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凤翔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无锡市凤翔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阶段性教学质量诊断(10月)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考试时间:10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积累与运用(18 分)
7 分,前5小题每空 1 分,第6小题四句默写全对2分。错字、漏字、添字均不得分)
(1)芳草萋萋鹦鹉洲(2)大漠孤烟直(3)浅草才能没马蹄(4)岂不罹凝寒, (5)老骥伏枥 (6)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 分)B
【解析】A 项 “眼花潦乱” 应为 “眼花缭乱”; “震聋发聩”应为“振聋发聩”C 项 “悄然(qiāo)” 应为 “qiǎo”; “屏(píng)息敛声”应为“屏(bǐng)息敛声”D 项 “咆啸” 应为 “咆哮”;“惮精竭虑” 应为 “殚精竭虑”。
(3 分)B
【解析】按 “开赛→调整→拼搏→亮点→结果” 逻辑排序,③点明开赛初情况,⑤承接 “调整战术”,①写拼搏过程,④提关键亮点,②收束收官结果,故选 B。
(2 分)B
【解析】A 项缺主语,删 “通过” 或 “让”;C 项两面对一面,删 “能否”;D 项否定不当,删 “不”。
(3 分)D
【解析】新闻特写更强调 “生动性与细节性”,消息更强调 “时效性与客观性”,D 项表述颠倒。
二、阅读与鉴赏(62 分)
名著阅读(7 分)
6.(1)D(2 分)毛泽东;朱德
(2)(3 分)D【解析】“军神” 是刘伯承,彭德怀是 “红军中的猛张飞”,D 项对应错误。
(3)(2 分,答出两点即可示例:①坚定执着:面对艰苦环境仍坚守革命信念,积极参与红军工作;②勇敢无畏:在战斗中毫不退缩,主动承担送信、放哨等任务;③乐观向上:即使生活条件简陋,仍保持活泼开朗的心态。
短篇小说阅读(15 分)
7.(3 分)B【解析】惠山泥人 “不靠堆砌细节,全凭手上感觉”,天津泥塑更注重细节,B 项 “前者更注重细节” 表述错误。
8.(4 分,每句 2 分)
(1)环境描写(秋阳、老巷)营造温暖氛围,“揉了三遍”“眉眼僵着” 通过动作与神态描写,表现秀文捏泥人的困境,为下文师父指导做铺垫。
(2)插叙手法,回忆外婆家的阿福,点明惠山泥人承载的情感意义,解释秀文捏泥人灵感的来源,凸显 “非遗与生活情感相连” 的主题。
9.(4 分,答出两点并结合内容)
①技艺精湛:能捏出 “笑纹里透着暖意” 的阿福,掌握惠山泥人 “神似” 的核心技法;②坚守传承:珍藏百年老阿福,耐心指导徒弟,强调 “老底子不能丢”;③热爱非遗:将惠山泥人的文化内涵(平安、温暖)融入创作,注重精神传承。
10.(4分,答出两点即可)
①阿福的 “笑” 是无锡非遗的艺术特色,体现惠山泥人 “神似” 的技法核心;②是文化符号,承载着 “平安、安宁” 的美好寓意,连接着无锡人的生活记忆;③是传承的象征,从老阿福到新作品,“笑” 的延续体现非遗的生命力。
现代文阅读(15 分)
11.(3 分)C【解析】原文是 “客流量同比增长 120%”(与去年同期比),而非 “三天内增长 120%”,C 项表述错误。
12(4 分)①点明核心事件(拈花湾 “AI 塔” 亮相)、时间(2025 年 9 月)与地点(无锡),信息完整;②“惊艳亮相”“碰撞新火花” 运用拟人、比喻,生动体现事件的创新性与吸引力,激发阅读兴趣。
13.(4 分)①引用技术总监的话,从专业角度说明技术攻关过程,体现项目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增强可信度;②引用游客的话,从用户视角展现体验效果,体现场景的吸引力,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14.(4 分,答出两点即可)
①推动文旅融合:串联景区资源,提升游客体验,带动周边产业发展;②助力非遗传承:将非遗花灯与科技结合,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③提供创新范例:为其他地区 “文旅 + 科技” 模式提供参考,促进文化遗产现代化表达。
文言文阅读(15 分)
15.(4 分,每空 1 分)
同 “缺”,空隙、缺口 (2)逆流而上 ;(船只)上行(3)向东、朝东(4)即使、纵使
16.(3 分)C【解析】A 项 “自”:在 / 如果;B 项 “以”:认为 / 用;C 项 “之”:均为 “的”;D 项 “负”:背 / 凭借。
17.(4 分,每句 2 分)
(1)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清荣峻茂”“良” 翻译准确)
(2)这块岩石已经很高了,再加上江水湍急迂回,即使经过两夜,仍然能看见这块岩石。(“湍纡回”“信宿” 翻译准确)
18.(3 分)内容上:均写三峡夏水湍急(甲文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乙诗 “千里江陵一日还”);情感上:甲文客观描绘江水特点,流露出惊叹与赞美之情,乙诗借江水湍急表达归乡的急切与喜悦,乙诗情感是甲文内容的延伸。
19.(2 分)相同:均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甲文正面写山水,侧面用渔歌烘托;丙文正面写山石,侧面用歌谣烘托);不同:甲文按季节写景,层次清晰;丙文侧重描写特定地点(黄牛滩)的山石与江水,突出其独特性。
古诗词阅读(10 分)
20.(3 分)C【解析】甲诗 “仍怜故乡水” 是间接抒情(借故乡水抒情),乙诗 “狂歌客” 是直抒胸臆,C 项 “都采用直抒胸臆” 表述错误。
21.(4 分)甲诗:“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借故乡水陪伴行舟,表达对故乡的眷恋与不舍;乙诗:“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以 “狂歌客” 自喻,表达虽失意却豁达洒脱的心境,以及对楚地风光的向往。
综合性学习(20 分)
22.(3 分)D【解析】采访专家时应追问技术术语,确保信息准确,D 项 “无需追问” 表述错误。
23.(3 分)C【解析】“项目花费”“团队人数” 与 “科技赋能传统文化” 的核心主题无关,问题设计不恰当。
24.(4 分,每空 2 分)(无锡拈花湾景区)AI 文旅新场景正式对外开放;(该场景将)非遗技艺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
25.(4 分,每空 2 分,围绕 “科技与传统文化” 即可)
示例:(1)如何平衡科技创新与非遗技艺的传统内核?(2)AI 技术在文旅场景中的应用还能有哪些新形式?
26.(6 分,观点明确 2 分,结合新闻 2 分,语言流畅 2 分)
示例:非遗的科技表达是传承新路径。拈花湾 AI 塔将非遗花灯与无人机、投影结合,既保留 “禅意” 内核,又用科技增强互动性,吸引不同年龄层关注。这种模式让非遗走出博物馆,在创新中延续生命力,值得推广。报告查询:登录或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用户名和初始密码均为准考证号)
音葉

可口
阶段性教学质量诊断(10月)
八年级语文
(2)
姓名:
班级:
考场/座位号:
准考证号
注意事项
[0]
[oj
[0]
[o]
[o][o]
[0]
[0]
9.(4分)
1.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考场、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1]
[1]
[1]
2.客观题答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
[2]
[2]
[2]
3.主观题答题,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
[3]
3
[3]
[3
[3]
[3
[3]
[3
4.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
[4]
[4]
[4]
[4]
[4]
5.保持答卷清洁、完整。
[5]
[5]
[5]
[5
[5]
[5
[6]
6
[6]
正确填涂

缺考标记
[
10.(4分)
[81
[8
81
[81
[9]
[9]
[9]
[
[9]
[9]
[9
[9]
单选题
2[A][B][C][D]
5[A][B][C][D]
7[A][B][C][D]
20[A][B][C][D]
3[A][B][C][DJ6.1[A][B][C][D]
11 [A][B][C][D]
22 [A][B][C][D]
12.(4分)
4[A][B][C][D]6.2[A][B][C][D]
16[A][B][C][D]
23[A][B][C][D]
一、
积累与运用(18分)
1
1.(7分)
13.(4分)
(1)
(2)
(3)
(4)
(5)
(6)
14.(4分)
阅读与鉴赏(62分)
6.(3)(2分)
15.(4分)
(1)(
(2)(
(3)(
(4)(
8.(4分)
17.(6分)
(1)
(1)
ㄖ囚■
囚囚■


(2)
18.(3分)
请勿在此区域作答或
者做任何标记
19.(2分)
0
21.(4分)
三、综合性学习(20分)
24.(4分)
25.(4分)
1
(1)
(2)
26.(6分)

囚■囚
囚■囚
■阶段性教学质量诊断(10月)
八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100 分钟 满分:100 分)
班级: 姓名: .
一、积累与运用(18 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7 分)
(1)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2)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5)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6)《三峡》中“ , , , 。”四句与“两岸猿声啼不住”情境各异,极具文学张力:从听觉角度以声衬静,既渲染了三峡峡谷深秋萧瑟凄清的氛围,又用猿声侧面衬托出了高峡绵长。(本小题四句默写全对2分,否则不给分)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溃退(kuì) 泄气(xiè) 建树(jiàn) 震聋发聩(kuì)
B.颁发(bān) 仲裁(zhòng) 翘首(qiáo) 锐不可当(dāng)
C.悄然(qiāo) 凛冽(lǐn) 浩瀚(hàn) 屏(píng)息敛声
D.咆啸(páo) 镌刻(juān) 紧绷(bēng) 惮(dān)精竭虑
3.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①后续赛事中,球队虽有失利却场场拼尽全力,三次落后三次追平,展现极强韧性。
②9月收官战,无锡队以 1:1战平积分榜首的南通队,昂首挺进八强。
③2025年苏超联赛开赛之初,无锡队首轮0:2负于泰州队,被视为“弱旅”。
④关键战役中,夏锡成铁血救球、李浩然“帽子戏法”等场景成为球迷热议名场面。
⑤团队迅速复盘短板调整战术,攻防体系在实战中渐入佳境。
A. ③①⑤④② B. ③⑤①④② C. ②③①⑤④ D. ②⑤③①④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通过参与“苏超联赛”志愿服务,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体育精神的魅力。
B.无锡拈花湾 AI 文旅项目将非遗技艺与科技融合,为游客提供了沉浸式体验。
C.能否熟练掌握文言文翻译技巧,是准确理解古典诗文的关键。
D.为了避免类似安全问题不再发生,景区加强了设施检查与人员值守。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水经注》由北魏郦道元编撰,既是地理学名著,又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三峡》即选自其中。
B.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诗句字数整齐划一,全诗通押一韵,李白《渡荆门送别》即为五言律诗。
C.埃德加 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记录了中国工农红军的真实生活,有“用事实说话”的特点。
D.新闻特写注重捕捉新闻事件中的典型瞬间,进行细节描绘,与消息相比更强调时效性与客观性。
二、阅读与鉴赏(62 分)
(一)名著阅读(7 分)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选段,完成第6题的三道小题。
材料一:他的伙食也同每个人一样,但因为是湖南人,他有着南方人 “爱辣” 的癖好。他甚至用辣椒夹着馒头吃。除了这种癖好之外,他对于吃的东西就很随便。
材料二:他貌不惊人 —— 一个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的人,眼睛很大,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
材料三:他们当中有许多人看起来像少年,但已经是老红军了。他们有的负责传递信件,有的在政治部做宣传工作,有的甚至参加战斗。有个 “小鬼” 告诉我,他参军时才 11 岁,现在已经能独立完成侦察任务,还会用缴获的电台发报。当我问他怕不怕打仗时,他挺起胸膛说:“红军不怕死,怕死不当红军!” 还有个小鬼负责照料伤员,每天背着药箱跑前跑后,即使累得满头大汗,也从没抱怨过一句,反而总说 “能为战友做事,我高兴”。
6.(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 “他”分别指的是( )(2 分)
A.彭德怀和周恩来 B.刘伯承和林彪 C. 徐特立和徐海东 D.毛泽东和朱德
(2)下列关于书中人物的描述,与人物身份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 他性格急躁却谦虚,用一把菜刀闹革命,擅长游击战术 —— 贺龙
B. 他是 “红色窑工”,出身工人阶级,组织过工人罢工 —— 徐海东
C. 他精通英语,曾留学法国,头脑冷静,是杰出的政治领导人 —— 周恩来
D. 他被誉为“军神”,长征中担任红军总参谋长 —— 彭德怀
(3)书中的“红小鬼”令人印象深刻,请结合材料三简要概括他们的精神品质。(2 分)
答: 。
(二)短篇小说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短篇小说,完成 7-10 题。
惠山泥人的 “笑”
周颖
秋阳晒暖惠山脚下的老巷时,林秀文正对着案头的“阿福”发呆。陶土在掌心揉了三遍,捏出的娃娃眉眼总是僵着,不像师父王南仙手里的那样,笑纹里都透着暖意。
“捏泥人先捏心。”
师父的声音从竹编门帘后传来。八十岁的老人拄着拐杖走近,指尖抚过泥坯,“惠山泥人重‘神似’,阿福的笑不是咧开嘴,是从眉骨漫到下颌的温润气。”
秀文是师父收的最后一个徒弟。三年前她从美术学院毕业,抱着对非遗的好奇而来,却总在“开相” 这道关卡上碰壁。师父常说,她们这派和天津泥塑不同,不靠堆砌细节,全凭手上的感觉一气呵成,“阿福的胖是福气,笑是安宁,都藏在捏泥的力道里”。
师父的案头摆着个百年前的老阿福,釉色已经发暗,却依旧笑容可掬。据说这是当年师父的师父传下来的,背后还刻着 “平安” 二字。“早年惠山一带闹过青狮精,阿福阿喜是降妖的神仙变的。”师父擦拭着老泥人,“所以这笑里得有底气,能镇住邪祟,暖得了人心。”
秀文试着按师父说的,闭眼感受陶土的温度。指尖陷进湿润的泥团时,忽然想起小时候外婆家的灶头 —— 每到过年,外婆就会摆上一对阿福,说是能保一家人平安。那时的阿福笑得憨实,沾着灶烟的暖意。
手指不自觉地转动起来,拇指压出脸颊的弧度,食指勾出眼角的细纹,掌心贴着泥坯轻轻摩挲。等她睁眼时,案上的小泥人正对着她笑,眉眼弯弯,嘴角噙着浅浅的弧度,竟有了几分师父作品的神韵。
“这才对味。”师父递来一把竹刀,“再修修衣褶,五福袄的纹路要藏着灵动。”
半年后的非遗博览会上,秀文的作品摆在了师父旁边。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盯着她的阿福看了许久:“阿姨,这泥人笑得好亲切,和我奶奶家的老物件一样。” 说着掏出手机,照片里的老阿福正是师父案头那尊的复刻版。
展会结束那晚,师父把秀文叫到跟前,将那个百年老阿福放进她手里:“现在的年轻人喜欢新东西,但老底子不能丢。你看这笑,不管过多少年,大家都还稀罕。”
秀文摩挲着泥人背后的“平安”二字,忽然懂了师父说的“捏心”—— 捏的是无锡人的念想,是代代相传的温暖。她在新做的泥人背后也刻了字,除了“平安”,还加了个小小的“笑”。
春末的雨打湿巷口时,秀文的工作室来了群孩子。她教他们揉泥,告诉他们阿福的传说。指尖翻飞间,一个个带着稚气笑容的小泥人诞生了。其中一个孩子举着作品欢呼:“我的阿福在笑呢!”
秀文望着满桌笑盈盈的泥人,忽然看见师父站在门边,眼里闪着和老阿福一样温暖的光。
7.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小说以“惠山泥人的‘笑’”为线索,串联起技艺传承的故事,凸显了非遗的文化内涵。
B. 文中提及惠山泥人与天津泥塑的区别,意在说明前者更注重细节的精准刻画。
C. 年轻人手机里的老阿福照片,既呼应了前文师父的老物件,也体现了文化的延续性。
D. 秀文在泥人背后加刻“笑”字,暗含着她对非遗精神的深刻领悟与创新表达。
8.结合语境,赏析下面的句子。(4 分)
秋阳晒暖惠山脚下的老巷时,林秀文正对着案头的 “阿福” 发呆。陶土在掌心揉了三遍,捏出的娃娃眉眼总是僵着,不像师父王南仙手里的那样,笑纹里都透着暖意。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尖陷进湿润的泥团时,忽然想起小时候外婆家的灶头 —— 每到过年,外婆就会摆上一对阿福,说是能保一家人平安。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小说中的王南仙师父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结合全文,说说 “阿福的笑” 有哪些丰富的含义。(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新闻报道,完成 11-14 题。
2025 年 9 月科技与禅文化碰撞出新火花
无锡拈花湾 “AI 塔” 惊艳亮相
[记者 陈悦 2025 年 9 月 19 日发自无锡] 9 月 19 日傍晚,无锡拈花湾景区内,随着 1500 架无人机缓缓升空,以全新升级的拈花塔为轴心,夜空中渐渐勾勒出 “拈花一笑” 的诗意光影。这标志着拈花湾历时半年打造的 AI 文旅新场景正式对外开放,将非遗技艺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为游客带来沉浸式文化体验。
据景区负责人介绍,此次焕新升级包含两大核心亮点:一是 “双塔辉映” 景观,传统拈花塔以自贡非遗花灯装点塔身,每层檐角悬挂的 LED 灯珠随晚风轻摆,将 “禅意” 与 “灯艺” 完美融合;新亮相的 “AI 塔” 则通过水幕投影与无人机编队联动,循环呈现 “蓝莲花开”“菩提叶展” 等动态场景,光影在湖面折射出层层涟漪,营造出虚实交织的梦幻效果。
“从创意构思到落地呈现,我们攻克了三大技术难关。” 项目技术总监李哲透露,为实现无人机与塔身光影的精准同步,团队开发了专属定位算法,误差控制在 0.1 秒以内;针对夜间风场对无人机编队的影响,通过 AI 模型模拟了太湖流域 200 余种气象数据;非遗花灯与现代光源的适配则联合高校团队进行了上百次测试,最终实现传统美学与科技性能的平衡。
开放首日,景区迎来超 3 万名游客。“站在湖边看无人机组成莲花形状,配合着塔下的禅乐,感觉心灵都被净化了。” 来自上海的游客张女士举起手机不停拍摄,她特意带着父母前来体验,“爸妈喜欢传统花灯,我和孩子对 AI 技术好奇,这里刚好满足了全家人的需求。” 数据显示,新场景开放三天内,拈花湾景区客流量同比增长 120%,相关话题在社交平台阅读量突破 5 亿次。
除了夜间景观,景区还推出 “AI + 禅修” 互动体验:游客通过智能手环采集心率数据,AI 系统会推荐个性化禅意课程;非遗花灯工坊内,数字屏可实时展示游客绘制的灯稿,并生成 3D 预览效果。无锡拈文旅总经理表示,此次升级是 “文旅 + 科技” 的又一次探索,未来将持续挖掘吴地文化元素,让传统文化在科技赋能下焕发新生,为长三角文旅融合提供 “无锡样本”。业内专家指出,拈花湾的创新实践打破了传统景区的升级瓶颈,为文化遗产的现代化表达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
11. 下列对这则新闻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新闻导语交代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和文化意义。
B. “双塔辉映” 景观中,拈花塔融合非遗花灯技艺,“AI 塔” 主打科技光影效果。
C. 新场景开放后,拈花湾景区客流量三天内增长了 120%,人气大幅提升。
D. 景区的 “AI + 禅修” 互动体验能根据游客生理数据推荐个性化课程。
12.这则新闻的标题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引用项目技术总监和游客的话,有什么作用?(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结合新闻内容,说说拈花湾 AI 文旅新场景的开放有哪些意义。(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材料,完成 15-19 题。
【甲】三峡(节选)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乙】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丙】黄牛滩
郦道元
江水又东,迳(迳:同“经”经过)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即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迳信宿(信宿:连宿两夜,指两天时间),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
略无阙处( ) (2)沿溯阻绝( )
(3) 江水又东( ) (4)虽途迳信宿( )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 自:自三峡七百里中 B. 以:不以疾也
自非亭午夜分 以刀劈狼首
C. 之:春冬之时 D.负:色如人负刀牵牛
水陆草木之花 负势竞上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

18.【甲】文与【乙】诗都描写了三峡的江水,两者在内容和情感上有何关联?(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甲】文与【丙】文都出自《水经注》,都描写了山水,比较两文在描写手法上的异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古诗词阅读(7 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 20-21 题。
【甲】渡荆门送别 【乙】渡荆门望楚
李白 陈子昂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20.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甲诗首联点明出行目的,乙诗首联交代行程路线,均开篇即清晰勾勒出渡荆门的背景。
B. 甲诗 “江入大荒流” 与乙诗 “荆门烟雾开”,都以开阔的景象展现出渡过荆门后的视野变化。
C. 甲诗以 “故乡水” 抒情,乙诗以 “狂歌客” 自喻,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情感。
D. 两首诗均为五言律诗,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体现了唐诗律诗的典型特征。
21.两首诗均为诗人渡荆门所作,抒发情感却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简析二者情感的差异。(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2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22-25题。
材料:2025 年 9 月科技与禅文化碰撞出新火花,无锡拈花湾 “AI 塔” 惊艳亮相(全文见本试卷现代文阅读材料)
22.下列对新闻采访相关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采访前应围绕核心话题设计问题,如采访拈花湾项目负责人时,可询问技术创新细节。
B. 采访游客时,适合采用开放式问题,如 “你觉得 AI 技术给传统景区带来了哪些变化?”
C. 新闻采访需注重时效性,拈花湾 AI 塔开放次日进行采访,能获取最新鲜的素材。
D. 采访专家时,只需记录观点即可,无需追问技术术语的具体含义,以免影响节奏。
23.若你作为校园小记者采访拈花湾项目技术总监李哲,以下问题设计不恰当的是( )(3 分)
A. 请问在无人机与光影同步的技术攻关中,团队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B. 您认为 AI 技术在非遗传承中的应用还存在哪些局限性?
C. 这个项目花了多少钱?技术团队有多少人?
D. 未来是否会在其他非遗项目中尝试类似的科技融合模式?
24.新闻写作讲究 “倒金字塔结构”,请根据材料内容,补全下面的新闻导语空缺部分。(4 分)
2025 年 9 月 19 日,无锡拈花湾景区______,该场景将______,为游客带来沉浸式文化体验,也为文旅融合提供了 “无锡样本”。
25.学校计划开展 “科技赋能传统文化” 主题研讨会,请结合新闻材料,拟写两个讨论话题。(4 分)
(1)__ ______ (2)_ ___
26.请结合新闻内容,以 “非遗的科技表达” 为主题,写一段 80 字左右的短评。(6 分)
.
.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