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第四单元 维护国家利益 第十课 国家利益至上 10.1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课程标准 认识国家主权的内涵,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知道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自觉维护国家安全课时教材分析 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的起始课和核心理论课,在整个单元中起着奠基和定向的作用。教材从历史到现实,从个人到国家,层层递进地阐述了“什么是国家利益”“为什么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以及“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这三个核心问题。通过“一二·九运动”“邓小平事迹”“国字解析”“海外撤侨”等丰富多样的素材,旨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国家利益的内涵,树立“国兴我荣,国衰我耻”的观念,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爱国主义情感形成的关键期,他们普遍拥有朴素的爱国情感,但对“国家利益”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尚显模糊和片面。因此,教学需化抽象为具体,化宏大为人本,通过历史故事、现实案例和深度对话,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促进理性思考。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国家利益的内涵及其与人民利益的高度统一关系。 2.难点:真正将“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内化于心,懂得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处理可能遇到的利益冲突。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通过了解国家核心利益和海外撤侨等事件,认同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增强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2.责任意识:初步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将爱国情、强国志转化为维护国家利益的实际行动。 3.法治观念:认识到维护国家利益是公民的法定义务,为后续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打下基础。 4.道德修养:培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懂得维护国家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设计思路 总议题:与历史对话 认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议题线情境线任务线知识线议题一: 说文解字 初识国家利益与国家核心利益情境一:“华北之大” 情境二:汉字“国”的演变历程 情境三:国家主权、领土完整 任务一: 【议学任务一】 结合历史知识,谈谈你对“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句话的理解。 任务二: “国”字的演变说明国家生存和发展需要哪些条件? 任务三: 结合以上案例,谈谈如何认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知识一: 我们对祖国的情感 我国的核心利益 3.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议题二: 古今对比 解析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关系 情境四:中国的奥运梦 情境五:接志愿军英烈回国 任务四: 跨越数十年,中国和中国人的国际地位的变化,带给我们什么启示?2.举例说说,你在生活中是如何对自己负责的,这对成长有什么作用? 任务五: 根据视频,说说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4.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入新课这抹穿越时空的中国红 提问:当年的他们浴血奋战,守护的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胜利’?这个‘胜利’为何值得用生命去换取? 思考、回答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为后续学习营造氛围议题一:说文解字 初识国家利益与国家核心利益【议学情境一】 华北之大: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六千余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清华大学救国会在《告全国民众书》中悲愤地发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的呐喊。 【议学小结】 ①祖国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她以广袤的土地和灿烂辉煌的思想文化,养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②对伟大祖国,我们怀有最深厚、最纯洁、最神圣的情感,决不允许她的荣誉和利益受到任何亵渎和损害。 【议学情境二】 看视频:汉字“国”的演变历程 【议学小结】 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关系民族存亡、国家兴亡。 教师解读:我国的核心利益 【议学情境三】国家主权、领土完整 材料一 2024年8月8日,菲律宾空军1架NC-212型飞机不顾中方反复警告,执意非法闯入中国南海黄岩岛空域,干扰中国正常演训活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组织海空兵力,依法警告驱离,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坚决维护南海地区和平稳定。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2024年11月10日就中华人民共和国黄岩岛的领海基线发表声明。 材料三 2024年12月2日,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大使代表中国政府向联合国代理副秘书长马蒂亚斯交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黄岩岛领海基线的声明》(以下简称《声明》)和相关海图。该《声明》及相关海图将在联合国网站公布。此次交存既是中国作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履行公约义务的国际实践,也是捍卫自身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正当之举。 【议学小结】 主权: 主权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主权的丧失意味着国家的解体和灭亡。 领土: 领土是国家行使主权的范围和空间,也是一个主权国家人民得以生息繁衍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学生思考回答 议学任务(一):结合历史知识,谈谈你对“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句话的理解。 【议学任务】 “国”字的演变说明国家生存和发展需要哪些条件? 【议学任务】结合以上案例,谈谈如何认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设计意图通过说文解字、视频解读、新闻解读,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看待国家利益和国家核心利益,强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议题二:古今对比 解析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关系【议学情境四】 视频:中国的奥运梦 【议学小结】 国家好 民族好 大家才会好 【议学情境五】 视频:接志愿军英烈回国 【议学小结】 4.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 ① 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 ②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 ③国家利益只有反映人民利益,依靠人民艰苦奋斗,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 【议学拓展】 书写奋斗宣言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 【议学任务】 跨越数十年,中国和中国人的国际地位的变化,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议学任务】 根据视频,说说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 【学生任务】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你我都是追梦人,请你以青春的名义写下你的奋斗宣言。设计意图通过古今对比,组织学生联系生活探究分享、分组讨论、分析总结。引导学生理解并培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懂得维护国家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AI 引入学生感兴趣的与英雄烈士对话的视频,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和学生的代入感。课堂活动环节要注重组织引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学生在讨论中的观点,要及时给予反馈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责任意识。培根铸魂 启智润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