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七上5.2城镇与乡村(学案及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七上5.2城镇与乡村(学案及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章 居民与文化
第二节 城镇与乡村
【主题思考】
2021年“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下图示意中国福建省泉州景观。泉州在宋元时期是中国乃至东亚最大的港口城市,经济非常繁荣,人口众多。
泉州是当时中国最重要的贸易港口之一,与亚洲海域“北洋”、“东洋”、“西洋”实现了连接与互动,形成了东方世界的海洋经济圈。泉州是中外文化友好交流的重要场所,极盛时有“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阿拉伯人的崛起对泉州的繁荣起到一定的影响,泉州也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进入了稳步发展的海外贸易时期。
你知道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的区别吗?
【知识归纳】
<知识点>
一、乡村景观与城镇景观
聚落的概念 人们的集中居住地称为聚落
划分 聚落的景观差异主要是由于①___________的差异导致的
类型 划分依据 不同形式 生产活动
乡村聚落 生产方式 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 耕作、放牧、捕鱼、伐木
规模大小 规模较小的村庄和规模较大的集镇
城市聚落 规模大小 小城市、②____、大城市和特大城市 工业、商业、服务业等
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差异
项目 乡村聚落 城市聚落
规模 一般较③____ 一般较④____
建筑特点 分散、⑤_______ ⑥_______、高大
生产活动 耕作、放牧、捕鱼 工业、服务业
人口分布 ⑦____________ 稠密
道路特点 少、⑧_______ ⑨______、宽
二、聚落与环境
三、聚落的分布
类型 分布区域 原因
密集区 河流中下游的①____地区或②_____地区 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
稀疏区 地势③_____的高山、荒漠地区 土地贫瘠,不适于耕作
终年被冰雪覆盖的高山、高原地区 气候④______
资源⑤_______的地区 不利于发展经济
四、聚落的形态
聚落的分布 密集区 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或河口三角洲地区
稀疏区 高山、荒漠地区
聚落的形态 平原地区多呈①______分布
沿着河流、山麓、谷地呈②_______分布
<重难点>
聚落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达标检测】
<基础训练>
下图示意德国某聚落景观照片。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聚落最有可能是( )
A.工业城市 B.金融城市 C.农村 D.渔村
2.不同聚落类型景观差别很大,其根本原因是( )
A.生产、生活方式不同 B.设施数量、规模不同
C.房屋高矮、密度不同 D.道路类型、宽窄不同
湖南张家界市永定区土家吊脚楼,多依山而建,下层架空,木质结构,建筑风格独特,民族风情浓郁,有很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下图试题土家吊脚楼景观。据此完成3、4题。
3.土家吊脚楼的建筑风格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
A.地形平坦 B.气候潮湿
C.水源不足 D.木材匮乏
4.政府对部分年久失修的吊脚楼进行合理保护,采取的措施是( )
A.合理修缮,修旧如旧 B.放任自流,任其变化
C.整体拆迁,异地重建 D.全部拆除,原地重建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水槛遗心二首·其一》中有一句“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描写了城市与乡村不同的场景。读古代城市与乡村的景观图,完成5~7题。

5.有关诗中“此地”的聚落类型与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A.城镇房屋矮,经济发达 B.乡村房屋矮,发展农业
C.城镇房屋高,且密集 D.乡村房屋高,人口较少
6.若该地聚落由“此地两三家”演变为“城中十万户”,其聚落景观与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不包括( )
A.鸡鸣犬吠,炊烟袅袅 B.农田减少,商户林立
C.学堂变多,车水马龙 D.房屋变高,人口增加
7.“城中十万户”发展过程中不会产生的问题是( )
A.交通拥挤 B.噪声干扰 C.空气污染 D.高楼林立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拟探究“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请你与该小组一起完成探究过程。
探究主题: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
探究资料:图1法国地形图、图2法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图3法国高速铁路线路图、图4济南市地理位置及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1)尝试探究:
①地形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据图1可知,巴黎处于海拔 m以下地区,地形平坦,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②气候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据图2可知,巴黎处于 (气候类型)区,其气候特征是 ,适合人类居住。
③河流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据图1可知,塞纳河流经巴黎、 资源丰富,水运便利。
④交通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据图3可知,巴黎有多条 在此交会,交通便利,加强了内外联系。
(2)归纳总结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 、河流和交通等。
(3)原理应用:
据图4分析济南市形成和发展的优势条件 。
<能力提升>
读图,完成9、10题。
9.四幅景观图片中,属于城市聚落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有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条件是( )
A.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B.气候恶劣,土壤贫瘠
C.地形崎岖,资源贫乏 D.交通不便,远离水源
古徽州是我国传统村落保存最完整的区域之一。下图示意古徽州传统村落的分布。据此完成11、12题。
11.古徽州传统村落的主要分布特点是( )
A.沿山脉分布 B.沿河流分布 C.集中于南部 D.均匀分布
12.古徽州传统村落保存完整度高,以下表述其主要原因的是( )
A.资源丰富 B.土壤肥沃 C.地形封闭 D.气候湿润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探究目标:通过对聚落相关知识的探究学习,增进对乡村和城市的了解,注重聚落保护。
探究背景:在人类数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世界各地的人们利用自然环境和他们的勤劳智慧,创造了不同的聚落,形成各具特色的聚落文化。这些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是记录人们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
任务一认识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
(1)请参考乡村聚落特点,在图中描述城市聚落的特点。
① ② ③
(2)一般来说,聚落的发展规模是由小到大的,先有 聚落,再有 聚落。
任务二分析聚落发展的影响因素
聚落的形态往往受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某班级的两个地理兴趣小组分别收集了村落布局图,分析聚落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小组收集的诸葛村(图B)位于浙江省兰溪市,其村落布局宛如八卦图。以钟池(图A)为村落的中心,钟池周围分布有八条巷道,以大公堂为核心,围绕崇信堂、雍睦堂、尚礼堂等祠堂形成多个民住片区。
(3)图B诸葛村的民居呈现出 状的分布形态,主要受 因素影响。
二小组收集了黄河沿线某地聚落布局形态(图C)。
(4)图C聚落的分布是受 因素影响。
任务三探究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5)由于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数量的快速增长,也给城市带来了 等一系列问题。你认为用哪些措施可以缓解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
第五章 居民与文化
第二节 城镇与乡村˙参考答案
【知识归纳】
<知识点>
一、乡村景观与城镇景观
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②中等城市 ③小 ④大 ⑤矮小 ⑥集中 ⑦稀疏 ⑧窄 ⑨多
三、聚落的分布
①平原 ②河口三角洲 ③较高 ④寒冷 ⑤匮乏
四、聚落形态
①团块状 ② 条带状
【达标检测】
1.C 2.A 3.B 4.A 5.B 6.A 7.D
8.(1) 200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湿润 水 高速铁路
(2)地形 气候
(3) 铁路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等。
9.D 10.A 11.B 12.C
13.(1)较高 较大 密集
(2)乡村 城市
(3)团块 地形
(4)河流
(5)住房紧张、交通拥堵 制定工业废弃物排放标准,降低城市工业污染;做好城市交通规划,提倡公共交通出行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