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 《〈老子〉四章》一、解释文中加点词,注意文言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三十辐(车辐)共一毂(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间的圆孔用来插车轴),当其无(车毂的中空处),有车之用。埏埴[和泥(制作陶器)]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利用),无之以为用(作用)。(第十一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同“形”),物(人们)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为,做)。(第二十四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勤勉而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其安(安然未生变的时候)易持(持守),其未兆(显露迹象的时候)易谋(解决),其脆(脆弱的时候)易泮(同“判”,分离),其微(细微的时候)易散(散失)。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毫毛的末端。比喻极其细微的事物);九层之台,起于累(同“蔂”,土筐)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指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故无败;无执(把持),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接近)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二、解释下列多义词。 从(1)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从事,参与)(2)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同“纵”)【同义联想】遂散六国之从(《谏逐客书》)(3)赢粮而景从(《过秦论》)(跟随)(4)樊哙从良坐(《鸿门宴》)(依傍,紧挨着)(5)择善而从之(《谏太宗十思疏》)(顺从,听从)【同义联想】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并序》)(6)其印为余群从所得(《活板》)(堂房亲属)三、判断下列对文中词句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与“恶施不孝”(《兼爱》)两句中的“恶”含义不同。( √ )提示:恶:厌恶/相当于“何”“怎么”。句意:就叫作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2.“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与“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从事”含义不同。( √ )提示:从事:从事事业,做事/官名,泛指一般属官。句意:人们从事事业,经常在接近成功时却失败了。/就派属官用猪、羊各一头在祖庙祭告。四、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文言通假、古今异义、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译文: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自我显露的不能显明,自以为是的不能彰显,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功,自我夸耀的人不能长久(或:得不到敬重)。解析:“企”,踮起脚跟;“不行”,行走不稳;“彰”,彰显;“伐”,夸耀;“矜”,夸耀。2.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译文:因此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重视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来辅助万物的自然变化而不加以干预。解析:“贵”,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重视;“过”,过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