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答案
3.C .黑黝黝(yōu)——yǒu;
4.B
第一空:磨砺:摩擦使器物锐利,比喻人在困境中磨炼;磨出:指摩擦、打磨;
根据选文第②段“如今已经 凹坑的石板”可知,这里的宾语是“凹坑的石板”,
可见,应用“磨出”;
第二空:浸染:逐渐沾染;浸润:指沾濡滋润,恩泽普施,也指浸染熏陶,逐渐
渗透;根据选文第②段“当年曾经 过多少先辈的汗水”可知,这里形容“先辈
的汗水”,可见应用“浸染”;
第三空:行走:指通过肢体在物体上移动,行路,走动;跋涉:爬山蹚水,形容
行程艰难;根据选文第②段“发亮的黄土坡道, 过多少负重的骡马”可知,这
里强调“黄土坡道”行程艰难,应用“跋涉”;
第四空:考验:指通过具体行动或艰险危急环境等来检验其是否坚定、忠诚或正
确;考证:指依据文物和历史文献等资料来考核、证实和说明;根据选文第②段
“锈迹斑斑的山涧索道, 过多少架桥的后生”可知,这里强调“山涧索道”对
后生的检验,应用“考验”;
5.B
6.D
7.B
8.D 尾联“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中“遥知”二字表明是诗人遥想友人在
姑苏的情景,并非实写友人在姑苏的月夜未能成眠、听到渔歌后思乡之情被触动,
而是诗人想象友人在月下未眠,在渔歌声中可能会产生乡思,这是诗人对友人的
一种关切和想象,并非是对友人实际行为和情感的直接描述,所以该项对诗歌内
容和情感的理解有误。
9.C( 寻:沿着)
10.A
11.C(文中说“便有出缠结室之想矣”,只想没做,文末他下山走了。)
12.这几天天气十分晴朗,山寺的和尚认为天气异常,下山时互相祝贺。(“甚”
“以为”“异”各 1 分,句意正确 1 分)
13.B(逻辑错误,“中国文凭至上的热潮”和“不读书成为社会的大问题”强加
因果。)
14.B(与原文“当不读书成了社会问题,现代人的精神疾患多了起来”意思不符。)
15.彭德怀在长征中带领红三军突破敌军封锁,胜利挺进陕西。
16.特点:生活简朴 。 ( 1 分 )
理由 :彭德怀司令部的陈设很简陋 ,伙食也跟部下一样 。 ( 2 分 )
答案仅供参考,特点和理由能构成明确的逻辑关系即可
17(1)忙碌(或紧张、生活节奏快)(2)焦躁(或压抑)
18. 身心想要慢下来,社会环境与生活要求不能慢,导致内心烦躁。
19. 以前觉得慢是迟缓,是一种松弛(或懈怠)的状态;现在觉得慢是按照自己
的节奏做事,为自己的行为或选择负责。
20.武资网(1)花时间和心血做的东西才真正有价值(得以留存)。(2)慢下来
才能看到生活的本质,安抚焦躁的心(才能过上向往的生活,让内心安静/沉静)。
(3)慢下来才能体验生命的过程,感受生命的价值(让人生更有意义)。武汉光谷实验2025-2026学年上学期9月考九年级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1分)
(一)古诗文积累(6分)
1.古诗积累填空(3分)
(1)晴川历历汉阳树,
。(《黄鹤楼》崔颢)写诗人登黄鹤楼所见,
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塑造了一个空明、悠远的艺术境界,
引发了诗人的乡愁。
(2)唐代王维的《使至塞上》中描写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
气象雄浑的诗句是
,长河落日圆。“长河”指
2.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1)略无阙处
阙:
(2)虽乘奔御风
奔:
(3)良多趣味
良:
(二)语言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3-7题。(15分)
①作为山里人的后代,我对先辈们艰苦卓绝的开创历程,始终心生感佩。当
初,认定了这片山水的先辈们点燃起篝火,也燃旺了依山而居、与山为伴的渴望。
从此,一代代山里人开始了对山乡美景的描绘:采石烧砖,伐树建房,开路垦田,
筑坝引水,栽种瓜果…黑劲劲的山坳里热闹了起来。就这样,先辈们在大山间
扎下了根;并开始向四面八方迈开脚步,踩出了无数条山里的路,和那通往山外
的路。
②如今已经凹坑的石板,当年曾经过多少先辈的汗水;发亮的黄土
拔道,过多少负重的骡马:锈迹斑斑的山涧索道,过多少架桥的后生。
山里人明白,敢闯才有路。不停步地向上攀登、向前躬行,这正是大山里的先辈
们留给后人最宝贵的财富。只要有勇气有目标地走下去,就一定会走出大山,走
向更远的地方。
③春天里,山路旁的桃花李花开了,满山的芬芳弥漫在清晨的浓雾里,吸上
一口山乡的空气,又香又甜。夏日的山路上,五颜六色的花朵灿烂地怒放,吹来
的山风让人陶醉:山涧里的小溪清澈得如绸带一般,“哗哗”的响声不停。秋季
的山间小道旁【A】田间的稻穗用饱满和充实诠释着丰收的含义【B】小道上【C】
人们手推肩挑【D】忙绿的身影不分昼夜。山路上铺满白雪,秋去冬来,山岭间
唯有的梅花在刺骨的寒风中热烈绽放,让人们的心中翻遽起一股暖流。
④走过一个又一个四季,山里人的脚步越来越坚实。他们坚信,前方,有更
美的风景在向他们招手,在等待着他们…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及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篝火(gOu)B.踩出C.黑黝黝(you)D.艰苦卓绝
·语文第1页共8页
4.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磨砺浸染行走考验
B.磨出浸染跋涉考验
C.磨出浸润跋涉考证
D.磨砺浸润行走考证
5.下列方括号中填入的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秋季的山间小道旁【A】田间的稻穗用饱满和充实诠释着丰收的含义【B】小
道上【C】人们手推肩挑【D】忙绿的身影不分昼夜。
A.,
B.,
C.,
D.,
6.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3分)
山路上铺满白雪,秋去冬来,山岭间唯有的梅花热烈地在刺骨的寒风中绽放,
让人们的心中翻滚起一股暖流。
A.秋去冬来,山路上铺满白雪,山岭间唯有的梅花在刺骨的寒风中热烈绽放,
心中让人们翻滚起一股暖流。
B.秋去冬来,山路上铺满白雪,山岭间唯有的梅花热烈地在刺骨的寒风中绽
放,让人们的心中翻滚起一股暖流。
C.秋去冬来,山路上铺满白雪,唯有山岭间的梅花热烈地在刺骨的寒风中绽
放,心中让人们翻滚起一股暖流。
D.秋去冬来,山路上铺满白雪,唯有山岭间的梅花在刺骨的寒风中热烈绽放,
让人们的心中翻滚起一股暖流。
7.将“在山面前,山里人与山以心相交。山里的一草一木也都饱含情感,回报
着朴实可亲的山里人。”一句还原到文中,最恰当的一处是()(3分)
A.第②段开头B.第③段开头C.第③段结尾D.第④段开头
二、阅读(49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8题。(3分)
送人游吴
【唐】杜苟鹤
君到姑苏①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注释:①姑苏:苏州的别称。②古宫:即古都,此处指代姑苏。③未眠月:月下
未眠。
8.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思想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说你到姑苏将会看到,那里家家户户的房子都是临河建造的。
B.颔联写姑苏城中屋宇相连没什么空地,城里的河上也架满了小桥。
语文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