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部编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明确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四课《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二框。通过第一框的学习,学生明确了我国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此基础上,本节课进一步阐述新时代应该如何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本课分为三目,分别为“中国梦的本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本课主要讲了两大问题——“中国梦是什么”以及“如何实现中国梦”。第一目“中国梦的本质”主要介绍了中国梦的本质、意义、特点及实现要求;第二目“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和第三目“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中国共产党、国家战略安排以及青年的使命担当三个维度来阐述如何实现中国梦。
【学情分析】
本框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初中到高中阶段的学习,本身高中学习内容、形式比初中更为抽象深入,因此要侧重初中到高中的思维衔接,尤其是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结构。在初中已经简单接触过新时代主要矛盾、中国梦等问题,学生对中国梦的本质比较了解,但是对中国梦与世界发展的关系认识还处在表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案例选择的真实性,有感染力,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环节的设计要贴近学生实际,要结合学生已具备的知识,过程要有可操作性。进而才能引导学生推导生成本课的核心知识,并培养学生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的核心素养,将学生朴素的爱国主义热情转化为指引自己前进的目标和动力,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对于学生心理维度,本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容较为多且理论多,学生容易陷入对理论知识的乏味,会削弱学习的兴趣,容易出现浅层学习无法深度学习,所以要积极创设“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情境化、活动化学习。通过生活化的案例分析,帮助学生能够深入浅出学习知识,并也能在一定层面激发其认同感,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教学理念】
立足议题式活动型学科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育核心素养为基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教学目标】
1.通过议题式探究,切身领会和理解我们何以“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深刻理解把握“中国梦”的本质。
2.理解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中心任务,明确“四个伟大”及两步走战略,自觉拥护党的领导。
3.明白青少年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切实学深悟透,真正做到学思践悟、知行合一,主动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为实现中国梦付出自己的努力,承担自己的责任,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理解中国梦的本质,认同党的初心使命,坚定四个自信。
2.科学精神:辩证认识中国梦与人民、中华儿女、世界的关系。
3.公共参与: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中国梦的本质,如何实现中国梦
解决措施: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感性直观与理性认知的结合中领悟中国梦的本质、特点、意义,教师扮好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作为探究主体切身领悟如何实现中国梦。
2.难点:培铸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引导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解决措施:通过AI寻梦游戏、历史、宣誓等素材调动学生的感性认知和情感共鸣,在讨论中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体之梦”与“家国之梦”的密切联系,提升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和责任担当。
【教学方法】
议题式教学法、游戏法、合作探究法、讲授、讲解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梦想是人生的目标和动力,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梦想。新时代新征程,当前我们每个中华儿女共同的梦想是什么呢?
学生活动:......
教师: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展示课标、核心素养目标、总议题与子议题】:略
(三):【议题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议题一 寻梦:忆往昔兴衰 · 解读中国梦
议学总情境——AI先行者寻梦之旅
亲爱的寻梦者们:你们好!我是先行者。通过时光隧道,你们已经穿越到了新时代的中国,但是由于时光隧道的冲击波太大,你们失去了部分记忆,为了找回你们的记忆,接下来我们将开启一段寻找丢失记忆的旅程,沿途会散落三块记忆碎片,请你们通过完成任务,获得记忆碎片,拼凑记忆拼图,最终找回你们的记忆。现在,寻梦者们,请领取你们的任务清单吧!
《寻找3块记忆碎片——主线任务》
记忆碎片一:中国梦的本质
记忆碎片二:为何提出中国梦
记忆碎片三:中国梦的特点及要求(最难)
中国梦的本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渡:恭喜大家解锁第一块记忆碎片!接下来让我们继续寻梦
议学情境1:在寻找线索的途中,我听到了有部分的寻梦者们提出了疑问,为什么要实现中国梦
议学任务1:请寻梦者们结合中国发展的历程及“秘籍宝典”本课教材P47-48,谈谈为何提出中国梦?解锁第二块记忆碎片。
学生探究、讨论,分享议学成果:
教师总结:点评、纠正,形成正确认识
议学情境2:你们将作为学校高中生代表参加“高中生国际文化交流项目”,有位外国高中生找你们交流。外国高中生说:“中国梦是镜中花、水中月,是空洞的口号,也跟你们中国人没有什么关系”。
也说:看到自己国家媒体报道上宣扬:国强必霸,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噩梦”。你们该如何应对?
议学任务2:合作探究:请寻梦者们前后两桌为一小组,结合教材P49,有理有据地驳斥上述两个观点。 并概括出中国梦的特点及实现途径,注意学科术语规范,时间为2分钟。
学生合作探究、讨论,分享议学成果:
教师总结:点评、纠正,形成正确认识
过渡:寻梦成功,恭喜你们已经找齐了全部的记忆碎片,下面我们一起来拼凑记忆拼图吧!
过渡:同时也祝贺你们由寻梦人变身为逐梦人。在逐梦的征程中,我们还需要一个领导者?是谁呢?
议题二 逐梦:看今朝奋进 · 追逐中国梦
议学情境3:时光里的党(播放视频)
议学任务3:请你结合教材和党的奋斗历程,谈谈你对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的理解。
①党的初心和使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结合教材P50-P52,回答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如何不忘初心,担当复兴使命,掌舵中国梦
学生探究、讨论,分享议学成果:
教师总结:点评、纠正,形成正确认识
议题三 圆梦:迎未来挑战 · 共圆中国梦
1、国家: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内容: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要求:坚持五个原则、抓住历史机遇
教师过渡:为了实现中国梦,党和国家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战略安排,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又该如何作为?又该如何将个人人生理想融入国家的梦、民族的梦,实现与时代的同频共振,与祖国的双向奔赴?
2、青年担当
议学情境4:“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
议学任务4:请你结合自己的人生理想或职业规划谈谈“新时代中国青年如何担当复兴使命”,开展共圆中国梦的议题续写。注意学科术语规范。
学生探究、讨论,分享议学成果
教师点评、寄语:是的,“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老师也有一段话送给大家:筑梦,一个民族的矢志追寻;逐梦,一个大党的如磐初心;圆梦,一个大国的雄健步履。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到中国梦的火热实践中!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四【情感升华,班级集体宣誓】:全体起立,右手握拳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以学为乐、增强本领;坚定信念、脚踏实地。为中华之强盛,燃烧青春;为民族之崛起,奋斗终身!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解读了中国梦的本质、重点从党、国家、人民、青年四个角度掌握了如何实现中国梦。
六【板书设计】
七【课后作业】
实践类作业:选择中国式现代化的其中一个特征作为主题,周末开展社会实践,并撰写实践报告。
最后有时间就和学生一起合唱《歌唱祖国》
八【学习评价设计】
(1)学习效果评价:教学环节基于教材与学生实际,展开情境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结合现实生活情境中理解知识、把握重点。并且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很好地落实核心素养目标。
(2)教学过程评价:采用AI游戏法、情境体验法,注重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增强学生的知识分析与运用能力,思辩能力。
九【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以活动推进课程,采用议题式教学方法,坚持以生为本。通过设置四个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但是由于本人的课堂组织能力仍有所欠缺,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需要提升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培根铸魂 启智润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