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5-2026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卷(二)及参考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25-2026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卷(二)及参考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2025-2026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卷(二)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共6页,全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姓名、学号。
金秋时节,中秋佳节与校园文化实践周相遇,我们在品味团圆温暖的同时,更要在文字中感受家国厚重。本次实践周以“中秋赏韵 家国情怀”为主题,通过语言积累、班会筹备、经典品读、故事创作四个环节,在传统文化与红色精神的碰撞中提升语文素养,现在开启你的实践任务吧!
积累与运用(35分)
情境一:中秋“文化储备站”
搭建“文化储备站”,夯实语言基础,才能更好地读懂中秋诗词里的月色,理解家国故事中的深情。
一、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7分)
人生如旅,(泊 珀)舟岸边,我们欣赏过平静湖面的温柔;攀登险峰,我们见识过悬崖峭壁的巍峨。即便人生的车站( )没有返程车票,我们( )要带着勇气前行。时光匆匆,我们在岁月中dà bù liú xīng地成长:见证“一带一路”的繁荣发展,mèng xiǎng在合作中绽放光芒;目睹杭州亚运会健儿的拼搏,赛场gāo cháo迭起;仰望神舟飞船遨游太空,探索未知的lè qù在心中激荡。我们qīng tīng时代的召唤,以háo mài的姿态,书写属于我们的篇章。
1.根据拼音填词语(3分)
2.辨字填空:寄语中括号里正确的字是( )(填“泊”或“珀”)选出寄语中括号里正确的字(2分)
3.给寄语中的括号加恰当关联词(2分)
二、选择题(15分)
1. 下列句子表达“说”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3分)
A. 看到志愿者冒雨帮助老人,路人纷纷赞叹:“这才是新时代的好榜样!”
B. 妹妹拿着破损的玩具,委屈地说:“这不是我弄坏的。”
C. 爸爸看到我作业中的错误,耐心地说:“来,我们一起找找问题在哪里。”
D. 消防员冲进火场前,对队友大声喊:“注意安全,我先上!”
2. 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3分)
A. 月亮像一个银盘,静静地挂在中秋的夜空。
B. 校园里的梧桐树叶落下来,像一只只金黄的蝴蝶在空中飞舞。
C. 他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像一尊雕塑般坚定。
D. 小草从土里钻出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3. 下列分号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春天,我喜欢漫步公园,闻花香;夏天,我喜欢坐在树下,听蝉鸣。
B. 母爱是清晨的阳光,温暖我的心房;母爱是夜晚的灯塔,指引我的方向。
C. 我去过很多城市:北京的故宫庄严雄伟;上海的外滩繁华热闹;西安的兵马俑震撼人心。
D. 上课要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发言,才能学好知识。
4. 下列对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地球是一个半径约6400千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它像一叶扁舟。(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
B. 比如,昙花的花期很短,通常只有三四个小时,所以有“昙花一现”的说法。(举例子、列数字)
C. 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分类别)
D. 这棵古树的年龄很大,据说已经活了五百年,树干粗得要五个人手拉手才能抱住。(打比方)
5. 下列有关课文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丁香结》是一篇记叙文,作者借丁香结表达了对生活中困难的逃避态度。
B. 《狼牙山五壮士》按照“接受任务—诱敌上山—顶峰歼敌—跳下悬崖”的顺序,展现了五壮士的英勇无畏。
C.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西江月”是题目,“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牌名。
D. 《故宫博物院》以时间顺序为线索,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突出了故宫的历史价值。
三、 按要求写句子(6分)
1.仿照例子,写一个人对某件事入迷的样子(至少用两种人物描写方法)
例:弟弟看漫画书入了迷,眼睛紧紧盯着书页,连妈妈喊他吃饭都没听见,手指还不自觉地跟着漫画里的人物比划。
2.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写同学们参加拔河比赛的场面
拔河比赛开始了,
四、根据课文内容和理解填空(7分)
1.诗中赏秋景:“ ,清风半夜鸣蝉”描绘了夏夜的清幽;“移舟泊烟渚, ”抒发了诗人的羁旅之思。
2.诗中忆英雄:“ ,万水千山只等闲”展现了红军的豪迈;“捐躯赴国难, ”赞颂了狼牙山五壮士的牺牲精神。
3.面对国家危难,李纲曾说:“ ,当以死守, ”,这种爱国情怀激励着无数后人。
4.看到青山环绕、绿树成荫的乡村美景,我想起了诗句“绿树村边合, ”。
情境二:中秋红色主题班会“策划组”
作为“策划组”成员,需完成筛选演讲题目、争取家长支持两项任务,让班会既有中秋温情,又有爱国力量。
五、综合性学习(6分)
1. 下列演讲题目与“赓续红色血脉,共话中秋团圆”主题不太符合的是( )(3分)
A. 《红色故事伴我过中秋》 B. 《我的中秋美食清单》
C. 《传承红色精神,争做时代少年》 D. 《中秋话团圆,爱国记心间》
2. 班主任让你参加红色故事课本剧排练,需利用课余时间。为得到妈妈支持,完成对话(3分)
你:妈妈,
妈妈:你明年要升初中,学习时间紧,这些活动还是少参加吧!
你:
(分条陈述至少两条理由)
妈妈:听你说得有道理,好好排练吧!
阅读与理解(29分)
情境三:中秋“经典品读会”
在“经典品读会”中,共读传统散文与红色篇章,让中秋的“圆”与家国的“情”深深扎根心底。
六、阅读理解(29分)
(一)课内阅读(13分)
《丁香结》(节选)
①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②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③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
1. 第①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2. 第①②段分别从哪些角度描写丁香花?结合第③段,说说作者为什么重点写斗室外的三棵白丁香?(4分)
3. 文中丁香花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感受?(3分)
4. 下列对选文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作者用“雪白”“银妆”等词,突出了丁香花的洁白。
B. 第②段从视觉和嗅觉角度,描写了月光下丁香的美。
C. 作者对丁香花的描写,只为表达对自然景物的喜爱。
D. “香气直透毫端”写出了丁香花香气的浓郁。
(二)课外阅读(16分)
中秋夜的红星
①小时候,每到中秋,爷爷总会给我讲“红星”的故事。爷爷是老红军,他的抽屉里藏着一枚褪色的红星徽章,那是他当年的荣耀。
②记得八岁那年中秋,月亮特别圆。爷爷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手里摩挲着红星徽章,缓缓开口:“1943年的中秋,我们在山里打游击。那天没有月饼,只有野菜粥,可我们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因为我们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守住了老乡的粮食。”
③我趴在爷爷腿上,睁大眼睛问:“爷爷,你们不怕吗?”爷爷摸了摸我的头,眼神变得坚定:“怕啊,但我们知道,我们身后是老乡,是家国。守住了阵地,老乡们才能安稳过中秋。”说着,他把红星徽章轻轻放在我手心,徽章凉凉的,上面的棱角还很清晰。
④去年中秋,爷爷病了,却依然记得要给我讲红星的故事。他躺在床上,声音有些虚弱:“那年冬天,我们在雪地里行军,一名小战士冻得脚都肿了,却还把仅有的干粮分给伤员……”我握着爷爷的手,看着窗外的圆月,突然明白:爷爷口中的“红星”,不仅是一枚徽章,更是一种精神——为了家国团圆,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
⑤今年中秋,爷爷走了,但那枚红星徽章我一直带在身边。月光下,我摩挲着徽章,仿佛又听见爷爷的声音:“孩子,要记住,今天的团圆,是无数人用热血换来的。”
1. 短文围绕“红星徽章”讲了三件事,请概括(6分)
① 八岁中秋, ;
② 去年中秋, ;
③ 今年中秋, 。
2. 根据不同任务,选择正确的阅读方法(4分)
(1)若要完成“爷爷的红星徽章有什么意义”这一任务,应重点读第( )段(2分)
A. ①② B. ③④ C. ④⑤
(2)若要体会“中秋夜爷爷讲故事的温馨氛围”,应( )(2分)
A. 圈画描写环境、爷爷动作和语言的词句,展开想象
B. 快速浏览,寻找与“中秋”相关的词语
C. 查阅资料,了解红军游击战争的历史
3. 品读句子,体会情感(6分)
(1)“爷爷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手里摩挲着红星徽章,缓缓开口”这句话中,“摩挲”一词写出了爷爷 的心情,“缓缓开口”体现了爷爷 的状态(2分)。
(2)“徽章凉凉的,上面的棱角还很清晰”这句话既写了红星徽章的 ,又暗示了 (2分)。
(3)结合短文,说说你对“今天的团圆,是无数人用热血换来的”这句话的理解(2分)
写作与表达(30分)
情境四:中秋“身边暖心事”创作坊
七、写作(30分)
中秋团圆之际,总有一些人用行动温暖我们。请以“他(她)____了我”为题,写下中秋里打动你的故事,让文字成为传递温情、记录成长的中秋礼物。
要求:
1. 在横线上填“鼓励、开导、温暖”等词语,补充题目;
2. 选择具体事例,写出真情实感,运用至少两种人物描写方法;
3. 语句通顺,不少于400字,不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
2025-2026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卷(二)参考答案
积累与运用(35分)
一、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7分)
1. 根据拼音填词语(3分,每词0.5分,错1字该词不得分)
大步流星、梦想、高潮、乐趣、倾听、豪迈
2. 辨字填空(2分)
泊(解析:“泊舟”指停船,与水相关,用“氵”旁的“泊”;“珀”指琥珀,与玉石相关,不符合语境)
3. 关联词填空(2分)
即使……也……(解析:前后句为假设关系,“没有返程车票”是假设,“带着勇气前行”是结果,用“即使……也……”表转折性假设)
二、选择题(15分,每题3分)
1. A(解析:A项“赞叹”是带有赞赏的“说”,侧重评价;B、C、D项均为日常对话中的“说”,侧重陈述或提醒,A项与其他三项不同)
2. D(解析:A项把月亮比作银盘,B项把落叶比作蝴蝶,C项把人比作雕塑,均为比喻;D项“好奇地打量”是拟人,无比喻)
3. D(解析:分号用于并列分句之间,D项“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发言”是并列短语,应用逗号,而非分号)
4. D(解析:A项用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B项用举例子、列数字,C项用分类别,均正确;D项“五百年”“五个人”是列数字,无打比方,判断错误)
5. B(解析:A项《丁香结》是散文,作者借丁香结表达正视困难的态度,非“逃避”;C项“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D项《故宫博物院》按空间顺序介绍,非时间顺序;B项表述正确)
三、按要求写句子(6分)
1. 示例:姐姐看绘本入了迷,眼神紧紧黏在书页上,手指轻轻划过插图,连窗外的雷声都没惊动她,嘴角还跟着故事里的情节微微上扬。(3分,运用神态、动作等至少两种描写方法,体现“入迷”即可)
2. 示例:拔河比赛开始了,全班同学紧紧抓着绳子,身体后倾,脚蹬着地,齐声喊着“一二、一二”的口号,场面格外热烈。小明脸涨得通红,胳膊上的青筋都绷了起来,使出全身力气往后拉;旁边的小雨虽然个子小,却咬着牙,死死攥住绳子不放手。最终,我们班赢得了比赛,大家欢呼着抱在一起。(3分,“面”写全班整体状态,“点”写个体细节,符合“点面结合”即可)
四、根据课文内容和理解填空(7分,每空1分)
1. 明月别枝惊鹊、日暮客愁新
2. 红军不怕远征难、视死忽如归
3. 祖宗疆土、不可以尺寸与人
4. 青山郭外斜
综合性学习(6分)
五、1. B(解析:A、C、D项均关联“红色精神”与“中秋/爱国”,贴合主题;B项仅谈“中秋美食”,与“红色血脉”无关,不符合主题)
2. 示例:
你:妈妈,班主任让我参加红色故事课本剧排练,想跟您商量一下。(1分)
你:① 排练能让我了解红军的英雄故事,培养爱国情怀,这对我很有意义;② 我会利用课间和放学后的碎片时间排练,不会耽误写作业和复习;③ 参与集体活动还能锻炼我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呢。(2分,分条陈述至少两条合理理由即可)
阅读与理解(29分)
六、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丁香结》(13分)
1. 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探出”“窥着”将丁香花拟人化,赋予其活泼的情态;“星星般的小花”把丁香花比作星星,突出其小巧、洁白的特点(1分),表达了作者对丁香花的喜爱之情(1分)。(共3分)
2. 第①段从视觉角度(雪白、银妆、星星般)描写城里的丁香花;第②段从视觉(白的潇洒、紫的朦胧)和嗅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角度描写城外的丁香花(2分)。作者重点写斗室外的三棵白丁香,是因为这三棵丁香陪伴作者近三十年,见证了作者的生活与创作,承载着作者对春光的记忆和对生活的热爱(2分)。(共4分)
3. 丁香花让作者眼前一亮,带来视觉的愉悦;丁香花的香气让作者感到轻灵,驱散浑浊笨拙的感觉;丁香花陪伴作者多年,成为作者生活与创作的一部分,带来心灵的慰藉(3分,答出“视觉愉悦”“心灵轻灵”“情感寄托”即可)。
4. C(解析:作者描写丁香花,不仅表达对自然景物的喜爱,还借丁香花寄托对生活的思考,C项“只为表达对自然景物的喜爱”表述片面)
(二)课外阅读《中秋夜的红星》(16分)
1. ① 爷爷坐在老槐树下,摩挲着红星徽章,给“我”讲1943年中秋打游击的故事,并把徽章放在“我”手心;② 爷爷生病躺在床上,仍给“我”讲红军战士雪地里分干粮的故事,“我”明白了红星代表的精神;③ 爷爷去世后,“我”带着红星徽章,想起爷爷的话,懂得团圆的来之不易(6分,每空2分,概括关键事件即可)。
2. (1)C(解析:第④⑤段点明红星徽章是“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象征,是理解其意义的关键);(2)A(解析:圈画“院子里的老槐树”“摩挲”“缓缓开口”等环境、动作、语言描写,能体会温馨氛围;B、C项方法不贴合“体会氛围”的任务)(共4分)。
3. (1)对红星徽章的珍视(或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从容(或回忆往事时的沉静)(2分);(2)物理特征(凉凉的、棱角清晰)、红星精神的鲜明与传承(2分);(3)示例:今天我们能安稳过中秋、享受团圆,是因为像爷爷这样的红军战士,当年不怕牺牲、守护老乡,用热血和生命换来了国家的和平,我们要珍惜这份团圆,传承他们的精神(2分,结合短文理解“热血换来团圆”即可)。
写作与表达(30分)
七、写作评分标准
等级 分数范围 评分要点
一类文(27-30 分) 27-30 分 1. 题目补充恰当(如 “温暖”“鼓励”),围绕 “中秋” 与 “暖心事” 展开;2. 事例具体,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至少两种描写方法;3. 感情真挚,语句流畅,无明显语病;4. 不少于 400 字,不出现真实信息。
二类文(24-26 分) 24-26 分 1. 题目补充合理,有 “中秋” 元素和 “暖心事”;2. 事例较具体,有基本描写;3. 感情较真实,语言通顺,少量语病;4. 字数达标。
三类文(18-23 分) 18-23 分 1. 题目与内容关联不紧密,“中秋” 或 “暖心” 体现不明显;2. 事例简单,描写较少;3. 语言基本通顺,语病较多;4. 字数接近 400 字。
四类文(17 分及以下) 17 分及以下 1. 偏离 “中秋暖心事” 主题;2. 无具体事例,描写匮乏;3.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4. 字数不足 300 字。
示例 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