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孩子的“心”,安放家长的“情”--课件 通用版高中心理健康教育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读懂孩子的“心”,安放家长的“情”--课件 通用版高中心理健康教育

资源简介

(共49张PPT)
众美中学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2025年9月
读懂孩子的“心” 安放家长的“情”
——心理学视角下的亲子关系建设
目录
01
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02
家庭教育的困境与迷失
03
如何构建滋养型亲子关系
04
结束语
行业PPT模板http://www./hangye/
互动1
你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姓什么?长什么样?
互动2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哪个更重要?
互动3
作为家长,孩子的教育您参与得多不多?
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第一部分
(一)青少年抑郁的状况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3~2024)》显示:留守青少年中近三成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青少年更高的心理健康风险与父母情感关怀不足、亲子间缺乏心理健康沟通、父母以低效方式表达高期待等家庭因素有关,如在父母情感忽视程度高的青少年中,约四成存在不同程度抑郁风险。
特别注意:抑郁≠抑郁症
(二)从流行病角度
心理疾病:3%~4%;
精神分裂症:0.1%;
心理疾病(双相障碍、强迫症等):10%;
心理疾病(多动症):17.5%;
心理问题的学生:20%~30%(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其他疑似精神障碍者)。
(三)“四无”学生群体不断扩大
无心理问题无心理疾病学生(“0”状态):30%;
专业叫法:“空心病”或“躺平”;
表现为“四无”:无动力、无目标、无方向、无意义;
徐凯文(2016):“空心病”状态学生:40%。
(四)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那么敏感、脆弱、矫情?
吃好一点、穿暖一点,是“胃”需要层次的满足。尊重、爱、归属等需要,是“心”需要层次的满足。
“胃”需要的满足简单粗暴;“心”需要的满足则更加细腻。
但是,我们的家庭教育理念没有及时地转化、升级、发展。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家庭教育的困境与迷失
第二部分
(一)功利化的价值追求
教育的价值在于个体内在心灵的唤醒,学习的意义在于自我的不断发现与超越。
特别注意:我只需要比昨天的自己好,我就特别好。
成功=成长?
2020年5月山东一女生杀害了自己的妈妈,在一封信中她写道:
您、我只不过是您追求成功、争强好胜的工具而已”。
“或许很多人,包括您,要问:‘既然这么爱,怎么就下得去勒死妈妈了?’但我想问:‘妈妈,难道您不爱我吗?您又何尝不是天天往我脖子上套绳子?玩命的勒!’唯一不同的是:我用的绳子是物质的,你用的是精神的。您被窒息的是心跳,我被窒息的是心而已!妈妈,诚然,您非常爱我,但这些爱从来不是没有条件的。我当初,也认为这个条件是:我是您的女儿,我血管里留着您的血。后来,我发现,这个条件更可能是:我必须无比的听话,无比的优秀,能够满足您实现争强好胜和消解过度焦虑的需求!如果非要对您的价值和追求排个序,排在前两位的一定是:成功、争强好胜,而不是您自己,也不是我。您、我只不过是您追求成功、争强好胜的工具而已”。
视频:“太难了”(来自网络)
(二)忽视内在自治的个性培养
家庭教育应先注重孩子内在自我自治的培养,再关注外在成就表现。
什么是自治
即解决与年龄相当的生命历程中的复杂性问题。衡量家庭教育质量的标准更为重要的是内部发展,即儿童内在的独立自治的个性培养。
好的教育应帮助孩子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和成为自主定向的人。——伯兰特·罗素
家长:“你什么都不用管,你只管读书就可以了”。
家长:“鼓励孩子家务劳动,参与社区志愿活动”。
3岁,退出孩子吃饭
5岁,退出孩子卧室
13岁,退出整理厨房
15岁,退出收拾家务
6岁,退出孩子浴室
8岁,退出孩子私人空间
18岁,退出个人选择
婚后,退出孩子家庭
培养自治个性的8个关键期
(三)不能遵循孩子自己的成长节奏
“别人家孩子”:是指家长通过比较不同家庭孩子的品行、能力、成就而产生的虚拟理想化形象。有一个孩子,十项全能,他什么都好,他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我们要给生命更多一点时间,生命一定是有他自己的一个节奏。
(四)违背心理发展规律的关注
亲子对话1
你在这里瞎晃悠啥,有这空去复习一下功课不好么?
我有我自己的安排,咸吃萝卜淡操心……
你是怎么安排的……
你怎么这么唠叨,废话真多!
我唠叨还不是为了你好……
以“子女尚未成熟”“父母经验更充分”作为关注理由。
亲子对话2
明明,我对你的学习态度很满意, 这样一来肯定能考个好大学。
这是有条件的关注: 关注结果, 孩子变成“工具人”。
明明,你的学习态度很专注投入, 你比之前做得更好了,将来一定会很有出息。
明明,你最近学习成绩真棒,看来妈没白疼你。
亲子对话3
儿子, 你是最棒的! 你一定要相信你是最棒的。
这种关注忽视事实,缺乏理性。
儿子, 你能承受多大的失败, 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功。
没有人能像你的父母那样无条件包容你, 要尽早学会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如何构建滋养型亲子关系?
第三部分
(一)避免情绪化教养方式
三类脑
本能脑
理智脑
情绪脑
人类最早进化出来的脑,主要包括脑干和小脑。具有原发作用。
主要包括边缘系统和杏仁核。情绪脑被激活,出现“意识狭窄”现象。
包括额叶、顶叶、颞叶、枕叶等。开放、灵活、有智慧。
小练习:批评与发火是一回事吗?
①批评必须建立在理性的前提之下,而发火本身就等于情绪化;
②心理实验研究表明:对孩子心平气和的教育和情绪化的教育,脑激活的区域不一样(前一种激活的是额叶等区域,后一种激活的是杏仁核等区域)。
③当你情绪化教育孩子时,孩子认为你是在“借题发挥”“小题大作”。
哺乳风格与人格发展的关系
研究内容:观察母亲的不同哺乳风格(专制型、需求回应型、情绪化回应型)在孩子人格特质上的差异。
研究结果:专制型、需求回应型哺乳风格没有显著差异,但是情绪化风格培养出来的孩子在敏感、多疑、缺乏规则意识、难以信任他人、难以建立亲密关系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安娜·佛洛依德
(1895-1982)
对亲子关系造成最大的伤害是什么
是情绪化。为什么情绪化教养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敏感、多疑、缺乏规则意识、难以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因为,你教养的方式不取决于他做了什么,而取决于你的情绪。
(二)学会“非暴力沟通”方式
什么是“非暴力沟通”
在交流过程中,通过专注于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及需要,可以减少争辩和对抗,培养彼此的关系。涵盖了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四个要素。
马歇尔·卢森堡
(1934--2015)
非暴力沟通
观察
需要
感受
请求
“我看到了?”清楚、客观地描述事实。
“我感到?”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
“是因为?”我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我希望?”我需要对方做什么。
小练习1:“我看到”
例1:明明,你早上无缘无故对我乱发脾气!
解析1:“无缘无故”不是事实。
例2:明明,你上学的时候总是拖拖拉拉的。
解析2:“拖拖拉拉”是评价,不是事实。
小练习2:“我感到”
例1:你真的是太讨厌了,太可恶了
例2:我觉得你不理解我。
解析1:“太可恶””太讨厌“是评价,不是感受。
解析2:“觉得”不等同于感受。
小练习3:“是因为”
以下两个例句该怎么表达自己的需要?
例1:你昨晚没来让我很失望。
例2:你成绩不好让妈妈伤透了心。
解析1:昨晚你没来,我很是失望,因为我想跟你说一些学习上的事情。
解析2:你这次考了70分,妈妈有点伤心,因为妈妈以为你考到了90分才是优秀的。
小练习4:“我希望”
例1:明明,你去把你的臭袜子洗了。
例2:明明,你今天绝不可以看电视。
解析:“请求”是指向对方提出具体而明确的请求,是正向的请求,而非遏制性命令。
小练习5:实例分析
一位母亲对她处于青春期的儿子说:“明明,看到餐桌下的两只脏袜子和电视机旁的三只,我不太高兴,因为我很爱整洁。你是否愿意将袜子放进洗衣机?”。
①:清楚地表达观察到的结果:脏袜子。
②:诚实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我不太高兴。
③:说出了自己的真正需要:我很爱整洁。
④:提出具体的请求:是否愿意将袜子放进洗衣机。
(三)高质量的教育卷入
高质量父母教育卷入特征
结构化
关注过程
自主性支持
投入积极情感
一致共同卷入
提供清晰的指导。
鼓励独立性和主动性。
强调过程的重要性及愉悦感。
以积极情感来回应孩子。
父母之间保持较高程度的一致。
结构化
指父母卷入孩子的教育时,可以提供清晰、一致的指导,父母期望与学业方面的规定保持一致。
常见形式包括:
※父母制定清晰一致的规则且不随意改动;
※父母会明确告知孩子不遵守规则的后果;
※父母在惩罚孩子时一定告知其详细原因。
研究结果:家长的结构化水平越高,孩子越可能形成良好的控制观。
自主性支持
指给孩子提供在学习过程中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父母允许、甚至鼓励孩子的独立性和主动性等。
常见形式包括:
※父母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且努力理解孩子的感受;
※父母即使不同意孩子的观点,也会鼓励其表达自己的意见;
※父母鼓励孩子自行解决困难或问题。
研究结果:高水平自主性支持的孩子,成年后职业决策满意度高。
关注过程
指父母在教育孩子中,强调努力和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及愉悦感。
常见形式包括:
※父母鼓励孩子享受过程;
※父母鼓励孩子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坚持不懈;
※父母家长对孩子的努力给予肯定。
孩子取得好成绩时,你是表扬他聪明还是努力程度?
拥有固定性思维的人这样想:
拥有成长性思维的人这样想:
※我失败是因为我的能力造成;
※我的能力就这样了,也不会有太大改变;
※我不喜欢挑战,挑战会让我丢面子;
※当我面临挑战时,放弃可能是最好的方法。
※失败是让我成长的机会;
※只要我愿意学,我一定能学会;
※我的努力和态度决定了我的能力;
※我期待尝试新鲜的事物。
VS
拥有固定性思维的人
拥有成长性思维的人
※注重一件事情是否成功
※往往会因为患得患失而闷闷不乐。
※往往止步于重复他们已经擅长做的事情。
※更注重事物的过程,在迎难而上的过程中获得快乐;
※目标不是得到别人的赞叹,而是突破自我;
※面对挑战和困难,会表现出强劲的韧性。
VS
小练习:成长性思维训练
哪些步骤让我获得了今天小小的成就?
下次遇到今天的困难我应该怎样面对?
我可以从今天竞赛的对手身上学到什么?
我从今天的表现中学到什么?
今天的作业难题可以运用哪些其他的方法?
投入积极情感
指在父母卷入教育时,以积极情感(信任、鼓励、肯定等)来回应孩子,同时注意保持这种积极情感。卡尔·罗杰斯强调“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案例:“明明,你最近学习成绩真棒,看来妈没白疼你。”
当父母的积极情感建立在孩子满足家长要求的想法、感受等条件之上时,他们将会使孩子感受到取悦父母的压力 。
一致共同卷入
指父母均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同时在这一过程中相互合作与支持,保持较高程度的一致。
五年级的小明在数学考试中抄袭,班主任通知家长。父亲严厉批评并取消游戏时间,母亲却偷偷安慰:“一次作弊没有关系。”
研究结果:教育一致性高的家庭,孩子学业表现优秀率提升67%,情绪稳定性提高53%。
(四)“潜移默化式”言传身教
孩子观看电视节目:一个成年人对一个充气人表现出攻击行为,然后,将这些孩子分成三组:
第一组孩子:看到这个人受到奖励、表扬;
第二组孩子:看到这个人挨了打,并受到警告;
第三组孩子:看到这个人的行为没有任何结果。
接下来,让孩子到一个活动场所自由活动,里面有充气娃娃等可以表现攻击的器具。
班杜拉:行为模仿实验
研究结果:看到成人榜样受到奖励的孩子表现的攻击行为最多,看到榜样受到惩罚的孩子攻击行为较少或无攻击行为。
四年级与八年级学生最崇敬的榜样中在14岁之前均为父母。但是,超过1/5的孩子报告家长经常在自己面前表现出一种或多种不良行为。
家庭教育的本质是“生活教育”,核心在于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亲情互动和潜移默化影响。
结 束 语
第四部分
以“三捧星光”照亮孩子前行的路:
第一捧光:“看见”的力量:被真正看见的孩子,终将活成自己的太阳。
第二捧光:“留白”的智慧:留白处,恰是灵魂生长的原野。
第三捧光:“生长”的耐心:家庭教育的本质不是说教,而是关系,先接纳孩子的情绪,多听少说。
众美中学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2025年9月
感恩相遇
谢谢您 祝福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