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导学案

资源简介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基础过关】
1.张骞通西域
(1)西域: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
(2)背景:西汉初,匈奴控制和奴役西域小国,并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朝十分被动。
(3)概况
项目 第一次 第二次
出发时间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19年
目的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联络乌孙夹击匈奴,加强汉朝与西域的联系。
结果 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西域各国纷纷派使节来到长安。
影响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2.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
①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
②交流概况:
③意义: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海上航路
①概况:汉朝时,中国已形成了多条海上航线。
②海上丝绸之路: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和今天的斯里兰卡。中国的丝绸等物品经过这条航线再转运到欧洲地区。
③其他航线:从今山东沿岸出发到达朝鲜半岛和日本。
3.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1)西汉的经营: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府,以西域都护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西域都护的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2)东汉的经营:①73年,东汉朝廷派班超出使西域,使西域各国与汉朝重新建立联系。期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②123年,东汉改西域都护府为西域长史府,继续行使管理西域的职权。
【实战演练】
1.王维有诗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两汉时期,阳关以西被称( )
A.新疆 B.西域 C.天竺 D.大秦
2.张骞第一次远征,仅就预定出使西域的任务而言,是不成功的;但从其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所起的作用而言,无疑是成功的。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预定方案”是( )
A.引进果树品种 B.加强友好交往
C.寻求军事联盟 D.推动经济交流
3.有学者认为:“2 000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1 000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我国丝绸大量外销开始于( )
A.秦朝 B.西汉 C.新朝 D.东汉
4.“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产品远抵西亚和欧洲,西域乃至印度的文明成果,也源源不断地涌进中国。”这说明丝绸之路的开辟( )
A.掀起了诸侯兴修水利的高潮
B.推动了西汉进行政治改革
C.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D.加速了中国北方民族的融合
5.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就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它最远可达( )
A.非洲、印度
B.印度半岛南端和今天的斯里兰卡
C.非洲半岛南端、澳大利亚
D.红海沿岸
6.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新疆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中指出,新疆与中原地区的密切联系由来已久。新疆地区正式归属我国中央政权的管辖最早开始于( )
A.丝绸之路的开辟 B.班超经营西域
C.郡县制实施 D.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7.《后汉书》记载:“……班超遂定西域……遣掾甘英穷临西海而还。”此行( )
A.将造纸术传到欧洲
B.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C.使汉朝开始了解西域情况
D.开辟了后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8.1978年成都市出土了一件东汉画像砖,画面上两个深目高鼻的胡人相对而坐于一匹骆驼上(左边人物因年代久远模糊不清),一边敲击建鼓(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一边起舞。该画像砖可以用来印证( )
A.汉朝与西域的交流 B.丝绸之路的开通
C.汉代成都商业繁荣 D.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9.季羡林先生曾说:“在世界上延续时间长、真正形成独立体系的文化只有四个——中国、印度、阿拉伯和西欧。这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新疆地区。其所以能够在这里汇流,则须归功于贯穿全区的丝绸之路。”这段话不能说明( )
A.丝绸之路是一条世界多元文化融汇的通道
B.丝绸之路促进了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C.世界古老文化的源头在中国的新疆地区
D.丝绸之路是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10.古代丝绸之路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之一,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他还派出军队讨伐匈奴,最后迫使匈奴各部落归顺或者逃往沙漠地区。贸易紧跟在胜利的汉朝旗帜之后,商路的安全有了保证。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1分)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在西北地区采取了什么措施使“商路的安全有了保证” (1分)
材料二 随着丝绸之路研究的深入,史学界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如表所示:
学者1 丝绸之路不止一条,依据地理位置及其路线,可分为“西北陆上丝绸之路”“西南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学者2 丝绸之路上商品流通的参与者有汉人、波斯人、突厥人、大食人、鲜卑人等。除了以商为主的商人,参与丝绸之路商品流通的还有僧侣,他们绝大多数并不以获利为目标,而是以宗教传播为己任
学者3 丝绸之路中“丝绸”一词,已不再是中外商业史上交流的商品“丝绸”之狭义,而是一个文化象征符号。所以丝绸之路是沟通中国与域外交流的一个“交通网络”,包括商业、文化和民族迁徙交融这三大功能
(2)材料二中学者1所概括的“西北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哪里 (1分)结合所学指出张骞出使西域与丝绸之路开通的关系。(2分)
(3)依据材料二中学者2的观点回答,当时在丝绸之路上往来的主要是哪两类人 (2分)他们的目的有何不同 (2分)
(4)结合所学,请你举例论证学者3所说的丝绸之路的“文化功能”。(2分)
11.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汉武帝派使臣联合西域的大宛、乌孙、大月氏等国,成立了一个松散的合作联盟,旨在孤立和削弱匈奴势力。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由长安到西域,到中亚,到西亚,再绵延至欧洲。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的佛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
——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在路线范围和交流内容两个方面的特点。(2分)并简析丝绸之路对当时社会发展有何意义。(2分)
【参考答案】
1.B 汉朝人把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2.C 汉武帝在位期间,派张骞出使西域,准备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走廊赶到西域的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即寻求军事联盟。
3.B 西汉时期,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丝绸大量外销,形成丝绸之路。
4.C 题干材料“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产品远抵西亚和欧洲,西域乃至印度的文明成果,也源源不断地涌进中国”反映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5.B 海上丝绸之路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今天的斯里兰卡。
6.D 结合所学可知,西域都护府的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它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7.B 班超在西域期间,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到达安息后受阻,未能继续前行,但此行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8.A 根据材料“两个深目高鼻的胡人相对而坐于一匹骆驼上”“一边敲击建鼓(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一边起舞”并结合所学可知,该画像砖的内容体现了丝绸之路促进汉朝与西域的民族交流,故A正确;B、C、D反映内容无法用画像砖来印证。
9.C 根据题干材料内容可知,材料表明“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是新疆,而没有说明世界古老文化的源头在中国的新疆地区,其余三项均能说明材料内容。
10.【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在西北地区采取了设置西域都护府的措施使“商路的安全有了保证”。第(2)题,材料二中学者1所概括的“西北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长安;结合所学可知,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第(3)题,依据材料二中学者2的观点“除了以商为主的商人,参与丝绸之路商品流通的还有僧侣,他们绝大多数并不以获利为目标,而是以宗教传播为己任”可知,当时在丝绸之路上往来的主要是商人和僧侣两类人,商人的目的是获利,僧侣的目的是传播宗教。第(4)题,结合所学可知,学者3所说的丝绸之路的“文化功能”是指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
答案:(1)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设置西域都护府。
(2)长安;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3)商人和僧侣;商人的目的是获利,僧侣的目的是传播宗教。
(4)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
11.【解析】据“由长安到西域,到中亚,到西亚,再绵延至欧洲”可知,丝绸之路路线长;“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说明丝绸之路范围广。“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的佛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说明丝绸之路物质交流与文化交流相结合,交流内容丰富;第二问结合所学回答丝绸之路的作用即可。
答案:特点:路线长、范围广;物质交流与文化交流相结合,交流内容丰富(或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不得照抄原文材料)。意义: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