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吴忠市第四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宁夏吴忠市第四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吴忠市第四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
九年级月考语文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古诗文默写。(共11分,每空1分)
中央电视台《典籍里的中国》的播出,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典籍里的中华智慧和民族情怀。让我们跟着主持人穿越千载,对话先贤。
主持人:当我翻阅《周易》,读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时候,不免联想到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虽遭遇坎坷,但依旧心怀理想,豪情万丈,期待未来。
刘禹锡:君子立于世,当刚毅坚忍,乐观进取。正如吾当年以诗答谢乐天时所写的“(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世事变迁在所难免,愿天下有志之士都能得偿所愿。
韩愈:不错,即便意识到奸邪当道,前路一片渺茫,吾辈也应当始终抱有“(3)_______________,肯将衰朽惜残年”(《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忠君之心。
主持人:梦得先生和退之先生语出不凡,这份豪情让人振奋。但在实现理想的征程中,总会遇到进退两难的时候,正如东坡先生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所言“我欲乘风归去,(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是啊,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国事在前,岂能因个人际遇而独善其身 忧乐当前,吾必做到“(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此乃大丈夫的担当与自觉!
主持人:先贤们高尚的家国情怀,如炬如磐,令晚生感佩不已!吾辈定当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我们要像毛主席那样作为革命领袖坚定信念,增强信心,抒发伟大抱负(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雪》)
九年级五班围绕《艾青诗选》开展诗歌朗诵会活动。邀请你一起参加。(7分)
(1)小文借助这本书的序言大致梳理了艾青不同创作阶段的特点。请你将①②③处补充完整。(3分)
创作阶段 代表诗作 主要意象 情感
30年代 成名期 “吹芦笛的诗人” 《 ① 》 大堰河 怀念与感激
第二次高峰期 “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② 悲悯与忧伤
70年代 新的创作井喷期“归来的歌者” 《光的赞歌》 光 ③
艾青吹响了时代的号角,在30年代创造的一大批描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的诗歌。
他的诗歌常常追求节的匀称与句的均齐。
他的诗歌中闪烁着忧郁的气质和天才的光芒,寄寓了诗人对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
(3)小湖声情并茂地朗诵了《艾青诗选》中的《礁石》,请你结合诗歌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的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读诗要抓住意象。这首诗中,象征着无穷的困难和磨折的是 ① ,而“礁石”则象征着 ② 。(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4分)
中国的农耕生产与大自然节律( ),节气是其中最好的“桥梁”,掌握了气候、物候、时候,自然就能顺应农时,不误农事。因此,不仅二十四节气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还在农业生产方面起指导作用,甚至是文化观念。“清明前后,点瓜种豆。”一个“清明”,嘴里一咂摸,清新明朗、( )的气象全出,农民扛起农具,脚步轻快地走下田间地头,乡野里便有了活泛的生机。地是农人的“命”,节气是农人( )的指南。“惊蛰”,两个汉字并列一起,即神奇地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和无穷的故事。你可以遐想:在远方那一声初始的雷鸣中,万千沉睡的幽暗生灵被唤醒了,它们睁开惺忪的双眼,不约而同,向圣贤一样的太阳敞开了各自的门户。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息息相关 蒸蒸日上 深入人心 B.休戚相关 欣欣向荣 深入人心
C.休戚相关 蒸蒸日上 深入骨髓 D.息息相关 欣欣向荣 深入骨髓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二十四节气不仅指导着古人的衣食住行,还在农业生产方面起指导作用,甚至是文化观念。
B.二十四节气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指导作用,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
C.不仅二十四节气在农业生产方面起指导作用,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
D.不仅二十四节气指导着古人的衣食住行,还在农业生产方面起指导作用,甚至是文化观念。
小宁围绕“中华文明”写了一段文字,中间几句的顺序有待推敲。请你重新排列出最恰当的顺序,将句子序号依次填在横线上,使该段文字语意连贯。( )(2分)
与世界上各大文明系统相比,中华文明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长久地保持乐观、奋进的处世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在当代中国,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正是激励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①通过自身的不懈奋斗摆脱困境、实现自我价值②个人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能动性③因而在面对艰难困苦时④主张在当下和现实世界之中寻找并实现生命的意义
A④③①②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2025年我校中考捷报传来,2025届毕业生为感谢学校老师的辛勤培养并祝贺学子们取得可喜的成绩,集体在学校大门张贴了一副对联,请你运用已有知识,补全上下联所缺的两个字,并谈一谈这样补充的理由。(3分)
上联:桃李争三春___金榜 下联:大鹏_____万里展宏图
理由:(1分)
(4分)2025年6月某日清晨,吴忠市利通区某街道发生暖心一幕。该校八年级李承泽、马伊娜、金妮三名同学在上学途中,发现一位老人不慎摔倒在地。他们迅速上前查看情况扶起老人,分工协作:一人安抚老人情绪,一人拨打急救电话,一人联系老人家属。在等待救援过程中,他们主动为老人提供温水,并守护现场疏导交通。假设你是老人的家属,请根据上述材料,以《致吴忠市第四中学的一封表扬信》为题,写一篇表扬信。要求:表达真诚的感激之情,并体现对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呼吁,字数在200字左右。
7.学校正在开展“垃圾分类--生活新时尚”语文专题实践活动,材料组的同学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一起来探究。(4分)
材料一: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材料二:据中国经济网报道,随着各地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垃圾分类从46个重点城市增加到29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相关产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在垃圾分类成了全中国人要面临的问题时,“你是什么垃圾 ”不再是上海人每天纠结的问题了,对此,各类垃圾分类“神器”问世,一些电商平台也嵌入了垃圾分类的识别系统。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环保联盟理事长张益估算,未来10年,垃圾分类带动的产业规模大概有4000亿元。
材料三:家住上海张江的程序员小李,由于平时工作忙,赶不上垃圾收集的时间,于是他突发奇想叫了名快递员上门,打算将垃圾寄到上海附近昆山的垃圾站里。快递员称,该程序员家的垃圾有二十几斤重,虽然他很佩服程序员的才华,称他“简直是天才一样的操作”,但仍以“不符合邮寄规定”拒绝了。最后,快递员花了半小时教会程序员垃圾分类,并建议他以后早起倒垃圾。
(1)简要说说你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探究到的主要信息。(2分)
(2)假如你是材料三中的快递员,请你劝说程序员小李进行垃圾分类。(2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4分)
【甲】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乙】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①以悲,泫然②不能自已也。
昔滕子京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第以束发③登朝,入为名谏议,出为名将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④矣,有何可哭?至若予者,为毛锥子⑤所窘,一往四十余年,不得备国家一亭一障之用。玄鬓已皤⑥,壮心日灰。近来又遭知己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注】选自袁中道《游岳阳楼记》①愀(qiǎo)然:忧愁的样子。②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多指流泪。③束发:年纪轻。④政最:政绩考核第一等,指政绩卓著。⑤毛锥子:毛笔的别称,这里借指写作。⑥蟠(pó):白色。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4分)
属予作文以记之( ) 沙鸥翔集( )
昔滕子京左迁此地( ) 不能自已也( )
9.给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2分)
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2)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
11.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你觉得乙文的作者达到这种境界了吗?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4分)
(4分) 初秋行圃①
[宋]杨万里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②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注】①行圃:指在园子里散步。②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12.下面对诗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诗歌前两句写夕阳看似无情,其实最有情,正催着园子里树上的蝉鸣叫。
B.诗歌的后两句写蝉鸣仿佛就在身边,可是去寻找时,蝉却不鸣叫了,就好像是知道有人来找它。
C.这首诗用寥寥数语描写了初秋时节夜晚的情致,同时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的感受。
D.这首诗极为平淡,却充满诗情画意,而且蕴含理趣。
13.本诗写作手法多样,请你做简要分析。(2分)
(10分)
经历风雨,增长才干
沈童睿
①前不久,笔者采访中了解到一位驻村第一书记的故事。他本是一名青年教师,驻村数年,和村民共同经历了冰雪、洪水、大旱考验,参与抢险、恢复生产,遭遇许多讲台上没见过的难题,当了多次“热锅上的蚂蚁”。而也就是在这几年间,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人均年收入跃升到1.2万元,获评市级“文明村”......风风雨雨,固然让这位曾经的教书匠着急过、犯难过,却也给了他更多磨砺,让他强筋壮骨、增长才干、干出实绩。
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不经风雨、不见世面是难以成大器的。”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这既为青年施展才华、竞展风采提供了广阔舞台,也对青年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代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必须练就过硬本领,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经历风雨、增长才干。
③在风雨中增长才干,要筑牢坚定的理想信念。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如果跌了一跤就打退堂鼓、畏缩不前,就无法从经验教训中获得滋养,成事、成才更无从谈起。而百折不挠的意志,需要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来浇铸。“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从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到千难万险的长征路,从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到摧枯拉朽的解放战争......九死一生、千难万险,不但没有阻挡中国共产党人前进的步伐,反而令我们变得愈益强大。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前行路上的灯塔。
④在风雨中增长才干,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温室里长不出万年松。躲在“舒适圈”中坐而论道、驰于空想,是难以收获成长的。到现实中、在奋斗中摸爬滚打,研究现实矛盾,实践胸中所学,才能不断提高本领、积累经验。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挺膺担当,投身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一线,锤炼意志、磨炼本领。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的苗家女孩施林娇大学毕业后主动回到村里创业,通过拍摄短视频、直播等方式,让家乡的风景、民俗为更多人所知;科技攻关前沿,广大青年竭智尽力,青年工程师曾耀祥,在而立之年改变了半个多世纪的“火箭弹性载荷设计方法”,让火箭更轻、运载能力更强......他们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在攻坚克难的过程中收获了成长,实现了个人价值,为广大青年树立了榜样。
⑤青年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生逢伟大时代,青年要增强紧迫感,经风雨、见世面、成大器,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通读全文,将下面的论证思路图补充完整。(2分)
(
第①段,引出论题
)
(
第②段,提出中心论点:

1

)
(
第③段,论述分论点
1
:在风雨中增长才干,要筑牢坚定的理想信念
) (
第④段,论述分论点
2


2

)
(
第⑤段,得出结论,发出号召
)
15.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开头用一位驻村第一书记的故事,既点明经历风雨能增长才干,又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章第②段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是为了强调经历风雨对增长才干的重要意义。
C.文章第③④段分别从坚定信念和付诸行动两个方面,论证如何在风雨中增长才干。
D.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论证,论述要增长才干,必须有舒适而广阔的环境。
16.文章第④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7.习近平总书记说:“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不经风雨、不见世面是难以成大器的。”结合文章内容和你的生活实际,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示。(3分)
(四)(12分)
奶奶的茶园
①小时候不喜欢喝茶,上山摘茶叶却是我喜欢的。
②我常常和奶奶上山,挖药,找柴火,找菌子,找野果子。离家不到百米的背后山就有茶树。要采野茶,须到更高的山上。不记得第一次随奶奶进茶园是几岁了,也不记得去过多少次,印象中的茶园恒久地保持着一个样子:荒僻荒凉又生机盎然。
③回想起来,大概也不过几十上百株茶树。高的高低的低,有的羸弱,有的丰赡,有的旁逸斜出,有的张牙舞爪。总之,是浸有一株体态丰满珠圆玉润的。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它们被种茶的人遗忘了,或者说是放弃了。它们也就此得了大自在,自在生长,也自在死去。确实有些已经死去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枯枝。兀自挺立着,任由四围的野花野草野蛮生长,将它的死亡装点恣肆快意。那几十上百株茶树,默然,肃立。--这一切,不过是现在的我翻检记忆时的想象罢了。小时候是不会去揣想植物有没有各自的精神的。只要一进入那片茶园,我便胡乱跑开了--偶尔,也帮着奶奶摘些茶叶,不过摘得两捧,就撂挑子不干了。如今想来,那便是我的百草园啊,我可以尽情去搅扰那杂草,去攀折那灌木,去看一朵一朵的野花,有不起眼的鼠曲草,也有夺目的茶花。
④奶奶摘够了茶叶,或者把这一片茶园都摘秃了,我们才重新钻出小树林。回到家后还有很多活要干。奶奶先是找出一个大的簸箕,把背篓里的茶叶倒出来,翻晒一下,清理掉不小心混进里面的杂物;然后把茶叶下到大铁锅里,那铁锅直径将近一米,茶叶绿蓬蓬地堆了大半锅;接着,烧上火,烘焙。这是个慢活儿,急不来的。也不记得需要多久,那小山似的茶叶才软塌了下去,烟气袅袅,茶香四溢。烘焙好的茶叶再次回到簸箕上,奶奶蹲下身,将滚热的茶叶一遍一遍在手下揉搓。我摸过,那时的茶叶又湿又烫,不知道奶奶怎么能禁得住;这一切工序完了,剩下的就交给时间了。奶奶把揉搓好的茶叶匀匀地散开在簸箕上,端到太阳底下晾晒。奶奶有一双“解放脚”,走起路来并不是很方便的,人又很矮小,两手伸展开端了那直径远超一米的铺满新茶的簸箕,她便踮着脚,身子吃力地朝后拗着。
⑤过不了多少日子,新茶晒干了,留下一部分给家里,剩余的,都由奶奶背到街市上去卖了。不知道为什么,我竟从未和奶奶到过街上。奶奶到街上卖过茶叶,卖过麻绳,大概还卖过些别的什么小零碎。可我一次都没跟她去过。她会在街市的哪个角落放下她的背篓呢 又会怎样招揽生意呢 我全然不知道。
⑥黄昏里,奶奶回来了,背篓里多少会有些吃的,有时是几个橘子,有时是几根香蕉。
⑦考上复旦那年,家里为我上学的费用东拼西凑,谁也没想过要和奶奶说说这事。一天下午,奶奶把我叫到跟前,翻开一层一层衣襟,翻出一个敝旧的装洗衣粉的塑料袋子,袋子用细麻绳绑缚得严严实实的。奶奶耐心地解开细麻绳,打开袋子,掏出叠得齐齐整整的一叠钱,有角票,有块票,还有两张百元大钞。奶奶把那两张百元大钞捏出来,递给我。
⑧ “奶奶钱不多,只能给你两百块。"我怎么能要呢 我推脱着,说家里的钱够了。⑨”那不一样,这是奶奶的心意。你不要嫌少,奶奶卖茶叶和麻绳攒下的。你拿着!”
⑩可是,我怎么能要呢
终究,我没要奶奶的钱,她仰起头,一双遮了厚厚阴翳的眼睛注视着我,我低垂了
头,一再跟她说,家里的钱够用的,够用的。
十多年过去了,九十多岁的奶奶是再也不能上山摘茶了。
渐渐的,老家的朋友到上海来,会带些老家的茶叶给我,有红茶绿茶也有普洱茶。
把这一种一种茶叶排开来,一种一种喝过去,确实好喝,不是当年奶奶的“大叶子茶"可比拟的,可它们竟让我愈加思念起奶奶的"大叶子茶”来了。
奶奶没喝过我喝过的这些茶--我忽然意识到,奶奶似乎根本就是不喝茶的啊。而我
呢,也再喝不到奶奶做的茶了。
记忆在无可挽回地远离,正如故乡在无可挽回地远离。那储存于一片茶叶上的味觉依恋,竟能一代一代传下去,怎能不叫人嗟之叹之。
18.文章写了关于奶奶的哪些事情 请简要概括另外三件。(3分)
①摘茶叶 ②③④给我买吃的 ⑤
19.文中第⑤段写道“她会在街市的哪个角落放下她的背篓呢 又会怎样招揽生意呢 我全然不知道。”中的“全然”二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分)
20.细读文中画线句,品味句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2分)
奶奶耐心地解开细麻绳,打开袋子,掏出叠得齐齐整整的一叠钱,有角票,有块票,还有两张百元大钞。奶奶把那两张百元大钞捏出来,递给我。
深山里的那片野茶园为什么被作者说成是“奶奶的茶园” 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2分)
文章第③段中,作者将那片野茶园比作“我的百草园”。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作者这样比喻的用意,并谈谈它与鲁迅笔下“百草园”的异同。(3分)
四、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45分)
责任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责任是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因为责任,白衣天使逆行武汉,救死扶伤;因为责任,戍边战士不畏艰险,守卫边楹;因为责任,环卫工人坚守岗位,风雨无阻……担起责任,我们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担起责任,我们才能肩负国家的希望;担起责任,我们才能扛起民族的未来!责任有大有小,人生处处皆责任。
23.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阅读积累或社会观察,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可以讲述一个关于责任的真实故事,可以论述你对责任的理解与思考,也可以展开想象,描绘一个肩负责任、改变命运的人物形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题目自拟,力求内容充实、情感真挚、思路清晰。要求:①按文体要求作文。600字左右。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宁夏吴忠市第四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5 分)
  1.(1)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2)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3)欲为圣明除弊事(4)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5)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6)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1)①大堰河 —— 我的保姆②土地(或 “雪”“中国的土地”)③对光明的赞美、对理想的追求(2)B(3)①浪(或 “无休止的浪”)②顽强不屈、勇敢抗争的人(或 “在困境中坚守、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
  3.(1)D(2)B
  4.D
  5. 上联:登;下联:腾。理由:“登金榜” 符合学子考取好成绩的语境,体现学业成功;“腾万里” 与 “大鹏” 搭配,展现志向远大,且上下联对仗工整,语义连贯。
  6.
  致吴忠市第四中学的一封表扬信
  尊敬的吴忠市第四中学领导:
  您好!我是近日摔倒被贵校学生救助的老人的家属。6 月某日清晨,我的家人不慎在街道摔倒,幸得贵校八年级李承泽、马伊娜、金妮三名同学及时相助。他们分工明确,一人安抚老人情绪,一人拨打急救电话,一人联系家属,还在等待中提供温水、疏导交通,尽显细心与担当。
  三名同学的行为,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温暖,更彰显了贵校在德育教育上的卓越成果,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践行。在此,我们全家向三位同学致以最诚挚的感谢,也向贵校表示由衷敬意!希望贵校能表彰三位同学,也期盼更多青少年能以他们为榜样,传承美德,勇担责任。
  此致
  敬礼!
  老人家属:XXX
  2025 年 X 月 X 日
  7.(1)实行垃圾分类意义重大,不仅关乎生活环境与资源节约、社会文明水平,还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较大产业规模。(2)小李你好,垃圾分类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关系到环境和资源利用,寄垃圾不符合规定也不环保。虽然你工作忙,但早起一点倒垃圾或学习正确分类方法,既合规又能为环保出份力,咱们一起努力做好垃圾分类吧!
  二、阅读理解(40 分)
  (一)文言文阅读
  8. 同 “嘱”,嘱托;停息(或 “停歇、聚集”);贬官(或 “降职”);停止(或 “控制”)
  9. 炮车云生 / 猛风大起 / 湖浪奔腾 / 雪山汹涌 / 震撼城郭
  10.(1)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谗言诽谤、害怕被讥讽的情感。(2)简直要靠着栏杆大哭一场才觉得痛快!
  11. 没有达到。范仲淹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是指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以天下为己任。而乙文作者看到洞庭湖日暮的惨淡景象,就 “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还因自己才华未展、遭遇变故而悲叹 “真可哭也”,可见他会因外物和自身境遇而悲伤,未达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境界。
  (二)诗歌阅读
  12.C
  13.①运用拟人手法,将 “落日” 拟人化,说它 “无情最有情”,生动写出落日催蝉鸣叫的情景,赋予落日鲜活的情感;②运用对比(或 “反差”),“听来咫尺” 与 “寻到旁边却不声” 形成对比,写出蝉鸣的奇妙,增添诗的趣味与理趣。
  (三)议论文阅读
  14.(1)当代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必须练就过硬本领,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经历风雨、增长才干(2)在风雨中增长才干,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
  15.D
  16. 运用举例论证,列举施林娇回乡创业推广家乡、曾耀祥攻克火箭设计难题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 “在风雨中增长才干,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 的分论点,增强文章说服力。
  17.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要在实践和困境中磨砺才能成长成才。比如我之前害怕演讲,在老师鼓励下参加学校演讲比赛,过程中反复修改稿件、练习表达,虽遇到忘词等困难,但最终克服并获奖,能力得到提升。这让我明白,只有主动面对挑战、在实践中锻炼,才能增长才干,实现成长。
  (四)记叙文阅读
  18.②烘焙(或 “炒制”)茶叶;③揉搓、晾晒茶叶;⑤给 “我” 凑学费(或 “给‘我’两百块上学钱”)
  19. 流露出作者对奶奶卖茶经历的好奇、关切,以及对未能陪伴奶奶、不了解奶奶卖茶细节的愧疚与遗憾。
  20. 运用动作描写,“解开”“打开”“掏出”“捏”“递” 等一系列动词,细致刻画了奶奶拿出钱的过程,体现奶奶对钱的珍视,以及对 “我” 的疼爱与支持,情感真挚动人。
  21.①那片茶园是奶奶常去摘茶的地方,承载着奶奶的劳动与汗水;②茶园关联着奶奶制茶、卖茶的生活,是奶奶生活的一部分;③茶园中蕴含着奶奶对家人的爱,是 “我” 回忆奶奶的重要载体,所以称为 “奶奶的茶园”。
  22. 用意:突出野茶园给童年的 “我” 带来的快乐,如同鲁迅的百草园是童年乐园一样,表达 “我” 对茶园的喜爱与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异同:相同点:两者都是童年的乐园,都充满生机与趣味,承载着作者童年的美好回忆。不同点:鲁迅的百草园侧重展现自然景物的丰富与童年游戏的欢乐,体现对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教育的不满;本文的 “百草园”(野茶园)更多关联着奶奶的身影,除了童年乐趣,还蕴含着对奶奶的思念与对故乡的眷恋。
  三、写作(45 分)
  23.(略,需围绕 “责任” 话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题目自拟,结合生活体验、阅读积累或社会观察,内容充实、情感真挚、思路清晰,不少于 600 字,回避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