乙方向移动,则实际上装片中叶绿体移动的方向是  逆时针  (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答案】(1)粗准焦螺旋;
(2)下移;
(3)逆时针。
【解答】解:(1)观图可知:A是粗准焦螺旋。
(2)按箭头方向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会向下移动。
(3)显微镜成倒立的图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图像上下颠倒,左右颠倒。小科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叶绿体绕液泡按图乙方向移动,则实际上装片中叶绿体移动的方向是逆时针。
故答案为:(1)粗准焦螺旋;
(2)下移;
(3)逆时针。
七.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共6小题)
36.(2024秋 滨江区校级期中)小金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其中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甲图镜筒下降时,眼睛注视物镜以防压碎玻片和损坏镜头
B.乙图显微镜镜头由M转换成N,视野中的亮度会变亮,观察细胞的数量较少
C.丙图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逆时针流动,则实际细胞质是顺时针流动的
D.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也能观察到丁图中的叶绿体结构
【答案】A
【解答】解:A.当转动粗细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的时候,应注视物镜,防止物镜压碎玻片标本和损坏镜头,故A正确。
B.物镜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故显微镜镜头由M转换成N,倍数变大,视野中的亮度会变暗,观察细胞的数量较少,故B错误。
C.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若在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逆时针流动,则实际上细胞质就是逆时针流动,故C错误。
D.洋葱表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没有叶绿体,故D错误。
故选:A。
37.(2024秋 江北区校级期中)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字如图甲所示,怎样使显微镜下的图像变成图乙(  )
A.将载玻片向左上角移动
B.将载玻片向右下角移动
C.将载玻片顺时针转动90°
D.将载玻片逆时针转动90°
【答案】C
【解答】解: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所以载玻片上的物体和看到的像是左右颠倒,上下颠倒的。在载玻片上写好“丹”,则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显微镜下将“”顺时针转动90°变成“”,实际上载玻片的旋转方向也是顺时针,所以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字“丹”,使图像变成图乙,应将载玻片顺时针转动90°。故选:C。
38.(2024秋 杭州期中)如图中,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①④③
【答案】D
【解答】解: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和吸,所以图中操作正确的顺序是:②滴水、①取材、④展平、③盖片,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9.(2024秋 宁海县期中)在观察装片时,在视野从甲到丁的调节过程中,一定不需要调节的显微镜结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解答】解:高倍显微镜的操作顺序: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像,并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再换上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观察的物像清晰。可见,在观察装片时,在视野从甲到丁的调节过程中,需要:移动玻片(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①转换器(换高倍物镜)→转动遮光器和②反光镜(调节视野亮度)→调节④细准焦螺旋(将物像调清晰),不用的是③粗准焦螺旋。
故选:C。
40.(2024秋 滨江区校级期中)小和欲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1)实验桌上摆放有以下四瓶试剂:①清水,②生理盐水,③红墨水,④亚甲基蓝溶液。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小和需要用到的试剂有  ①③  (填序号)。
(2)小和制作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如图甲,其正确操作顺序是  cdba  (填字母)。
(3)小和按照正确的方法完成临时装片的制作后,接下来他想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如图是使用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④①③②  (填序号)。
(4)图乙视野中观察到细胞数目较多的是  B  。
(5)图丙是小和观察到的视野,出现该现象后应采取的对策是  当有气泡时,必须重新制作装片  。
【答案】(1)①③;
(2)cdba;
(3)④①③②;
(4)B;
(5)当有气泡时,必须重新制作装片。
【解答】解:(1)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有细胞壁,故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时,首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红墨水可以使植物细胞的液泡着色,故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时,可使用红墨水染色。因此,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小和需要用到的试剂有①③。
(2)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可以概括为:擦→滴→撕→展→盖→染色。故图甲中正确操作顺序是cdba。
(3)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调光→调焦观察→整理收纳。故图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④对光→①放置玻片标本→③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此时眼睛注视着物镜→②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此时眼睛通过目镜寻找到物像。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中的细胞数目越多。物镜镜头越短,放大倍数越小,故图乙视野中观察到细胞数目较多的是B。
(5)显微镜视野中的气泡表现为四周较黑、中间较亮,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中心往往是一片空白。图丙视野中出现较多气泡,主要是盖盖玻片操作不当导致的。出现该现象后应采取的对策是:当有气泡时,必须重新制作装片。
故答案为:(1)①③;
(2)cdba;
(3)④①③②;
(4)B;
(5)当有气泡时,必须重新制作装片。
八.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共6小题)
41.(2024秋 宁海县期中)小余在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漱口用的液体、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分别是(  )
A.稀碘液、自来水、生理盐水
B.生理盐水、凉开水、稀碘液
C.凉开水、生理盐水、稀碘液
D.自来水、生理盐水、稀碘液
【答案】C
【解答】解: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是:用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放在实验台上备用;滴一滴生理盐水在载玻片中央,目的是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原有形状;用凉开水漱口,以去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用消毒的牙签在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刮几下,取得口腔上皮细胞,再在把牙签附有碎屑的一端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均匀涂抹;盖上盖玻片,先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让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然后轻轻盖上,避免出现气泡;染是指染色,把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直到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故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漱口用的液体、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分别是凉开水、生理盐水、稀碘液,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42.(2024秋 兰溪市校级期中)小宇同学在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的细胞有重叠现象,不宜观察,此时他可采取的方法是(  )
A.换用高倍目镜或物镜重新观察
B.选用较小的光圈和平面镜
C.移动装片,寻找合适的观察视野
D.换用凹面镜并稍微调节细准焦螺旋
【答案】C
【解答】解:A、换用高倍目镜或物镜重新观察可使观察到的视野中有重叠细胞的倍数放大,不能解决重叠现象仍然不易观察,A错误;
B、选用较小的光圈和平面反光镜,只能使视野变暗,不能解决重叠现象仍然不易观察,错误;
C、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的细胞有重叠现象,不宜观察。此时,他可采取的方法是移动装片,寻找合适的观察视野,找到没有重叠的细胞进行观察效果就好了,D正确;
D、换凹面镜可使视野变亮,稍微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使观察到物像变清晰或模糊不能解决重叠现象仍然不易观察,此方法也不宜采取,D错误。
故选:C。
43.(2024秋 上城区期中)用光学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物镜甲、乙进行组合,来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如图)。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与甲组合比与乙组合的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B.图1中物镜由甲转换成乙的过程中不能先将镜筒升高
C.若将图2的细胞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先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D.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防止产生气泡,首先在载玻片上滴加1滴清水,然后再盖上盖玻片
【答案】D
【解答】解:A、图1中甲图是低倍物镜、乙图是高倍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最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最多,A正确;
B、低倍物镜换高倍物镜的步骤:移动玻片(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转动遮光器和反光镜(调节视野亮度)→调节细准焦螺旋(将物像调清晰)。可见,图1中镜头由甲换成乙的过程中不能先将镜筒升高,B正确;
C、显微镜下呈现的是倒立的虚像,为了将图2中的细胞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先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C正确;
D、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为防止产生气泡,首先在载玻片上滴加1~2滴生理盐水,并且盖玻片首先一边接触载玻片,然后再慢慢放下,D错误。
故选:D。
44.(2024秋 平湖市期中)某小组四位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绘制其结构简图。下列简图中正确且符合生物绘图基本要求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答】解:A、人口腔上皮细胞没有细胞壁,错误。
B、图中比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点细点来表示,不能涂阴影表示暗处,错误。
C、图的右侧没有注字,错误。
D、该图正确且符合生物绘图基本要求,正确。
故选:D。
九.生物的基本特征(共6小题)
45.(2024秋 苍南县期中)如图为酒店的智能配送机器人,它具有迎宾、引领、配送、自主充电、自主乘坐电梯等功能。下列能作为判断机器人是否属于生物的依据是(  )
A.能否乘坐电梯 B.能否和客户对话
C.能否自由移动 D.能否生长和繁殖
【答案】D
【解答】解:酒店的智能配送机器人不能生长和繁殖,不具备生物的特征,因此判断这种大堂经理机器人是否属于生物的依据是能否生长和繁殖。
故选:D。
46.(2024秋 宁波校级期中)在海洋中的乌贼遇到敌害时会喷出墨汁,染黑海水,趁机逃跑,这种现象说明生物体(  )
A.生活需要营养
B.能进行呼吸
C.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能生长和繁殖
【答案】C
【解答】解:生活在海洋中的乌贼遇到敌害时会喷出墨汁染黑海水,乘机逃离。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对外界刺激能作出一定的反应。
故选:C。
47.(2024秋 宁波校级期中)“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诗句中对“犬”的描写,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
A.能进行繁殖
B.具有应激性
C.具有生长和发育的现象
D.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答案】B
【解答】解:“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意思是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犬”的描写,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故选:B。
48.(2024秋 兰溪市校级期中)该论坛的会场中,还出现了医务型机器人。它可以与人对话,可以搜索网络上的信息,可以通过内置的摄像头四处观察,还可以自动充电等。下列活动中,机器人一定不能完成的是(  )
A.生长发育 B.向前运动 C.发出声音 D.实时监控
【答案】A
【解答】解:A、符合题意。机器人通常是由硬件和软件系统构成的机器装置,不具有生物体的生命特征,生长发育是机器人一定不能完成的活动。而向前运动、发出声音、实时监控都是现有技术条件下机器人可以完成的任务。
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9.(2024秋 宁海县期中)5000年前我国就种植水稻,现在仍然以水稻为主要粮食作物,而且不断培育了一些新的品种,这一事实说明了水稻具有什么特征(  )
A.适应环境 B.应激性
C.生长 D.遗传与变异
【答案】D
【解答】解:5000年前我国就种植水稻,现在仍然以水稻为主要粮食作物,说明了生物具有遗传现象;现在我们不断培育了一些新的品种,说明水稻具有变异现象,因此,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50.(2024秋 上城区期中)下列现象与其表现的生物特征对应相符的是(  )
A.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一一生物能繁殖后代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一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C.一枝红杏出墙来——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春华秋实——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答案】C
【解答】解:A、“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A错误。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体现的是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即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B错误。
C、“一枝红杏出墙来”,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特征,C正确。
D、“春华秋实”,“华”同“花”,即春天开花,秋天结果,体现了生物能繁殖后代,D错误。
故选:C。
十.生物与非生物的识别(共6小题)
51.(2024秋 浙江期中)生物与非生物的根本区别在于生物具有生命特征。如图是兰花螳螂经历第一次蜕皮从外形上看仿佛就是一朵兰花。下列有关其生命特征错误的是(  )
A.能进行生长发育
B.能进行光合作用
C.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能适应环境
【答案】B
【解答】解:ACD、兰花螳螂属于节肢动物,能进行生长发育,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适应一定的环境,ACD正确。
B、植物体内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而兰花螳螂属于动物,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
故选:B。
52.(2024秋 宁波校级期中)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
A.人 B.蘑菇 C.青蛙 D.电脑病毒
【答案】D
【解答】解:生物的特征有: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电脑病毒不需要外界的营养,不能生长繁殖后代,不能由小长大。因此不是生物。
故选:D。
53.(2024秋 海曙区校级期中)一群学生在雨后的草叶上发现了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点,下列说法不能作为判断小点是生物的依据是(  )
A.能生长和繁殖 B.能呼吸
C.碰一下会缩成一团 D.体小且绿色
【答案】D
【解答】解: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体小且绿色不是生物的特征,故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
故选:D。
54.(2024秋 富阳区期中)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①珊瑚
②大肠杆菌
③钟乳石
④蘑菇
⑤新冠肺炎病毒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⑤
【答案】D
【解答】解:①珊瑚、③钟乳石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
②大肠杆菌、④蘑菇、⑤新冠肺炎病毒都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
故选:D。
55.(2024秋 台州期中)被俄罗斯人誉为“俄国科学之父”的罗蒙诺索夫曾说过:“科学,给青年人以养料,给老年人以慰藉;她让幸福的生活锦上添花,她在不幸的时刻保护着你。”这段话中涉及到的四个词语,属于生物的是(  )
A.青年人 B.养料 C.生活 D.锦上添花
【答案】A
【解答】解:A、青年人具有生物的繁殖、遗传和变异等特征,属于生物。
BCD、养料、生活、锦上添花都是一些普通词语,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
故选:A。
56.(2024秋 苍南县期中)AI(人工智能技术)在生活中广泛应用。2024年苍南县首个AI机器人“丽丽”在苍南县农商银行投入使用。但AI机器人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因为它不具有下列哪项生命活动(  )
A.来回自由行走 B.解答多种问题
C.能够发出笑声 D.排出代谢废物
【答案】D
【解答】解:生物是指具有生命的物体,具有生物的特征;机器人不能生长、生殖、不存在遗传、变异现象、不能形成和排出废物、不能对刺激作出反应等,因此机器人不是生物。
故选: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2 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考点01 生物是什么
1.生物与非生物
自然界的物体可分为生物与非生物两大类。
非生物 非生物是自然界中不具有生命的物体,如机器人
生物 生物是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的物体,具备生物共同的基本特征,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如生石花、水滴鱼
辨别依据 生物的基本特征
2.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和非生物之间存在许多不同特征,生物的基本
特征如下表所示。
生物的基本特征 具体内容
能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 生物体能由小长大,个体成熟后,能够进行繁殖,产生后代,使生命代代相传
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生物子代和亲代之间的相似性,属于遗传;子代和亲代之间、子代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属于变异
需要营养和能量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时刻都在通过呼吸作用提供身体所需能量
能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 生物体会产生代谢废物(如水、尿素和二氧化碳等)并把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能对各种刺激做出反应 生物能察觉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并做出一定的反应
由细胞构成 除病毒等少数生物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生物都在进化 环境的变化促使生物不断向前发展、进化
▉考点02 细胞的发现
1.细胞的发现
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栓薄片时,看到了许多蜂窝状的中空小室,他将这种小室命名为细胞,并绘制了软木栓细胞的图像(如图)。
2.细胞学说
(1)细胞学说的提出
①19世纪3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通过对部分动、植物组织的观察,并结合前人的大量研究资料,提出: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并且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②德国科学家魏尔肖进一步提出:所有的细胞都来自已经存在的活细胞。
(2)细胞学说的内容
所有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新细胞是由原来的细胞分裂而来的。
(3)细胞学说的意义
细胞学说的建立从结构上将纷繁复杂的生物世界统一了起来。
3.练习使用显微镜
(1)目标:认识显微镜的结构,练习使用光学显微镜,学习规范的操作方法。
(2)器材:单目显微镜,写有“上”字的载玻片。
(3)过程
①取镜安放
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平稳放置在实验台合适位置处。拿取显微镜时,应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住镜座,使显微镜保持直立。
②认识结构
a.结合如图中的单目显微镜,逐一辨认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并了解相应的功能。
b.每台显微镜通常有若干个目镜和物镜。每一个目镜或物镜上都标有其放大倍数,如“5×”“10×”或“100×”等。
c.一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它选用的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放大程度就越大,但观察的范围就越小。
③调节对光
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将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用一只眼通过目镜观察,同时转动反光镜,使反射光通过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进入人眼,直到视野中观察到一个明亮的圆形光斑。
④放片观察
a.将写有“上”字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移动载玻片,使“上”字正对通光孔中心。
b.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直到物镜靠近载玻片为止,但不能触碰到载玻片。
c.用一只眼朝目镜内注视,另一只眼同时睁开,以便及时记录观察结果。慢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观察到清晰的“上”字的物像为止。停止转动粗准焦螺旋,继而来回轻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观察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d.分别记录目镜和物镜上所标的放大倍数,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e.把观察到的“上”的物像用铅笔画出来。
f.把载玻片慢慢向前移时,通过目镜观察到“上”的物像将向后移动。把载玻片慢慢向左移时,通过目镜观察到“上”的物像将向下移动。
g.如果需要用更高倍数的物镜观察,应将需要观察处移到视野中央,再转动物镜转换器转换物镜,然后用眼朝目镜内注视,来回轻微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到清晰物像为止。转换物镜后,切忌用粗准焦螺旋调距。
▉考点03 观察细胞
细胞很小,直径一般只有几微米到几十微米,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1.制作临时装片并观察细胞结构
(1)目标
①学习制作临时装片,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
②绘制简单的生物图示。
(2)器材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滴管,解剖针,纱布,擦镜纸,吸水纸,消毒牙签,洋葱鳞片叶,清水,生理盐水,碘液,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永久装片。
(3)过程
①观察植物细胞
A.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a.擦和滴: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在中央滴1滴清水。
b.撕和展:用刀片在洋葱鳞片叶内侧割出约0.5cm×0.5cm的正方形区域,用镊子撕取此区域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用解剖针将它展平。
c.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上,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
d.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1~2滴碘液,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另一侧吸水,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B.观察并绘制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用显微镜观察制成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辨认细胞的各部分结构。选取一个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绘制其细胞结构图示。
C.观察不同类型的植物细胞
选择2~3种植物细胞的永久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找出不同类型植物细胞的共同结构特征。
D.观察植物细胞时的问题及其原因与对策
问题 原因 对策
细胞严重重叠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撕得太厚 重新撕几次,挑选较薄的表皮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未在载玻片上展平,甚至折叠 重新制作装片时,用解剖针展平洋葱鳞片叶内表皮
细胞结构不清楚 未滴加碘液 滴加碘液
有黑色圆圈等 气泡太多 在盖玻片一侧加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或重新盖盖玻片
视野中无光斑 或视野太暗等 显微镜操作失误(如反光镜未对好光,光过弱或无光,物镜未对准通光孔) 按正确方法操作显微镜
其他问题 其他原因 采取合适的策略,必要时可请求教师帮助
②观察动物细胞
A.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a.擦和滴: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1滴生理盐水。
b.刮和涂:用清水漱净口腔,将消毒牙签粗的一端在自己口腔内侧壁上沿同一方向轻刮几下,将有附着物的牙签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均匀涂抹。
c.盖和染:按正确操作方法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一侧滴1滴碘液,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另一侧吸水,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B.观察并绘制人口腔上皮细胞
用显微镜观察制成的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找到一个清晰的口腔上皮细胞,绘制其结构图示。
C.观察不同类型的动物细胞结构
选择2~3种动物细胞的永久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找出不同类型动物细胞的共同结构特征。
2.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和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异同
项目 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不同点 所滴液体 清水 生理盐水
取材方法 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内表皮 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轻轻刮取
防止细胞重叠的方法 用解剖针将内表皮展平 将有附着物的牙签放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
相同点 擦净玻片、盖盖玻片、用碘液染色、滴加碘液后用吸水纸吸水等
3.科学观察
(1)概述
科学研究需要经过仔细、准确的观察和实验。许多科学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并经过认真地思考论证后总结出来的。科学观察是人们运用感觉器官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搜集信息的活动。
(2)科学观察的要求
①可以借助仪器和工具进行观察
在很多情况下,观察会受环境、心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单凭我们的感官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需要借助一些仪器和工具来收集信息、做出判断。
例如,图甲中的两条横线实际上是直线,图乙中的曲线实际上是同心圆。我们可以借助直尺和圆规进行验证。
②可以利用观测仪器拓展观察力
用我们的感官观察有很多的局限性,单凭肉眼看不到很远或很微小的物体,也看不清运动极快的物体。为了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扩大观察的范围,科学家研究和发明了许多方法,设计与制作了许多观测仪器(如电子显微镜、天文望远镜等),极大地拓展了我们的观察范围。
③对观察结果进行记录和整理
科学观察不仅要认真、仔细,而且需要客观、有效、规范地记录。因此,在任何一个观察活动中,都要及时记录和整理观察到的现象与数据,这往往是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基础材料。观察记录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和图形记录等方法。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选择适当的记录方法。
▉考点04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1.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
我们观察到的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形态虽然不同,但结构基本是相同的,一般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
细胞核等结构。植物细胞还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较大的液泡等结构,如图所示。
2.细胞各结构的功能
(1)细胞膜:是一层薄而透明的膜,位于细胞外层,厚度大约只有十万分之一毫米。细胞膜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具有保护细胞的作用,还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稳定环境。
(2)细胞质:介于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的半透明胶状物,内含多种结构,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3)细胞核:呈圆球形,核外有核膜包围,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4)细胞壁:植物细胞具有而动物细胞不具有的结构之
一,位于细胞膜的外面,与细胞膜紧贴在一起,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组成。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
(5)液泡:成熟的植物细胞中常有较大的液泡,液泡内有液体——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例如,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西瓜的细胞液中含有较多的糖分。
(6)叶绿体: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一般位于植物体绿部分的细胞中,含有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3.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无论植物、动物,还是微生物(病毒等少数生物除外),它们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的各个结构分工协作、相互联系、彼此协调,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
4.细胞的形态
不同种类的细胞,形态各不相同。如卵细胞一般呈球形或椭球形,是人体内最大的细胞,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精子呈蝌蚪状,具有长长的尾;平滑肌细胞呈梭形;血红细胞呈扁平圆形;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呈长方形;神经细胞具有多个突起。
5.制作动物细胞模型和植物细胞模型
(1)目标
学会用各种工具和材料,按照合理的流程制作动物细胞模型和植物细胞模型。
(2)器材
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或其他材料),滴胶,塑料泡沫,回针,标签纸,小刀等。
(3)过程
①切割细胞外形。用小刀将塑料泡沫块切割出细胞的大致轮廓,作为细胞的框架,再将其一分为二。
②制作植物细胞各结构。
a.细胞膜:用嫩绿色橡皮泥贴在塑料泡沫外面,表示细胞膜。
b.细胞壁:在“细胞膜”外面再包裹一层墨绿色橡皮泥,并捏出相应形状表示细胞壁。
c.细胞核:用黄色或橙色橡皮泥捏一个球体表示细胞核。
d.叶绿体和液泡:将翠绿色橡皮泥捏成小颗粒,表示叶绿体;用透明滴胶在模型中制作相应形状,表示液泡。
e.结构标注:在标签纸上写出细胞各结构名称,用回形针固定在相应结构的位置上。
③参照植物细胞模型的制作方法,制作动物细胞模型。
(4)拓展
利用3D打印技术等,制作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立体模型。
(5)评价
①将制作完成的动物细胞模型和植物细胞模型在班内展示与交流。
②从细胞结构和名称的准确性、布局的合理性、材料的环保性、模型的便携性、模型的可视性等方面,对制作的动物细胞模型和植物细胞模型做出评价。
一.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共6小题)
1.学校举行的综合实践课程有:空气动力船、茶艺师职业劳动体验等,小实同学选择了野外自然课程。他在百果园中观察并学习了各类动植物及其特征。请根据信息回答下面小题。小实了解到,跳舞草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根据声音变化,叶子自然舞动的植物。构成跳舞草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细胞的表述,正确的是(  )
A.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了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
B.与洋葱表皮细胞相比,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少了液泡和叶绿体
C.相比死细胞,活细胞不易被染料染色,活细胞的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
D.亲子鉴定所需的遗传物质主要取自于细胞的细胞质
3.海带细胞内的碘浓度高出海水碘浓度的很多倍,而海带细胞还能从海水中吸收碘,这一事实说明(  )
A.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B.细胞质流动可加速物质交换
C.细胞核在传种接代中起重要作用
D.细胞膜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
4.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精子细胞中细胞质很少,这些细胞的寿命都很短,这一事实体现了(  )
A.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B.细胞核的功能比细胞质重要
C.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D.环境影响细胞寿命
5.最近,科研人员在我省磐安发现一种新的被子植物﹣﹣“磐安樱”。“磐安樱”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
A.系统 B.器官 C.组织 D.细胞
6.根据CCTV﹣2报导:用特殊方法将活鱼冰冻一段时间,将鱼解冻后竟可以奇迹般地恢复活力。学者们推测在这个过程中鱼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没有被损伤。该基本单位是(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二.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共6小题)
7.根据细胞学说的内容和发展史。同学们提出了如下观点,正确的是(  )
A.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技术可以促进科学发展
B.英国科学家胡克将细胞壁当成了细胞,因此他的发现没有科学价值
C.施莱登和施旺认为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D.经过200年的发展,细胞学说已非常完善,因此不需要再发展
8.细胞学说的提出,在结构上将纷繁复杂的生物世界统一起来。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所有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C.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D.细胞不一定都来自于细胞
9.关于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英国科学家胡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首次发现了完整的细胞
B.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细胞学说认为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布朗是通过观察动物细胞才发现了细胞内有细胞核的
D.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0.从“细胞”的发现到细胞学说的建立,经历了近200年。
材料一:1665年,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塞时发现了许多蜂窝状的小室,他将其命名为“细胞”,后来发现他当时看到的只是细胞壁。
材料二: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通过对部分动植物组织的观察,并结合前人的大量研究,分析归纳提出,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材料三:1858年,德国科学家魏尔肖进一步提出:所有的细胞都来自已经存在的活细胞。在此基础上,人们进行了理论概括,形成了细胞学说。
(1)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     的基本单位。
(2)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于细胞”,说明新细胞是由原来的细胞     产生的。
(3)结合细胞学说的发展史,以下观点正确的有     。(可多选)
A.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技术可以促进科学发展
B.胡克将细胞壁当成了细胞,他的发现没有任何科学价值
C.细胞学说是以科学家们的研究为基础,运用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形成的
D.经过200年的发展,细胞学说已非常完善,因此不需要再发展
11.材料一: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塞薄片的结构时,发现了细胞,并绘制了软木栓细胞的图像(如图)。
材料二:1831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
材料三:19世纪3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通过归纳提出细胞学说: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的。
材料四:之后,德国科学家魏尔肖进一步提出:所有细胞都来自已经存在的活细胞。
材料五:三位科学家的研究与许多科学家的发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细胞学说:①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③细胞是由原来的细胞分裂而来的。
(1)材料一中胡克观察到的其实是软木栓细胞中的     (填“细胞壁”“细胞膜”或“细胞质”)。
(2)材料四中魏尔肖的观点可以用材料五中的     (填“①”“②”或“③”)来解释。
(3)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说法,合理的有     (填字母,可多选)。
A.细胞学说提出了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的
B.细胞学说的建立需要同代人或几代人的共同努力
C.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修正、不断完善的过程
12.材料一: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细胞。
材料二: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在总结前人大量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提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一细胞所构成的,这就是细胞学说。20年后,另一位德国科学家魏尔啸一步提出:一切细胞来自于细胞。
(1)“一切细胞来自于细胞”,说明细胞是    产生的。
(2)从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创立“细胞学说”,我们可以看到    。
A.通过获取大量的事实和证据,仍然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B.前人的经验没有可取之处,只能成为自己研究的障碍
C.一种学说的创立,不是一个人的努力,可能是几个人或是几代人的共同智慧的结晶
三.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共6小题)
13.开春的草莓酸甜可口,这些酸甜物质主要存在于草莓细胞中的(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液泡 D.细胞核
14.某科学兴趣小组查阅到干果机的工作原理:采用发热丝加热,通过开关温控器可控制温度在35﹣70℃之间,同时配带一个风扇,通过风扇将热风吹出,将切成片的水果放入干果机内,很快达到风干的效果。由于是通过热风循环抽走食材的水分,所以食材的营养得到了大部分的保留和富集。小明将水果切片时,发现水果流出许多汁液。这些汁液来自于细胞结构中的(  )
A.液泡 B.细胞膜 C.细胞核 D.细胞壁
15.西瓜是夏天人们最喜欢的水果之一,西瓜的汁液来自细胞的(  )
A.细胞质 B.细胞核 C.液泡 D.叶绿体
16.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研发的新品种巨型稻,2024年11月在浙江龙泉迎来丰收,巨型稻平均高度2m,单穗粒数可达680粒,比普通稻多3倍,实现袁老“禾下乘凉梦”,为“饭碗牢牢掌握在中国自己的手里”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了的贡献。下列对巨型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植株高大主要靠细胞壁的支持作用
B.巨型稻植株的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
C.扎入土壤深处的根部细胞膜控制水分和养分吸收
D.巨型稻各种性状特征的控制中心是细胞质
17.凤仙花又名“指甲花”,因其花瓣可以捣碎染指甲而得此名,凤仙花细胞内的色素从细胞内释放出来,经过的结构有(  )
A.液泡→细胞核→细胞膜 B.液泡→细胞膜→细胞壁
C.叶绿体→液泡→细胞膜 D.叶绿体→细胞膜→细胞壁
18.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制作细胞模型”项目化学习活动,活动包括观察细胞结构,制作细胞模型,评价模型作品三个环节。
(1)【制作】观察制作模型前,小科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换上高倍物镜前后视野中图像变化(图甲),请写出小科的准确操作主要步骤:    。
(2)【制作】某同学利用各种颜色的橡皮泥制作出植物细胞模型(图乙)。指出该模型制作的是     (填“动物”或“植物”)细胞,判断的理由是     。
(3)【评价】评价量表既是作品制作过程的指引,又是作品等级评定的依据。如下表为某小组制定的量表。
植物细胞模型评价量表
评价指标 作品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结构完整性 结构完整 结构较完整有1处缺失 结构不完整有2处及以上缺失
材料与匹配 模型材料的选择能体现细胞中2个结构的功能 模型材料的选择能体现细胞中1个结构的功能 模型材料的选择未能体现细胞结构的功能
美观与成本 材料环保易得且成本低 材料环保但成本较高 材料不环保且成本较高
(4)【改进】有同学根据量表中的“材料与匹配”评价指标,认为仅用橡皮泥一种材料进行制作存在不足,将模型评为“待改进”,选择该模型中的一处结构进行改进,填写表格     。
我的改进
细胞结构 所选材料 选择理由
四.动物细胞的结构(共6小题)
19.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用于治疗疟疾。疟疾是由单细胞生物疟原虫而引起的一种疾病。青蒿素能破坏疟原虫细胞的某个结构,从而阻断营养物质进入疟原虫细胞,使疟原虫细胞死亡。青蒿素破坏疟原虫细胞的结构应该是(  )
A.细胞壁 B.细胞质 C.细胞膜 D.细胞核
20.蚯蚓是一种无脊椎动物,其细胞中不具有的结构是(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叶绿体 D.细胞核
21.天宫课堂第一课中,在空间站荧光显微镜下,我们看见了一闪一闪跳动的心肌细胞,关于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可以无限长大
B.有些生物只有一个细胞构成,如草履虫
C.心肌细胞会生长和死亡
D.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22.“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也是首位华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通过多年对绿色开花植物——青蒿的研究,终于在其内提取出青蒿素,用于治疗疟疾。疟疾是一种因蚊虫叮咬使人感染单细胞生物疟原虫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疾病。青蒿素能治疗疟疾,是因为它能破坏疟原虫细胞的某个结构,从而阻断营养物质进入疟原虫细胞,使疟原虫细胞死亡。请根据信息完成下面小题。青蒿素破坏疟原虫细胞的结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23.学校项目化学习小组开展用橡皮泥制作动植物细胞模型。如图是小科制作完成的作品图,如下表是制作的指标评价标准。请回答:
等第 优秀 良好 待改进
指标 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完整,名称标注正确且齐全,整体美观。 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完整,名称标注正确但有遗漏,整体整洁 不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不完整,名称标注有误或不全
(1)小科制作的是     (填“动物”或“植物”)细胞。
(2)根据评价指标,小科同学制作的模型应被评为     。
24.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制作细胞模型”项目化学习活动,活动包括观察细胞结构、制作细胞模型、评价模型作品三个环节。
【观察】(1)在使用显微镜时,经常会发现视野中会有“污物”出现。为了能正确快速判断视野中“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可以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     上。
(2)人体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约是白细胞的500~1000倍,个体比白细胞小,若在低倍镜下视野中清晰地看到许多红细胞,却看不到白细胞,应进行的操作是     (选填字母)。
A.换用大光圈 B.移动装片 C.调节反光镜 D.换上放大倍数更大的物镜
【制作】(3)小明用绿豆等种子、橡皮泥、细棉线等材料制作了动物细胞模型(图乙),请指出该模型存在的一处错误。    
【评价】(4)下表为某小组制定的评价表。
动物细胞模型评价表(部分)
评价指标 优秀 良好 待改进
1﹣结构完整性 结构完整,无缺失 结构不够完整,有1处缺失或错误 结构不够完整,有2处及以上缺失或错误
2﹣材料匹配度 能选择与其功能相匹配的材料 选择的材料与其功能匹配度一般 选择的材料与功能不匹配
3﹣环保与成本 材料环保,成本低 材料环保,成本较高 材料不环保,成本较高
小丽根据评价指标2,建议小明制作细胞膜时,应选择细网纱(带有很小的网眼)请说明理由     。
五.动、植物细胞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共6小题)
25.题图是动、植物细胞基本结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可以表示叶绿体
B.b可以表示细胞核
C.甲可以表示洋葱根尖细胞
D.乙可以表示菠菜叶肉细胞
26.依据图①~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示①、②基本结构相同,形态不同,功能不同
B.图示③、④的基本结构中都有细胞壁
C.图示②、③主要区别是③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等,②没有
D.图示②能形成肌肉组织,而图示③可形成上皮组织或营养组织等
27.如图①~④是课本上一些生物相关结构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③和④都属于植物细胞
B.图①和②的形态和功能虽然不同,但基本结构相同
C.图①细胞形成的组织是含羞草叶子受触碰马上收拢的原因
D.图②与③的主要区别是③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等结构,②没有
28.根据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属于植物细胞的是图    ,原因是植物细胞具有液泡、    、    。
(2)图中结构①的功能是    。
(3)植物细胞中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的是    。
29.如图鸟类学名杜鹃鸟;映山红学名杜鹃。甲、乙是这两种生物的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杜鹃鸟的细胞结构示意图是     (填“甲”或“乙”);
理由是     。
(2)杜鹃的茎能够直立,这与细胞结构中的     有关。叶的细胞具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是     。(填写结构名称,下同)
(3)杜鹃鸟会偷偷地把卵产到别种鸟类的巢中,让其他鸟类去帮它孵卵育雏,雏鸟长成仍是杜鹃鸟。这是生物的遗传现象,控制这种现象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     。
30.如图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据图可知,植物细胞是图中的     (填“甲”或“乙”)细胞。
(2)柳树之所以长得高大,这与细胞结构中的     有关。(填符号)
(3)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在青蒿(一种植物)中发现了抗疟“利器”——青蒿素获得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细胞内指导青蒿素形成的控制中心是     。(填符号)
(4)新鲜牡蛎体内的锌元素含量远高于它所生存的海水,这是因为乙细胞中     在起作用。(填符号)
六.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共6小题)
31.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过程中,视野中出现以下现象,通过操作可以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针对现象甲,换成高倍物镜,可使视野变明亮
B.针对现象乙,向左上方移动装片,可使右下角的物像位于视野中央
C.针对现象丙,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使物像清晰
D.针对现象丁,调用大光圈,可使黑圈消失
32.显微镜下观察黑藻细胞细胞质环流时,视野中有一叶绿体位于液泡右下方,细胞质环流方向为逆时针,如图。实际上叶绿体的位置和细胞质环流的方向分别为(  )
A.叶绿体位于液泡右下方,逆时针流动
B.叶绿体位于液泡左上方,逆时针流动
C.叶绿体位于液泡右上方,顺时针流动
D.叶绿体位于液泡左下方,顺时针流动
33.小宁通过显微镜观察自制的洋葱表皮装片,观察到的视野如图所示。若要观察到更大且清晰的细胞结构,通过操作显微镜下列结构(其中⑥是光圈)可以实现的是(  )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⑥ D.②⑤⑥
34.选用5×目镜,10×物镜,观察到视野范围内有13个三角形。若改用20×目镜,则视野范围可观察到完整的三角形数目为(  )
A.9 B.2 C.1 D.0
35.如图为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甲中A对应结构的名称:    。
(2)小科按照图甲中所示方向调节A结构,则镜筒移动的方向为     。
(3)小科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叶绿体绕液泡按图乙方向移动,则实际上装片中叶绿体移动的方向是     (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七.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共6小题)
36.小金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其中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甲图镜筒下降时,眼睛注视物镜以防压碎玻片和损坏镜头
B.乙图显微镜镜头由M转换成N,视野中的亮度会变亮,观察细胞的数量较少
C.丙图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逆时针流动,则实际细胞质是顺时针流动的
D.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也能观察到丁图中的叶绿体结构
37.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字如图甲所示,怎样使显微镜下的图像变成图乙(  )
A.将载玻片向左上角移动
B.将载玻片向右下角移动
C.将载玻片顺时针转动90°
D.将载玻片逆时针转动90°
38.如图中,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①④③
39.在观察装片时,在视野从甲到丁的调节过程中,一定不需要调节的显微镜结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0.小和欲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1)实验桌上摆放有以下四瓶试剂:①清水,②生理盐水,③红墨水,④亚甲基蓝溶液。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小和需要用到的试剂有     (填序号)。
(2)小和制作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如图甲,其正确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
(3)小和按照正确的方法完成临时装片的制作后,接下来他想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如图是使用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4)图乙视野中观察到细胞数目较多的是     。
(5)图丙是小和观察到的视野,出现该现象后应采取的对策是     。
八.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共6小题)
41.小余在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漱口用的液体、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分别是(  )
A.稀碘液、自来水、生理盐水
B.生理盐水、凉开水、稀碘液
C.凉开水、生理盐水、稀碘液
D.自来水、生理盐水、稀碘液
42.小宇同学在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的细胞有重叠现象,不宜观察,此时他可采取的方法是(  )
A.换用高倍目镜或物镜重新观察
B.选用较小的光圈和平面镜
C.移动装片,寻找合适的观察视野
D.换用凹面镜并稍微调节细准焦螺旋
43.用光学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物镜甲、乙进行组合,来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如图)。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与甲组合比与乙组合的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B.图1中物镜由甲转换成乙的过程中不能先将镜筒升高
C.若将图2的细胞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先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D.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防止产生气泡,首先在载玻片上滴加1滴清水,然后再盖上盖玻片
44.某小组四位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绘制其结构简图。下列简图中正确且符合生物绘图基本要求的是(  )
A. B.
C. D.
九.生物的基本特征(共6小题)
45.如图为酒店的智能配送机器人,它具有迎宾、引领、配送、自主充电、自主乘坐电梯等功能。下列能作为判断机器人是否属于生物的依据是(  )
A.能否乘坐电梯 B.能否和客户对话
C.能否自由移动 D.能否生长和繁殖
46.在海洋中的乌贼遇到敌害时会喷出墨汁,染黑海水,趁机逃跑,这种现象说明生物体(  )
A.生活需要营养
B.能进行呼吸
C.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能生长和繁殖
47.“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诗句中对“犬”的描写,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
A.能进行繁殖
B.具有应激性
C.具有生长和发育的现象
D.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48.该论坛的会场中,还出现了医务型机器人。它可以与人对话,可以搜索网络上的信息,可以通过内置的摄像头四处观察,还可以自动充电等。下列活动中,机器人一定不能完成的是(  )
A.生长发育 B.向前运动 C.发出声音 D.实时监控
49.5000年前我国就种植水稻,现在仍然以水稻为主要粮食作物,而且不断培育了一些新的品种,这一事实说明了水稻具有什么特征(  )
A.适应环境 B.应激性
C.生长 D.遗传与变异
50.下列现象与其表现的生物特征对应相符的是(  )
A.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一一生物能繁殖后代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一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C.一枝红杏出墙来——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春华秋实——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十.生物与非生物的识别(共6小题)
51.生物与非生物的根本区别在于生物具有生命特征。如图是兰花螳螂经历第一次蜕皮从外形上看仿佛就是一朵兰花。下列有关其生命特征错误的是(  )
A.能进行生长发育
B.能进行光合作用
C.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能适应环境
5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
A.人 B.蘑菇 C.青蛙 D.电脑病毒
53.一群学生在雨后的草叶上发现了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点,下列说法不能作为判断小点是生物的依据是(  )
A.能生长和繁殖 B.能呼吸
C.碰一下会缩成一团 D.体小且绿色
54.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①珊瑚 ②大肠杆菌 ③钟乳石 ④蘑菇 ⑤新冠肺炎病毒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⑤
55.被俄罗斯人誉为“俄国科学之父”的罗蒙诺索夫曾说过:“科学,给青年人以养料,给老年人以慰藉;她让幸福的生活锦上添花,她在不幸的时刻保护着你。”这段话中涉及到的四个词语,属于生物的是(  )
A.青年人 B.养料 C.生活 D.锦上添花
56.AI(人工智能技术)在生活中广泛应用。2024年苍南县首个AI机器人“丽丽”在苍南县农商银行投入使用。但AI机器人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因为它不具有下列哪项生命活动(  )
A.来回自由行走 B.解答多种问题
C.能够发出笑声 D.排出代谢废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