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26《五代史伶官传序》(讲义 教师版)-2026版语文统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三一轮复习】26《五代史伶官传序》(讲义 教师版)-2026版语文统编版

资源简介

26 《五代史伶官传序》
一、解释文中加点词,注意文言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人的作为)哉!原(名词作动词,推其根本)庄宗之所以(……的原因)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理解助记】提出论点:论点(呜呼!……岂非人事哉);论据(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可以知之矣)。
【易写错字】盛衰、人事、原。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把)三矢(箭)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归附)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名词作状语,向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理解助记】庄宗得天下:晋王赐箭(世言晋王之将终也,……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箭(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庄宗用箭(其后用兵,……及凯旋而纳之)。
【易写错字】三矢、契丹、受、遣、锦囊、凯旋。
方(当)其系(缚)燕父子以组(丝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仇人)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呼,乱(形容词作动词,作乱)者四(数词作状语,在四面)应,仓皇(急急忙忙的样子)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以致)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兴盛)国,逸豫可以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身,自然之理也。
【理解助记】庄宗失天下:经过[盛(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可谓壮哉),衰(及仇雠已灭,……何其衰也)];论理[反诘(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而皆自于人欤),结论(《书》曰:……自然之理也)]。
【易写错字】函、仇雠、仓皇、誓天断发、沾襟、逸豫。
故方其盛也,举(全,整个)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被)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所溺爱的人或物),岂独伶人也哉?
【理解助记】总结全文:论事(故方其盛也,……为天下笑);论理(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岂独伶人也哉)。
【易写错字】伶人、忽微、所溺。
二、解释下列多义词。
1.非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不,不是)
【同义联想】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齐桓晋文之事》)
(2)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并序》)(不对,错误)
【同义联想】是非分明、是非曲直
(3)非礼勿视(《〈论语〉十二章》)(违背)
(4)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劝学》)(无,没有)
【同义联想】非有仲尼、墨翟之贤(《过秦论》)
(5)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庄子·逍遥游》)(讥评,责难,认为不对)
【同义联想】面誉背非
2.顾
(1)君臣相顾,不知所归(看)
【同义联想】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促织》)
(2)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项脊轩志》)(环顾)
(3)大行不顾细谨(《鸿门宴》)(顾念,考虑)
【同义联想】奋不顾身、无暇顾及
(4)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看望,拜访)
【同义联想】三顾茅庐
(5)顾得全身可矣(《后汉书·王昌传》)(不过,只是)
三、判断下列对文中词句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契丹与吾约为兄弟”中“约”指订立盟约,《屈原列传》“其文约,其辞微”的“约”指简约,两者含义不同。( √ )
提示:句意: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文笔简约,文辞含蓄隐晦。
2.“何其衰也”与“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两句中的“何”含义相同。( × )
提示:何:副词,多么/呵斥,谴责。句意:多么衰颓啊!/可靠的大臣和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诘查问过往行人。
3.“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中的“意气”指精神气概,与《沁园春·长沙》“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中的“意气”意思相同。( √ )
提示:句意:他意骄气盛,可以说豪壮极了!/同学们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4.古代祭祀,牛、羊、猪具备为太牢,只用羊、猪为少牢,如《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以一少牢告庙”。( √ )
5.“函梁君臣之首”中的“函”,指用匣子装,与《过秦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的“函”词义不相同。( √ )
提示:函:用匣子装/函谷关。句意:用匣子装着后梁皇帝、大臣的头。/秦孝公占据崤山和函谷关险固的地势。
四、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文言通假、古今异义、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1.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译文:这三个人是我到死都还感到悔恨的。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愿!
解析:“此三者,吾遗恨也”,“……者……也”,判断句;“与”,给;“其”,副词,表示祈使语气,一定;“乃父”,你的父亲。
2.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译文:难道是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吗?还是说推究他成功失败的事迹,都出自人的原因吗?
解析:“抑”,或者、还是;“本”,考察、探究;“迹”,事迹、道理。
五、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新情境)小刚参加今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并成功上岸,在正式上岗前,小刚爷爷引用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来警示小刚应有忧患意识,切忌享乐安逸。
2.(新角度)打倒自己的,往往是身边的一些人和事,究其原因,或由小积大,或沉溺而不能自拔,《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两句就是对此类教训的总结。
3.(新角度)文言文中,虚词“其”经常用作副词,放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比如《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写晋王临终嘱托的两句:“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选择性必修下册 《陈情表》《项脊轩志》《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并序》《种树郭橐驼传》《石钟山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