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科指导】主题班会:(高中)立足生涯,科学选科 课件(共1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分科指导】主题班会:(高中)立足生涯,科学选科 课件(共17张PPT)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立 足 生 涯,
科 学 选 科!
主题班会
新高考政策
“3+1+2”
预选小调查
你觉得选科时,哪些因素更重要呢?排个序,说说你的看法
选择的重要性
生涯规划
职业→专业→大学→限定科目→选科
节选自《2021年在粤招生本科高校选考科目要求(3+1+2模式)》
误区一:专业覆盖率高,选哪科
有的家长和学生没有对以后的大学和工作进行规划,但又担心高考报专业时受限,所以会选择专业覆盖率很高的组合。
专业覆盖率只是选科时的一个参照因素,但不能迷信其越高越好,因为有的专业你根本不会选,即便可以选,进入大学后也不一定具有学习优势。
误区二:哪科成绩好选哪科,不考虑整体
的组合搭配
哪科成绩好选哪科本身并没有错。
并且,还要考虑不同学科之间的搭配问题,比如一个学生化学、生物成绩不错,但却不喜欢物理,如果他因此就选了历化生组合,其实并不是明智的选择。
但我们同时要考虑该科成绩好的原因,是真的有该科的学习能力?还是付出了巨大努力之后的结果?
误区三:不考虑自身的特点,见别人选什
么就盲目跟风
一些家长和学生没有主见,感觉选什么都行。
结果选科之后孩子不喜欢或者学习吃力,又纠结于要不要重新换组合,换组合又担心落下的很多课能否补回来。所以,折腾来折腾去,家长和学生都做了无用功。
一、收集、了解可靠的信息
学科信息:选科相关政策、学校优势学科、
往年选科人数和成绩情况;
专业与大学信息:了解大学有哪些专业、
选科组合对应的专业覆盖率与学校覆盖率
二、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问问自己有没有特别喜欢的大学专业或者清晰的职业目标。
高考改革的初衷就是要培养多元化的人才,打破传统文理科单一选材的限制,所以,如果你特别喜欢某一专业,或者在某一专业有比较深的造诣,这就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然后对照相应的专业,看看在高考招生时有没有限选的科目,比如偏理科的专业,一般要求必选物理;特别偏文科的专业要求必选历史;医学类专业一般要求必选化学,有的大学还要求必选生物;国际政治等相关专业要求必选政治等。
三、多方面了解自己,确定适合的专业
有特别清晰的专业意向的人很少,大部分学生对未来并没有清晰的规划,毕竟阅历还太少。
通过一些心理学测量量表大致确定自己的兴趣爱好、适合的专业方向、 自身潜在的能力优势等。
“问向”平台测试、MBTI 职业性格测试、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多元智能测评系统【结果仅作参考】
四、根据自身实际科学选科
不用过于纠结二选一的物理和历史,在理科方面有优势的学生最好选物理,在文科方面有优势的学生自然选历史,文理科没有明显差别的学生,选择物理在高考录取时会有优势。
物理和化学的理科思维都特别明显,历史和政治学科的思维相似度更高,两个理科或文科思维明显的学科在一起也会相互促进。
生物和地理兼有理科和文科的思维,对其他学科影响并不太大,可以结合学科成绩进行选择。
四、根据自身实际科学选科
无论如何选科都无法避开和尖子生的竞争。
某校选科分班后的第一次考试,史化生组合学生的化学平均分是 76.2,物化生组合学生化学平均分是 87.8,相差 11.6 分,几个月后期末考试,史化生组合学生化学平均分是 52.6,而物化生组合学生化学平均分为 73.7,分数差达 21.1 分。不仅史化生组合,所有史化组合的学生都出现了明显的化学退步趋势。同样,物政地组合学生的物理成绩也出现较大的退步,而政治和地理也没有任何优势。
要有生涯规划的意识,多元客观地评价自己
兴趣特长
无论做出何种选择,在今后的道路上都会遇上各种困难。我们要做的不是抱怨当初的选择,而是想出解决的办法,让自己选择的路——越走越宽敞,越走越亮堂!
学科优势
大学专业
未来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