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教学】7.2践行平等(课件32张PPT+教案+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议题式教学】7.2践行平等(课件32张PPT+教案+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第三单元 勇担社会责任
第七课 追求自由平等
7.2 践行平等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认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法治基本原则,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2.道德修养:培养平等待人、尊重他人的优良品质,树立正确的平等观,反对特权思想和歧视行为。
3.法治观念: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践行平等的法律保障,知道运用法律武器反对特权和不平等。
4.健全人格:学会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养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5.责任意识:认识到践行平等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教学重点:平等的内涵与表现;践行平等的具体要求。
教学难点:如何辨别并反对现实生活中的特权现象和歧视行为;理解“平等”不是“平均”,而是“机会平等”和“权利平等”。
带着以下问题快速浏览教材P61——65
1.平等的地位、内涵及表现?
2.平等的重要性?
3.怎样践行平等?
总议题:平等,离我们有多远?
子议题一:何为平等?—— 探寻平等的“真面目”
子议题二:为何平等?—— 感受平等的“温度与力量”
子议题三:如何走向平等?—— 争做平等的“行动派”
子议题一:
何为平等?—— 探寻平等的“真面目”
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学校运动会,所有运动员在同一起跑线准备
平等or不平等
平等
平等
求职因性别被拒
官员因贪污受贿被法律严惩,与普通公民同罪。
不平等
平等
结合以下图片,分享你对平等的认识
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由于他们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原因,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获得社会帮助等方面,会享有一定的优先权,获得特别的关照。这种差别对待的做法,并没有违反平等原则和精神,相反,是为了让他们获得实实在在的平等。
平等
平均

真正的平等,不是平均,不是每个人都吃一碗饭,每个人都锄一亩地,每个人都扯一块布,都个人都打一斤油。
而是你付出多少,创造多少价值,便获得多少报酬。
概念误区:
结合视频和法律条文说说平等表现在哪些方面?
《宪法》第三十三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三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第四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
①平等表现为人格平等。所有人的人格尊严都受到法律平等保护,不容亵渎和侵犯。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条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②平等意味着权利义务平等。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议题小结:何为平等?—— 探寻平等的“真面目”
1.平等的地位、内涵及表现?
(1)地位:
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2)内涵:
平等意味着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但对于老弱病孕残等特殊群体的差别对待,并不违反平等原则和精神,相反,是为了让他们获得实实在在的平等。
(3)表现:
①平等表现为人格平等。所有人的人格尊严都受到法律平等保护,不容亵渎和侵犯。
②平等意味着权利义务平等。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子议题二:
为何平等?
—— 感受平等的“温度与力量”
假如一个社会,升学、就业不看能力只看家境;假如法律只约束平民而不约束权贵……

思考:这样的社会会变成什么样?
政治上平等参与平等
2025年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女性代表和少数民族代表的数量及比例情况如下:
女性代表数量及比例
数量: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女性代表有790名。
比例:女性代表占代表总数的26.54%,与上届相比提高了1.64个百分点,为历届最高。
少数民族代表数量及比例
数量: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共有442名。
比例:少数民族代表占代表总数的14.85%。全国55个少数民族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中均有代表,确保了各民族的广泛代表性。
经济上共同富裕
文化上共建共享
议题小结:为何平等?—— 感受平等的“温度与力量”
2.平等的重要性?
平等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它有助于人们政治上平等参与、经济上共同富裕、文化上共建共享。
子议题三:
如何走向平等?—— 争做平等的“行动派”
情景一:班里转来一位农村的同学小芳,有些同学嘲笑她的口音和穿着,不愿意和她做同桌。
情景二:“你穿得这么脏,就不应该坐公交车,应该自己走路回家!”公交车上,一名老太呵斥身旁风尘仆仆的农民工,指责其影响市容。
思考:以上两个情境体现平等对待他人吗?启示我们应该怎样践行平等?
(1)平等对待他人。每个人都有平等的生存权利、发展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我们要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人格,不欺生、不凌弱。
情境探究:
生活中的歧视现象
年龄歧视
身高歧视
性别歧视
此外还有:户籍歧视、婚姻歧视、残疾歧视、乙肝歧视、相貌歧视等。
思考:上述歧视现象有什么危害?遇到这些歧视现象我们该怎么办?
农民工歧视
危害:这些不平等现象损害了公民的人格尊严,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2)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面对一些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用合法的方式捍卫平等。
特权思想
特权思想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只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
②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
③利用社会关系追逐一已之利
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不容侵犯,任何践踏法律的行为必将受到制裁和惩罚。
视频中的国企职员具有什么思想?
(3)践行平等要坚决反对特权。任何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践行平等呢?
在学校:
在家庭:
在社会:
尊重父母和长辈,主动做家务,为父母分忧。
遵守社会规则,尊老爱幼,关爱弱势群体。
尊重和平等对待每一位同学,遵守校纪校规,勇敢抵制不平等行为。
(4)践行平等,需要每个公民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议题小结:如何走向平等?—— 争做平等的“行动派”
3.怎样践行平等?
(1)平等对待他人。
(2)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3)要坚决反对特权。
(4)每个公民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
践 行 平 等
践行
重要性
(1)平等对待他人。
(2)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3)践行平等要坚决反对特权。
(4)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
平等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它有助于人们政治上平等参与、经济上共同富裕、文化上共建共享。
平等意味着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课堂小结:
①平等表现为人格平等。
②平等意味着权利义务平等。
表现
内涵:
地位:
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课堂练习
1.(2025 长沙)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下列内容体现这一规定的是(   )
A.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B.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在历史文化名城岳阳举行
C.澳门回归祖国二十五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D.来自不同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齐聚北京共商国是
D
2.(2024 淄博)轮椅出行,缘石坡道基本“零高差”;居家养老,起夜行走有扶手……近年来,我国积极打造连续贯通、安全便捷、健康舒适、多元包容的无障碍环境,让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的生活出行更加“无障有爱”。“无障有爱”是(   )
A.创建绝对公平环境 B.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C.伤害人们的自尊心 D.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D
3.(2025 大东区模拟)“我扫你”变“你扫我”,我是某市在全域推出了场所码代扫功能,为部分老人,未成年人及无智能手机人群提供“反向扫码”便捷通行服务。此举(   )
A.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在生活中的体现
B.表明社会上的不平等现象依然存在
C.纯属资源浪费,牺牲了其他市民的利益
D.违背了我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A
4.(2024 郑州一模)剖析观点发表看法
小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小明:“法律只是用来约束普通老百姓的行为规范,对于位高权重者,它并不适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是一句口号。”
小红和小明谁的观点正确?请说明理由。
小红的观点是正确的。
①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②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每个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③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THANK YOU
thank you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量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Thanks!
让教学更有效
下节课,再见!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勇担社会责任
第七课 追求自由平等
7.2 践行平等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认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法治基本原则,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2.道德修养:培养平等待人、尊重他人的优良品质,树立正确的平等观,反对特权思想和歧视行为。
3.法治观念: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践行平等的法律保障,知道运用法律武器反对特权和不平等。
4.健全人格:学会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养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5.责任意识:认识到践行平等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重难点】
教学重点:平等的内涵与表现;践行平等的具体要求。
教学难点:如何辨别并反对现实生活中的特权现象和歧视行为;理解“平等”不是“平均”,而是“机会平等”和“权利平等”。
【自主预习】
带着以下问题快速浏览教材P61——65
1.平等的地位、内涵及表现?
2.平等的重要性?
3.怎样践行平等?
【议题式教学】
总议题:平等,离我们有多远?
子议题一:何为平等?—— 探寻平等的“真面目”
子议题二:为何平等?—— 感受平等的“温度与力量”
子议题三:如何走向平等?—— 争做平等的“行动派”
【教学过程】
子议题一:何为平等?—— 探寻平等的“真面目”
●(图片展示)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图片对比)平等or不平等
学校运动会,所有运动员在同一起跑线准备(平等)
帮坐轮椅老人下车(平等)
求职因性别被拒绝(不平等)
官员因贪污受贿被法律严惩,与普通公民同罪。(平等)
●(图片展示)结合以下图片,分享你对平等的认识
总结: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由于他们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原因,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获得社会帮助等方面,会享有一定的优先权,获得特别的关照。这种差别对待的做法,并没有违反平等原则和精神,相反,是为了让他们获得实实在在的平等。
●(图片:大锅饭)概念误区:
平等≠平均
真正的平等,不是平均,不是每个人都吃一碗饭,每个人都锄一亩地,每个人都扯一块布,都个人都打一斤油。
而是你付出多少,创造多少价值,便获得多少报酬。
●(视频)结合视频和法律条文说说平等表现在哪些方面?
《宪法》第三十三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三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第四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
总结:①平等表现为人格平等。所有人的人格尊严都受到法律平等保护,不容亵渎和侵犯。
●(法律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条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总结:②平等意味着权利义务平等。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议题小结:何为平等?—— 探寻平等的“真面目”
1.平等的地位、内涵及表现?
(1)地位: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2)内涵:平等意味着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但对于老弱病孕残等特殊群体的差别对待,并不违反平等原则和精神,相反,是为了让他们获得实实在在的平等。
(3)表现:
①平等表现为人格平等。所有人的人格尊严都受到法律平等保护,不容亵渎和侵犯。
②平等意味着权利义务平等。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子议题二:为何平等?—— 感受平等的“温度与力量”
●(图示:等级制度)假如一个社会,升学、就业不看能力只看家境;假如法律只约束平民而不约束权贵……
思考:这样的社会会变成什么样?
●(视频:电影《还有明天》片段)
2025年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女性代表和少数民族代表的数量及比例情况如下:
女性代表数量及比例
数量: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女性代表有790名。
比例:女性代表占代表总数的26.54%,与上届相比提高了1.64个百分点,为历届最高。
少数民族代表数量及比例
数量: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共有442名。
比例:少数民族代表占代表总数的14.85%。全国55个少数民族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中均有代表,确保了各民族的广泛代表性。
总结:政治上平等参与平等
(图片展示)文化上共建共享、经济上共同富裕
议题小结:为何平等?—— 感受平等的“温度与力量”
2.平等的重要性?
平等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它有助于人们政治上平等参与、经济上共同富裕、文化上共建共享。
子议题三:如何走向平等?—— 争做平等的“行动派”
●(情境探究:)
情景一:班里转来一位农村的同学小芳,有些同学嘲笑她的口音和穿着,不愿意和她做同桌。
情景二:“你穿得这么脏,就不应该坐公交车,应该自己走路回家!”公交车上,一名老太呵斥身旁风尘仆仆的农民工,指责其影响市容。
思考:以上两个情境体现平等对待他人吗?启示我们应该怎样践行平等?
总结:(1)平等对待他人。每个人都有平等的生存权利、发展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我们要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人格,不欺生、不凌弱。
●(图片展示)生活中的歧视现象
思考:上述歧视现象有什么危害?遇到这些歧视现象我们该怎么办?
答:危害:这些不平等现象损害了公民的人格尊严,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总结:(2)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面对一些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用合法的方式捍卫平等。
●(视频)视频中的国企职员具有什么思想?
特权思想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①只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
②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
③利用社会关系追逐一已之利。
总结: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不容侵犯,任何践踏法律的行为必将受到制裁和惩罚。
(3)践行平等要坚决反对特权。任何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提问)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践行平等呢?
在学校:尊重和平等对待每一位同学,遵守校纪校规,勇敢抵制不平等行为。
在家庭:尊重父母和长辈,主动做家务,为父母分忧。
在社会:遵守社会规则,尊老爱幼,关爱弱势群体。
总结:(4)践行平等,需要每个公民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议题小结:如何走向平等?—— 争做平等的“行动派”
3.怎样践行平等?
(1)平等对待他人。
(2)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3)要坚决反对特权。
(4)每个公民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
【课堂小结】
践行平等
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地位:
平等意味着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内涵:
①平等表现为人格平等。
②平等意味着权利义务平等。
表现:
(1)平等对待他人。
(2)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3)践行平等要坚决反对特权。
(4)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
践行:
重要性:
平等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它有助于人们政治上平等参与、经济上共同富裕、文化上共建共享。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