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心理健康北师大版(2015)八年级全一册第一单元 好习惯促成长第一课 一心可否多用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心理健康北师大版(2015)八年级全一册第一单元 好习惯促成长第一课 一心可否多用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心理健康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全一册
课题 第1课 一心可否多用
教学目标
认知“一心多用”:结合教材内容,了解“一心多用”的本质是“注意力快速切换”,知晓其对学习效率、任务质量的3类负面影响 。 掌握专注方法:熟记“注意力测试三方法”“专注学习四技巧”及“干扰排除策略” 。 自我诊断能力:能通过注意力测试,客观评估自身注意力水平及“一心多用”的程度 。 专注实践能力:能运用专注技巧与干扰排除策略,在学习场景中减少注意力分散 。
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结合教材实验与案例,剖析“一心多用”的本质及对学习的危害 。 掌握注意力测试方法与专注学习技巧,能在实际学习中初步应用 。 2. 教学难点 突破“认知从‘认为一心多用高效’到‘认可专注更优’的转化”难点:避免学生因习惯“一心多用”而不愿改变。可结合教材“注意力实验”,组织学生开展“单任务vs多任务”对比实验,用数据直观展示专注的高效性 。 攻克“行动从‘知道专注重要’到‘持续保持专注’的深化”难点:防止学生初期尝试专注却因干扰反弹。通过“专注打卡计划”实现——设定每日专注小目标,记录专注时长与干扰源,每周复盘调整,逐步提升专注时长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高效”的误区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边写作业边听音乐,真的能提高效率吗?”生活中,很多同学觉得“一心多用”能节省时间,比如边背单词边刷短视频,边听课边画画。但神经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一次只能高效处理一项复杂任务,“一心多用”时,注意力会在不同任务间快速切换,反而浪费时间。今天这节《一心可否多用》课,就让我们一起用科学的方法,揭开“一心多用”的真相 。 学生活动:“行为习惯调查”——学生匿名填写“我的‘一心多用’行为”问卷(如“是否常边写作业边用手机”“平均每天‘一心多用’的时长”),教师统计结果后引导“这些行为真的让我们更高效吗?接下来的实验会告诉我们答案” 。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问题与科学研究切入主题,通过行为调查让学生直面自身“一心多用”现状,引发对“效率”的思考,激发探索真相的兴趣 。 (二)新知探究(30分钟):专注的“秘密武器” 1. 第一部分:做实验—揭秘“一心多用”真相(10分钟) 师:结合教材“注意力实验”栏目,我们开展两组对比实验:①“单任务组”:在3分钟内,完成10道简单数学计算题(如25×4、36÷6);②“多任务组”:在3分钟内,交替完成10道同样的数学计算题和背诵5个新单词。实验结束后,统计两组的任务完成量与正确率 。 实验结果分析:通常单任务组的计算正确率更高、完成速度更快。这说明“一心多用”时,大脑需要不断切换注意力,导致反应变慢、错误率上升。教师结合教材中“注意力切换损耗”的知识点,讲解“一心多用”本质是“注意力碎片化”,会降低学习效率 。 学生活动:“实验分享与讨论”——参与实验的学生分享自己在两组任务中的感受(如“多任务时感觉脑子不够用”“计算时总想着背单词”),分组讨论“实验结果说明什么”,教师总结“复杂任务中,专注比一心多用更高效” 。 设计意图:通过教材实验的实操化开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一心多用”的低效,用数据打破认知误区,为后续专注方法学习奠定认知基础 。 2. 第二部分:测专注—了解自己的注意力水平(10分钟) 师:根据教材“注意力评估”工具,我们可以通过三种方法测试注意力:①“数字划消测试”:在1分钟内,从杂乱的数字表中划掉所有“7”,统计划对数量与漏划数量;②“听觉注意力测试”:教师朗读一串混合数字与字母(如“3 A 8 B 5”),学生听到数字时举手,统计反应正确率;③“任务专注度自评”:根据教材量表,自评“写作业时能专注的时长”“被干扰的频率”; 测试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注意力水平等级”,判断自身注意力状况,分析“哪些因素容易让自己分心”(如手机消息、周围噪音) 。 学生活动:“注意力测试与分析”——学生分组完成数字划消与听觉注意力测试,记录测试结果,在教材对应页面填写“注意力自评表”,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注意力短板与常见干扰源” 。 设计意图:依托教材评估工具开展测试,让学生客观认知自身注意力水平与干扰源,明确提升专注度的方向,增强后续方法学习的针对性 。 3. 第三部分:学技巧—掌握专注“四步法”(10分钟) 师:结合教材“专注策略”,我们可以用“四步法”提升专注度:①“环境准备”:清理学习桌面,只保留当前任务所需物品;将手机调至静音或放在视线外,避免消息干扰;选择安静、光线充足的学习区域;②“目标拆解”:将大任务分解为小目标,如“1小时内完成数学作业”拆解为“20分钟做选择题+25分钟做填空题+15分钟检查”; ③“时间管理”:采用“番茄工作法”,专注学习25分钟,休息5分钟,每完成4个番茄钟休息20分钟;④“干扰应对”:学习时出现杂念,及时记录在“待办本”上,告诉自己“先专注当前任务,之后再处理”。教师结合教材中的“专注学习案例”,讲解每一步的具体操作 。 学生活动:“专注计划制定”——学生针对“自己最容易分心的学习任务”(如“写语文作文”),运用“四步法”制定专注学习计划,如“环境:清理书桌,手机放客厅;目标:30分钟列提纲+40分钟写正文;时间:25分钟专注写,休息5分钟;干扰:杂念记录在本子上”,小组内互相点评计划可行性 。 设计意图:紧扣教材专注策略,通过方法讲解与计划制定,让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具体行动方案,提升专注学习的实操能力 。 (三)课堂小结(5分钟):专注让效率翻倍 1. 专注学习口诀回顾:师:带领学生齐背“专注学习口诀”——“八年级生任务忙,一心多用不可取;注意力切换损耗大,专注做事效率高。数字划消测水平,干扰源头要认清;四步技巧来帮忙,环境目标时间清。番茄工作法来助力,杂念出现记下来;专注习惯勤培养,学习效率节节高!” 2. 核心要点升华:师: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揭开了“一心多用”的真相,测试了自己的注意力水平,也学会了专注学习的四步法。真正的高效不是“同时做很多事”,而是“把一件事做好”。八年级的学习需要我们投入高度的专注,希望大家能把今天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生活中,从拒绝“一心多用”开始,培养专注的习惯,让每一分钟的学习都更有价值 。 3. 行动延伸倡议:师:课后请大家做好三件事:①按照制定的专注计划执行,每天记录“专注时长与干扰应对情况”;②组建“专注打卡小组”,成员间每日分享专注成果,互相监督;③下次课开展“专注小达人”评选,交流自己的专注提升心得。让我们从此刻开始,告别一心多用,拥抱专注高效的学习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口诀强化记忆,结合课后计划执行、小组打卡与评选活动,形成“课堂学习—课后实践—反馈提升”的闭环,推动学生长期坚持专注学习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