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八上3.1土地资源(学案及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八上3.1土地资源(学案及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知识体系】
【素养目标】
1.区域认知: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
2.综合思维: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矿产资源的供需状况、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
3.地理实践力: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4.人地协调观:认识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
第一节 土地资源
【主题思考】沙漠的“锁边”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锁边”工程于2024年11月28日成功合龙,标志着这条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正式闭合,成为世界最长环沙漠生态屏障。这一壮举凝聚了新疆各族人民的智慧与汗水。通过生物治沙、工程固沙、光伏治沙等多种科学治沙方法,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从科研人员到基层护林员,无数治沙人用数十年的坚守,书写着绿色奇迹。让我们向新一代筑造绿色长城的中国治沙人致敬!
你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数量和分布有什么特点吗?
【知识归纳】
<知识点>
一、总量大,种类全
1.我国陆地国土面积居世界第 ,土地资源总量丰富。
2.我国可利用的土地资源约占土地总面积的 ,分为8种利用类型。
3.我国耕地紧缺,人均耕地面积不到 公顷,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2。
二、分布不均
1.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 和 区,林地主要分布在 。
2.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 、 ,主要用于 。
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要尊重 ,因地制宜地统筹安排各类用地,做到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湿则湿、宜沙则沙等。
<重难点>
(1)我国主要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及分布
土地利用类型 主要分布地区 举例
耕地 东部湿润、半湿润区的平原、盆地及低缓的丘陵地区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珠江三角洲
林地 东北、西南、东南部山区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横断山脉、东南丘陵
草地 西部、北部内陆、干旱、半干旱区 内蒙古高原东部、青藏高原东部和南部
难以利用的土地 西部内陆地区 新疆、内蒙古高原的干旱荒漠,以及青藏高原上的高寒荒漠
(2)土地资源质量的区域差异
地区 土地资源区域差异 自然原因
东部 季风区 北方地区 集中了全国90%的耕地和林地,土地生产力高 以旱田为主 雨热同期,土壤肥沃 平原广阔,耕地多,但热量较少,降水较少
南方地区 以水田为主 多丘陵、山地, 但热量高,降水丰富
西北内陆地区 以草地和荒漠为主 光照充足,热量较为丰富,但干旱少雨,水源不足
青藏高原地区 土地生产力较低 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
(3)我国土地资源特点及国策
【达标检测】
<基础训练>
2024年6月25日是第34个全国土地日,活动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希望全社会树立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意识,让每一寸土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下表数据为部分国家陆地、耕地总面积以及人均耕地面积,据此完成1、2题。
国家 陆地总面积/万千米2 耕地总面积/万千米2 人均耕地面积/万千米2
中国 960 128 0.09
俄罗斯 1710 122 0.85
美国 937 158 0.48
印度 298 155 0.11
1.表中数据能反映我国土地资源特点的是( )
A.面积辽阔,人均耕地面积小 B.土地资源类型齐全
C.各类土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 D.宜农荒地多,耕地增长潜力较大
2.下列做法不符合“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这一主题的是( )
A.适当开垦荒地 B.围湖造田
C.合理利用土地 D.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为了确保耕地面积的稳定和国家粮食安全,我国已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下图为我国土地类型构成图和漫画。据此完成3~5题。
3.我国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是基于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具有( )
A.利用类型不全 B.地区分布不均
C.耕地所占比重小 D.后备耕地充足
4.针对该漫画,某同学创作了几条警示语,其中最贴切的是( )
A.坚决保护耕地 B.扩大城市规模
C.加快生态建设 D.坚持农田农用
5.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是( )
A.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B.坚持科学发展观,珍惜每一寸土地
C.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D.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各地区土地资源的质量差别很大。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土壤肥沃,生产力高,集中了全国92%的耕地和林地。西北内陆光照充足,热量也较为丰富,但干旱少雨,水源不足,以草地和荒漠为主。青藏高原区光照虽充足,但高而寒冷,土地生产力较低。下图示意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
(1)读图填表。
土地利用类型 主要分布地区 主要地形类型 年降水量 人口状况
耕地 水田 南方地区 多于800毫米 人口稠密
旱地 平原、丘陵
林地 东北地区、西南地区 400毫米以上 人口稀疏
草地 高原
难以利用的土地 西北地区 石山,高大的高山、高原最高处等 200毫米以下 几乎无人
(2)我国的耕地分为南方水田、北方旱地,说出划分界线、各自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并解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3)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有何特点?请进行简单评价。
<能力提升>
近些年,我国南方一些地区采用“渔光互补”光伏发电模式,下层水产养殖、上层光伏发电。下图示意“渔光互补”景观。据此完成7、8题。
7.采用“渔光互补”光伏发电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强土壤肥力 B.扩大耕地面积 C.优化能源结构 D.美化生活环境
8.与北方相比,南方地区适宜发展“渔光互补”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强 B.水域面积广 C.耕地面积大 D.技术水平高
耕地平均等级数值越小,表示耕地质量越优。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耕地面积及平均等级统计图。据此完成9、10题。
9.下列地形区中,耕地质量最优的是( )
A.黄土高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东北平原
10.青藏高原耕地面积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高寒,冻土广布 B.以畜牧业为主
C.位置偏远,农业技术落后 D.人口少,耕地需求小
1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地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立国之本。图1为中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图2为中国连片面积较大的梯田分布示意图,图3为我国耕地等级比例示意图。
(1)说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特点。
梯田,山区人民农耕智慧的结晶。按照形成时间可分为历史时期形成的梯田和近现代形成的梯田(见图1)。由于自然条件不同,南北方的梯田存在较大差异。
(2)比较南北方梯田的差异,完成下列填空。
① ② ③ 。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的增加,部分地区的梯田被废耕。
(3)分析梯田被废耕的原因,并为梯田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合理化建议。
综合各种指标,我国耕地可划分为三个质量等级(见图3),一等为最好,三等为最差。
(4)针对我国耕地现状,提出在耕地利用中需采取的措施。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土地资源˙参考答案
【知识归纳】
<知识点>
一、1.三 2.5/6 3.0.1
二、1.平原 低山丘陵 山区 2.干旱 半干旱区 牧业
三、1.自然规律
【达标检测】
1.A 2.B 3.C 4.D 5.A
6.(1)
土地利用类型 主要分布地区 主要地形类型 年降水量 人口状况
耕地 水田 南方地区 平原、丘陵 多于800毫米 人口稠密
旱地 北方地区 平原、丘陵 400—800毫米 人口稠密
林地 东北地区、西南地区 山地、丘陵、低矮的高原 400毫米以上 人口稀疏
草地 西北地区 高原 200—400毫米 人口稀疏
难以利用的土地 西北地区 石山,高大的高山、高原最高处等 200毫米以下 几乎无人
(2)秦岭—淮河一线。 水田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旱地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
这是因为自然环境不同:水田分布在南方,主要分布在亚热带的湿润地区,水热充足;旱地分布在北方,北温带、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约400—800毫米。
(3)土地类型齐全,有利于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渔、工矿业生产和城乡建设;林地的比重大,提供丰富的森林、矿产资源,但不利于农耕,利用不当容易引起水土流失,交通运输也比较困难;耕地少、后备耕地不足,对种植业发展不利;难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不足,对经济的发展不利。
7.C 8.B 9.D 10.A
11. (1)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耕地不足。
(2)①丘陵、②黄土高原、③水土流失
(3)原因:梯田不利于开展大规模机械化耕作,水利设施落后,灌溉条件较差;进城务工人员增多,农村劳动力短缺。建议:利用梯田景观发展旅游业;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保护功能。
(4)珍惜和合理利用耕地,保护优质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增加优质产田面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