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 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阶段性质量检测一、积累与运用(25 分)1.吝啬 贮 zhuó(4分)2. A3.(2分)评分标准:运用比喻(1分) 字数相等,词性基本相对,句式相同。(1分)例如: 真情是酷夏里偶然吹来的一阵风 给炎热以清凉真情是黑夜里突然亮起的一盏灯 给迷茫以方向4. (8分)古诗文默写:① 正是江南好风景② 落花时节又逢君③ 杨花落尽子规啼④ 遥怜故园菊⑤ 枯藤老树昏鸦⑥ 古道西风瘦马⑦ 海日生残夜⑧ 江春入旧年5.(5分)评分标准:蕴含想象的连续2句诗2分,描绘画面3分。示例:曹操《观沧海》· (1) 帆布袋背面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 正面图画:诗人屹立于山崖,展开双臂。其身后的大海浩瀚无垠,一轮红日与一轮皎月竟同时从波涛中升起,运转其中;璀璨的银河倒映在水中,仿佛整片星汉都从这苍茫大海里孕育而出,展现大海包容宇宙的磅礴气势。示例:B.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 帆布袋背面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 正面图画:诗人仰望夜空,将自己的“愁心”具象化为一道发光的、脉动的情感光束,注入天上的明月。月光随之化作一条光桥,跨越千山万水,紧紧跟随着远方江面上友人乘坐的一叶小舟,一路护送至遥远的夜郎以西。示例:C. 王湾《次北固山下》· (1) 帆布袋背面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 正面图画:诗人立于船头,执信凝思。他手中的家书忽然化作一道金光,飞向空中北归的大雁。领头的大雁通晓人意,衔起这封光的书信,振翅飞向画面远方,目标直指中原的故乡洛阳。示例:D.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 帆布袋背面诗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 正面图画:在枯藤、老树、昏鸦的萧瑟背景中,游子牵着瘦马,孤独地立在古道之上。西下的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极长,这影子径直伸向画面尽头,与无尽的、虚无的天涯融为一体,将“断肠”的愁思实体化为无边无际的孤独空间。(4分)评分标准:以分总的构段方式,围绕“温暖光晕”,仿照示例先分析两篇文章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再做总结。(能具体分析母亲和《世说新语》中任意人物共两个形象3分,总结1分)例:史铁生的母亲隐忍而坚韧,用悄然的脚步与红着的眼圈,默默承受生命的重量,诠释了“母爱”二字的深沉;《世说新语》中谢道韫以“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咏雪之句,在寻常家话中展露才情与灵气。他们或于至暗时刻默默守护,或在日常言行中涵养风骨,让我们看到——真正的品格,不在宏大的宣言,而在点滴言行的塑造与坚守之中。二、阅读与鉴赏(35分)(一)文言文阅读(12分)7. (3分) 急 下雨 丢失8.C,题干中的“公”属于敬辞,“拙见”属于谦辞。9. (4分) (1)不如(把雪)比作柳絮乘风而起。(得分点:不如,乘风而起或者趁风而起,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2)这家人认为儿子很聪明,却怀疑偷盗的事是邻居家的老人干的。10.(3分)甲文通过对古人做学问的赞扬,告诫儿子做学问要全力以赴、不畏艰难,更强调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借此表达希望儿子在求学路上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殷切期望,是个有智慧,懂教育的家长;(乙)文中通过“内集”“讲论文义”“大笑乐”等,体现出谢安营造了平等、和睦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教育结合了当时的情境,这样能够调动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是个善于教育的家长;而(丙)文中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和邻居用双重标准去评价,是一个是非不分的家长。(二)《合欢,合欢》(12分)11.(2分)初读《合欢树》 悲伤(或痛苦)12.(3分)评分标准:“语速、语气和轻重音”写出其中任意两个即为2分,理由1分。朗读设计:用低沉缓慢的语气朗读,语速放缓,“静悄悄”轻读。(2分)理由:传达出“我”对母亲的心疼以及内心的悲伤之情。 (1分)13.(2分) 比喻,将合欢花朵比作粉红色棉絮和雾,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合欢粉嫩柔软的形态和淡雅悠长的芬芳,表达了作者对合欢的喜爱。14.第一问(2分)评分标准:分别具体分析出虚写和实写的内容,(1分)并写出理由。(1分)第一次写母亲的头发与脸颊是实写,用合欢树的美来衬托母亲的美,写出了童年时对母爱的独特感受,充满无限欢喜和美好;(1分)第二次是想象虚写,“我”人到中年,而母亲老病在床,表现了对母爱的不舍、眷恋与回忆。(1分)第二问(3分):(以下4点答出三点即为满分,一点一分)①使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营造了优美的意境,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画面感。②合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全文围绕“合欢”展开,写了作者在不同年龄不同地点对合欢树的感受;③合欢衬托了母亲的美,象征了母亲,寄托了作者对母亲的依恋。④“合欢”与文章“忧伤”的基调形成反差,婉转地表达对美好时光流逝和母亲老去的哀伤。(三)非连续性文本(11分)15.B.材料一第②段提到“一切经验都要经过编码、储存和提取才能形成完整的记忆过程”,而该选项中是“编码、提取和储存”,顺序错误;故选B。16. (3分)①对信息进行深加工;②利用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③专注,避免干扰(如电子产品)。17.(2分)因为小诚将这几个词语组成了一个句子,赋予了词语意义,而有意义的信息的遗忘慢于无意义的信息。18.(4分)①背诵顺序:按照李白的人生经历依次背诵这三首诗:《峨眉山月歌》《南陵别儿童人京》《行路难(其一)》依次是李白从年少出蜀到入京为官最后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②背诵时间和方式:A.建议在每天中午11点到12点进行背诵。B.背诵时应大声朗读,背诵完后应及时温习(边看边读)。作文(40分)等级 分值 等级描述一类 34-40分 选材新颖独特,“发现”的过程具体生动;立意深刻,能从小事中挖掘深层意义;感悟真挚自然,语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段落安排合理,详略得当。二类 27-33分 选材恰当,“发现”过程清晰;立意明确,有一定深度;感悟真实,能引发共鸣。结构完整,语言通顺,表达准确。三类 20-26分 基本符合题意,选材普通,“发现”过程简单;立意浅显,停留在表面;感悟生硬,缺乏真情实感,语言表达不畅。四类 0-19分 严重套作,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不真实,条理不清晰,语句不通顺。2025—2026 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第一次学情研判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3.答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25 分)学校七年级开展“品味语言之美,感受至爱真情”主题学习活动。请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相关任务。探索·自然语文学习,始于对自然的敏锐观察与诗意表达。我们在朱自清的笔下,看春天的田野上草长莺飞,大地从不 lìn sè( )于展现自己的生机;我们在老舍的文中,赏济南冬天秀气的小山,那份独有的温晴,让漂泊的心灵仿佛也有了可靠的着落。看吧,由水藻和长枝的垂柳共同守护的这片绿色,仿佛是把终年 zhù( )蓄的全部绿意都奉献了出来。这些灵动的文字,唤醒了我们感知世界的心灵。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 分)lìn sè zhù蓄 着落体悟·人情至爱真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①通过读《秋天的怀念》,使我明白了不要只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这样往往会忽略亲人因你而憔悴的面庞;读《散步》,我懂得了 解决分歧的最佳方式是体谅与尊重;②读《金色花》,我体悟到对母亲的爱不分国界,不分形态,它取决于你的内心;③读《荷叶·母亲》,那被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的红莲定能明白荷叶对自己的荫蔽。不要徘徊,打开课本用心阅读,去感受文字或显豁直露或深沉含蓄的情味吧!你会发现,④《〈世说新语〉二则》中“下车引之”的友人,那份笨拙的歉意里藏着真诚的改过之心。2. 下列句子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① B.② C.③ D.④3.请你仿照示例进行补写。(2分)真情是沙漠里偶然遇见的一眼泉,给绝境以希望;______,_____。涵养·品性4.将语段中的古诗文补充完整。(8分)一切景语皆情语,古代的文人墨客可以用一支笔写尽四季美景,借自然界的种种景物传递情思。同是写春,杜甫笔下“① 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江南逢李龟年》),用暮春的景象寄寓身世浮沉、繁华落幕的悲叹;而李白诗中“ ③ ___________ ,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用柳絮和杜鹃表达飘零之感和离别之恨。同是写秋,岑参低吟“ ④ 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借开在故园的菊花,寄托了对和平的深切渴望;马致远哀唱“ ⑤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⑥ _________。 ”(《天净沙·秋思》),用九种景物勾勒萧索清冷的深秋晚景图,表达羁旅天涯的悲苦。而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以“⑦________ ,⑧________。”道出昼夜更迭、时序变迁中的积极哲思,与秋日羁旅之愁形成深刻对照。这些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5.绘画社开展了“把想象‘袋’给你——古诗手绘帆布袋”活动,请根据参考,完成设计。(5分)备选古诗 A. 曹操《观沧海》 B.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C.王湾《次北固山下》 D.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设计参考:帆布袋背面诗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正面图画:夜将尽,诗人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风雨声,恍惚中梦见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正驰骋疆场。(1)帆布袋背面诗句: ——————,———————。 (2分)(2)正面图画:(3分)———————————————————————————————————————————结语6.这次主题活动,使我的语文世界充实而温暖,我想用一个短视频来记录学习所得,请你一起参与制作。(4分)镜头号 及时长 景别 背景图 画面内容 解说字幕1 号镜 头,3分钟 全景 缤纷画卷 朱自清、老舍等现代作家 缤纷画卷徐徐展开,朱自清用"嫩嫩的,绿绿的"描绘春草勃发的力量,老舍以"小摇篮"比喻济南冬天的温晴可爱。他们在寻常景物中发掘不寻常的诗意,教会我们如何用文字为自然绘就一幅幅生动的写生画。2 号镜 头,3分钟 近景 温暖光晕 史铁生母亲、《世说新语》人物3 号镜 头,3分钟 中景 明月 秋霜 李白、李益等古代诗人 明月秋霜清辉遍洒,李白将愁心寄予明月伴随友人,李益在受降城头闻笛望乡。他们的诗句,或浪漫或深沉,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意象完美交融,让我们在千百年后依然能触摸到那份真挚的羁旅之思与友朋之谊。语文试题 第 2页 共 6 页二、阅读(40 分)(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列题。(12 分)【甲】 冬夜读书示子聿①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②行。【乙】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丙】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注释】①子聿:陆游的小儿子 ②躬:亲自。7.解释下列加点字 (3分)文言词 方法 解释俄而雪骤 参考成语法:暴风骤雨 (1)天雨墙坏 词类活用法 (2)暮而果大亡其财 语境推断法:结合上下文语境,推断词义 (3)谦辞与敬辞是中华礼仪文化在语言上的集中体现,下列哪一项与【乙】文中的“公”不属于一类( )(2分)A.垂询 B.赐教 C.拙见 D.令堂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未若柳絮因风起。(2)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10.家风体现在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试比较【甲】【乙】【丙】文中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有什么区别。(3分)2.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友人惭,下车引之。3. 甲文出自《世说新语》的《方正》篇。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元方“入门不顾”这一行为的看法。(3分)---(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题。(12分)合欢,合欢①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是合欢。②我九岁那年七月,母亲去小城开会,带上了我,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我们住在一个一眼看不到头的大院子里,当母亲推开浅绿色的木窗,我来到窗前,一棵大树正对着窗口。那是一种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树,开着我从来没有见过的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树冠在十几米高处平平地铺开,将七月骄阳隔在树外,树下形成天然绿荫。③我雀跃而出,跑到屋后,见十来棵一般模样的大树肩并肩默立,树叶间缀满了粉红色棉絮一样的绒花,远远望去,如雾一般。从那红雾里,飘出丝丝缕缕清甜的香气。我站在树下,看见那香气正倾泻而下,从我的头顶、发梢,直到我的肩膀、我的手、我的脚下,然后那香气蓬勃而起,又从我的脚下蒸腾,沿着我的手、我的肩膀、我的发梢,直到我的头顶,翻翻覆覆,重重叠叠。我在那香气里静悄悄,不敢发出一点声音。但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④又五年,我读到了史铁生的《合欢树》,这个名字让我喜欢,但是文章始终没有描摹过合欢的样子。“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可是,史铁生终究没有走近那棵树。“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史铁生的悲伤我那时并不理解,让我失望的是,合欢在哪里呢?⑤我真正认识合欢,是在羊城,那时我十九岁。还是七月,我走得大汗淋满,而在头顶,却是一棵大树,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树干上挂着小牌子:“合欢,又名……”合欢,合欢,原来,史铁生笔下那棵始终未曾露面的合欢,我早在九岁的时候就已经遇到了。⑥那是一次仓促的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为什么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下一站在哪里。我站在羊城街头,看衣着光鲜的人流开开合合,我知道,这里不是我的世界。在这里邂逅的合欢,与十年前小城的合欢相比,是傲慢的。虽然树是一样的树,花是一样的花,但是,那香气里已然有了本土的居高临下、不屑一顾。我感到十分茫然。⑦又是七月,我已是母亲当年的年纪,依然在小城,依然有合欢,然而母亲再也站不起来了。她整日躺在病床上,医院的颜色,除了白,还是白。但窗外是有颜色的,是有花树的,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我站在窗前,窗外是合欢,床上是母亲。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惊回首,病床上的母亲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⑧我知道了,史铁生为什么终究没有走近合欢。【注释】①史铁生的《合欢树》讲述了作者十岁那年作文获奖、二十岁母亲为他治病和鼓励他写小说以及三十岁以后出名,母亲却已离世七年,从而引出母亲生前种合欢树、细致照顾合欢树的故事。作者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再见一眼那棵合欢树,造成终身遗憾。【梳理思路】阅读全文,按照提示梳理思路,补全思维导图。(2分)(12.【注重品读】请从语速、语气和轻重音等角度进行设计,并说明理由。(3分)惊回首,病床上的母亲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朗读设计:理由:13.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句子。(2分)树叶间缀满了粉红色棉絮一样的绒花,远远望去,如雾一般。从那红雾里,飘出丝丝缕缕清甜的香气。14.【展开讨论】小语和小文就文章的写法和题目进行讨论,帮助他们完成对话。(5分)小语:第③段和第⑦段的划线处用了相同的笔墨写母亲的头发与脸颊,能否删去一处?小文:当然不能,(提示:结合上下文,从虚实写法角度分析)——————————————————————————————————————————小语: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我认为文章题目改成“我的母亲”更直截了当。小文:我认为《合欢,合欢》更好,(提示:结合全文分析标题的好处)(三)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题。(11分)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各题。【材料一】①说到朗读,我们常常会想起小学生早上的晨读课。然而,这种朗读的方式真的有助于学习吗?是否朗读能让我们加深记忆呢?②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最基本的智慧之一,联结着我们的过去与现在。一切经验都要经过编码、储存和提取才能形成完整的记忆过程。③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以背古诗为例,“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知道了这是一句古诗,但这只是一个感觉记忆,大概只能保持0.25~2秒。如果我们想记住它,将感觉记忆转化为更长时间的记忆,就要对它进行编码。编码的过程带有很多个人色彩,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内容来想象画面加以记忆,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读音来加以记忆,如果没有转化为长时记忆,那么记忆的死敌——“遗忘”马上就会将它带走。④短时记忆有两种编码方式: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通过图像依次呈现B、C、P、E、V、F几个字母后,再要求被试者按照顺序进行回忆。结果发现,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如B和V,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如E和F之间很少混淆。这说明听觉也是很重要的编码方式。由此看来,边看边读是一个双编码的过程,既区别了语音也区别了语义,对信息进行深加工,更有助于记忆的巩固。朗读在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过程中充当了刺激物的角色。在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记忆的信息上,也更能帮助我们记住它。⑤关于如何改善自己的记忆力,除了朗读这种深加工之外,还有一些简单易学的方法。如利用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心理学家已经发现,上午11点到12点之间的记忆效率最高,下午6点到8点效率最低。)[材料二] [材料三] ①形成长期记忆的第一步是付出注意力。如果你对周围的世界关注度不足,大脑根本不会把你体验到的感觉存储下来。大脑通过连接神经细胞形成长期记忆,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越强,你的记忆就越鲜明。神经连接的大网将所有感觉交织在一起,形成一段记忆:某个场景看起来是什么样子,摸起来是什么感觉,闻起来是什么气味。但是,如果你没有付出注意力,外部信息甚至没有进入你的短期记忆,那么你的大脑自然无法形成长期记忆。 ②心理学家坦普尔顿表示,“相机会让人分心,让我们无法专注于当下的体验,所以记不住那些本应专心欣赏的东西。现今无所不在的智能手机就像是插入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巨大干扰源”。 1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将感觉记忆转化为更长时间的记忆,就要对它进行编码。 B.一切经验都要经过编码、提取和储存才能形成完整的记忆过程。 C.边看边读既区别了语音也区别了语义,更有助于记忆的巩固。 D.智能手机,像是插入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巨大干扰源,让注意力无法集中。 16.怎样才能保持更长久的记忆?请根据【材料一】【材料三】回答。(3分) 17.在记忆“后座、傍晚、宠溺、回头”这些词语时,小宜选择按顺序背诵,小诚则选择将其组成一个句子“傍晚放学,我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爸爸回头宠溺地看着我”背诵。请结合【材料二】,说明小诚记忆长久的原因。(2分) 18.小宜在背诵李白按人生经历写的《行路难(其一)》(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南陵别儿童入京》(入京为官)、《峨眉山月歌》(初离家乡蜀地作品)三首古诗时觉得很困难。作为课代表的你,请结合三则材料和生活经验,帮助他设计一份背诵计划。(4分) 三、写作(40 分) 1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40 分) 成长的旅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发现大自然的美,发现身边人的优点,发现自己的精彩,发现生活中蕴藏的哲理……这些发现,会让你得到与众不同的美丽与欣喜,品味更多的快乐与趣味。做一个善于发现的人,让自己人生旅途中的风景更加绚烂。 请以《发现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2.不少于 500 字;3.不得抄袭套作;4.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第一中学、第二中学、第三中学等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docx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第一中学、第二中学、第三中学等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