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罗定邦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罗定邦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罗定邦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小题
1.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若火之始然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B.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C.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当察乱何自起
D.曰余食赘行 故盗贼有亡
2.下列各句中“所以”不表原因的一项是( )
A.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B.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3.下列对加点字的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朝闻道,夕死可矣 ②见贤思齐焉 ③不贵难得之货 ④其坚不能自举也
⑤虽父之不慈子 ⑥故贼人以利其身 ⑦能不龟手一也 ⑧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⑨不足以事父母 ⑩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A.①②/③⑤⑥⑩ /④/⑦⑧⑨ B.①/②④/③⑤⑩ /⑥⑨/⑦/⑧
C.①②/③⑤/④⑥⑦/⑧⑨/⑩ D.①/②④/③/⑤⑩/⑥⑧⑨/⑦/
4.下列加点字含义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贼其君者也(伤害) 请事斯语矣(实践) 复众人之所过(弥补)
B.天下归仁焉(称许) 故有道者不处(处所) 要誉于乡党朋友也(求取)
C.苟能充之(只要) 请问其目(细则) 静而后能安(性情安和)
D.《诗》可以兴(激发情感) 具此而已矣(齐全) 文胜质则史(鄙俗)
5.下列对加点的文言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魏王贻我大瓠之种 (贻:赠送)
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劝:劝说 )
自矜者不长 (矜:夸耀 )
B.今一朝而鬻技百金 (鬻:卖)
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 (攻:治疗)
致知在格物 (格物:充分认知事物之理)
C.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掊:击破)
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 (或:或者 )
非恶其声而然也 (然:这样 )
D.君子喻于义 (喻:明白,知晓)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其:大概)
人而不仁,如礼何 (而:如果)
6.下列各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先王有不忍人之心 ②视人之室若其室 ③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B.①敏于事而慎于言 ②人而不仁,如礼何? ③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C.①是以圣人无为 ②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 ③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D.①焉能治之 ②见贤思齐焉 ③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一日克己复礼 B.譬如平地
C.小子何莫学夫《诗》 D.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8.下列各项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伐者无功”与“斯亦伐根以求木茂”(《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伐”含义不同。
B.“自矜者不长”与“虫翘然矜鸣”(《促织》)两句中的“矜”含义不同。
C.“强行者有志”与“乃强起扶杖”(《促织》)两句中的“强”含义相同。
D.“慎终如始”与“焚拜如前人”(《促织》)两句中的“如”含义相同。
9.下列各项中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②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③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④当察乱何自起 ⑤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⑥为之于未有 ⑦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⑧以盛水浆 ⑨蚓无爪牙之利 ⑩请买其方百金 非不呺然大也 自贼者也
A.①②④ /③⑥⑦/⑤ /⑧/⑨⑩ B.① /②③④⑥/⑤⑦ /⑧⑩/⑨
C.①③ /②⑥⑦/④⑤/⑧⑩/⑨ D.① /②③⑥⑦/④⑤ /⑧⑩/⑨
10.对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敏于事而慎于言 ②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③渺渺兮予怀 ④客有吹洞箫者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1.下列各项关于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体文集,与《孟子》《中庸》《大学》并称为“四书”。
B.“四端”,指儒家称应有的四种德行,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它们分别是仁、义、礼、智的发端。
C.庄子,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著有《南华经》,在《五石之瓠》一文中他用“大瓠”讽刺惠子的学说空洞无用。
D.墨家提倡的“兼爱”思想与儒家“仁爱”,思想并不相同。儒家强调“亲亲”“尊尊”的等级差别,而墨家主张爱无差别等级,不分厚薄亲疏。
二、语言文字运用
12.下列对于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衣》是秦国的军中歌谣,具有与《芣苢》相同的句式特点,展现了秦国的战士们在面对外敌入侵时同仇敌忾的威武气概。
B.《春江花月夜》中在典故的运用上与以往的诗歌有所不同,说鸿雁、鲤鱼无法将音信传递给远方的游子,于是女子只能将情思寄予无边的月光。
C.《将进酒》中展现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高度自信和纵情饮酒欢歌的激扬豪迈,尽显他在“人生得意”之时的痛快淋漓。
D.《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上阕写苏轼对亡妻深沉的思念,是实写;下阕记述梦境、料想未来,是虚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地上,农人和牛在劳作。季节在庄稼的颜色中更替,青了,黄了,又青了,又黄了……此外,天地似乎再无变化。天地间的人和牛,却在和庄稼一次次的亲密接触中老了。劳务的繁忙,使农民和牛都没有心力思考,没有时间伤怀,他们坦然接受随时间到来的一切,包括死亡。或许你会以为牛老了以后,与它朝夕相处的农人会为之伤心许久,但实际上农人却无暇顾及,他们必须赶紧买来一头健壮的牛,接替老牛。一个农民,一生少不了要送走几头牛。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牛老了,牙口不好了,再拖下去就吃得少了,干不动了。农人眼瞅着,估算着,拖延着,又担忧着,于是等不了牛在少食中变瘦,咬咬牙就把牛卖给了屠宰场。
如果你认为杀牛是一种残忍,那是因为你不懂得大地的逻辑,不懂得劳作的逻辑。大地是不会浪费的,而劳作是讲收成的。当这个逻辑被破坏时,必有生命为之终结,才能有生命因此而存续。越是那些卑微的角落,生命的出场和退散越干脆利落,没有半点迟疑和留恋。这大地上的人,终究是要像秋后的落叶般变成草木的肥料,大地上劳作的生灵,死后也要发挥最后的价值。
13.下列选项中,与文中画横线处的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电报称:“……红军长途行军,疲惫不堪,企图进入陕北会合刘志丹……”
B.全县的千河万流,淤塞的河渠,阻水的路基、涵闸……也调查得清清楚楚。
C.“当、当、当……”不久前,关闭了近百日的黄鹤楼重新开门迎客。
D.我想见见您……我……
14.下列选项中的“是”,与文中加点的“是”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他不能辨明是非。 B.放的是地方。
C.房子前面是禾场。 D.他是送信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征是“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令人感叹的是,长征其实也是“一群年轻人的进发”。( )。就是这群胸怀理想的年轻人,在这条淬火成钢的道路上舍生忘死,抛洒热血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①现在有很多年轻人回到踏上长征路,②用脚步与先辈对话,③切身感受这一传奇史诗。④一名20多岁的网络主播,⑤用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艰苦卓绝的英雄故事,⑥观察长征沿线地区的发展变化。⑦在一名“95后”大学生重走长征路时,⑧为过去不了解红军的艰辛而流泪。⑨长征精神必将传染一代又一代人,⑩促使他们探寻走向胜利的密码。
15.下列选项中,填入文中括号内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因为在这支队伍里,大约54%的人是24岁以下的年轻人
B.因为在这支一往无前的队伍里,大约54%的人是24岁以下的年轻人
C.因为24岁以下的年轻人占了这支一往无前的队伍的约54%
D.然而,在这支一往无前的队伍里,大约54%的人是24岁以下的年轻人
16.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狄更斯
当清晨我苏醒的时候,我的脚异常疼痛,全身都僵硬了。我知道,我若想到达目的地,今天就不能再走那么多路了。因此我那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卖掉我的外套。我把外套脱了下来,试着学习没有外套应该怎么生活。我用胳膊夹起外套,开始挨个儿地去收衣服的店看。
那个地方可是一个最理想的买卖旧衣的地方,那儿的旧衣店多极了,而且店老板都站在门口等待着顾客。但他们的店门口大多挂着一两件威风的带着肩章的军衣,因而我被他们的排场给吓住了。我来回走了好几趟,也没敢把我的外套拿出来。
由于胆怯,我只能更加注意那种不起眼的店铺。终于,在一条肮脏小街的拐角,我看中了一家店。店旁的围墙边长着有刺的荨麻,店里到处挂着旧水手服。此外还有几张床、生锈的枪,还有一些用油布做的帽子和几个装满了生锈钥匙的盘子,那些钥匙什么样的都有,足以打开这世间所有的门。
我小心翼翼地走进这间又低又小的屋子,屋子里有一扇窗,但上面却挂着衣服,反倒让店里的光线显得更阴暗。我的心从进来时就一直打着鼓。突然,一个丑陋不堪的老头从一个很脏的小屋中冲了出来,一把抓住我的头发。他长得实在是太可怕了,他的下半截脸上长满了斑白的胡子,身上的法兰绒背心脏得要命,而且带着一身的酒气。在他刚出来的那个像窝一样的屋里,放着一张被缝满了补丁的床单盖着的床,屋里也有一扇小窗子,窗外是荨麻和一头病了腿的驴。
“喂,你进来干什么?”那老头龇着一嘴的牙问我,那难听的鼻音让人毛骨悚然:“喂,你进来干什么?喂,噜噜,噜噜!”
他一连串的话,把我吓呆了,尤其是他从嗓子眼里冒出的最后那几个让人听不懂的词,我吓得连话都不会说了,可是老头却依然揪着我的头发说:“喂,你进来干什么?喂,噜噜!”他好容易才说出最后这个“噜噜”,他的眼睛差点也给憋出来。
“我想问您一下,”我一边发抖一边说,“您要不要买外套?”
“喂,让我看看吧!”老头叫道,“喂,我的心烧起来了,把外套给我看看!”
说着说着,他放开了鸟爪一般抖动着的、抓着我头发的手,然后戴上了眼镜,我觉得那眼镜也并不能让他的眼睛明亮多少。
“喂,你准备卖多少钱?”看完后他叫道,“喂,噜噜,你准备卖多少钱!”
“半克朗。”我定了定神说。
“喂,我的心肝,”老头叫道,“喂,我的手和脚,不可以!十八便士。噜噜!”
每当他说这两个字时,他的眼睛都有掉出来的可能。他说话总用一种腔调,就像一阵风,先从底下刮上来,然后再从上而刮下去,我觉得这么比喻是最恰当的。
“行,”我说道,我为能把衣服顺利卖出去而高兴,“那就十八便士吧!”
“喂,”老头一边把外套扔到架子上,一边叫,“你给我出去!喂,噜噜,别想要钱,换东西吧。”
我这辈子从来没有像这次这么害怕过,可是我还是苦苦哀求他,说我只需要钱,不需要东西。我可以出去,像他要求的那样,在外边等。我出了房子,找到一个阴凉的角落坐了下来。我在那里坐了不知有多久,那个角落从阴凉变得有阳光,再从有阳光又变得阴凉,而我就那么呆坐着,等着他出来给我钱。
我现在想,希望再不要与什么酒鬼做生意了。从孩子们骂他的话中我才知道:他正是以酒鬼之名名闻当地的。那些孩子一会儿一会儿地来找他,大声地骂他。这让他非常气愤,于是时不时地冲出来追那些孩子,而孩子们一见他出来拔腿就跑。他有时气极了,就把我也当作那群孩子中的一个,嘴里嘟囔着说要把我撕成八块。可忽然又想起我是谁,便又重新返回屋里。那些孩子看见我衣衫不整,而且又那么耐心和老实地待在店外面,以为我是这间店里的人,总是朝我扔石头,或用别的方法折磨我。
那个老头用各种方法想让我跟他换东西。他要么拿出根鱼竿,要么拿出一把提琴,要么就是一顶尖尖的帽子,要么就拿出一根笛子。但我只是那么坐着,对他的要求一概不接受。而且每次都泪流满面地要求他要么给我钱,要么还我衣服。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从门口露出那张可怕的脸喊道:“喂,再给你两便士,行了吧?”
“不行,”我说,“那样我就要被活活饿死了。”
“喂,我的心肝,那给你三便士,你该走了吧?”
“我真是在等着钱用,要不然你不给都行,”我说,“可我真的需要钱呀!”
“喂,噜——噜!”我真不知该怎么形容他这时的样子,他那奸诈的脑袋从门后探了出来盯着我:“四便士,总可以了吧?”
我那时是那么的疲惫与困乏,听他说给四便士,便答应了。我用我那发抖的手从他爪子一样的手里接过了钱。太阳已落山了,我是那么的饿和渴,于是又花了三便士,才恢复了过来。我趁着精神不错,于是又跛着腿向前走了七英里。
这天晚上,我仍然睡在一堆干草上。我先在小河里泡了泡我的脚,然后用一些凉爽的叶子把它们包好。然后就躺在草上,美美地睡了一觉。第二天早晨,我发现我走的路两边都是蛇麻地和苹果园,那正是一个苹果成熟的季节,而在一些蛇麻地中,已经有人在工作了。我被周围的环境深深吸引住了,我决定今晚就睡在这蛇麻地中,我觉得那一排排被绿叶缠着的杆子就像我的一个个伙伴。
(有删改)
【注】本文选自《大卫·科波菲尔》第十三章。本章内容是,大卫·科波菲尔逃离伦敦,历尽种种坎坷,最终到达了姨奶奶贝茨小姐的家,并受到了热情款待。
1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清晨我苏醒的时候,我的脚异常疼痛,全身都僵硬了”“今天就不能再走那么多路了”这几句描写表明大卫昨天走了很多路。
B.那个地方有很多旧衣店,但是这些店门口大多挂着威风的军衣,大卫被这种排场震慑住了,只好找到街角一家不起眼的店卖衣服。
C.从孩子们骂店主的话中,大卫得知店主是当地有名的酒鬼,才感到害怕,后悔与酒鬼做生意,但由于缺钱而又不得不坚持。
D.店主拿走大卫的衣服,把大卫赶出屋子,大卫为了得到钱,一直待在店门口,经过长时间的交涉,终于得到了四便士。
18.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从第一天早上写到第二天早上,从城里写到乡村,描绘了各类人物形象,全面地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B.小说中的描写隐含着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如酒鬼对“我”的蛮横态度的描写,以及孩子们对“我”的态度的描写。
C.“那个角落从阴凉变得有阳光,再从有阳光又变得阴凉”,这一句环境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D.“我觉得那一排排被绿叶缠着的杆子就像我的一个个伙伴”,这句话从儿童的视角来写蛇麻,凸显了大卫内心的孤独。
19.文章刻画了老头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20.《大卫·科波菲尔》中,大卫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成长为一位卓有成就的作家。从节选的这部分的内容来看,大卫的行为能给你哪些启示?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选自《论语》,有删改)
材料二:
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
鲁哀公问政,对曰:“政在选臣。”季康子问政,曰:“举直错诸枉,则枉者直。”康子患盗,孔子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然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
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观殷、夏所损益,曰:“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故书传、礼记自孔氏。
孔子语鲁大师:“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纵之纯如,皦如,绎如也,以成。”“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如颜浊邹之徒,颇受业者甚众。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2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后虽百世A可知也B以一文C一质D周监E二代F郁郁G乎H文哉
2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敏于事而慎于言”与“回虽不敏”两句的“敏”含义不同。
B.“就有道而正焉”与“故有道者不处”(《<老子>四章》)两句的“有道”含义相同。
C.“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与“去其重”两句的“去”含义不同。
D.“举直错诸枉”与“投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两句的“诸”含义相同。
2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颜回问的怎样才能践行仁的问题,孔子明确表示,要用礼的要求约束自己并提出了四条具体措施,对此,颜回态度也很明确,即按先生说的话去做。
B.面对王室衰微、礼乐不存的现状,孔子追溯夏、商、西周三代的礼仪制度,并依照时间的先后,编辑从唐尧、虞舜到秦穆公这一段时间的历史事件。
C.孔子认为,乐律是可以知晓的,音乐演奏的几个步骤连成一体,就构成一支完美的曲子,而后整理订正了音乐,使《雅》《颂》得到原来应有的曲调。
D.孔子为《易经》中的许多卦辞写了序文,研读《易经》也异常勤奋,常常翻断编穿竹简的绳子,足见他对《易经》的喜爱以及已经全部掌握了文辞和义理。
2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2)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将进酒
〔唐〕李贺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①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②;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③坟上土。
注:①烹龙炮凤:指厨肴珍异。②鼍(tuó)鼓:用鼍皮制作的鼓。鼍:扬子鳄。③刘伶:晋代“竹林七贤”之一,以嗜酒著称。
25.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诗在描写酒宴时,极力突出它的华贵丰盛,较李白的《将进酒》更多出几分绚烂靡丽,令人目眩神迷。
B.这首诗的前五句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有声有色,香风阵阵,给读者带来多重感官刺激。
C.这首诗的句式灵活多变,“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四句节奏短促紧凑,仿佛宴乐的鼓点愈来愈急,酒宴的狂欢气氛也被烘托到了最高点。
D.同样是劝酒词,“劝君终日酩酊醉”与“但愿长醉不愿醒”有异曲同工之处,都表达了诗人希望沉浸于享乐、逃避黑暗现实的心理。
26.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两句的理解。
六、名篇名句默写
27.补写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习总书记强调年轻人要有远大的理想目标,要承担起强国梦的重大责任。在《论语·泰伯》中也有类似的表述“ , ”。
(2)宋代张载曾说过读书人的理想是“为万世开太平”,《大学之道》认为应该先整治家族关系,而后国家才能治理好、开创太平盛世“ , ”。
(3)《诗经·秦风》中将士们表示一起修理兵器、一同行动起来的句子是“ , ”。
(4)《将进酒》中“ , ”两句,言说出古往今来怀才不遇之人的共同心声,让诗人的郁愤失意之情具有了典型意义。
(5)《江城子》中“ , , ”写出苏轼与亡妻阴阳两隔、岁月迢迢,但相思依旧刻骨铭心。
七、作文
2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群人之中,总有大家渴望追赶的“最好”榜样;一个人心中,也总有梦想达到的“最好”目标。“最好”能引领我们变得“更好”,但是也容易变成前进的阻力——不少人在难以成为“最好”时,便会放弃变得“更好”的努力。所以,西方有句谚语:“不要让‘最好’成为‘更好’的敌人。”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应如何协调“更好”与“最好”的关系?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
2.C
3.D
4.A
5.D
6.A
7.D
8.C
9.D
10.B
11.C
12.C
13.C 14.D
15.B 16.(1)语句:①;删掉“回到”或“踏上”。(2)语句:⑦;将句首“在”放到“大学生”后。(3)语句:⑨;将“传染”改为“感染”。
17.C 18.B 19.①衰老肮脏。老头满脸胡子,穿着脏得要命的法兰绒背心,他的店破旧脏乱。②凶横不讲信用。老头不由分说地抓大卫的头发,与大卫谈好衣服的价格,却不愿意给钱,并将大卫赶出去。 20.①坚持目标,毫不动摇。大卫决定把自己的外套卖掉,为了这个目标,他和店主耐心周旋,软磨硬泡,直至目标实现。②心怀希望,乐观应对困难。大卫虽然身处困境,但对未来依然充满希望,积极乐观地应对。从“美美地睡了一觉”,把“一排排被绿叶缠着的杆子”看成“一个个伙伴”可以看出。③讲求方法,灵活变通。为了卖掉外套,大卫挑选了不起眼的店铺;在和店主讨价还价的过程中,不再坚持十八便士的价格,使交易得以完成。
21.BDF 22.B 23.D 24.(1)近可用于侍奉父母,远可用于侍奉君主。而且多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2)孔子用《诗》《书》《礼》《乐》教育弟子,弟子大概有三千人,精通六艺的人有七十二位。
25.B 26.
①“劝君终日酩酊醉”表面上是劝人整日醉酒,但实际上表达的是对现实黑暗的不满,希望用醉酒来逃避现实。
②“酒不到刘伶坟上土”使用晋代名士刘伶的典故,意为嗜酒之人去世之后就再也无法痛饮,以劝谏人们珍稀眼前的美好青春时光。
27.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28.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